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三十二章 爭相示好
英國外交大臣出訪莫斯科的同時,倫敦親美派代表艾倫威爾遜,正在和美國大使唐納德,解釋英國為什麼這麼做的原因。
「在當前美國部分軍力被牽制在南越的時間當中,我們推進緩和也是為了消除蘇聯在歐洲方面的敵意。」艾倫威爾遜理直氣壯,在唐納德面前解釋著這麼做的道理,「當前蘇聯正在進行經濟改革,某種程度上我們似乎看到了脫離計劃經濟的希望,在這個時候主動出擊,說不定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是這樣麼?」唐納德的臉色稍緩,想了一下道,「我個人肯定是理解英國在政治上的認識,不過可能也並不這麼容易。」
「以芬蘭為切入點朝著東歐滲透,成功了固然好,就算是失敗了,蘇聯顛覆了想要和我們接近的東歐國家政府,不是更加有利於凝聚我們的人心麼?」
艾倫威爾遜擺擺手,一副決勝於千里之外的模樣道,「給蘇聯找找麻煩,說不定還能緩解一下我們的壓力。說實話,比起投入到東南亞的海量軍費,以美國的力量完全可以拿出來一點微不足道的資金,在東歐試試水。」
這並不是唐納德所能決定的,但是不得不說,他確實對艾倫威爾遜口中的滲透很感興趣,「如果要這麼幹的話,選擇芬蘭?」
那自然是不行的,英國已經決定借用芬蘭和蘇聯做生意了,美國人不要過來拆台。
艾倫威爾遜凝重的搖著頭,「波蘭,這個國家有三千萬人口,是東歐除了蘇聯本身之外,人口最多的國家,而且從戰略位置上來說,這幾乎是蘇聯的心裡警戒線,一旦波蘭動盪起來,蘇聯一定會不顧全力的去救,如果能用經濟手段就用經濟手段,經濟手段不管用,可能蘇聯就會出兵鎮壓,要是出現了這種事,對我們來說絕對是好事。」
「美國在南越遲遲沒有進展,就算是我們英國一直配合美國進行信息封鎖,遲早也會有不利的消息傳出來,我們如何證明蘇聯比我們更加黑暗呢?引誘波蘭激發波蘭人的反蘇心理其實是一個不錯的辦法。」
「對了,一九五六年波蘭和匈牙利出現了很長時間的不穩,我們那個時候抓住機會就好了。可惜蘇聯洲際飛彈的試驗把那一次的反抗壓了下去,我們沒有抓住機會,如果機會再次出現,我們還抓不住的話,上帝都不會原諒我們。」
波蘭具有兩個優點,第一和俄羅斯真的有仇,幼年俄羅斯不太強的時候,被波蘭攻破莫斯科。
很長時間波蘭都是俄羅斯的夢魘,當然波蘭是斯拉夫人,俄羅斯人也是斯拉夫人,兩國都具有斯拉夫人的特質,等到俄羅斯極盡升華為帝俄的時候,波蘭人就開始倒霉了。
在有歷史仇恨的同時,波蘭還是東歐除蘇聯之外第一大人口大國,三千萬人口的國家鬧起來,夠蘇聯人手忙腳亂的。
「你們能夠幫忙?」唐納德皺著眉頭詢問,想要知道英國有沒有一些不為人知的暗樁在手。
「當初波蘭流亡政府就在倫敦,後來我們給他們送回去了,不知道還剩下多少人。不過我相信總是能剩下一點的。我們通過華沙大使館查一查。」被問到這個問題,艾倫威爾遜當仁不讓了,波蘭流亡政府就是邱吉爾出賣的。
整個二戰期間,波蘭雖然已經亡了國,但流亡政府還在,波蘭人復國的心還在,大批波蘭人在各個戰場上還在為祖國而戰。波蘭軍人在戰場上的傷亡率很高,因為他們寄人籬下,想通過戰鬥來證明自己的價值。
自從把波蘭流亡政府送回去之後,很長時間以來他還真沒關心過這件事,但這一次又不同了,沒準就能夠一魚兩吃呢?
「英國會提供政府層面的支持麼?」唐納德問了最重要的問題,能在蘇聯集團內部攪起波瀾,可以轉移一下蘇聯對東南亞的支持,他也同意艾倫威爾遜說的,不管蘇聯經濟讓利還是出兵鎮壓,都可以讓美國指責,現在的問題是英國願意不願意一起干。
「這,很難吧?首相併不反感蘇聯。」艾倫威爾遜有些不好意思,難道美國人不知道哈羅德威爾遜對蘇聯很尊重麼?
