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震驚的朱雄英,諸王分封而治的意義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246章 震驚的朱雄英,諸王分封而治的意義在何處?

  「你們繼續忙著,我去宮裡一趟。•」

  曹瑋放下手中的活計,朝謝縉等人交代了一句。

  「大人,那我們就去實驗發射了。」

  曹瑋點點頭,轉身跟著宮裡來的太監走了兩步,又拐了回來。

  「算了,一起看看,耽誤不了多久時間。」

  太監的臉皺了起來,只能當做沒聽見這話。

  這普天之下,敢這麼「不耽誤」去皇宮見皇帝的,估計就只有曹瑋一個人了。

  謝縉等人看了看那低下頭去的太監,而後應了一聲,便把製造好的彈射座椅搬到了院外的跑道場內。

  「大人,」

  謝縉朝曹瑋請示了一聲,曹瑋點點頭,便有一人上前,將座椅彈射裝置觸發。

  「嗤……」

  只見座椅底部一道火光現起,座椅便直直的騰空而起,因為下方均勻分布了幾個助推器,座椅上升途中四平八穩。

  眾人看著座椅升到了空中,將近有五六米的距離,然後助推器的火藥燃料耗盡,座椅沒了上升的動力,又直直的落了回來。

  「嘭!」座椅砸在地上,翻了兩個滾,停在了地上。

  曹瑋見狀,心中很是滿意,彈射座椅的研發很順利,接下來只要再製造出緊急降落傘,空軍的所有裝備就都完成了。

  「走吧。」曹瑋轉過身,向一旁等著的太監說了一句。

  太監忙不迭的點頭,而後為曹瑋引路,朝著皇宮行去。

  一路上,曹瑋都在想,朱雄英此時叫他過去,到底會說些什麼。

  結合前幾天的事情來說,無非兩種情況。

  一是為了朱元璋的面子,大明的分封制度不容更改,這對朱家人來說,也能理解。

  畢竟那是朱元璋啊,朱家江山的建立者,更是朱家後世子孫的老祖。

  大明分封制的弊端還未顯現,如果此時直接更改,一定會讓一眾藩王們感到不滿,從某種程度來說,頗有些朱元璋「晚節不保」的感覺。

  且朱元璋是一個極為看重親人的皇帝,為了朱家後世的子孫,他心中對更改大明分封制度九成會很抗拒。

  至於另一種結果,就是朱元璋和朱雄英能充分認知到大明分封制,在未來會產生怎樣的禍端!

  那是足以徹底毀掉大明王朝,導致天下再次陷入動盪的毒瘤!

  就看在朱元璋心中,倒底是大明的江山重要,還是朱家的後世子孫重要。

  當天晚上朱元璋的態度,讓曹瑋的預感很不好。

  自己只是提出了大明分封制度的危害,朱元璋就已經怒而喝止。

  如今過了十來天,朱雄英才叫人來找他過去,其中朱元璋和朱雄英爺孫二人又商議了什麼,曹瑋也不知道,心裡沒有一點底。

  希望老爺子能拎得清啊,大明分封制最多只能讓朱家的子孫過那麼三五百年的好日子,原理乃是竭澤而漁。

  等到大明王朝在重壓之下崩塌,不說天底下的百姓要受戰亂和流離之苦,朱家的子孫在他國強敵的入侵下,又豈能獨善其身?

  到那時或許天底下的百姓還能找找活路,反倒是朱家的子孫,所有人都想要他們的命啊!

