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5章 揚眉吐氣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455章 揚眉吐氣

  …

  在江鴻飛決定揮師北上消滅金國時,大元朝廷當中,有不少反對的聲音。

  有人說:「女真人如狼似虎,吃生肉喝生血,都是平常之事,且女真人從不貪生怕死,他們視死如歸,不可敵也。」

  有人說:「金人人如虎、馬如龍、上山如猿、入水如獺,大元若與之交惡,必有苦吃,或為大元帶來災難,甚至滅亡之機,尚未可知。」

  有人說:「若惹得金人南下,男子殺盡,婦女擄盡,宮室焚盡,靈石取盡,不可北上啊!」

  還有人說:「漢人打不過胡人,這樣的教訓還少嗎?一旦出兵,必將兵連禍結,貽害無窮。」

  甚至有人給江鴻飛上了一道強烈反對伐金的奏摺——《北伐問目》,直接交給江鴻飛,並請求江鴻飛命支持北伐的大臣前來當面討論。

  這篇奏摺篇幅很長,一共陳述了二十七條有關北伐利害的事項,每一條都詳加注釋,如「出師無名」這一條,注釋說:

  依靠元金盟誓,數年以來,兩國之間從沒發生過戰事,現在忽然要出兵伐金,毀掉盟誓,可是為什麼呢?用什麼理由來告知天下百姓?又用什麼理由去告知金國?出師無名啊。

  奏章結尾,飽含深情:

  「陛下,且不可輕言出兵。盟誓不易,一朝棄之,誠恐兵革一動,中國昆蟲草木皆不得而休息矣!」

  毫不誇張地說,江鴻飛是頂著巨大的壓力向金國開戰的。

  這麼說吧,也就是江鴻飛是大元帝國的開國皇帝,並且將前朝的世家大族給拔掉的七七八八,不然,這仗還真未必打得了。

  別以為江鴻飛是危言聳聽。

  在江鴻飛之前,尤其是在黃巢起義之前,無論你是明君主,還是藩鎮軍閥,不管你是漢武帝,還是曹操,是李世民,還是安祿山,你都必須要跟門閥士族合作,不然輕則下台,重則死無葬身之地。

  當時的門閥士族,幾乎控制了整個社會的經濟政治文化命脈,他們通過世襲的官職土地的兼併,形成了一個封閉的、盤根錯節的權力循環系統。

  門閥的勢力幾乎無所不能,所以根本無法從制度上根除。

  那時,要想做官,只能通過內部權貴的推薦和提拔,什麼舉孝廉,九品中政治。

  比如說曹操,就是通過舉孝廉的方式入仕的。

  而這種方式呢,就導致了大部分的官位,只能在少數家族間進行傳承,底層百姓幾乎就沒有翻身的機會。

  其中最典型的就是琅琊王氏。

  東晉時期的琅琊王氏,培養了三十五位宰相、三十六位皇后、三十六位駙馬和一百八十六位名人士。

  王家不產皇帝,但是專產官員。

  他們的實力足可以跟皇家進行叫板。

  他們自己常說啊,百年的國,千年的家。

  這指的就是,一個王朝的政權,可以維繫百年,而門閥士族卻可以延續千年。

  特別是到了隋唐以後,門閥氏族的權勢那更是達到了巔峰。

  強大的隋朝,為什麼二世而亡呢?

  不是因為楊廣的荒淫無道和勞民傷財。

  所謂漢承秦志,唐襲隋志,作為中國史書上單開一頁的大王朝,卻僅僅存續了三十九年。

  你不覺得,這個事奇怪嗎?

  那麼憑什麼這個僅僅只有三十九年的隋朝,就能夠獨立在五代十國之外,並且名列在八大王朝之一,而且這父子二人呢,都在史冊當中被載為大帝。

  三十九年的王朝。

  在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歷史當中,那可是非常短命的。

  雖然它存在的時間非常短,可是卻創下了很多成就。

  甚至可以說,別的朝代三百多年都搞不定。

  對,就是兩宋,三百多年都不如隋朝。

  唐朝建立都已經十幾年了,隋朝攢下來的糧食還沒吃完呢。

  唐太宗起居錄中就記載過:「計天下儲積,得供五六十年。」

  甚至說,唐朝在經歷了三代皇帝,外加貞觀之治以後,也就是都熬到了李治後期了,國力才堪堪趕到大業二年的水平。


  隋朝這三十九年到底有多猛,從這就可見一斑了。

  而隋朝留給唐朝的,也絕對不是這一點點家底,更是直接影響了後世幾千年中華文明進程。

  首先啊,楊堅是直接結束了自漢末三國以後,整整延續了四百年的動亂。

  魏晉以後,五胡亂華,九州陸沉,中原大地那是四分五裂,戰亂不停。

  但是呢,楊堅南征北戰,力克強敵,重建了一個大一統的王朝。

  而上一次做到這個成就的是誰?