「到時可以找弗朗哥將軍幫幫忙,聽說西班牙收留了不少流亡政府的人,說不定他們和波蘭國內還有聯繫。」
這是倒也怪不得弗朗哥,氫彈掉了這麼大的事,還不讓西班牙人抗議抗議麼?弗朗哥總不能糊弄西班牙人說氫彈沒危險。這一次正好接著這個機會,在外交上的合作打破僵局。
在這個環節上英國是可以幫幫忙的,至於後面的波蘭環節,英國就不能出力了,首相不會同意去撩撥蘇聯的。
「毫無波蘭。」等到對方心事重重的走了之後,艾倫威爾遜張嘴就說了一句漢語。
為了解釋英國準備通過經濟手段,看看是否能夠瓦解蘇聯集團的孤立經濟體系,他竟然東拉西扯了這麼多,想想都頭疼。
通過芬蘭和蘇聯做生意,被解釋成了對東歐的滲透,也不知道美國人會不會相信。
不過美國人現在最大的問題,肯定還是越南戰爭。到底敵人的概念是什麼已經成了美國人必須要面對的問題。
這是個非常模糊不清的問題,爭議的焦點是關於「敵人」的定義。美國在越南面對的敵人非常複雜——北越正規軍,以個人身分進入南越當兵的北越人、越共在南方徵召的游擊隊以及各類準軍事人員。準軍事人員從攜帶步槍的農民到參加非正式軍事組織從事破壞和情報傳遞工作的村民等,不一而足。問題就在於如何劃定「敵軍數量」的界限。
樂觀者排除了許多非正規部隊,而美國情報官和中央情報局的分析人員則把某些非正規部隊計算在內了。駐越軍事援助司令部和華盛頓情報部門內部的爭論越來越激烈,而且曠日持久。
總統、中央情報局局長理察·赫爾姆斯、以及政府中其他高級官員都知道此事,在戰爭期間一直帶有很濃的感情色彩。有幾位當時不贊同另外一派判斷的人接受了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的採訪。
他們或者明確或者暗示說對方故意誤導了總統和國防部。這些人互相堅持著自己的判斷,指責對方才是導致當前進展不大的罪魁禍首。
駐越軍事援助司令部和中央情報局之間在敵人數量問題上有不同意見;這種分歧也影響到了掃蕩作戰的效果。本來掃蕩作戰就是讓韓國軍隊和南越軍隊出兵,美國避免地面戰鬥。
然而就像是艾倫威爾遜剛開始判斷的那樣,韓國人具有深刻的二鬼子作風,濫殺無辜只不過是韓國軍隊的標配。終於在兩個多月的掃蕩作戰當中,南越軍隊和韓國軍隊,因為一次濫殺無辜的事件,進行了一次火拼。
這一次火拼被在西貢的英國軍事顧問回報給了倫敦,並且已經說明,南越政府已經把事情壓了下來,以維護和韓國的友好關係為重。
「買辦政府在這一點上倒是都一脈相承。」艾倫威爾遜拿著東南亞的情報文件,津津有味的閱讀起來,韓越火拼了一場可以當一個樂子看,他更加關心其他方面的情報,在評判社會層面的文件當中,表達了英國對這一場戰爭走向的悲觀態度。
「許多計劃和項目的專項撥款從未用到正點上,許多地方官員把正編軍隊視為對他們的權力地位的威脅。飽受戰爭創傷的村民們對整訓計劃持漠然或謹慎的態度。從未有人解釋清楚這個計劃將由什麼人或如何進行管理,特別是在缺乏一個高效率和負責任的南越政府的情況下。當美國試圖加快整訓計劃的進程時,似乎失敗的速度反而還更快了。」
看完了來自西貢的消息,艾倫威爾遜告訴迪克遜,「當地美軍的負面消息不要公布,這並非是我們的職責,要知道這一戰華盛頓是十分重視的。一旦戰敗會對國際局勢產生深遠的影響,」
世界霸主打仗要是戰敗了,老大哥還行不行的問題就會接踵而來,這個世界是很現實的,美國的麻煩還在後面。
英國能把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守住就行了,歐洲這邊事情也多,比如戴高樂訪問莫斯科,和勃列日涅夫兩人宣布建立法蘇特殊夥伴關係。
現在內閣正在密切關注法國和蘇聯的接近,當然這也是艾倫威爾遜為推進和蘇聯經貿進展的一大例證,英國再晚一步,好處就都讓法國獨吞了。法國的成功就是英國的挫敗,內閣也認同這點。
