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章 兩個住宿生
辛先生點頭,轉而望向含笑安靜的方圓兒。
「這位就是你常提起的妹妹?」
方圓兒起身再次行禮,「先生安好,之前我三哥在您這裡讀書,勞煩您費心了。」
辛先生聽得忍不住笑了起來,「方姑娘客氣了,請坐。
說起之前,仲良每次從家裡得了好東西,都忘不了我這份兒。
其中很多都是姑娘精心準備的,倒是我該謝謝姑娘才是。」
客套寒暄幾句,眾人落座喝茶,才說起正事兒。
「先生,學生當年跟隨先生讀書,得先生教導,受益匪淺。
如今家中有兩個小侄兒,性情純厚,也開蒙有幾年了。
我想送來住一段時日,請先生幫忙教導一下。
當然,若是先生喜愛他們的品行,收為弟子,學生感激不盡。
若是他們愚魯,不得先生喜愛。
先生放在身邊做幾年書童,也是他們的福氣。」
辛先生點頭,端起茶水喝了一口。
這事兒,方玉已經在先前的書信里說過了,他倒也不為難。
原本辛家行事低調穩妥,族裡之人雖然多半做官,但都是副職。
三品極少,四品五品居多。
整個辛家,沒人敢小看,但也不算什麼豪門。
他這支更是因為他沒有家小,沒出仕,只有一些才名,被人遺忘個徹底。
沒想到,方玉這個當初求到門前的弟子,卻出乎意料的出息了。
人品被整個京都盛讚,在吏部衙門當差時候,才學和能力也極不錯。
所以,這兩年陸續有不少人家送了家中子侄過來。
不求科考出仕,只求他帶在身邊教導幾年。
如今再多兩個,無非是學堂里多添兩張桌子而已。
但兩個孩子的身份,當真是方家的子侄,居然讓方玉特意瞞著眾人從橋安縣趕回一趟…
「好,家中有個小學堂,倒是不怕添兩張桌子。」
「多謝先生。」
方玉同方圓兒起身行禮道謝。
「京都風物,與南邊多有不同,盼著先生帶兩個孩子多看看。
兩個孩子先前常伴一位久病初愈的叔叔身邊,很少在外走動。
很快,怕是就要到處動亂了。
但想必也亂不了多久,終究會迎來安寧太平。
到時候,兩個孩子總會入仕。
方家從不想欺人,但也不想因為孩子純良,被旁人欺負。
所以,以後要勞煩先生多費心了。」
辛先生淡淡笑著,看不出神色如何變化,但握著茶杯的手卻在微微顫抖。
當初方玉到他這裡來,就有一分隱情。
這幾年風平浪靜,他偶爾會懷疑真假。
但前一段風聲已經傳了出來,攪和的京都人人都是蠢蠢欲動。
今日方玉特意提起,怕是這兩個孩子同那位有些干係!
若是當真如此,這兩個孩子就不只是他的弟子了。
是方玉送給他的豐厚回報!
一旦那人當真重歸,登上那個位置。
辛家因為教導這兩個孩子的情分,即便分不到什麼好處,起碼以後有事求到那位跟前,也不會不應!
「好,尋個日子把孩子送來吧。
最近時常感到孤寂,起意出去走走。
有兩個小弟子在身邊,日子也會熱鬧許多。」
如此,入學之事算是談妥了。
又坐了一會兒,方玉和方圓兒就告辭了。
聰明人,不必多說,點到為止就好…
空間裡,福伯一家已經進來好幾日了。
福伯福嬸子整日笑的合不攏嘴,福伯身體一般,旁的活計做不了,同方老漢討了個馬夫的差事。
每日從小官場這裡趕馬車,拉著大伙兒往花籃山和楠木山那邊去。
這一年那邊種了藥材,需要人手更多,來往也就多了。
福伯每日照料馬群,擦洗馬車,慢悠悠趕車來往幾趟,不那麼累,也有事做,有人一起說笑,別提多高興了。
福嬸子也是閒不住,去灶間幫了忙。
摘菜,舂米,偶爾陪著趙金蓮做個針線,也是清閒又舒坦。
根生跟著金子瘋跑兩日,習慣下來,兩人又開始對坐複習功課,讓大伙兒看了很是欣慰。
突然聽說,倆孩子要去京都讀書了。
旁人還罷了,方老漢和趙金蓮,福伯福嬸子可是忙起來了。
衣衫鞋襪,筆墨紙硯,用慣的茶壺茶碗,常吃的果子、點心…
四個老人恨不得連孫兒用習慣的桌椅,都想給帶走。
方圓兒無奈,勸了一句。
「兩個小子,也不是出去就不回來了。
隔個七八日,他們就能回來一趟。
缺少什麼,到時候再拿也方便。」
「不成,不成,外邊可不比家裡。
那可是京都,跟咱們這邊吃的用的,都不一樣。
兩個孩子都沒離開過家裡,萬一受了委屈呢。」
趙金蓮把腦袋搖成了撥浪鼓,就是方老漢這一次也沒勸,反倒又填了一句。
「是不是給兩個孩子帶個跑腿兒的幫手啊?
