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8章 四個君士坦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508章 四個君士坦丁

  距大宋滅亡還剩70分鐘

  ******

  天色還未亮起,城外卻已經一片燈火通明。👑💙 ➅➈Ŝђ𝓤𝐱.ⓒ𝐎𝓜 💣🐻

  就在剛剛,幾個瓦良格人跟著伊莉莎白太后,來到了城外的慶功會場中。

  可能是當年的慘痛經歷,給紫帳汗國的決策層留下了過於深刻的印象,因此,很長時間裡,大都的城防布局,與其說是防止外敵攻進來,不如說是為了能在內亂出現的時候及時跑出去。比如有幾座城門,就一直是瓦良格,而非專門的守城部隊控制。

  果然,城裡出現狀況之後,這幾個便門和平日裡用作禮儀性質的門,就派上了用場。

  這個習慣也由來已久。哪怕後來,這座城市也面臨過外敵的大舉進攻,當初的思路,依然留下了深遠的影響。

  當年郭砥重新規劃城市的時候,也提出過改造城防,修繕城牆的建議。他認為,狄奧多西城牆已經過於古老,跟不上現在時代的發展了。由於當時技術條件限制,這種一條線式的牆壁其實並不適合發揮火力,箭塔的設計也已經落後了。巨石牆體本身,在防禦方面的優勢,也僅限於巨大的體量,實際效率並不高,可以說很浪費了。

  所以,他建議修繕原有的內牆,拆除石頭牆壁後方的各種附屬建築,然後以石牆為核心,在兩側追加夯土,將牆壁加厚。城牆地勢高的地方,壘起專門的厚重圓形土台,安放重型火炮。地勢低的地方就填土抬高。

  工程需要用的巨量土壤,就從內外兩道城牆之間的地方挖取,然後把外牆也向外擴,這樣還能在兩道階梯狀的牆之間,形成第二道護城河。平日裡用橋通行,戰時就拆掉橋,兩座牆通過吊車架設的懸梯往來。如此以來,就能一下解決兩個問題了。

  但是,這個方案幾乎沒有得到任何人的支持。大家都覺得這樣純屬白白浪費錢財,也沒有什麼好處。在汗國管理者的眼中,這個方案好是好,但就是不應該用在這裡。

  雖然大都這個名字很威武,但很長時間裡,這座城市的定位是有些尷尬的。因為紫帳汗國的核心區,在北方的「羅馬尼亞」,而不是希臘地區。當年搬到這裡,完全是處於政治目的,而不是經濟和軍事上的需求。

  因此,當時的大都,不但不是中心腹地的安全地區,還是個南方前線的要塞:西邊還不甘心的希臘人和塞爾維亞人,東邊虎視眈眈的土庫曼勢力,乃至南邊數不勝數的義大利和希臘海盜,都在持續威脅周邊的地區。實際上,是個「大汗守國門」的態勢。

  這個時期,大都確實有很高的軍事需求。但是,狄奧多西城牆的問題,也始終不是防禦效果不足——相反,它的問題反而是規模太大了。

  作為南方的最前線,在原本的戰略中,這個地方是沒有必要屯集這麼多兵的。

  相對於前面幾個朝代,紫帳汗國的制度相對穩定不少,起碼能夠在大部分時間,避免經典的「拜占庭將軍問題」,不需要對禁軍這麼敏感。

  而且,色雷斯平原其實也不算多大,大概就是漢朝司隸那個面積。就算真的要大汗守國門,也不是說就要把軍隊全堆在城裡——人家漢朝也不是把南北軍全塞進長安啊。北方臨近的各省,隨時都能調人過來,像這樣分散駐紮,在軍事和後勤上,都簡單的多。

  但君士坦丁堡城防的範圍實在太大,本身又空虛的很,可以說,除了政治影響,就什麼都沒有了。如果是其他城市,還可以進行收縮——還是看長安,在唐末瓦解之後,就廢棄了外郭、宮城,只留下皇城作為新的長安城。但是,君士坦丁堡的城防設施反而基本都在外牆,宮城和皇城甚至沒有明確分離出來。那個外牆還特別厚實,哪怕疏於管理,都沒有倒塌。學唐末的話,拆除城牆、營建宮牆的功夫,都足夠建造一座新城了。

  所以,這就形成了一個連環套:占了這座城就得守;守就得投入不少兵力;投入兵力了總不能白白在這兒吃糧,總得有個配套的戰略計劃吧;有了配套的方案,就需要更多的後勤給養和資源投入。這樣一來,看起來只是占領了一座城市,但實際上,整個國家的政策,都被牽著往南走了。