  事實上朱元璋在位晚年,要比中國歷史上絕大多數皇帝都要賢明,似唐太宗與漢武帝,他們在早年執政時期,功勳卓越,但到了晚年,各種昏招頻出。

  而朱元璋在晚年時,不說做下什麼大功之事,反正是沒有隨著年老而昏庸的跡象。

  只不過大明分封一事,涉及到了朱家的子孫,朱元璋身在居中,可能一時看不破……

  懷著沉重的心情,曹瑋跟著太監來到皇宮。

  走到書房的門口,曹瑋站住了腳步,太監進了門,到朱雄英面前復命。

  「陛下,曹太師到了。」

  朱雄英抬起頭,直接放下手中正在批改的奏摺。

  「快,快請太師進來。」

  「諾!」

  太監躬著身子退出書房,

  「曹太師,請進吧。」


  曹瑋抬腳邁過門檻,入了正廳,拐了個彎到朱雄英處理奏摺的裡間,見到朱雄英已經正襟危坐的在等他了。

  「臣,參見陛下。」曹瑋恭敬的行禮。

  朱雄英連忙擺手,「太師無須多禮,平身。」

  「謝陛下。」

  「來人,給曹太師賜座。」

  一旁的太監總管招呼兩名小太監搬著椅子過來,曹瑋卻並未落座。

  「臣無功不受祿,陛下有什麼話,便直說吧。」

  朱雄英心中一咯噔,心道曹太師這莫不是還對前幾日的事情無法釋懷。

  「曹太師,你且看這份奏摺。」

  朱雄英將一份奏摺交給太監總管,被他拿去交到曹瑋手上。

  曹瑋看去,這是一份高麗呈過來的求援書。

  上面寫著,自從永武三年,大明開始攻伐倭國,便有大批的倭寇流竄到了高麗國境。

  起初那些流竄到高麗國境的倭寇還不算多,進了高麗國之後,也算老實,但隨著倭國徹底被大明攻占,便有大規模的倭國人繼續逃竄至高麗國境的南部沿岸地帶。

  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倭國人越來越不老實,時常聚眾暴動,搶劫高麗國的百姓,並一步步向北推進,至今已經連續占下了幾座城池。

  高麗王並非是沒有出兵征討這些外來的倭國人,但雙方的實力懸殊太大,切倭國人手中的火器,比高麗國的火器數量還多,是以高麗國連連失利。

  其實到現在為止,那些倭國人也就占了高麗的五座城池,方圓四五百里左右。

  因為大部分的倭國人還是在與大明交戰的時候被誅殺,逃出來的這些倭國人只是一小部分,也就不到四萬人。

  占了高麗四五座城池之後,因為人手不足,無法繼續縱深,這些倭國人就停止了繼續向北推進。

  可他們這架勢,更讓高麗王感到頭疼。

  這群倭國人明顯是想要步步為營,等實力壯大之後,才去將整個高麗國蠶食掉。

  儘管此時倭國人已經在高麗南部地帶蟄伏起來,但若不把他們消滅掉,早晚有一天高麗國還會迎來大難。

  曹瑋看完,也感到有些出乎意料。

  想不到當年朱棣攻占倭國,竟有數萬人提前就逃了出來。

  想想也是,朱棣率領大明軍隊一路摧枯拉朽,倭國陣營根本看不見勝利的希望,自會有不少人早做準備。

  按照當時的局勢,大明是去不了了,包管是去一個死一個,那些逃出去的倭國人只能選擇同樣距離比較近,國力相對比較弱的高麗。

  如果是以前的高句麗,不到四萬的倭國人,就算是手中有著大量的火器,費一些功夫也能收拾了。

  可如今的高麗跟曾經的高句麗是完全沒辦法相比的,面對四萬占據了自家城池的倭國人,竟然束手無策。

  這件事要處理,對大明來說很簡單,不說多,只用派去兩萬人馬,就能把那些倭國人給再次團滅。

  當然,這要看朱雄英想不想派兵去救高麗這個馬仔。

  不過……其他朝代不論,大明時期,高麗對中原的態度還是十分值得肯定的,無論是前面的王家,還是後來兵變奪了王家天下的李家,都很老實的做大明的小弟,甚至在大明困難的時候,還多次給大明以援助。

  且這次高麗是遭受了無妄之災,全因為大明把倭國給禍禍了,這些倭國流寇轉頭才去禍禍高麗。

  於情於理,大明都應該出兵援助,畢竟就算再看不慣之前的高句麗,和後世的棒子們,高麗人也比倭國人更容易讓中原接受。

  將手中奏摺又遞迴給太監總管,曹瑋抬頭看向朱雄英。

  「高麗與我大寧相交,向來還算老實,陛下是如何想的?」

  朱雄英笑著點點頭,「朕與曹太師想的一樣,高麗此次受我大明攻伐東夷省的無妄之災,理應援助。」

  頓了頓,他又繼續說道:

  「再怎麼說,倭國人狼子野心,斷不能再給他們復起的機會,否則……等倭國人真將高麗蠶食,取而代之,大明邊境又無寧日。」

  曹瑋一拱手,恭維道:「陛下聖明。」

  朱雄英聽出了曹瑋口中的客氣,心中有些失落,連忙開玩笑道:


