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山高路遠,願諸君扶搖直上!(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208章 山高路遠,願諸君扶搖直上!(萬字章)

  政治如戲劇,朝堂作舞台。

  御門早朝。

  當蕭敬扯著嗓子喊出了「議」。清流言官們一窩蜂似的開始攻擊王越。

  這麼多年來,王越就是個箭靶子。每逢權臣巨宦倒台,清流言官們的第一反應就是:準備準備,參王越。

  「稟皇上,王越結交奸宦李廣,以七十三之齡認賊作父。毫無廉恥可言!」

  「稟皇上,王越依附李廣,覬覦兵權、高位。他這是圖謀不軌,意圖謀反!」

  「稟皇上,都察院一百零三名御史聯名上折,恭請皇上賜死王越!」

  「稟皇上,李廣畏罪自殺,王越應陪葬,以盡龜孫之孝!」

  言官們侮辱功勳卓著的老王為「龜孫」,明擺著既要殺人,又要誅心。

  言官們義憤填膺,吐沫星子亂飛。沒人提及王越在成化朝立下的軍事功勳。

  沒人提及若無王越,河套草原如今恐怕是北虜地盤。

  沒人提及若無王越,西北豈有二十年安寧。

  更沒人提及,若不是王越與汪直在成化朝用鐵與血打下基礎,為大明贏得一個相對安定的外部環境。豈有如今弘治盛世光景?

  今日清流言官們來勢洶洶。弘治帝壓力山大。

  他甚至做好了打算:實在不行,讓王越小杖受大杖走吧。剝奪他的左都御史賜銜,遣回原籍養老。

  就在此時,文官們聽到了一個鏗鏘有力的聲音:「諸位大人,稍安勿躁!」

  說這話的人,是錦衣衛常屠夫。

  吏科都給事中季源高聲質問:「常同知,你要為王越說話嘛?難道你是李廣、王越一黨嘛?」

  常風哭笑不得,心中暗罵:你個小破給事中知道個卵。李廣失勢,是我一手策劃的。

  弘治帝也看不下去了:「季源,御門議事要讓人把話說完。不要胡亂攀扯!」

  皇帝發話了,季源只得噤聲。

  常風道:「諸位大人有所不知。王老都院致仕之後,我們錦衣衛找上了他。委託他辦一件大事。」

  季源問:「什麼大事?」

  常風高聲道:「潛伏奸宦李廣身側,清查李廣罪行!」

  此言一出,御門前廣庭譁然。

  左都御史閔珪狐疑的看了一眼常風:「常同知,伱是說王越依附於錦衣衛?」

  常風道:「錦衣衛與都察院一樣,都是皇上的眼睛和耳朵。王越幫錦衣衛查奸,何談『依附』一說?」

  「難道錦衣衛在閔都院眼裡,就那麼不堪嘛?」

  閔珪自知失言:「啊,我不是那個意思。你說王越是錦衣衛放在李廣跟前的暗樁。總要有個憑證吧?」

  「你常同知總不能紅口白牙,上嘴皮一碰下嘴皮一磕,就把壞人說成好人。」

  常風早有準備,拿出了那封為王越洗脫罪責的假信。

  這個法子,還是常風從成化末年的秋夜往事中得到啟發,想出來的。

  常風道:「這是弘治九年李廣過壽時,王越寫給李廣的賀壽信。上面有賀詩三首。我讀給諸位聽。」

  常風朗聲讀完了三首肉麻的賀壽詩。在詩中,王越就差直言「李公公您老是我親爹」了。

  御史言官們又開始議論:「王越諂媚小人,言辭令人作嘔!」

  「王越簡直就是文人之恥!皇上不但應賜死他,還應收回他的景泰二年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蒼天吶!朝堂竟有如此寡廉鮮恥之人。大明列祖列宗在天有靈,恐怕會莫名驚詫。」

