第136章 靖難落幕,朱棣掌權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136章 靖難落幕,朱棣掌權

  很快,朱允炆自焚而死的消息就從皇宮傳遍整個應天城。🍬☠ ➅9𝔰Ⓗ𝔲X.𝕔Ỗ爪 🐟♠

  朱棣也頒布聖旨,讓城中百姓正常生活,所有軍人不得擾民,只要放下武器願意歸順朱棣,一律既往不咎。

  只有三人除外,方孝孺,齊泰還有大功臣黃子澄。

  這三人被朱棣特別標註,不得特赦,抓回詔獄,嚴加看管。

  朱棣畢竟是打著清君側,殺進的皇城。

  如果放過這幾日,豈不就說明自己名不正言不順,從一開始就打定主意,要當皇帝?

  雖然心中的確是這樣想的,但是表面上,卻是一定要裝作是為了國家,為了皇帝,為了自己侄子,才不得不起兵。

  之所以現在變成這樣,都是黃子澄等人的錯。

  反正如今生米已經煮成熟飯,大局已定,朱棣完全可以放下心來,好好經營自己的名聲。

  當然,朱棣也沒有忘記北方還在苦戰的將士。

  朱棣當即下令,讓李景隆撤軍,並且讓徵募而來的三十萬衛所兵,各回各家,不必再返回京城。

  對於這些朝廷大軍,朱棣沒有追究一個人的責任。

  即便是跟自己作對的耿炳文,平安,瞿能父子,以及李景隆,朱棣都沒有貶黜,只是告訴幾人,各司其職。

  以前的事情,都已經過去了,朱棣不給他們計較,希望他們也不要放在心上。

  繼續為國效力,奮勇殺敵。

  不得不說,朱棣在京營待了兩個月,在軍中的名聲還是非常不錯的。

  現在聽說朱允炆已死,朱棣當皇帝,而且朱棣還願意饒恕眾人的罪名,大部分人想都沒想,就打算投降了。

  畢竟朱棣的信譽還是值得信賴,再加上現在都已經是寒冬臘月,結果朱允炆居然連冬衣都沒有送來一件。

  若是再繼續打下去,恐怕這些南軍不被燕軍給打死,也要被寒冷的冬天給凍死了。

  唯一不過癮的自然就是李景隆,這是他的第一次指揮如此大規模作戰,還沒有開打幾天,居然就已經結束。

  李景隆還想掙扎一二,但是想想朱允炆都死球了,自己又該為誰而戰?

  最終,李景隆率領七十萬大軍南返,而後半路上,將河南,安徽以及山東的衛所兵放回。

  只帶了三十幾萬京營精銳,返回了應天城。

  等到李景隆返回應天城的時候,發現應天城好似沒有什麼變化。

  這裡的百姓還是在這裡安居樂業的生活著,之前什麼樣,現在還是什麼樣。

  朱棣在將朱允炆的葬禮處理完畢之後,就收到了李景隆願意歸降的消息,這讓他心中最後一塊石頭,也放了下來。

  畢竟那是七十萬大軍,若是李景隆犯渾,非要給自己死磕,朱棣還真沒有太好的辦法。

  好在現在一切都解決了。

  朱允炆不見了,齊泰黃子澄等人被抓住了,應天城也被自己占了,李景隆也降了。

  朱棣仔細想了想,這好像是四喜臨門,接下來自己只需要靜靜等李景隆返回,張玉帶著北方大軍趕到應天城。

  那自己的登基大典,也就不遠了。

  不過其實朱棣心中還是有一根刺,那就是朱允炆的下落。

  雖然現在塵埃落定,即便是朱允炆再出現,也不可能翻出什麼風浪,但是畢竟是搶了這個大侄子的位子,一天沒找到朱允炆,

  朱棣終究是一天不能放心。

  <center>

  </center>

  朱棣曾經悄悄的找到白初,希望能請教白初,讓白初給自己算算朱允炆的位置。

  白初當時沒有告訴自己,只是說他需要夜觀天象,然後才能算的出來。

  沒辦法,朱棣只能希望白初能夠夠給自己一個滿意的答案。

  等待過程中,朱棣安撫百姓,每日出現街道之上,讓所有的百姓都能看到自己。

  朱棣此舉,就是要告訴百姓,自己是勤政愛民的,自己與百姓們同在,而且十分的親切。

  果然,朱棣此舉十分奏效,應天城的治安,迅速恢復穩定。

  當然,這也跟朝陽門城頭上,掛著的幾個人頭有關。

  不過朱棣愛民如子的名聲,質是在百姓口中傳開了。

  百姓們放心心中的擔憂,再次走上街頭,開始大聲吆喝著做生意,應天城又恢復了往日的繁華。

  朱棣一開始很喜歡這種大權在握的感覺,可是沒多久,朱棣就感受到掌權者的痛苦。

  隨著朱棣入駐應天,一封封奏書,按照朱棣的命令,全部被送往了燕王府。

  起初,朱棣對這種大權在握的感覺,可謂是十分的迷戀。

  他覺得,現在的他就是無冕之王,全天下人的生死,都由他自己一言而決。

  一開始朱棣還是小心翼翼的處理政務,但是時間一長,朱棣只感覺自己頭暈眼花,腰酸背痛。

  這個時候,他才算是徹底體會到了自己父皇的痛苦,以及明白為什麼自己的父皇能當好這個皇帝。

  僅憑這份精力,朱棣也覺得自己根本做不到。

  每天上千封奏摺,折磨的朱棣痛不欲生。

  沒有辦法,朱棣只能拉著白初,想讓他跟自己一起批改奏摺。

  不過卻被白初直接嚴詞拒絕,他是神仙,為的以後長生久世,可不是為了在這裡被這些俗事所折磨。

  大明朝如此龐大,每天發生的大小政事,都要交給一「九三三」人承擔。

  這雖然大大加強了君主集權,但是卻也讓皇帝這份職業,變成了高危職業。

  畢竟每天零零七的工作,若是像朱元璋這種身強力壯,天賦異稟,倒也還好,畢竟朱元璋七十一歲而薨,已經算是長壽了。

  但是朱元璋的子孫,又有幾個像朱元璋這麼牛逼的?

  朱高煦在位十個月,就直接掛了,朱瞻基三十五歲英年早逝,朱佑樘三十幾歲,掛了。

  可以說,有明一代,越是明軍,死的越早,原因就在於這繁重的政務,壓得這些皇帝都喘不過氣來。

  朱棣見白初不願意幫忙,頓時不幹了。

  這每天堆積如山的奏摺,讓他一個人干,得干到什麼時候?

  關鍵是他還不能擺爛,畢竟好不容易搶到的皇位,如果連朱允炆做的好,豈不是在後世留下千古罵名?

  種種情緒交錯在一起,讓朱棣咬牙切齒的處理著繁雜的政務。

  看到朱棣這個樣子,白初無奈,只能給朱棣出了個主意。

  「在下再給王爺舉薦幾人。「

  「若是王爺能夠將這幾人請來,作為自己的政務顧問,讓他們代你查看奏摺,然後給出建議。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