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一十一章 政治資產
看起來和蘇聯站在一起力挺印度,這不太像是英美特殊關係能做得出來的,但這麼幹自然有道理。
因為巴基斯坦的後盾是美國,英國可以和美國一起力挺巴基斯坦麼?如果做出這種抉擇,英國的影響力只會被美國慢慢代替。
其實很簡單,美國算是一個加強版的英國,不管是政策導向,軍力布置還是方方面面都是如此。英國擅長的美國都擅長甚至可以的更好。
現在印度和巴基斯坦都已經獨立的前提下,英國又不能像是在中東不撤駐軍,頂住美國壓倒性的經濟實力,就必然不能和美國人站在一起。
支持巴基斯坦會得罪印度,美國得罪印度可能不在乎,英國可沒有美國這麼大的盤子來抵消損失。
將斯德哥爾摩會議的態度告知華盛頓,也是表明英國並非是和蘇聯達成了什麼秘密協議,而是完全出於國家利益做出選擇。
巴基斯坦雖然可以用來作為制衡印度的棋子,但也要清楚巴基斯坦是沒有正面戰勝印度的實力,在美國應對越南戰爭的當下,占據幾百平方公里的土地,導致印度一直懷恨在心,一樣不符合美國的利益,如若戰端再起,美國還能幫助巴基斯坦麼?就算是還能,也只會消耗在越南問題上的精力。
勸說美國放棄巴基斯坦,截斷巴基斯坦的後盾一旦成功,艾倫威爾遜就有理由相信,達成撤軍協議就為期不遠了。
拉博·巴特勒馬上便去找印度代表,談論這一次英國堅定站在印度立場的事實,期待保持和這個大英帝國的明珠保持傳統關係。
「母親,這幾天在社交麼?」格斯塔夫一回家就見到葛麗泰·嘉寶照鏡子便有此一問,「很少見一直在外面,連頭髮都染了。」
「好好學習,別關心你不能解決的事情。」葛麗泰·嘉寶回頭看了一眼兒子,臉上帶著我勸你少管閒事的表情,隨後拿出來了貂皮大衣穿上,「你比起你父親煩人多了,明明都是男的,你怎麼就不能多思考一下。」
這和都是男的有什麼關係?格斯塔夫張了張嘴最終還是閉口不言,要不是母親斬釘截鐵的說過他是親生的,他都懷疑自己是不是抱養的。
但就算是如此,他也從母親這裡聽不到親生父親的半點消息,只知道有,但是不能見面。
「母親,注意安全。」看著葛麗泰·嘉寶的背影,格斯塔夫有氣無力的說道。
「自己做飯,都這麼大了,學會自己管理生活。」葛麗泰·嘉寶頭也不回,沖著好大兒隨便應付了兩句,然後就是一聲沉重的關門聲。
「不過話說回來,你不準備讓兒子知道我的存在麼。」艾倫威爾遜沉思片刻,用徵詢意見的口吻問一下和妻子同等地位的女士,「如果他想的話,我可以開具一張介紹信,去牛津大學學習學習,以後的路也好走的多。」
「暫時不用,我還照顧的過來。」葛麗泰·嘉寶平和的拒絕道,「皇家理工大學,對洛維薩來說沒有難度。我可以通過埃蘭德做到這一點。」
「哦,瑞典首相,他好像做了二十年首相了。在選舉制國家算是一個奇蹟。」艾倫威爾遜說到這話鋒一轉,「你和他沒什麼吧,你們倆才是同齡人,沒準這個混蛋對你有不切實際的想法,我要查查他。」
話沒說完,一隻手輕車熟路的摟住了無上權威的脖頸,然後毫不猶豫的按了下去。
不知道為何,艾倫威爾遜總覺得跟在蘇聯外交部長旁邊的年輕人他好像見過,久久回憶了半天,超強的記憶力讓無上權威恍然大悟,這不是在盧比揚卡廣場見過的克格勃軍官麼,外交部都是合法的間諜,這倒也不值得意外。
「我們也得到了華盛頓方面的態度,他們也認為,兩國撤離占領的土地恢復原樣,是最好的結果。因為暫時占據的幾百平方公里土地,處在長久的敵對當中,不符合兩國的利益。」
拉博·巴特勒轉達美國方面的看法,含含糊糊的用兩國的利益來概括了這一次會談的本質。它既可以是印巴的利益,也可以是英蘇兩國的利益。
