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1章 中微子雷達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531章 中微子雷達

  劉秀在和凱恩閒聊一會兒之後,凱恩就離開了,而劉秀則是等著麗娜操控著修補機器人,把迪斯克勞德的艙門修補好了之後,劉秀也是駕駛著剛剛到手的迪斯克勞德離和飛鳥號一起飛回了流浪藍星。

  當然迪斯克勞德在飛回藍星之後,自然就是面臨被拆解研究的命運了。

  其中最為主要的研究方向自然就是研究迪斯克勞德用的是什麼樣子的雷達了。

  還好的是,迪斯克勞德是一艘沒有智能意識的戰艦,所以隨便怎麼拆解也不會吱聲的。

  當然如果有智能那就更好了就像當初的飛鳥號戰艦上的麗娜一樣,都不用拆解了,直接所有資料全部奉上,也省得麻煩,畢竟破解哪裡有獲得資料來的方便呢!

  雖然這艘沒有自我意識的遺失戰艦用來高科技的雷達技術,但是因為沒有智能所以自然也就沒有自我修復的功能了。

  而隨著對迪斯克勞德的拆解,流浪藍星的科學家們經過一番研究之後,也總算明白了,迪斯克勞德的戰艦的雷達探索範圍為何會那麼大了,原來迪斯克勞德戰艦使用了中微子當做介質才會有如此的探測距離,並且敵方的電磁波雷達才會也沒有反應。

  因為普通的雷達是使用電磁波作為探測手段,就如同蝙蝠的雷達是用超聲波作為探測手段一樣。

  而中微子雷達很顯然,就是使用中微子作為探測手段了。

  當然對於中微子其實流浪藍星在二十世紀初期就已經被發現了,當然雖然被發現了,但是中微子卻是比較難以被利用的。

  至於什麼是中微子,其實中微子就是輕子的一種,是組成自然界的、最基本的粒子之一。

  中微子個頭小、不帶電,可自由穿過藍星,它們只參與弱相互作用,這使得它們看起來沒有質量,但事實上卻並非如此。

  中微子是具有質量,但由於它們與物質的相互作用極小,所以,很難加以計算。

  而如果解決了這個問題,那麼我們就可以對整個宇宙的質量進行更詳細的研究,這將大大有助於宇宙學的計算。

  計算中微子的質量是一項艱巨的任務。即使以基本粒子的標準來看,它也是微不足道的,因為不帶電,並且質量也十分的小,所以它的穿透力是巨大的、幾乎無限的值。

  可以想像一下,一個幾百光年厚的鉛層——對中微子來說,它就像空氣一樣。

  當然也正是因為這樣,所以它們每秒都在人類的身體裡自由穿梭,並且不會留下任何後果,或者說即使有後果也根本不會被人類所察覺

  在藍星的科學研究史中,第一個提出中微子存在的人是理論物理學家沃爾夫岡·泡利,他是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初期,基本粒子自旋的發現者。

  他發現,在中子的衰變過程中,如果沒有其他粒子,那麼就無法實現能量守恆定律。隨後,它被稱為「小中子」。

  當然這位只是提出一個設想,之後過去了二十多年,直到一九五六年,在實驗過程中,科學家們才證明了這個粒子的存在。

  然而這些難以捉摸的粒子從何而來呢!這自然是和宇宙中的光來的地方一樣了。

  沒錯,自然就是宇宙中的恆星了,宇宙中的所有恆星都有一個巨大的熱核反應堆,進而產生了無數個中微子。

  其中,具體有多少,這是未知的,因為藍星沒有全部接受來自太陽所產生的中微子。

  因為科學家們認為,在到達藍星的路上,一些中微子會簡單地轉化成其他類型的中微子。

  科學研究人員已經發現了太陽發出的所有類型的中微子,並發現電子中微子僅占其中的三分之一。這就證實了中微子的轉變。

  當然中微子既然是有質量的,那麼自然中微子的速度沒有光速快,畢竟一旦中微子比光速快了,之前的理論可都要推翻了,光的的確確就是宇宙中的極限速度了。

  當然以前在研究中微子的過程中,有人提出,中微子的運動速度快於光速,並且還用實驗證明了。不過最終結果證明光子才是最快的,中微子要比光速慢一些。

  因為在對撞機上進行研究時,一根電纜脫落,這影響了結果。在發現故障後,經過反覆的研究表明,中微子的速度明顯較低。因此,並沒有光速快。

  當然由於中微子的穿透力無與倫比,所以科學家們也對中微子技術方面的應用做出了一些猜想。

  比如核反應過程的診斷,中微子最明顯的應用就是在核反應堆中。當然這一領域正在積極研究發展,並基於這些中微子正在研究各種傳感器,從而希望能夠實現實時監測核電站反應堆的功率,並了解其燃料的複合成分。


  而除了中微子檢測核反應堆之外,中微子天文學也是一個很好的發展方向。在這裡,這些粒子並沒有真正被使用,而是被簡單地研究。在這個科學領域研究中,它的中微子不是來自太陽,而是來自其他更遙遠的恆星。

  通過這些研究,可以發現甚至非常遙遠天體的屬性。因為任何恆星,其本質上都有一個熱核反應堆,它們都會發射出大量的中微子。在研究過程中,科學家發現,隨著恆星年齡的增長,它形成的粒子的數量在逐漸減少。在「臨終時刻」,恆星會失去高達百分之九十的中微子,這就是為什麼中微子開始冷卻的原因。

  除了天文研究以及核反應堆監測之外,在地質研究方面也有不錯的運用。中微子不僅能在恆星中形成,而且在某些化學元素的放射性衰變過程中也會形成,甚至在藍星上也是如此。這就使得我們能夠更詳細地研究藍星的地質組成情況。

  當然以上的這些到目前為止都只是對於中微子運用的想法,都沒有運用到實際當中,因為有關於中微子傳感器實在是難以製造。

  因為中微子的特性就決定了它難以被捕捉,因為中微子雖然是亞光速,只比光速低百萬分之六。

  但是它卻不像光子那樣有光電效應,可以輕鬆被捕獲。

  然而隨著迪斯克勞德被捕獲之後,有關於上面能夠捕獲中微子的傳感器自然也就被慢慢的研究明白了。

  當然研究之後也不得不感嘆史前文明對於科研這方面的的確確是有幾把刷子,其製造的中微子探測器,雖然能耗有些高,但是這對於使用精神能源的飛船來說根本就不算什麼了。

  當然之所以史前文明所製造的中微子探測器的能耗巨大,這主要也是和其捕獲中微子的方式有關。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