  因此,當初有很長時間,汗廷里都有不少反對遷都至此的聲音,覺得這一座城綁架了全國的戰略。後來隨著貿易恢復,這些聲音才漸漸小了下去。但對於在這裡投入的不情願,和對於當地環境的警覺,卻一直存在。

  因此,郭砥的方案也就不太可能得到眾人的認同——大家都嫌它太大了,你還想搞得更大,這不是拉著大家一起陪你過奇觀癮麼。所以,除了對各處建城樂此不疲的郭砥,幾乎沒有人對此感興趣。


  實際上,他的這套方案,也基本上沒有在任何一個地方實踐過。被否決之後,直到郭砥本人去世,都被束之高閣。

  原因也很簡單:紫帳汗國就不需要這個規模的要塞。他的陸上敵人主要就是歐洲人,而歐洲人的軍事制度,決定了他們幾乎不可能進行大規模襲擊。

  邊境上的交戰,往往是兩邊的地方自行組織,最大也基本不過幾百人。再往上,就只能是大領主出面,而且需要大張旗鼓地召集封臣、拉僱傭兵,字面意義地讓世界都知道——這樣才能吸引來更多更好的傭兵,結果可能反而更省錢了。

  面對這種單項透明的情況,紫帳汗國一般也不會死守,而是同樣集結主力部隊,爭取在野戰中解決敵人。因為自己這邊動員更快,所以能保持很長時間的戰略優勢;而野戰消滅敵人,也比攻城輕鬆多了,更有利於他們騎兵發揮。

  所以,結果就是,大家認為小戰鬥用不上這種城防,大戰又都是紫帳汗軍隊主動出擊去打野戰了。野戰如果打輸了……那縮在城裡也是等死,不過是多拖一會兒而已。還不如放棄這種大而無當的城市,回草原上放羊,找機會捲土重來呢。

  直到現在,大都城裡都不是單一一支城防軍,各個戰團乃至海軍,都在城市裡有駐地,關係也錯綜複雜。哪怕現在大部分駐軍已經搬到城外去了,很多問題還是存留了下來。

  整個城市裡的正規武裝,實際上都還是「外向」的,思路依然是準備外出作戰。遇到意外情況,沒有統一的軍團指揮部管理,就到了連誰該去平亂都說不準的混亂程度了。

  這次唯一的優勢,就是發現城裡出現變故之後,很快有人給太后通風報信了。雖然常年不管實際事務,但太后這次的反應相當快。她一方面派遣人手,去緊急把重要人物撈出來;另一邊,她自己則迅速離開了常駐的修道院,沒有等更多人集結,或者誰來找她,就主動出發,冒險趕到了海軍的營地。

  除了瓦良格控制的城門之外,還有一處不在傳統「城衛軍」控制下的出入口,就是位於金角灣的海軍碼頭。

  真要說起來,金角灣艦隊其實才是「最後的羅馬人」。哪怕到巴列奧略王朝徹底衰落之後,這支小艦隊都還存在著,甚至還對海灣對面熱那亞人發起了一次進攻,迫使他們答應放寬條件,分更多錢給城裡的希臘小朝廷。這也是整個王朝,最後一次有意義的主動進攻了。

  隨著貿易的復興,對海上力量的需求自然也會快速增加。作為一支一向相對獨立的力量,雖然成員里有大量希臘人,但他們和城裡的各個勢力,關係一直比較微妙——海軍實際上多少有些看不起城裡的希臘老貴族,但又和這些常年從事貿易的人,免不了產生往來。

  而今天晚上,他們這裡卻很沉靜,沒見有什麼動作。直到一些市民受到大火波及,開始向海岸逃跑,港口的海軍才反應過來,匆忙進行準備。看到這種情況,太后沒有放過機會,帶著幾個隨從,就闖進了軍港。

  海軍的幾個首腦都不在這裡,港口裡,只有營地的守衛和幾個輪值的軍官。幾條船正在進行夜航的訓練,剛剛返回。太后立刻要求,把所有能召集的士兵集合起來,上岸準備進行作戰。

  軍官們對此完全摸不著頭腦,覺得就算迎敵,也應該上船出海。至於岸上,應該自有人對付。不過,返航的小船隊裡,領頭的正好是史家的長孫史恪,他和太后比較熟,所以主動出面,壓制了反對的聲音,一邊把兩條載有艦炮的船划過來,在岸邊游弋,炮手在船上待命,隨時準備提供支援;一邊讓其他值守的水兵武裝起來,去控制港口外幾處要地。

  太后雖然一直不管事,和其他人沒有太多行政往來,但另一方面,這也意味著她相對中立,並沒有讓其他人忌憚或者懷疑的地方。所以,見他出來主動攬下指揮權——當然,也包括事後的責任,其他軍官便不再反對了。