  秦始皇!!!

  這麼說吧,楊堅不僅僅是完成了秦始皇天下歸一這個成就,他還是歷史上第一位在九州陸沉之時,力挽天傾,將中華民族從破亡邊緣拉回正軌的皇帝。

  僅此一條,史書上稱楊堅一聲大帝,一點都不過分吧?

  第二就是他不僅僅是文功武略,他還大搞民生工程,是一個非常非常儉樸的皇帝。

  身為一個開國皇帝,楊堅帶頭提倡勤儉節約,節省各項開支,設置了糧倉,修訂法律。

  那個時候,就是實行以民為本的政策。

  那老百姓活的,跟前面四百年簡直天差地別。

  社會穩定,民生富足,安居樂業。

  這是最基礎的。

  不過,歷史上,任何王朝只要實行以民為本的政策,他就肯定會得罪貴族階級。

  這個也給隋朝滅亡留了一個禍根。

  楊堅之後呢,大名鼎鼎的隋煬帝楊廣登上歷史舞台。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

  同樣是二世而亡。

  隋朝簡直就是秦朝的翻版。

  不過跟江鴻飛上一世影視劇當中那個整天花天酒地的隋煬帝可不是一回事。

  正兒八經史書裡面的隋二世楊廣本人,不僅僅是文武雙全,他雄才大略的程度一點不比他爹差,他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大有作為的亡國之君。

  首先延續了一千年的科舉制度,那就是楊廣發明的。

  在這之前哈,朝廷選拔官員的制度,用的是九品中正制。

  要是如果你不是門閥士族出身,就不用想進入官場這件事,甚至就連寒門出身的人都不大可能當官,就更別提老百姓了。

  但是楊廣呢,他開了科舉,等於是又加了一條路,用考試的辦法去選官吏,那寒門和平民子弟這才有了機會進入朝廷的管理層。

  那除此之外呢,楊廣開京杭大運河。

  這正兒八經是利在千秋。

  這條河到江鴻飛上一世還是航運主力之一。

  而且,以華夏為尊,萬國來朝的這一套蕃貢外交體制,也是從楊廣開始的。

  可以說,當時楊廣就是一個原則:

  你聽話乖乖來朝拜,按照我的邏輯框架來走,那咱們就一起發財,要是不來朝拜,不願意認同華夏價值觀和我這一套體系,那我就直接出兵把你給幹掉,就完事了。

  所以說,整體上,隋朝都是一個積極創新謀求發展的王朝,就不斷的開疆拓土,不斷的建功立業,不斷的刷新歷史,那文治武功,在當時基本上是定鼎華夏之最了。

  可是,福兮禍所伏禍兮福所倚。

  恰恰就是因為隋朝太猛了,所以說才留下了亡國的禍根。

  隋朝跟秦朝那真是太像了,都是崛起的速度太快,但是呢底子不穩,步子垮太大了,結果就扯著蛋了。

  他們都是表面上統一了各個小國,但是這些盤根錯節的舊勢力,也就是門閥士族,一直都沒能消化,加上這兩個朝代的強權皇帝,都喜歡謀求改革,就嚴重危害到門閥仕族、世家大族的利益了嘛。

  再加上後期確實窮兵黷武,老百姓也受不了,所以呢,在隋朝末期,才有那七十二路反王的亂世出來。

  最後,根基不穩的隋朝很快就從巔峰跌落,到了滅亡。

  可以說,隋朝把得罪人的事,基本上全都幹完了,該打下的基礎也全都打好了,然後才有唐朝的輝煌。

  所以,歷史上講,漢承秦志,唐襲隋志,漢唐之所以能延續數百年,那麼囂張,秦隋兩朝打下的基礎,至少得占一半功勞。

  江鴻飛不想大元帝國成為秦隋那樣的短命王朝,更不想為別的王朝做嫁衣。

  所以江鴻飛肯定得總結歷史教訓。

  隋唐的朝代更迭呢,究其原因,離不開隋唐第一門閥勢力——關隴集團,在背後的操縱和博弈。

  所謂關隴集團,就是世家大族的聯合體。

  如果不是關隴集團這些勢力的點頭和認可,恐怕最後的勝利者也不會是李唐。

  往嚴重一點來說,李唐不過就是關隴集團的代理人而已。

  才華橫溢的李白、杜甫,不照樣要走豪門的路子嗎?