  常風道:「諸位稍安勿躁!這封信乃是米湯顯影信。在信的背面,王越用米湯寫了一封言辭犀利,辱罵李廣的信!」

  言官們面面相覷:「什麼?常同知不會是開玩笑吧?」

  「什麼米湯顯影?空口無憑的.」

  常風揚了揚手中的信紙,高聲道:「我並非信口雌黃。只需在信紙背面噴上鹽水,在燭火邊略加烘烤,字跡便能顯影!」

  弘治帝吩咐蕭敬:「照常風說的做。」

  蕭敬命小宦官端來了一碗濃鹽水。他含了一口,噴在信紙背面。隨後點燃一根紅燭,在燭火旁烘烤了片刻。


  蕭敬道:「稟皇上,信紙背面果然有字。」

  弘治帝道:「念!」

  蕭敬朗聲道:「李廣,你這個王八蛋!貪財如命的閹貨,弄權作亂的小人我已暗中搜集你橫行不法的證據,待搜集齊全,必公之於眾」

  閔珪將信將疑:「王越為何要在賀壽信的背面痛罵李廣?」

  常風答:「王越是怕李廣倒台後,百官誤會他真是李廣黨羽。這才在賀壽信背面提筆蘸米湯,痛罵李廣,留作證明自己清白的證據!」

  「我這裡還有一封李廣的親筆信。是他倒台前兩天寫給王越的。」

  說完常風又從袖中拿出一封信,讀道:「王越老賊。你用米湯在賀壽信的背面辱罵我的事,已被我察覺。等著吧,過幾日我便讓你身首異處。」

  信讀完,前廣庭又是一片譁然。

  常風道:「還好李廣興建毓秀亭導致宮中歲忌的惡事被太皇太后察覺,皇上罷了他的官職。」

  「若李廣多當幾天司禮監秉筆,恐王越將身陷不測之地。」

  「王越是智斗奸宦的大忠臣啊。」

  「今日早朝卻被諸位御史誤解、彈劾。常風不得不為王越鳴不平!」

  常風在早朝時有兩個應聲蟲、小迷弟。一個是張延齡,一個是張鶴齡。

  張延齡大喊一聲,附和常風:「王越,大忠臣哇!」

  張鶴齡不甘示弱,扯著嗓子跟著喊:「王越,大忠臣哇!」

  吏部尚書馬文升、兵部尚書劉大夏一齊跟著高喊:「王越,大忠臣哇!」

  一時間,「王越,大忠臣哇」的喊聲響徹前廣庭。

  閔珪問了常風最後一個問題:「你怎麼證明王越是錦衣衛派在李廣身邊的暗樁?」

  常風是錦衣衛的二當家。他說王越是錦衣衛的人,那他就是錦衣衛的人。

  常風道:「王越的名字寫在衛里暗樁名冊上。閔都院如果存疑,可以去查名冊。」

  弘治帝終於開口:「王越是忠是奸,如今已大白於天下。此事不要再議。議下一件。」

  常風給兵部尚書劉大夏使了個眼色。

  劉大夏心領神會,出班議道:「稟皇上,兵部塘報,韃靼小王子向賀蘭山北麓增派兵馬一萬。意圖奪回賀蘭山。」

  「西北軍情如火,懇請皇上早定三邊總制人選!」

  三邊總制,是大明開國至弘治朝地位最高的疆臣。官諱全稱「總督陝西三邊軍務」。

  三邊,指的是陝西、甘肅、寧夏。

  這個官有多大呢。它節制河西巡撫、河東巡撫、陝西巡撫、甘肅巡撫、寧夏巡撫。

  另節制甘州、肅州、涼州、西寧、寧夏、固原、延綏、神道領、興安九位總兵。

  三邊總制既有兵權,又管數省政務。朝廷在西北的十九萬邊軍,全歸三邊總制指揮。

  這個職位類似於滿清的撫遠大將軍。當這個官的人,權勢類似於年羹堯。

  弘治帝嘆了聲:「朕命諸卿舉薦三邊總制的人選,諸卿一連舉薦了七人,皆不合朕的心意。」

  常風是家臣,沒有資格舉薦封疆大吏。

  馬文升看了常風一眼,隨後出班:「稟皇上,臣舉薦王越!」