  之後,他又按照太后的要求,調了一艘快船,把太后一行直接沿水路,送到城外的會場附近。

  在這裡,她見到了急的團團轉的安娜皇后,和已經醉的不省人事的眾人。看了一眼其他人之後,她沒去管呼呼大睡的兒子孫子,而是走到大帳邊上,王丞相那裡,伸手拽住他的頭髮。

  「老王,起來了!」

  然而,王丞相喝得也酩酊大醉,完全沒理她。太后伸出一隻大手,在護衛們意外的目光中,對著他連扇兩個耳光。但就算如此,王丞相也只是不滿地嘟囔起來,說著聽不懂的胡話,沒多久,居然又睡著了。

  太后一時無語,只好走到擺賽汗旁邊,也對著他來了一遍——這次,大家的目光已經變成了驚愕。

  「怎麼,沒見過老娘打兒子麼?」太后斥道:「別看了,趕緊喊人去!」


  「你也是。」她不滿地瞪了兒媳婦一眼:「伱一直在旁邊看著,怎麼還能讓他喝成這樣?」

  「他們都在喝,我根本攔不住啊。」皇后辯解道。

  「你男人攔不住,你手下也攔不住,那你兒子呢?」太后把擺賽汗往桌子上一甩,走到脫歡旁邊,把他腦袋提起來,啪啪連打了四下:「你看,居然也放著這小子喝暈了——你這娘是怎麼當的,連兒子也管不住啊!」

  「那您不是也管不住您的兒子麼……」皇后嘀咕道。

  太后想了想,發現她說的也有道理,老臉一紅,一時有些語塞。沒辦法,只好搪塞道:「好吧,我之前也是太放縱他們了,我也有問題——不過現在,只能趕緊去給他們收拾爛攤子再說這些了。」

  她又四處打量了下,想看看到底有沒有還醒著的人,結果,發現帳篷門口,有個小男孩正睜大眼睛,好奇但又謹慎地打量著他。

  「哎,這不是君士坦丁麼,你怎麼也跑到這地方了。」她隨口抱怨道:「這些人也都是不省心的,喝酒怎麼還帶小孩子啊?」

  「他爹在對面那邊的帳篷里的,估計也是喝多了。之前我喊他過來,想讓他和大家打招呼的,結果其他人都已經爛醉如泥,連行禮問候都不行了。讓君士坦丁照顧他,結果他自己都開始說胡話。沒辦法,只好暫時讓這孩子在那兒等著了。」

  「哦,哦。」太后大概明白了,只能搖搖頭:「哎,你看人家孩子多乖。都一個名字,怎麼脾氣差這麼多……」

  皇后只好解釋說,君士坦丁其實是個很常見的名字。脫歡叫這個,郭康叫這個,朱文奎的教名也叫這個。而希臘人里,這個名字當然也很多。這個小男孩就是皇后的侄子,巴列奧略家的君士坦丁。

  他們家族的人,往往要麼虛榮自大,要麼遲鈍無能——當然,更多的是二者都有。但這孩子從小就聰明,性格也沉靜,看著都不像這家人。

  他的父母估計也多少意識到了這些。正好,算起來,脫歡也是他的親戚,因此就時不時找機會,把他帶過來,藉機和脫歡等人混個面熟。

  大都十二時辰算是要結束了,回頭我單分一卷出來吧。

  這也算是一次嘗試了,經驗和教訓都有。單論文本量,也沒有比大綱里預計的超出太多,應該主要是中間兩個月在忙畢業的事情,更新頻率太低了,顯得很拖拉。不過再往後,大概就知道怎麼對付更好了。

  最開始的那短時間,可能設定寫的有點多,不過後面至少都在計劃內,沒有短期內用不上的背景介紹了。而且這本書,我已經能不寫就不寫科普了。其實真科普起來,就像上一本那樣,一章裡頭半章都是那些了……

  當然了,那時候也是沒辦法。雖然只有短短几年,但說實話,網上風氣變得真的很快。我剛開始寫的時候,文章里說了幾句歐洲人用手抓著吃飯,都有人嫌我故意抹黑西方。我寫教會,也被人這麼說(其實我一直是教會吹,一直再說教會是歐洲文明燈塔……)最離譜的時候,有人說我摻私貨,我把資料貼出來,結果有人說他知道這是真的了,但也不能這麼直接地說西方的壞話,因為胡亂把西方的短處揭出來,會讓大家盲目自大,又要變回清朝了……就這種都有……

  所以我也一直提醒自己,我們這邊其實才是「小圈子」,為此可能謹小慎微過頭了。總之,還是請大家諒解一下吧。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