毫無疑問的是,在支持印度這一點上英國和蘇聯還有著共同利益,葛羅米柯點頭表達了一樣的意思,「世界現在處在動盪當中,我們不能再讓另外一個地方動搖和平的主流了。」
「世界處在動盪當中,不還有蘇聯一份功勞麼?」迪克遜小聲的對艾倫威爾遜嘀咕,「越南戰爭就沒有蘇聯的影子?」
「那是美國和蘇聯的事,和我們沒關係。」艾倫威爾遜壓低聲音回答,「在南亞問題上,我們還是不能躲避英國的責任。」
別說印度現在還沒正式投蘇,就算是真的投了,英國也不能放棄印度,想到這艾倫威爾遜囑咐道,「約翰來消息了,阿拉伯世界暫時不會解除石油禁運,在這一次的談判結束之後,等到印度在困難困難,你安排外交部的人和印度談一談,南蘇丹的石油印度應該是是需要的,價格當然是貴一點,但比起從美國或者蘇聯的運輸費用,還是合算的。」
處在英國的角度,管什麼越南戰爭,美國頂不住那天,馬來亞有被南北夾擊的風險,在考慮越南戰爭的影響也不遲。
英國只能在南亞問題上,儘量拉住印度不要投蘇,如果投蘇不可避免的話,也要儘量保全英國的利益。
事實上這不容易,要想想蘇聯本身存在的價值,阿富汗王國長期親蘇,現在達烏德雖然已經不是首相了,但政治勢力並沒有消散。
也就是說蘇聯看起來和印度很遠,實際上沒有這麼遠,處於牽制巴基斯坦的考慮,印度嘗試多多和蘇聯接觸是板上釘釘的事情。
英國能阻止麼,這種地緣上的考量為基礎做出的決策,英國其實辦法也不多,現在只能選擇儘量拉住印度,英國畢竟是和蘇聯完全不同制度的國家,有些蘇聯不擅長的英國擅長,還可以試一試在印度和蘇聯人斗一斗。
就怕碰上美國那種,英國擅長的事情美國都擅長的國家,那就完全沒得鬥了,所以英國必須支持印度。這一點首相和外交大臣也都同意。
萬一蘇聯要是採取支持阿富汗王國推翻杜蘭線的辦法,和印度一起把巴基斯坦給分區占領了呢?雖然這在歷史上並沒有發生,但也應該防著一手才行,英國拉住印度,也有破壞這種企圖的意思。
巴基斯坦申請加入聯合國時,阿富汗投了惟一的一張反對票,既然這種風險存在,自然在這一次逼迫巴基斯坦妥協的會議上,也被英國用來說服美國,美國顯然是被說動了,一旦印度河阿富汗王國真的有共同敵對巴基斯坦的企圖,蘇聯就真的達成了把歐亞大陸從中間截斷的戰略,這種對抗就沒法繼續下去。
接下來的一個月,斯德哥爾摩會議,主要圍繞著克什米爾全民公投決定未來走向的問題談判,英國和蘇聯還是同樣的態度。模糊這個問題,實際上就是不支持巴基斯坦方面的主張,採取包庇印度主張的態度。
和蘇聯儘快取得共識的過程中,艾倫威爾遜不得不把某大國拿出來擋子彈,表示蘇聯的所謂盟友有反心,在克什米爾問題上支持巴基斯坦。
相反蘇聯應該和英國一樣,站在印度這邊。只有這樣才符合英國和蘇聯的共同利益。
在對待巴基斯坦方面,英國則採取暗中恐嚇的態度,巴基斯坦不要認為這一次石油禁運能幫助巴基斯坦取得多少優勢。英國皇家海軍完全有能力,同樣採取禁運的手段,讓巴基斯坦嘗一嘗印度的待遇。
之前美國就已經對巴基斯坦進行了武器禁運,促成停戰,要是巴基斯坦不聽話的話,美國同樣會站在英國一邊,因為英國是在為和平而奔走。
對於美國來說,南亞的不穩定趕緊平息才是華盛頓的追求,至於和平協議怎麼達成,那倒是無所謂。事已至此,巴基斯坦已經明白什麼都得不到。
經過了一個多月的斡旋、恐嚇、和權衡利弊,印度總理夏斯特里和巴基斯坦總統阿尤布·汗都表示願意見一面,搭乘專機來到斯德哥爾摩。
這個時候斯德哥爾摩會議才進入到了真正的重頭戲,在一天時間中,英國首相艾登和蘇聯部長會議主席柯西金接連宣布,訪問斯德哥爾摩。
這樣一來,斯德哥爾摩會議就成了英國、蘇聯、印度、巴基斯坦四國首腦齊聚的會議,東道主埃蘭德自然不願意放棄這個露臉的機會,雖然他已經做了二十年的首相,但誰會嫌長呢,能連任的話,他還是要爭取爭取,這麼重大的會議本身就是政治資產。