  那時的人,一見面,不都先問你是哪家的嗎?

  什麼五姓七望、關中四姓,韋、裴、柳、薛,都是這些。

  其實就是連唐中的安史之亂,實質上也是唐朝內部世家門閥的權力遊戲。

  這些關隴門閥士族,大量啃食國家的資源,讓權力只能流傳在一小部分人手裡,階層固化極其嚴重。

  即便是有科舉,那也是在走形勢,你的身份背景,早就被考官調查的一清二楚。

  隋唐科舉最大的作用,就是給這些門閥士族子弟增加做官的合理性,底層百姓要想階層躍遷,那你想都不要想。

  於是,在這種絕望的世界裡,終於惹怒了一個下等人,那就是鹽商出身的黃巢。

  黃巢苦讀寒窗,卻屢試不中,在看清了科舉和官場的黑暗後,在離開長安之前,憤恨地寫下了那首著名的《不弟後賦菊》: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

  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幾年後,到了乾符二年,唐朝各地爆發了水旱災害。

  當時記載,麥才半收,秋季的莊稼幾乎沒有,但是由於當時的朝廷用兵不斷,反而增加了賦稅,而門閥士族的官員呢,不但不上報災情,還繼續橫徵暴斂。

  這就致使,百姓流殍,無處控訴。

  黃巢的一腔怒火終於爆發,舉家起兵造反,四方百姓,爭先投入義軍,短時間內就聚集起了三十萬之眾。

  黃巢的軍隊一路勢如破竹,大軍所到之處,凡遇門閥士族,無論男女老幼,皆斬盡殺絕。

  到了黃巢的軍隊第一次攻入長安,初入京城時啊,雖然他們對百姓秋毫無犯,但是黃巢卻把滿腔的憤恨毫不留情的都留給了門閥士族。

  《新唐書》上是這麼記載的,宗室侯王,屠之無類,所遇官僚權貴,全部誅殺,就連李氏皇族都未能倖免,說他在長安就殺了八萬門閥士族。

  當時的倖存者唐末詩人韋莊在《秦婦怨》里寫道:「甲第朱門無一半,天街踏盡公卿骨」。

  也就是說,門閥士族已經被殺到不到一半了。

  等到黃巢第二次攻入長安時,剩下的這不到一半門閥士族都給他殺沒了。

  關隴集團的勢力被消滅殆盡。

  而在全國呢,由於黃巢持續的大屠殺,更是滅掉了全國範圍內的絕大多數的門閥士族,剩下僥倖逃命的,也只能放棄自己豐腴的家傳,改名換姓,掩人耳目的度過餘生。

  後來,隨著歷史的發展,這些門閥士家,在之後的王朝中再度崛起。

  到了趙宋王朝,門閥士族再度抬頭。

  江鴻飛深知門閥士族才是心腹大患,他們也會影響到大元帝國的根基。

  所以,從建立水泊梁山勢力開始,江鴻飛就立志根除所有達官貴胄、豪門大戶、士紳望族,將大量的門閥士族給消滅了,又通過提拔功勳、科舉制度,選拔出來了不少新的官吏。

  不過,有一說一,因為江鴻飛既防著門閥士族,又得用門閥士族,所以,江鴻飛沒想黃巢那樣,將所有的門閥士族殺乾淨,不僅如此,江鴻飛還任用了大量的趙宋王朝的官員,而且,功勳勢力,和通過科舉上來的新的官員,也會成為新的門閥士族。

  這也就使得大元帝國也有不弱的門閥士族。

  這些門閥士族不願意讓江鴻飛對外發動戰爭,他們想要趁著大元帝國終於完成了統一,過一過安慰的日子,悶聲發大財。

  因此,這些門閥士族曾試圖阻止過江鴻飛出兵。

  可江鴻飛的威望太重,他打定了主意,誰敢忤逆?

  不過話又說回來,這仗要是打勝了,這些門閥士族肯定屁都不敢再放一個,而這仗要是打敗了,這些門閥士族其實也不敢說什麼,但以後江鴻飛再想對外發動戰爭,可能就得費點勁了。

  還好,岳飛給江鴻飛長臉,不僅為江鴻飛收復了遼寧路,還大敗金兀朮,將大元帝國的疆土推進到大靈河,占盡了優勢,讓江鴻飛揚眉吐氣。

  如此一來,誰也不敢再對江鴻飛干金一事有非議了……

  ……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