  弘治帝道:「哦?」

  閔珪反對:「王越風評太差,汪直得勢他依附汪直,萬安得勢他依附萬安,劉吉得勢他依附劉吉.」

  馬文升反問:「打仗靠的不是風評!而是實實在在的能力!」

  「要說打仗,滿朝文武有幾人能比得過王越?」

  「用不用我提醒下諸位?」

  閔珪問:「提醒什麼?」

  馬文升侃侃而談:「天順七年,王越任大同巡撫。到任後繕修器甲,精簡兵卒,七次打退北虜的小規模騷擾。」

  「成化三年,王越改任宣府巡撫。隨撫寧侯朱永征討毛里孩,大獲全勝。」

  「成化五年,韃靼部入侵河套,王越率宣府兵增援。在榆林大破韃軍,取得榆林大捷。韃靼望風而逃。」

  「成化六年,韃軍萬餘五路入侵延綏。王越破敵於開荒川,再獲大勝。」


  「成化九年,滿都魯再侵河套,動用兵馬近十萬,聲勢浩大。河套駐軍幾乎全軍覆沒。」

  「又是王越受命於危難之間,率軍前往河套。取得了紅鹽池大捷,殺敵無數。替大明奪回了養馬地。」

  「成化十六年,亦思馬因犯邊。先皇命王越為主帥,帶兵迎擊亦思馬因。取得了威寧海大捷。奇襲威寧海的戰例,至今是武科舉常出的題目!」

  「成化十七年,韃靼自海東山入寇。王越率軍出大同,於黑石崖大破韃靼。之後因功被先皇晉為太子太傅。」

  「按明制,文官不得任武職。先皇為功勳卓著的王越破了例。任命他為前軍都督,提督團營。」

  「成化十八年,韃靼入寇延綏,王越帶兵與之鏖戰,得延綏大捷,斬獲頗多,韃靼不敢輕犯延綏,延綏軍民頗得息肩。」

  馬文升一口氣將王越在成化朝取得的一系列大捷全都說了一遍。

  劉大夏跟他一唱一和:「觀兵部戰事底檔,王越乃成化朝軍功第一!先皇也曾有明訓,說王越乃成化朝第一名將!」

  馬文升道:「三邊總制,沒人比王越更合適。」

  最後他亮出了刀子:「若滿朝官員誰要是覺得王越不合適,就讓他去當這個坐在火藥桶上的三邊總制,如何?」

  一眾文官噤若寒蟬。要說在朝堂上聒噪,他們是行家裡手。要說打仗,他們就是一群小卡拉米。誰也不敢去當西北的統帥。

  常風高呼一聲:「恭喜皇上得輔國名帥,西北平定,只在須臾之間!」

  張鶴齡道:「對對對!王越當了三邊總制,西北就太平啦!青天就有啦!」

  張延齡大喊:「皇上真是有史以來的第一聖主!皇上知人善任,善用忠臣良將。我大明天下無敵啊!」

  事已至此,文官們再反對,也無法阻止王越執掌三邊。

  弘治帝道:「內閣擬旨,起復王越為三邊總制。率陝西、甘肅、寧夏全部邊軍,直搗賀蘭山,驅逐韃靼北虜!」

  站在前廣庭的官員們,無論情願或不情願,此刻也只能隨大流山呼:「皇上聖明。」

  按照成化朝之後的軍制,大軍出征,必設監軍一員,由太監充任。提督軍務一員,由心腹大臣充任。藉以牽制主帥。

  在太監中最有威名的張永主動站了出來,毛遂自薦:「賤奴張永不才,願充任監軍,隨王制帥直搗賀蘭山!」

  馬文升道:「稟皇上,王恕在任時,曾評價張公公為『壯士張』。依臣看,沒人比他更適合做王越的監軍!」

  弘治帝點點頭:「准奏!」

  就在此時,常風出班:「稟皇上,臣常風請求充任提督軍務,隨王制帥直搗賀蘭山!」

  常風厭倦了京城之中的勾心鬥角、爾虞我詐、蠅營狗苟。

  熱血男兒,誰不渴望保家衛國、建功邊關、馳騁大漠戈壁?