  「朕能有今日,可離不開當年曹太師的栽培。」

  果然,看到曹瑋的臉色暖了起來,朱雄英就知道打感情牌是對的。

  「既然如此,朕便下令,派兵去前往高麗王國。」

  曹瑋點了點頭,叮囑道:

  「派兵援助高麗固然是可以,但我大明也不能,憑著他一封求援信就去干賠本的買賣。」

  朱雄英很快理解了曹瑋的意思,無外乎是趁著這個機會,也把高麗國這個小弟,徹底拿捏到手裡,什麼駐軍,什麼稅收,高麗都要聽大明說了算。

  當然大明對於高麗這等聽話的小弟,不會使用強硬手段,但大明也可以選擇不出兵,或者出人不出力。

  高麗王國現在老實,不代表以後也會繼續老實,人尚且有變得時候,何況是一個國家。

  可能高麗換了一個執政者,就會突然對大明反目,此時趁著大明國力足夠強大,有足夠的話語權,把高麗徹底按在手中才是明智之舉。

  「聽聞這幾日曹太師在科研院又在研製緊急降落裝置?」朱雄英忽然問起。

  曹瑋答道:「是,飛機飛於空中,可能會發生故障和危險,緊急降落裝置能大大提高飛行員的生還機率。」

  「辛苦曹太師了,這大明上上下下,全靠曹太師勞心費力,前幾日曹太師所說大明分封制一席話,同樣是讓朕受益匪淺。」

  說完這一切,朱雄英才把話頭轉到了正題,好像剛才是兩人的寒暄一般。

  曹瑋聽完,心中打起精神,問道:「不知陛下是如何考慮?」

  朱雄英重重嘆息一聲,「唉……」

  「此真是兩難之抉擇。」

  「大明諸王鎮守各地,且是朕朱家皇室,無法置他們於不顧,可若是分封制度不進行更改,大明早晚一日會食其惡果。」

  看著身著龍袍,眉頭緊蹙的朱雄英,曹瑋心中也是不忍,這分封制度不是他所立,卻要為其頭疼。

  「不知……太師可有兩全之法?」朱雄英抬起頭,目光希冀的看向曹瑋。

  「應對之法臣確實有一個,但卻不是兩全。」曹瑋淡淡出聲。

  「太師請說。」

  「臣先問陛下,大明王朝與前朝歷代有哪些不同?」

  朱雄英皺著眉頭又想了想,道:「無外乎制度不同而已。」

  明朝的制度跟歷代王朝,區別最大的,便是在明初時期就將權利集中到了極致,廢除宰相一系列措施便是區別。

  「呵呵呵,」曹瑋笑了起來:「陛下想岔了,大明有蒸汽機,有鐵路,有火車,有無線電報,如今還有飛機,這些才是與歷朝歷代最大的不同。」

  朱雄英頓時瞪大了眼睛,身軀猛然一顫。

  「太師,你是說……」

  「前朝歷代之所以封王封侯,是因為皇權無法下鄉,受條件的苛刻限制,只靠中央朝廷不能有效的管制多個地區。」

  「中央朝廷和各地王侯,其實一直以來都是彼此各有需求,朝廷需要王侯鎮守各地安寧,藩王們要的就是朝廷之財力物力。」

  「而如今,大明有火車有飛機,有無線電報,無論是信息傳輸還是人力傳輸,比前朝歷代不知提高了多少倍。」

  「如此,中央朝廷對各地王侯的依賴性就大大降低。」

  「若擱在以前,皇帝把國內的各地王侯都撤了去,地方上無人看守,便會容易引起動亂,等到消息傳到中央朝廷,不知當地情況已經又變成了什麼樣,朝廷再派兵去鎮壓動亂,簡單來說,這來來回回的時間才是最為寶貴的。」

  「但現在,大明已經可以實現消息的實時傳輸,那麼臣再請問,王侯就一定要分封嗎?」

  朱雄英聽到這裡,腦袋裡轟隆一聲巨響!

  是啊,這麼簡單,自己怎麼就沒有想到?

  重要的不是鎮壓各地的王侯,而是信息和人力傳輸的時間啊!

  如今,大明有的是傳輸信息的手段,等到大明全國鋪設鐵路的那一日,人力傳輸也變得簡單普及,諸王分封而治的意義又在何處?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