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蒙學教育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233章 蒙學教育

  除了恢復生產方面的建設,林曜在教育方面也逐年提高投入,尤其是啟蒙教育,這方面的投入占比最大。

  給幼童的啟蒙教材,起義軍曾經考慮使用趙庭那邊的經學啟蒙教材,卻遭到了林曜的反對。

  林曜認為那類教材過於強調忠孝節悌那套儒家的等級觀念,但後面讀書人的所作所為表示這樣做是不行的,不符合起義軍的未來發展需求。

  因此,林曜請求無崖子負責編寫起義軍的啟蒙教材,全新的蒙學教材中汲取古往今來傳承的優秀道德品質,又融合家國情懷。

  這一套純粹的蒙學教材,林曜還是非常滿意,無崖子不愧是天龍第一才子。

  在蒙學時期,就應該培養孩子們分得清什麼是優秀的道德品質,後面再逐一養成,而不是灌輸那一套森嚴的等級觀念。

  在這之餘,讓這些新生代明白林曜所認識的家國觀念。

  家與國之間不應該局限於一家一姓的桎梏,有國才有家,二者是相互依託的關係,明白這種觀念非常重要。

  聯繫實際,林曜也明白在封建時代,家族聚在一起取團抱暖無可厚非,苛政猛於虎,可不是鬧著玩的。

  在險惡的社會,濃厚的家族觀念,在面對刮地三尺的貪官污吏面前,憑藉團結的力量,也能讓官府忌憚一二。

  要是換成一兩戶人,早就被隨意拿捏。

  但凡事有利有弊,宗族觀念同樣如此,濫用私刑,起義軍在地方的權利被滲透。

  深入思考之際,林曜看到了報告中匯報的啟蒙教育的教學環境,不禁皺起了眉頭。

  他忍不住看向不遠處待命的起義軍教育方面的總負責人,蘇星河三弟子苟讀,詢問道。

  「現在的教室都是茅草棚子嗎?」

  「是的,將軍。」

  苟讀點了點頭,看上去做事是個一板一眼的人,這也是他受林曜委以重任的原因。

  教育方面就要扎紮實實,容不得隨意馬虎。

  「這樣的環境什麼時候能改變,讓每個孩子都能在乾淨明亮的教室上上課是我們全體上下奮鬥的目標。」

  林曜左手中握著匯報的文件,右手慢條斯理地敲擊著桌面。

  「預計兩年後就可以改變。前些日子人們的條件剛剛有所好轉,觀念還沒有轉過來。

  在滿足了吃穿問題後,更多的把錢存下來以待不時之需,而不是想著把孩子送到學堂。

  一些地方學員不足,總部這邊的資金更多的投入到學員多的地區,先多數後少數。」

  苟讀聽出了林曜語氣中的不滿,連忙從座位上站起來,解釋道。

  「那這就造成了各地教育的失衡,後面儘快給我調整回來,做好宣傳工作,教育關係與未來大計。」

  林曜聽完緊皺眉頭,站起身來緩緩走了幾步,語氣堅定的吩咐著。

  「我會再次加大教育方面的投入資金,錢你們不用擔心,給我使勁造,筆墨紙硯、可以遮風擋雨的教室,這些都是必須具備的,不要讓我失望。」

  苟讀看到林曜狠狠撒幣的模樣,腦海里浮現出描述的美好前景,額頭上逐漸稀少的頭髮也跟著跳動起來。

  可轉念一想,他有些為難的開口道:「將軍,如今到處都是恢復生產的行動,又有趙宋政權虎視眈眈,這一方面還是可以緩一緩的,集中力量辦大事。」

  「你這傢伙,什麼時候也學會了這一套,這些就不用你憂心,你只要將教育方面打下紮實基礎,就是功在千秋,利在當代。」

  林曜看著他一臉誠懇,笑了出來。

  「有我支持,加上大家的努力,日子會越來越好,筆墨紙硯會成為所有人的日用品,都能學習知識豐富自己的人生。

  在教育方面,學校需要覆蓋每個地方,同時我們不僅需要遮風擋雨的木屋,後面更要用鋼筋水泥建造學校,

  到時候無論是能將人掀飛的大風,還是壓垮房屋的大雪,也無法阻止學子的求學之心。」

  林曜說的不是哄騙他人的話,這是他在起義軍時刻強調且在一步步落實的言行。

  而且話中蘊含不僅僅局限於如今起義軍的統治區域,還放眼的整個宋廷,乃至中原王朝的輻射區域。


  不過現在起義軍到處都需要錢,滿足吃飽為治下第一需求,苟讀有這樣的想法也很正常。

  同時,林曜領導的起義軍還沒有完全掌控治下的所有人口,存在一些漏網之魚。

  根據人口普查與前世的各項數據推斷,林曜認為自己占領的宋庭這富庶之地,總人口一千萬以上。

  通過這種推測,起義軍內部推測宋廷所擁有的領土中生活著五千萬以上人口。

  但是其中的自耕農、小地主的占比逐年縮小,很大一部分的百姓淪為佃戶。

  這些隱戶是那些讀書人整天勾欄聽曲、不事生產的底氣。

  這部分人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所生產出來的大部分價值被地主鄉紳所攝取,就相當於在蠶食一個國家的生命——賦稅。

  後面的明王朝更是出現了商貿繁榮的江南之地收稅三十兩的世界滑稽事件。

  宋明得利階級,兩者之間在侵吞稅收方面沒有任何區別,稱得上一脈相承。

  唯一區別的是,趙宋朝廷到手的商稅更多一些,朱明王朝到手絕大部分是田稅,且占有稅收很高的比例。

  但要注意,明王朝的舉人及以上的讀書人可是能掛靠地主的田畝,免徵田稅,這二者就在利益的驅逐下攪合在一起。

  然後出現了一個細思極恐的現象,全國的大部分壓力集中到了掌握小部分田地的自耕農和小地主身上。

  這些人交不起掛靠費又或者沒有關係,卻要承擔起明王朝的絕大部分賦稅,還要時刻警惕著天災人禍。

  林曜吸取了歷朝教訓,對於這些害群之馬,手段更加酷烈。

  在他的指引下,起義軍上下奉行的準則是將劣跡斑斑地主鄉紳找出來,送他們去見閻羅,完成解救佃戶和隱戶的任務。

  至於其他名聲中規中矩的地主豪強,起義軍就暫時沒有投入過多的精力。

  在基層人員到位之前,一切都維持原本的模樣最好,對底層百姓的傷害最低。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