  他決定這一回追隨王越,到西北去,盡一個大明武官應盡的責任。

  劉大夏道:「稟皇上。錦衣衛指揮同知做提督軍務再合適不過了。能顯示皇上對此次西征的重視。」

  弘治帝道:「准奏!」

  弘治十一年西征賀蘭山的核心統帥班底正式確立。主帥是三邊總制王越,監軍太監張永,提督軍務常風。

  弘治帝離開了龍椅。他虔誠的抬頭仰望著蒼天:「願列祖列宗保佑。上下一心,將士用命。此次西征能夠大獲全勝。」

  散了朝,常風回到了錦衣衛。一方面他向眾人說了即將擔任提督,隨軍西征的事。

  另一方面他建議指揮使牟斌,在他出京期間,由錢寧暫時取代他,行左同知職權。

  值房之內。

  徐胖子主動請纓:「常爺,這回我要隨你出征。」

  常風皺眉:「定國公世子是大明最頂級的勛貴之一。你隨軍出征不是小事。我看你還是留在京城吧。」

  徐胖子正色道:「常爺。你也說我是定國公世子了!我乃中山王血脈!」

  「近百年來,徐家人一脈在京師,一脈在南京,當著安逸勛貴,整日裡吃喝玩樂。」

  「我老祖中山王的葉子甲,在府里庫房都放得結了蜘蛛網!」

  「太祖高皇帝賜我老祖的飛龍斬雲劍,也有近百年未出過鞘。」


  「這一回,就讓我隨你去西北,征戰沙場,縱馬戈壁,證明徐家勇武未消吧!」

  常風道:「好吧。我向皇上遞摺子,讓你當我的副手。」

  徐胖子一揮拳:「好!」

  且說常風在錦衣衛忙了一天,跟錢寧等人交接衛務。

  傍晚時分,他回到了家。

  劉笑嫣的「夫人關係網」消息靈通。常家人已經得知常風要隨軍西征。

  常風一進門,九夫人就抹著眼淚痛罵他:「你瘋了吧!姐姐說你主動請求皇上,跟著什麼王老頭去西北打仗。」

  「打仗那是好玩的事嘛?是要流血、丟命的!」

  敗家小娘們,言不吉也。

  常風先是斥責九夫人:「婦人之見!你夫君是在辦軍國大事,豈容你多嘴?」

  就在此時,一支冷箭「嗖」的一聲飛來!

  「啪!」這一箭正中常風左胸!

  常風左胸吃痛,心道:完了!有刺客!我命休矣!

