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1章 朝野震動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513章 朝野震動

  國子監。

  「你說什麼?!」

  徐光啟面露震驚,難以置信的盯著眼前之人,他無法相信適才聽到的是真的,衍聖公之爵由朝廷明確候選?要天下讀書人公選?六年一任?一人只能連任兩次?

  這一系列的消息,無疑是道道驚雷,震的徐光啟都不知該說些什麼。

  「此事可容不得半點玩笑。」

  徐光啟的手有些哆嗦,指著那人說道。

  這一剎,徐光啟多希望自己聽錯了。

  「祭酒!此等大事,某怎敢亂言啊!」

  那人面色焦急道:「這消息是從內閣傳出的,且皇明時報已經排版刊印了,此事已經傳開了,待皇明時報對外發售,那知曉的人會更多。」

  「這是要出大事啊!」

  徐光啟神情有些恍惚,怔怔的坐在官帽椅上,此刻的徐光啟,不知該說些什麼好了,一直在重複這句話。

  徐光啟想不明白天子為何要這樣做。

  即便是被孔胤植一案氣到,那從曲阜孔家再選一位品性好的來承襲,對衍聖公府及孔家進行約束即可,完全沒必要這般大費周折啊!

  「其實某倒是覺得陛下的決斷極好。」

  在徐光啟思緒萬千之際,那人卻開口道:「一樁轟動朝野的漕運案,使得中樞與地方多少人牽扯其中,這之中居然還有衍聖公府一脈的,就不說別人了,單說衍聖公府,朝廷給予的恩賞還少嗎?」

  「作為我朝文脈的象徵,更是天下讀書人的標杆,居然會做出這樣的事情,真要是細究下來,這都是……」

  「決斷是好,換人也不是不行,但眼下不是時候啊!」

  徐光啟皺眉打斷道:「你可別忘了,參加今歲會試的各地舉人,至今絕大多數都沒有離開京城。」

  「自會試皇榜張布以來,陛下特頒恩旨,將錄取貢士增至800眾,這引起了多大的爭議啊!」

  「更別提這前前後後發生的事情,在此期間,南雍的那些落榜舉人,講的不少話,可都引起極大的共鳴啊!」

  思想層面的改變,不是靠一份皇明時報,一些新穎的觀點,一些開闢的學科,說改變就能改變的。

  這期間產生的激烈碰撞,是會引發一系列連鎖反應的。

  特別是時下評議朝政之風盛行,這便導致讀書人之間,存在著極其激烈的爭辯,甚至一些言論都能影響到地方。

  「祭酒是怕有人拿此做文章?」

  那人想到了什麼,皺眉看向徐光啟。

  「這是肯定的!」

  徐光啟表情嚴肅道:「不行,此事斷不能影響到我國子監。」

  「可如何能不影響啊。」

  那人回道:「出這麼大的事情,遍傳此事者必然不少,只怕這個時候,向各地寫信傳遞者必不再少數。」

  讀書人有時迸發出的能量,是超乎尋常人想像的。

  這個時代能讀書的人,即便是出身再差,那家境也都是不錯的,哪怕是農家子弟,往往也是數個小家一起供養,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這句話產生的威力太強了,更別提朝廷對讀書人的特殊待遇也是極高的。

  所以當一些事情發生,且跟整個讀書人圈子息息相關,那就別想著動靜會小了,這就是大明的現實。

  「那至少也不能影響到我國子監在今歲會試中被錄取的貢士!」

  徐光啟語氣鏗鏘道:「自陛下御極以來,那無不表明一點,陛下要革新除陳、一掃積弊毒瘤之雄心壯志!」

  「時下我朝,與陛下御極登基之初,局勢已完全不同,某雖不懂政治,但卻明白一點,我朝若想再度中興,除陛下能夠實現以外,任何人所想任何事,都無法做到這一點。」

  「現在既出此等事情,那想必是陛下深思熟慮下才做的決斷,這樣,你即刻領著那些新晉貢士離京,去西山遊學!」

  遊學?

  這下那人疑惑了。

  「去軍備清吏司!」

  徐光啟繼續道:「某現在就給宋應星、畢懋康他們寫封信,你持此信去見他們,只要不涉及到軍備清吏司的絕對機密,剩下的可叫那些新晉貢士都看看。」


  「這世上絕非聖賢書里記載的那樣,有太多的新事物,新領域是等著我們去開拓,去摸索的。」

  「除此之外,在少府所轄的諸院也要叫他們都一一前去,如此一來,即便這期間出現任何風波,也無法影響到他們,只要等到殿試順利召開,那一切就算暫告一段落了。」

  「祭酒,這不太好吧。」

  那人顯得有些猶豫,「距殿試開考的時日不多,這個時候去遊學,那會影響到很多人的發揮啊,畢竟……」

  「那也比革除功名要強百倍!!」

  徐光啟皺眉道:「更何況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要相信他們,既然能在今歲會試中取得如此成績,那在殿試上只要是正常發揮,就不會太差!!某相信這次遊學,必然會讓一些人的眼界大開!!」

  自徐光啟就任國子監祭酒以來,還很少像現在這樣失態過,至少那人沒有見過,也是在這一剎,那人便知曉事情比他預想的要嚴重的多。

  「今日就走。」

  徐光啟此刻提筆寫信,在此同時又說道:「不管是誰有任何質疑,都必須要隨隊去參加遊學,要是誰敢提出不去,那就開革出國子監!」

  「喏!」

  那人當即應道。

  事實上在徐光啟準備這些時,此刻在京城內外諸坊的不少地方,也都因為此事出現很多事情。

  正如徐光啟想的那樣,一場風暴正在悄然醞釀中。

  千百年來,儒家跟孔家那都是綁在一起的,即便是儒家的很多新思想,並非是孔家的人提出來的,但是這絲毫都不影響孔家的地位。

  孔聖人的遺澤,足夠庇佑住孔家後人長久不衰。

  儘管說朱由校提出的決斷,讓曲阜孔家、衢州孔家、孟曾顏家都參與其中,孔家依舊是獨占兩位候選,但是這種事情在過去從沒有過,這產生的衝擊與影響是極大的,很多人是不能接受此事的。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