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 蘇君侯帝都獻寶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422章 蘇君侯帝都獻寶

  「印刷術?」

  衛明一愣,驚訝道:

  「君侯說的可是那捶拓之法?」

  「捶拓?」

  田韶、劉政和公孫昭等遼東官吏則是聽得一臉懵逼。

  遼東遠離中原,此時不僅僅是文化的荒漠,信息更是閉塞。

  牽招見此,當即好為人師的洋洋講解起來:

  「這捶拓之法可是京師名匠之奇技!」

  「昔年,今上命蔡伯喈(蔡邕)等人在那太學門外刻立熹平石經之事,諸位當是知曉吧。」

  屬國都尉公孫昭點了點頭:

  「那是自然,此乃今上難得之善政。」

  「享譽天下的蔡伯喈等大家名士,親自書石,歷經八年,共鐫刻四十六碑。

  囊括《周易》、《尚書》、《魯詩》、《儀禮》、《春秋》、《公羊傳》和《論語》全冊,聽說光那刻字就有二十餘萬!」

  「不但邸報上傳頌連連,我更是聽聞,自那刻成之後,天下學子便摩肩擦踵,前去觀看和臨摹之人,每日乘車都足有千乘之數,使那洛陽道路為之堵塞,真乃經學之盛況也。」

  經學之盛況,這絕對是沒有誇張。

  如今普通人讀書,都是多以竹簡抄錄為主。

  而手抄典籍,總有錯漏,不但在傳播過程中一傳十十傳百,往往誕生極多謬誤。

  而且各家對經典的解讀又多有不同,這些往往都成為了中原名家的不傳之秘。

  如今四世三公的袁家,最初就是靠研習家學《孟氏易》起家。

  這其中的關係,簡單來說就像如今自學考試,普通人都是自己在家啃那些字跡模糊不清不說,甚至可能公式都寫錯了的盜版書,而世家出身的人,則有家傳秘籍和詳細的歷年真題全解等一樣。

  大家起步都不在一個起跑線。

  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同時也是豎立統一的思想,朝廷的對策就是立石經,也就是統一教材是也。

  這可是破天荒的大事件。

  漢靈帝的熹平石經也就此成為了華夏歷史上最早的官定儒家經本,開創了後世歷代石經之先河。

  「沒錯。」

  牽招自豪道:

  「不才的恩師,也在其中小小的出了一份力。」

  「噢噢噢~」

  隨著牽招的話語,現場馬上傳來一陣驚嘆之聲。

  這熹平石經乃是當今皇帝最有名的政績,他們當然都有所耳聞。

  不過,那等中原之盛事,對於他們這些遼東本地的官吏們來說,卻又是格外遙遠了。

  「不過這和那捶拓有什麼關係?」田韶皺眉不解。

  「諸位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啊。」

  牽招呵呵笑道:

  「這捶拓之法,正是那熹平石經之後,名匠們為了更加方便地傳播經典,所發明的一種複製文字的技術。」

  牽招繼續解釋道:

  「簡單來說,就是通過將濕潤的紙張覆蓋在石碑或雕版上,再用軟錘輕輕敲打,使文字或圖案印在紙上,待紙張乾燥後,便能得到一份清晰的拓本。」

  「如此一法,大大加速了經典的傳播速度,使得更多人能夠接觸到和學習到這些珍貴的典籍。」

  田韶等人聞言,紛紛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

  他們還是首次聽說這種技術,不由對中原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到由衷的敬佩。

  然回過神後.

  「莫非,君侯竟然從那中原帶來了這珍貴的雕版?!」公孫昭失聲驚呼。

  即便首次聽聞此術,但只簡單了解下那技藝,就知道那敲打刻印要耗費去多少功夫。

  朝廷集天下名家與物力,也是耗時八年才刻成那石經。

  這捶拓之法想要刻印成版,想來也是要耗費經年吧。

  如此珍貴的東西,難道,那蘇君侯竟然從中原帶了過來嗎?

  聽到公孫昭的驚呼,一個又一個人們回過神來,緊張的望向眼前那年輕的府君。


  然而,蘇曜卻笑了一聲:

  「捶拓?雕版?」

  「那已經是落後的技術了!」

  「什麼?!」

  這一下,不但那些剛剛聽說這寶貴捶拓之法的遼東官吏們為之震撼,衛明和牽招等隨行之人也是頭一次聽說。

  不,不止如此。

  甚至於,幾乎就在同一時刻。

  京師洛陽城中的朝堂上,也傳來了一陣同樣的驚呼。

  且說到京師洛陽,那剛剛迴鑾宮中的皇帝本想著該渡過一陣悠閒的時光了。

  誰知道,這頭一次上朝,卻突然得知那冠軍侯來人獻寶。

  這傢伙,劉宏一聽就樂了。

  這臭小子,人都沒回來呢,讓府中人獻個什麼寶物?

  朕富有四海,佳麗三千,什麼沒見過。

  你有這孝心朕深感欣慰,再也沒有你抓緊打勝仗,剿匪平亂,早日回京更好的禮物了。

  然而,當他看到那名喚陳質之人獻上來的東西時,他當即被提起了濃濃的興趣。

  那是兩件東西。

  其一是在一娟精美的絲絹上,擺放著大小整齊,密密麻麻排列著一個個小巧的木塊,上面刻著一個個方塊字,煞是奇巧,讓人搞不清是幹什麼的。

  而其二則一目了然,但卻是最為令他震撼的東西。

  那是一冊裝幀精良的書籍,封面上赫然寫著《論語》二字。

  在見到這本書的時候,劉宏先是愣了一下,然後緊接著便著了魔一般,一把抓起,左右翻閱起來。

  這越看,他就越是震撼。

  半晌後他當即大呼:

  「冠軍侯從何而來此書?!」

  「不過一本書有何震撼?」

  「陛下為何如此失態?」

  在皇帝緊張翻越書冊時,一襲紅色朝服的何進皺著眉小聲問道。

  而很快,他的疑問就有了答案。

  論語本身無甚驚奇,那字也不過只能稱為工整。

  讓他們震撼的是這紙!

  大漢自然是有紙的。

  大名鼎鼎的蔡倫改良造紙術,蔡侯紙享譽天下,便是在後漢時節。

  但是,為何如今官民仍多用竹簡?

  便是因為這蔡侯紙其生產周期長,且太過於粗糙。

  蔡侯紙是蔡倫在總結前人製造絲織品的經驗的基礎上,發明了用樹皮、破魚網、破布、麻頭等作原料,製造成了適合書寫的植物纖維紙,才使紙成為普遍使用的書寫材料。

  蔡侯紙雖然開創了紙張製造的新紀元,但其質地粗糙,不耐保存,變色嚴重,這樣的纖維紙,顯然無法全面滿足書寫和保存的需要。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