因為巴基斯坦的後盾是美國,英國可以和美國一起力挺巴基斯坦麼?如果做出這種抉擇,英國的影響力只會被美國慢慢代替。
其實很簡單,美國算是一個加強版的英國,不管是政策導向,軍力布置還是方方面面都是如此。英國擅長的美國都擅長甚至可以的更好。
現在印度和巴基斯坦都已經獨立的前提下,英國又不能像是在中東不撤駐軍,頂住美國壓倒性的經濟實力,就必然不能和美國人站在一起。
支持巴基斯坦會得罪印度,美國得罪印度可能不在乎,英國可沒有美國這麼大的盤子來抵消損失。
將斯德哥爾摩會議的態度告知華盛頓,也是表明英國並非是和蘇聯達成了什麼秘密協議,而是完全出於國家利益做出選擇。
巴基斯坦雖然可以用來作為制衡印度的棋子,但也要清楚巴基斯坦是沒有正面戰勝印度的實力,在美國應對越南戰爭的當下,占據幾百平方公里的土地,導致印度一直懷恨在心,一樣不符合美國的利益,如若戰端再起,美國還能幫助巴基斯坦麼?就算是還能,也只會消耗在越南問題上的精力。
勸說美國放棄巴基斯坦,截斷巴基斯坦的後盾一旦成功,艾倫威爾遜就有理由相信,達成撤軍協議就為期不遠了。
拉博·巴特勒馬上便去找印度代表,談論這一次英國堅定站在印度立場的事實,期待保持和這個大英帝國的明珠保持傳統關係。
「母親,這幾天在社交麼?」格斯塔夫一回家就見到葛麗泰·嘉寶照鏡子便有此一問,「很少見一直在外面,連頭髮都染了。」
「好好學習,別關心你不能解決的事情。」葛麗泰·嘉寶回頭看了一眼兒子,臉上帶著我勸你少管閒事的表情,隨後拿出來了貂皮大衣穿上,「你比起你父親煩人多了,明明都是男的,你怎麼就不能多思考一下。」
這和都是男的有什麼關係?格斯塔夫張了張嘴最終還是閉口不言,要不是母親斬釘截鐵的說過他是親生的,他都懷疑自己是不是抱養的。
但就算是如此,他也從母親這裡聽不到親生父親的半點消息,只知道有,但是不能見面。
「母親,注意安全。」看著葛麗泰·嘉寶的背影,格斯塔夫有氣無力的說道。
「自己做飯,都這麼大了,學會自己管理生活。」葛麗泰·嘉寶頭也不回,沖著好大兒隨便應付了兩句,然後就是一聲沉重的關門聲。
「不過話說回來,你不準備讓兒子知道我的存在麼。」艾倫威爾遜沉思片刻,用徵詢意見的口吻問一下和妻子同等地位的女士,「如果他想的話,我可以開具一張介紹信,去牛津大學學習學習,以後的路也好走的多。」
「暫時不用,我還照顧的過來。」葛麗泰·嘉寶平和的拒絕道,「皇家理工大學,對洛維薩來說沒有難度。我可以通過埃蘭德做到這一點。」
「哦,瑞典首相,他好像做了二十年首相了。在選舉制國家算是一個奇蹟。」艾倫威爾遜說到這話鋒一轉,「你和他沒什麼吧,你們倆才是同齡人,沒準這個混蛋對你有不切實際的想法,我要查查他。」
話沒說完,一隻手輕車熟路的摟住了無上權威的脖頸,然後毫不猶豫的按了下去。
不知道為何,艾倫威爾遜總覺得跟在蘇聯外交部長旁邊的年輕人他好像見過,久久回憶了半天,超強的記憶力讓無上權威恍然大悟,這不是在盧比揚卡廣場見過的克格勃軍官麼,外交部都是合法的間諜,這倒也不值得意外。
「我們也得到了華盛頓方面的態度,他們也認為,兩國撤離占領的土地恢復原樣,是最好的結果。因為暫時占據的幾百平方公里土地,處在長久的敵對當中,不符合兩國的利益。」
拉博·巴特勒轉達美國方面的看法,含含糊糊的用兩國的利益來概括了這一次會談的本質。它既可以是印巴的利益,也可以是英蘇兩國的利益。
毫無疑問的是,在支持印度這一點上英國和蘇聯還有著共同利益,葛羅米柯點頭表達了一樣的意思,「世界現在處在動盪當中,我們不能再讓另外一個地方動搖和平的主流了。」