推進和蘇聯的經貿關係,必須要加快而不是有所顧慮,同樣想著和蘇聯改善關係的哈羅德威爾遜,讓外交部加快推進和蘇聯的貿易往來談判。
「在當前美國部分軍力被牽制在南越的時間當中,我們推進緩和也是為了消除蘇聯在歐洲方面的敵意。」艾倫威爾遜理直氣壯,在唐納德面前解釋著這麼做的道理,「當前蘇聯正在進行經濟改革,某種程度上我們似乎看到了脫離計劃經濟的希望,在這個時候主動出擊,說不定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是這樣麼?」唐納德的臉色稍緩,想了一下道,「我個人肯定是理解英國在政治上的認識,不過可能也並不這麼容易。」
「以芬蘭為切入點朝著東歐滲透,成功了固然好,就算是失敗了,蘇聯顛覆了想要和我們接近的東歐國家政府,不是更加有利於凝聚我們的人心麼?」
艾倫威爾遜擺擺手,一副決勝於千里之外的模樣道,「給蘇聯找找麻煩,說不定還能緩解一下我們的壓力。說實話,比起投入到東南亞的海量軍費,以美國的力量完全可以拿出來一點微不足道的資金,在東歐試試水。」
這並不是唐納德所能決定的,但是不得不說,他確實對艾倫威爾遜口中的滲透很感興趣,「如果要這麼幹的話,選擇芬蘭?」
那自然是不行的,英國已經決定借用芬蘭和蘇聯做生意了,美國人不要過來拆台。
艾倫威爾遜凝重的搖著頭,「波蘭,這個國家有三千萬人口,是東歐除了蘇聯本身之外,人口最多的國家,而且從戰略位置上來說,這幾乎是蘇聯的心裡警戒線,一旦波蘭動盪起來,蘇聯一定會不顧全力的去救,如果能用經濟手段就用經濟手段,經濟手段不管用,可能蘇聯就會出兵鎮壓,要是出現了這種事,對我們來說絕對是好事。」
「美國在南越遲遲沒有進展,就算是我們英國一直配合美國進行信息封鎖,遲早也會有不利的消息傳出來,我們如何證明蘇聯比我們更加黑暗呢?引誘波蘭激發波蘭人的反蘇心理其實是一個不錯的辦法。」
「對了,一九五六年波蘭和匈牙利出現了很長時間的不穩,我們那個時候抓住機會就好了。可惜蘇聯洲際飛彈的試驗把那一次的反抗壓了下去,我們沒有抓住機會,如果機會再次出現,我們還抓不住的話,上帝都不會原諒我們。」
波蘭具有兩個優點,第一和俄羅斯真的有仇,幼年俄羅斯不太強的時候,被波蘭攻破莫斯科。
很長時間波蘭都是俄羅斯的夢魘,當然波蘭是斯拉夫人,俄羅斯人也是斯拉夫人,兩國都具有斯拉夫人的特質,等到俄羅斯極盡升華為帝俄的時候,波蘭人就開始倒霉了。
在有歷史仇恨的同時,波蘭還是東歐除蘇聯之外第一大人口大國,三千萬人口的國家鬧起來,夠蘇聯人手忙腳亂的。
「你們能夠幫忙?」唐納德皺著眉頭詢問,想要知道英國有沒有一些不為人知的暗樁在手。
「當初波蘭流亡政府就在倫敦,後來我們給他們送回去了,不知道還剩下多少人。不過我相信總是能剩下一點的。我們通過華沙大使館查一查。」被問到這個問題,艾倫威爾遜當仁不讓了,波蘭流亡政府就是邱吉爾出賣的。
整個二戰期間,波蘭雖然已經亡了國,但流亡政府還在,波蘭人復國的心還在,大批波蘭人在各個戰場上還在為祖國而戰。波蘭軍人在戰場上的傷亡率很高,因為他們寄人籬下,想通過戰鬥來證明自己的價值。
自從把波蘭流亡政府送回去之後,很長時間以來他還真沒關心過這件事,但這一次又不同了,沒準就能夠一魚兩吃呢?
「英國會提供政府層面的支持麼?」唐納德問了最重要的問題,能在蘇聯集團內部攪起波瀾,可以轉移一下蘇聯對東南亞的支持,他也同意艾倫威爾遜說的,不管蘇聯經濟讓利還是出兵鎮壓,都可以讓美國指責,現在的問題是英國願意不願意一起干。
「這,很難吧?首相併不反感蘇聯。」艾倫威爾遜有些不好意思,難道美國人不知道哈羅德威爾遜對蘇聯很尊重麼?
