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7章 兩相為師,管仲無奈,推廣新糧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1832章 兩相為師,管仲無奈,推廣新糧

  「親王之師,雖為家事,亦為國事,妾身安可干涉,一切當由陛下決斷!」

  片刻的思考之後,白若蘭最終還是決定以退為進,將皮球踢給王羽。

  眼下儲君雖定,但王羽正當壯年,白若蘭很清楚,未來的儲君動盪還多得很,決不能急於一時,反落得被動。

  再則,他不認為王羽會隨便指派一個人給王淵當老師。

  「愛妃以為,孔明如何?」王羽若有所思道。

  聽到了這個名字之後,白若蘭甚是驚喜,好半響之後,這才輕輕的點了點頭。

  他畢竟已經和王羽成婚好幾年了,有些事情他還是清楚的,在王羽手底下的眾多文武之中,王羽最看重的就是管仲和諸葛亮這兩個人了。

  管仲坐鎮河北,這是對於王羽最重要的一塊地方。諸葛亮佩東夷相印,掌握東夷的軍政大權。

  談及諸葛亮的時候,王羽也從來都不吝嗇他的贊語,左膀右臂,股肱之臣,這些還都是基本的評價。

  可見,王羽對於諸葛亮的看重。

  王羽雖然從來都沒有明說過,但白若蘭卻也猜的出,管仲和諸葛亮是兩個人,就是王羽心中的丞相人選。

  有一個未來的丞相,給自己的兒子當老師,對於他兒子的未來,自然是大有好處,她也自然是歡喜的很。

  「好,不過,孔明遠居東夷,可暫由王文伯為從四品燕王府長史,代授燕王課業。」

  「待得再過兩年,孔明歸京,再行拜師!」王羽點點頭道。

  諸葛亮確實是他心目中最好的人選,不僅是他本人的能力,又或者從政治性的目的考慮,他都是合適的人選。正因為他是王羽心目中的丞相的人選,諸葛亮才應該成為這個親王師!

  不過,從王羽的話中,不少臣子都聽出了一些言外之意。

  只怕是不久之後,那個名義上的東夷小朝廷,用不了多長時間,也將會不復存在了。

  不過,眾人想了想之後,也確實是一個不錯的時機。

  東夷正在和太陽國大戰,而且據說雙方的戰況還相當的慘烈,在這個時候,就算是丟去最後一塊遮羞布,將那個名義上的小朝廷撤掉,正式將西平道落入大漢,成為大漢治下正式的第七個道,也可以將有可能發生的異動降到最低。

  而完成這件事情之後,憑藉著諸葛孔明這些年的功勞,也確實該到了回朝的時候了。

  「文伯先生為人純孝,文思敏捷,博學洽聞,行事恭謹,燕王府長史,卻是委屈文伯先生了!」白若蘭心中一喜的同時,卻是有些謙謹道。

  一拖一,這對於白若蘭母子來說,已經是當下最好的局面了。

  王朴的地位雖遠不及管仲、諸葛亮之流,也比不上荀彧、高熲之輩,但是,他與張選、賈詡幾人,也經常被王羽帶在身邊,都參謀事。

  唯一有些可惜的是,王朴在出身上差了一些,是王羽手底下少數的幾個純粹由普通的百姓出身的人物。

  除他本人之外,很難給王淵給予額外的助力。

  在這方面,相比諸葛亮來,到底還是差了不少的。諸葛亮雖然不是出自什麼頂尖的豪門望族,但也是世家出身,當然,畢竟不在大蒼,還用不到諸葛家。可是,諸葛亮在儒門之中聲望不俗,這本身就是一股龐大的資源。

  而在大堂之中,正在享用宴席的王朴,這個時候臉都黑了,他是真不想參與進這些事情啊!

  可是,燕王府長史,代授燕王課業,這想不參與都難!

  可是,君口已開,他還能夠拒絕嗎?