人家大戶人家的孩子都有書童,咱們家裡也給添兩個 ?」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福伯福嬸子雖然沒說話,但也眼巴巴望過來。
方圓兒徹底沒了脾氣,原本他還想讓兩個孩子完全不依靠家裡,好好體驗一下人情冷暖呢。
如今看來,是絕對不成了。
「行,帶就帶吧。
讓金子帶根生去挑人,一人挑個書童也好。」
四個老人這才放了心,金子和根生也是上前道謝。
第二日,尋個機會,方圓兒連人帶馬車挪到京都麵館後的小巷。
金子和根生就去了辛家,敲門之後,辛家老僕接出來,帶了兩個孩子去書房見了辛先生。
金子和根生都是十二三歲的年紀,剛抽條兒的小樹一般挺拔。
兩人都是自小讀書,看著也沉穩很多。
金子受家裡影響,臉上常帶著笑,一看就是和氣的孩子。
而水生相對沉靜一些,卻也不招人討厭。
辛先生一見,對兩個孩子就很滿意,又考問幾句功課,閒話兒幾句家常,就跟更喜歡了。
這明顯不是飛揚跋扈的孩子,沒有那些目空一切的驕傲。
反倒謙虛有禮,和氣懂事。
只要真心教導,想必以後也不是會玩恩負義的。
於是,他親自帶兩個小子去了後邊的一個跨院兒。
這跨院,說起來當初方玉也是住過的。
只不過,他當初是個小院子,有角門方便走動。
如今,小院子和旁邊的院子打通,寬敞很多。
但同樣,還是能出入,就做了辛家的學堂。
其餘學生都是每日早來晚歸,只有金子和根生要住在這裡,倒也很容易安頓。
方家帶來的東西,飛快被搬過來。
九兒和翠萍手腳麻利,片刻就把辛先生指定的半棟西廂房拾掇好了。
「這位就是你常提起的妹妹?」
方圓兒起身再次行禮,「先生安好,之前我三哥在您這裡讀書,勞煩您費心了。」
辛先生聽得忍不住笑了起來,「方姑娘客氣了,請坐。
說起之前,仲良每次從家裡得了好東西,都忘不了我這份兒。
其中很多都是姑娘精心準備的,倒是我該謝謝姑娘才是。」
客套寒暄幾句,眾人落座喝茶,才說起正事兒。
「先生,學生當年跟隨先生讀書,得先生教導,受益匪淺。
如今家中有兩個小侄兒,性情純厚,也開蒙有幾年了。
我想送來住一段時日,請先生幫忙教導一下。
當然,若是先生喜愛他們的品行,收為弟子,學生感激不盡。
若是他們愚魯,不得先生喜愛。
先生放在身邊做幾年書童,也是他們的福氣。」
辛先生點頭,端起茶水喝了一口。
這事兒,方玉已經在先前的書信里說過了,他倒也不為難。
原本辛家行事低調穩妥,族裡之人雖然多半做官,但都是副職。
三品極少,四品五品居多。
整個辛家,沒人敢小看,但也不算什麼豪門。
他這支更是因為他沒有家小,沒出仕,只有一些才名,被人遺忘個徹底。
沒想到,方玉這個當初求到門前的弟子,卻出乎意料的出息了。
人品被整個京都盛讚,在吏部衙門當差時候,才學和能力也極不錯。
所以,這兩年陸續有不少人家送了家中子侄過來。
不求科考出仕,只求他帶在身邊教導幾年。
如今再多兩個,無非是學堂里多添兩張桌子而已。
但兩個孩子的身份,當真是方家的子侄,居然讓方玉特意瞞著眾人從橋安縣趕回一趟…
「好,家中有個小學堂,倒是不怕添兩張桌子。」
「多謝先生。」
方玉同方圓兒起身行禮道謝。
「京都風物,與南邊多有不同,盼著先生帶兩個孩子多看看。
兩個孩子先前常伴一位久病初愈的叔叔身邊,很少在外走動。
很快,怕是就要到處動亂了。
但想必也亂不了多久,終究會迎來安寧太平。
到時候,兩個孩子總會入仕。
方家從不想欺人,但也不想因為孩子純良,被旁人欺負。
所以,以後要勞煩先生多費心了。」
辛先生淡淡笑著,看不出神色如何變化,但握著茶杯的手卻在微微顫抖。
當初方玉到他這裡來,就有一分隱情。
這幾年風平浪靜,他偶爾會懷疑真假。
但前一段風聲已經傳了出來,攪和的京都人人都是蠢蠢欲動。
今日方玉特意提起,怕是這兩個孩子同那位有些干係!