「世界處在動盪當中,不還有蘇聯一份功勞麼?」迪克遜小聲的對艾倫威爾遜嘀咕,「越南戰爭就沒有蘇聯的影子?」
「那是美國和蘇聯的事,和我們沒關係。」艾倫威爾遜壓低聲音回答,「在南亞問題上,我們還是不能躲避英國的責任。」
別說印度現在還沒正式投蘇,就算是真的投了,英國也不能放棄印度,想到這艾倫威爾遜囑咐道,「約翰來消息了,阿拉伯世界暫時不會解除石油禁運,在這一次的談判結束之後,等到印度在困難困難,你安排外交部的人和印度談一談,南蘇丹的石油印度應該是是需要的,價格當然是貴一點,但比起從美國或者蘇聯的運輸費用,還是合算的。」
處在英國的角度,管什麼越南戰爭,美國頂不住那天,馬來亞有被南北夾擊的風險,在考慮越南戰爭的影響也不遲。
英國只能在南亞問題上,儘量拉住印度不要投蘇,如果投蘇不可避免的話,也要儘量保全英國的利益。
事實上這不容易,要想想蘇聯本身存在的價值,阿富汗王國長期親蘇,現在達烏德雖然已經不是首相了,但政治勢力並沒有消散。
也就是說蘇聯看起來和印度很遠,實際上沒有這麼遠,處於牽制巴基斯坦的考慮,印度嘗試多多和蘇聯接觸是板上釘釘的事情。
英國能阻止麼,這種地緣上的考量為基礎做出的決策,英國其實辦法也不多,現在只能選擇儘量拉住印度,英國畢竟是和蘇聯完全不同制度的國家,有些蘇聯不擅長的英國擅長,還可以試一試在印度和蘇聯人斗一斗。
就怕碰上美國那種,英國擅長的事情美國都擅長的國家,那就完全沒得鬥了,所以英國必須支持印度。這一點首相和外交大臣也都同意。
萬一蘇聯要是採取支持阿富汗王國推翻杜蘭線的辦法,和印度一起把巴基斯坦給分區占領了呢?雖然這在歷史上並沒有發生,但也應該防著一手才行,英國拉住印度,也有破壞這種企圖的意思。
巴基斯坦申請加入聯合國時,阿富汗投了惟一的一張反對票,既然這種風險存在,自然在這一次逼迫巴基斯坦妥協的會議上,也被英國用來說服美國,美國顯然是被說動了,一旦印度河阿富汗王國真的有共同敵對巴基斯坦的企圖,蘇聯就真的達成了把歐亞大陸從中間截斷的戰略,這種對抗就沒法繼續下去。
接下來的一個月,斯德哥爾摩會議,主要圍繞著克什米爾全民公投決定未來走向的問題談判,英國和蘇聯還是同樣的態度。模糊這個問題,實際上就是不支持巴基斯坦方面的主張,採取包庇印度主張的態度。
和蘇聯儘快取得共識的過程中,艾倫威爾遜不得不把某大國拿出來擋子彈,表示蘇聯的所謂盟友有反心,在克什米爾問題上支持巴基斯坦。
相反蘇聯應該和英國一樣,站在印度這邊。只有這樣才符合英國和蘇聯的共同利益。
在對待巴基斯坦方面,英國則採取暗中恐嚇的態度,巴基斯坦不要認為這一次石油禁運能幫助巴基斯坦取得多少優勢。英國皇家海軍完全有能力,同樣採取禁運的手段,讓巴基斯坦嘗一嘗印度的待遇。
之前美國就已經對巴基斯坦進行了武器禁運,促成停戰,要是巴基斯坦不聽話的話,美國同樣會站在英國一邊,因為英國是在為和平而奔走。
對於美國來說,南亞的不穩定趕緊平息才是華盛頓的追求,至於和平協議怎麼達成,那倒是無所謂。事已至此,巴基斯坦已經明白什麼都得不到。
經過了一個多月的斡旋、恐嚇、和權衡利弊,印度總理夏斯特里和巴基斯坦總統阿尤布·汗都表示願意見一面,搭乘專機來到斯德哥爾摩。
這個時候斯德哥爾摩會議才進入到了真正的重頭戲,在一天時間中,英國首相艾登和蘇聯部長會議主席柯西金接連宣布,訪問斯德哥爾摩。
這樣一來,斯德哥爾摩會議就成了英國、蘇聯、印度、巴基斯坦四國首腦齊聚的會議,東道主埃蘭德自然不願意放棄這個露臉的機會,雖然他已經做了二十年的首相,但誰會嫌長呢,能連任的話,他還是要爭取爭取,這麼重大的會議本身就是政治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