  這個時候拒絕的話,不僅會惹得王羽不喜,更是打了燕王的臉,日後勢必會成為燕王一系的眼中釘,肉中刺。

  「陛下,諸葛孔明之才,天下盡知!能為燕王之師,當真可喜可賀!只是,今日陛下登基,倒不如多來上幾樁喜事,為太子也選上一位師傅!」年邁的皇甫無憂柱著著一根拐棍站出來道。

  諸葛孔明當初還在燕北為官的時候,和管仲就並稱為一時仲亮,河北道主力不在的情況下,但卻依舊數次打退當時的皇甫明昭朝廷的兵馬,諸葛孔明功不可沒。

  佩東夷相印,掌東夷軍政大權,如今更加是位高權重,也深得王羽的信任。近年來,更是聽聞此人將東夷管理的井井有條。


  王羽選擇這麼一個人作為燕王師,皇甫無憂不得不操心一些。

  而皇甫無憂站出來之後,底下的管仲也不由得翻了一個白眼。

  政治屬性拉滿了他,當聽到諸葛亮成為燕王師的時候,他就知道,接下來這一遭他是躲不開了。

  果然,下一刻他就聽到,「夷吾乃治世名臣,太子之師關乎朝本,這滿堂朱紫,太子太師之職,舍夷吾之外,還有何人?」

  在場的不少人,那個時候都眼觀鼻,鼻觀心,就當沒看到這件事情,也就唯有管仲一個人,只能夠無奈地出來領旨謝恩。

  太子太師,這可是從一品的官職,但是,管仲卻一點都高興不起來。

  太師、太傅、太保為三公,正一品,少師、少傅、少保為三孤,從一品掌佐天子,理陰陽,經邦弘化,其職至重。無定員,無專授。

  而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並從一品掌以道德輔導太子,而謹護翼之。太子少師、太子少傅、太子少保,並正二品掌奉太子以觀三公之道德而教諭焉。

  哎!

  他雖然同樣不想參與這些事情,可是,卻也不得不參與!

  明顯,陛下這是要制衡了!

  對於未來的左右丞相的制衡!

  但凡歷朝歷代的皇帝,想要屁股下的位置坐的安穩,都需要學會制衡這個技術,帝王需要平衡的藝術。

  從古至今,朝堂上的勢力需要平衡,地方和中央需要平衡,皇權和相權也需要平衡。

  一旦不能維持平衡,那是權利的失衡,意味著不穩定,標示著需要重新進行權力劃分,朝堂上的勢力態勢失衡,則會陷入黨政,如唐之牛李黨政,明的東林之爭。

  地方與中央的平衡被打破,那麼輕則一省一地癱瘓,嚴重的就起兵進攻中央或者中央派大將帶兵鎮壓,似安史之亂,與藩鎮之禍。

  皇權與相權的失衡,則是名為丞相,實則隱王,類漢之霍光,或晉的「王與馬,共天下」。

  趙安陵雖為相,可明眼人都看的出來,他這個相國當不了幾年的。

  幾年之後,就是新人的天下了!而左右丞相的最大的熱門,正是管仲和諸葛亮這兩個,一個太子太師,一個燕王師,天然就可以在兩人之間形成平衡。

  最為關鍵的是,這兩個人都還是極其克制的人,再加上太子皇子都還小,王羽更加是最為春秋鼎盛的時候,皇位至少三十年不會更迭,在起到制衡的同時,還不怕這兩個人的爭鬥而導致朝堂混亂。

  事實上,王羽想得更多。

  平衡未來的左右相確實是一個重要因素,二來,也是存了一份憂患之心。他確實不想看自己的孩子爭的頭破血流,相互廝殺,但是,也不能真的讓他們完全順風順水。

  諸葛亮、管仲這兩個人確實極其的聰慧且克制,正因為如此,一切都會在王羽能夠接受的範圍之內。

  再則,這也是對於皇甫靜雅的一種平衡。

  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未來,隨著河西道小朝廷以及靖王、威王這些皇甫一脈勢力的倒塌,皇甫的遺老遺少,未來這些人絕對不會少。

  白若蘭父為原禮部尚書,母為六世家之女,最為關鍵的是,原本的她才是正室,不管從哪個方面講,現在後宮之中,她才是能夠平衡皇甫靜雅的唯一人選。

  帝王心術,最看權衡之道,權衡之道又重扶弱抑強之法,有些事情王羽儘管不願做,但也不得不做。

  除此之外的另一個目的,那就是為了給他的改革大業助力了。

  果然,王羽的這個目的有那麼一絲實現的軌跡了。

  聽到了王羽居然讓管仲成為太子的老師之後,皇甫無憂也樂呵樂呵的退下了。

  管仲,作為法家四英之首,他在天下間的名望以及王羽勢力中的地位,只會在諸葛亮之上。太子未來若是有此人輔助,距離那個位置必將更加順暢。

  可很快,皇甫無憂就想到了,如今,管仲正操持著改革之事,這種事情註定是一個得罪人的活,而且還是得罪大批的人,在未來,勢必也會影響到太子。

  想到這裡,皇甫無憂的心就又開始吊起來了,他覺得他應該做一些什麼。皇甫家還是有相當的底蘊的,而且,因為那種種的原因,不想和靖王為伍的黃甫家之人也多的是。

  像皇甫無憂這一種,當年在四明之變分出勝負之後,本著沒有雪中送炭,但也要錦上添花的想法,而痛打落水狗的人,可是不少。


  這一部分人,當然不可能和靖王為伍!