「到時可以找弗朗哥將軍幫幫忙,聽說西班牙收留了不少流亡政府的人,說不定他們和波蘭國內還有聯繫。」
這是倒也怪不得弗朗哥,氫彈掉了這麼大的事,還不讓西班牙人抗議抗議麼?弗朗哥總不能糊弄西班牙人說氫彈沒危險。這一次正好接著這個機會,在外交上的合作打破僵局。
在這個環節上英國是可以幫幫忙的,至於後面的波蘭環節,英國就不能出力了,首相不會同意去撩撥蘇聯的。
「毫無波蘭。」等到對方心事重重的走了之後,艾倫威爾遜張嘴就說了一句漢語。
為了解釋英國準備通過經濟手段,看看是否能夠瓦解蘇聯集團的孤立經濟體系,他竟然東拉西扯了這麼多,想想都頭疼。
通過芬蘭和蘇聯做生意,被解釋成了對東歐的滲透,也不知道美國人會不會相信。
不過美國人現在最大的問題,肯定還是越南戰爭。到底敵人的概念是什麼已經成了美國人必須要面對的問題。
這是個非常模糊不清的問題,爭議的焦點是關於「敵人」的定義。美國在越南面對的敵人非常複雜——北越正規軍,以個人身分進入南越當兵的北越人、越共在南方徵召的游擊隊以及各類準軍事人員。準軍事人員從攜帶步槍的農民到參加非正式軍事組織從事破壞和情報傳遞工作的村民等,不一而足。問題就在於如何劃定「敵軍數量」的界限。
樂觀者排除了許多非正規部隊,而美國情報官和中央情報局的分析人員則把某些非正規部隊計算在內了。駐越軍事援助司令部和華盛頓情報部門內部的爭論越來越激烈,而且曠日持久。
總統、中央情報局局長理察·赫爾姆斯、以及政府中其他高級官員都知道此事,在戰爭期間一直帶有很濃的感情色彩。有幾位當時不贊同另外一派判斷的人接受了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的採訪。
他們或者明確或者暗示說對方故意誤導了總統和國防部。這些人互相堅持著自己的判斷,指責對方才是導致當前進展不大的罪魁禍首。
駐越軍事援助司令部和中央情報局之間在敵人數量問題上有不同意見;這種分歧也影響到了掃蕩作戰的效果。本來掃蕩作戰就是讓韓國軍隊和南越軍隊出兵,美國避免地面戰鬥。
然而就像是艾倫威爾遜剛開始判斷的那樣,韓國人具有深刻的二鬼子作風,濫殺無辜只不過是韓國軍隊的標配。終於在兩個多月的掃蕩作戰當中,南越軍隊和韓國軍隊,因為一次濫殺無辜的事件,進行了一次火拼。
這一次火拼被在西貢的英國軍事顧問回報給了倫敦,並且已經說明,南越政府已經把事情壓了下來,以維護和韓國的友好關係為重。
「買辦政府在這一點上倒是都一脈相承。」艾倫威爾遜拿著東南亞的情報文件,津津有味的閱讀起來,韓越火拼了一場可以當一個樂子看,他更加關心其他方面的情報,在評判社會層面的文件當中,表達了英國對這一場戰爭走向的悲觀態度。
「許多計劃和項目的專項撥款從未用到正點上,許多地方官員把正編軍隊視為對他們的權力地位的威脅。飽受戰爭創傷的村民們對整訓計劃持漠然或謹慎的態度。從未有人解釋清楚這個計劃將由什麼人或如何進行管理,特別是在缺乏一個高效率和負責任的南越政府的情況下。當美國試圖加快整訓計劃的進程時,似乎失敗的速度反而還更快了。」
看完了來自西貢的消息,艾倫威爾遜告訴迪克遜,「當地美軍的負面消息不要公布,這並非是我們的職責,要知道這一戰華盛頓是十分重視的。一旦戰敗會對國際局勢產生深遠的影響,」
世界霸主打仗要是戰敗了,老大哥還行不行的問題就會接踵而來,這個世界是很現實的,美國的麻煩還在後面。
英國能把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守住就行了,歐洲這邊事情也多,比如戴高樂訪問莫斯科,和勃列日涅夫兩人宣布建立法蘇特殊夥伴關係。
現在內閣正在密切關注法國和蘇聯的接近,當然這也是艾倫威爾遜為推進和蘇聯經貿進展的一大例證,英國再晚一步,好處就都讓法國獨吞了。法國的成功就是英國的挫敗,內閣也認同這點。
推進和蘇聯的經貿關係,必須要加快而不是有所顧慮,同樣想著和蘇聯改善關係的哈羅德威爾遜,讓外交部加快推進和蘇聯的貿易往來談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