若是當真如此,這兩個孩子就不只是他的弟子了。
是方玉送給他的豐厚回報!
一旦那人當真重歸,登上那個位置。
辛家因為教導這兩個孩子的情分,即便分不到什麼好處,起碼以後有事求到那位跟前,也不會不應!
「好,尋個日子把孩子送來吧。
最近時常感到孤寂,起意出去走走。
有兩個小弟子在身邊,日子也會熱鬧許多。」
如此,入學之事算是談妥了。
又坐了一會兒,方玉和方圓兒就告辭了。
聰明人,不必多說,點到為止就好…
空間裡,福伯一家已經進來好幾日了。
福伯福嬸子整日笑的合不攏嘴,福伯身體一般,旁的活計做不了,同方老漢討了個馬夫的差事。
每日從小官場這裡趕馬車,拉著大伙兒往花籃山和楠木山那邊去。
這一年那邊種了藥材,需要人手更多,來往也就多了。
福伯每日照料馬群,擦洗馬車,慢悠悠趕車來往幾趟,不那麼累,也有事做,有人一起說笑,別提多高興了。
福嬸子也是閒不住,去灶間幫了忙。
摘菜,舂米,偶爾陪著趙金蓮做個針線,也是清閒又舒坦。
根生跟著金子瘋跑兩日,習慣下來,兩人又開始對坐複習功課,讓大伙兒看了很是欣慰。
突然聽說,倆孩子要去京都讀書了。
旁人還罷了,方老漢和趙金蓮,福伯福嬸子可是忙起來了。
衣衫鞋襪,筆墨紙硯,用慣的茶壺茶碗,常吃的果子、點心…
四個老人恨不得連孫兒用習慣的桌椅,都想給帶走。
方圓兒無奈,勸了一句。
「兩個小子,也不是出去就不回來了。
隔個七八日,他們就能回來一趟。
缺少什麼,到時候再拿也方便。」
「不成,不成,外邊可不比家裡。
那可是京都,跟咱們這邊吃的用的,都不一樣。
兩個孩子都沒離開過家裡,萬一受了委屈呢。」
趙金蓮把腦袋搖成了撥浪鼓,就是方老漢這一次也沒勸,反倒又填了一句。
「是不是給兩個孩子帶個跑腿兒的幫手啊?
人家大戶人家的孩子都有書童,咱們家裡也給添兩個 ?」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福伯福嬸子雖然沒說話,但也眼巴巴望過來。
方圓兒徹底沒了脾氣,原本他還想讓兩個孩子完全不依靠家裡,好好體驗一下人情冷暖呢。
如今看來,是絕對不成了。
「行,帶就帶吧。
讓金子帶根生去挑人,一人挑個書童也好。」
四個老人這才放了心,金子和根生也是上前道謝。
第二日,尋個機會,方圓兒連人帶馬車挪到京都麵館後的小巷。
金子和根生就去了辛家,敲門之後,辛家老僕接出來,帶了兩個孩子去書房見了辛先生。
金子和根生都是十二三歲的年紀,剛抽條兒的小樹一般挺拔。
兩人都是自小讀書,看著也沉穩很多。
金子受家裡影響,臉上常帶著笑,一看就是和氣的孩子。
而水生相對沉靜一些,卻也不招人討厭。
辛先生一見,對兩個孩子就很滿意,又考問幾句功課,閒話兒幾句家常,就跟更喜歡了。
這明顯不是飛揚跋扈的孩子,沒有那些目空一切的驕傲。
反倒謙虛有禮,和氣懂事。
只要真心教導,想必以後也不是會玩恩負義的。
於是,他親自帶兩個小子去了後邊的一個跨院兒。
這跨院,說起來當初方玉也是住過的。
只不過,他當初是個小院子,有角門方便走動。
如今,小院子和旁邊的院子打通,寬敞很多。
但同樣,還是能出入,就做了辛家的學堂。
其餘學生都是每日早來晚歸,只有金子和根生要住在這裡,倒也很容易安頓。
方家帶來的東西,飛快被搬過來。
九兒和翠萍手腳麻利,片刻就把辛先生指定的半棟西廂房拾掇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