  「陛下,春種在即,是否當在北地推廣玉米之種?」賈詡賈文和難得主動開口了!

  哎,主要是他趕緊想將這個話題越過去!

  既然太子太師和親王師的人選都定了,那他們其他人也可以安生一些了。讓這個話題趕緊過去,也省得待會兒再出現一位太子太傅,或者是一位太子太保。

  有些問題,讓管仲和諸葛亮他們兩個人去頭疼就行了,他們其他人可不想插進來。

  「哦,左相,去年玉米之種情況如何!」王羽想著趙安陵開口問道。

  上一次召喚結束之後的那一次抽獎,雖然得到了玉米的種子,但卻並沒有貿然大規模的種植。

  異世和藍星到底也是有不同的,這要是貿然大規模種植,但卻發現北地的土地不適合玉米種子,這不就斯巴達了?

  再說,就算是他想大規模種植,但他那些手底下的臣子,也不會真的同意讓這一組完全陌生的作物,直接鋪開了大規模種植。萬一出現了什麼意外,這麼做,根本就沒什麼容錯率。

  故而,在他手底下各道之地,分別選出幾塊地方進行試點,那是很有必要的!

  「陛下所帶來的玉米之種,去年不過四五月間,然其產量,乃是北地同樣畝數小麥產量將近兩倍。臣以為,可於北地循序漸進,一步步推行玉米之種。」說到這裡的時候,趙安陵的語氣開始有些激動了。

  不管是放在封建社會的什麼時代,糧食問題,都是一個巨大的問題。

  在大蒼未亂之前,據統計,大蒼有民億萬之眾,禁軍、邊軍、再加上各道府軍,共計有兵馬400萬左右。

  二十到三十個百姓養一個士兵,這個比例聽起來不大。

  但是,同樣是養兵,不代表養一個兵的花費就是完全相同的。

  冠軍營、黑騎、炎虎烈豹騎,光是這大蒼最出名的三支騎兵,所需要的花費,就幾乎可以養普通的兵馬三四十萬。

  像磐石重步和神弓營等兵馬,在花費上,雖然比不得這三支騎兵,但是,也是普通兵馬的數倍。

  再加上鎮東、鎮北、以及禁軍編制之中的大規模普通騎兵,一個騎兵的花費,可是也相當於正常情況下好幾個普通的步兵。而那些重騎兵,更加能夠比得上好幾個普通騎兵。

  相對於大蒼的百姓數量,他的兵馬數量聽起來多,但其實並沒有到一個極限,但事實上,是因為大蒼追求質量而不是數量。

  也是到了近些年,連年的內亂之下,如果那些老卒死傷慘重,這才在質量上有所降低了。各方勢力,在無法保證質量的情況之下,這才重新兼顧起了數量。

  故而,玉米的出現,尤其是趙安陵親自命人在燕北、燕南、河北各地各找了幾塊田地試驗過之後,查過他的產量,當剛剛收到數據的時候,他連續好幾個月都沒睡著覺。

  小麥是一種耐寒植物,適宜在較冷的氣候條件下生長,故而是北地的主要產物,但它生長的周期較長,通常需要8-9個月的時間才能成熟。

  但這個玉米,生長周期卻只有4-5個月,並且,適應性尤勝於小麥。

  雖然說,不至於完全替代了小麥,可是,如果在北部大量推廣的話,絕對會大幅度增強他們的軟實力。

  「既如此,那便開始向燕北、燕南、河北等諸道推廣。」

  玉米不僅人可以食用,將其作為日後的軍糧之一,而且,也可以當做戰馬的飼料之一。況且,不只是玉米,玉米葉同樣可以餵養戰馬。

  只要玉米可以在本地得到大規模的推廣,必定可以提高他們的戰爭潛力,緩解糧食壓力。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