  低頭一看,卻見箭未入肉,而是掉在了地上。這箭根本沒裝箭頭。

  他捂著左胸望去,只見劉笑嫣站在距離他百步的地方,手裡擎著一張弓。

  常風憤怒的朝著劉笑嫣大喊:「你吃錯藥了?謀殺親夫啊?」

  劉笑嫣走到了常風面前。她沒跟九夫人一般又哭又鬧。

  她平靜的說:「石都督的夫人說過,戰場上最怕冷箭。你這身飛魚服擋不住箭矢。」

  「我得給你淘換一身堅固的盔甲。至少能在百步距離防住箭矢。」

  常風赫然發現,他這個錦衣衛指揮同知,明軍的頂級武官之一,家中竟沒有一副盔甲。

  常風道:「成。你抓緊淘換吧。軍情如火,三天後我就要隨王制帥出征。」

  九夫人哭得梨花帶雨。劉笑嫣摟著九夫人:「九妹,大丈夫當帶三尺劍,將十萬眾,橫行天下,護佑山河。」

  「哦,這是開國元勛開平王說的。」

  「咱們當女人的,不能攔著男人精忠報國。走吧,我陪你去臥房。」

  夫人和小妾轉身離去。

  常破奴跑了過來:「爹。你給我起名破奴。這回我也要隨你出征,大破韃奴,建功立業。」

  常風摸了摸常破奴的腦袋:「好孩子。你有這份志向是好事。可你還太小了。你跟著去賀蘭山,我得派至少二十個人保護你。」

  「你還是老老實實待在京城吧。」

  常破奴有些不服氣:「多個猴還多三分力呢。」

  常風苦笑一聲:「上了戰場,你這個十二歲的少年郎可能還趕不上一隻猴。」

  「在京里跟著李東陽好好讀書。跟著你娘好好練弓箭。等你長大了,就能為國出征,建功立業了。」

  劉秉義走了過來:「壯壯,別胡鬧。」

  劉秉義上了年紀,頭髮花白,已經拄上了拐杖。

  常風攙著劉秉義坐下。

  劉秉義道:「你安心去吧。家裡有我呢。我等著在家裡擺酒,迎接你凱旋而歸。」

  常風道:「家裡就全仰仗老泰山了。哦對了,我出征的事兒,糖糖不曉得吧?」

  劉秉義答:「笑嫣還沒來得及告訴糖糖。」

  常風叮囑劉秉義:「您老和笑嫣替我瞞住消息。糖糖自小讓一群人寵壞了,乖張的很。」

  「我怕她跑到皇上、皇后跟前胡鬧,阻撓我參與西征。」

  劉笑嫣為了給常風淘換一身合體、堅固、輕巧的盔甲,幾乎動用了自己十多年在貴婦圈積攢的全部人脈。

  終於在兵部武庫淘換到了一身極品葉子甲。

  這套葉子甲,據說是藍玉取得捕魚兒海大捷時穿過的。藍玉倒台後,鎧甲被沒入兵部武庫,在武庫擺到了如今。

  常風試穿了這身葉子甲,頭戴鳳翅抹額冠,吞口獸咬著腰帶。

  腰帶之下還有個「吊魚兒」,保護子孫根。

  另外遮臂、鐵下裙、銅衛足皆堅固無比。

  之前劉笑嫣用硬弓試過了。三十步內弓箭無法穿透這身葉子甲,宛如一個鐵王八殼。


  此甲雖堅固,但重量卻很輕。的確是寶甲。

  常風穿著鎧甲,在前院走了幾步,感慨:「不愧是一代名將藍玉穿過的鎧甲。好東西啊!」

  坐在石桌旁的劉秉義欲言又止:「藍玉穿過的可不太吉利啊。」

  常風笑道:「您是說他被殺之事?老泰山多慮了。藍玉被殺是因為恃功而驕,結黨營私。」

  「但他打仗卻從未敗過。捕魚兒海大捷,更是一戰為大明北邊打出二十年的太平光景。」

  「我這次西征,就算打了勝仗,立了大功,也絕對會夾著尾巴做人。」

  劉秉義捋了捋鬍鬚:「嗯,不能學藍玉,得學衛青。」

  其實常風想多了。王越從未打算讓常風親自上陣,帶兵衝鋒陷陣。

  錦衣衛指揮左同知是皇帝的心腹,一旦在西征中殞命。就算這仗打勝了,也會蒙上陰影。

  王越只打算讓常風發揮其所長,主管西征軍事情報。另外利用他錦衣衛的權勢,監督地方文官籌集糧草。

  西北的大小武將不用說,都是王越帶出來的。對王越言聽計從。

  地方文官們卻對王越這個「文人之恥」嗤之以鼻。

  也只有錦衣衛常屠夫督糧,地方文官才不敢陽奉陰違,拖延塞責。

  晚間,常風跟張永來到了王越的府邸。

  王家管家道:「張公公、常同知。我家老爺在睡覺,還沒醒呢。已經睡了一天一夜了。」

  常風一愣:「睡了一天一夜?該不會.」

  常風知道王越的身子骨不好。他怕王越不是沒睡醒,而是在睡夢中歸天了。

  西征尚未開始,若統帥老死,這對朝廷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打擊。

  管家看出了常風的擔憂:「常同知放心。這是我家老爺多年來養成的習慣。凡出征打仗前,必睡個痛快,養足精神。」

  常風道:「王制帥本就年老體衰。我怎麼放心得了?帶我去臥房。」

  管家遲疑:「這」

  常風強令他:「帶我去!」

  三人進了王越的臥房。

  只見王越穿著一身布衣,躺在榻上。聽不見呼嚕聲,臉色也白的下人。看上去不像活人,倒像一具屍體。

  常風戰戰兢兢的伸出了手指,一探王越鼻息。

  他如釋重負:老王還有氣。

  「啪!」王越突然伸出手,抓住了常風的手腕。

  他睜開了眼:「怎麼?你怕我已經死了,所以探我鼻息?」

  常風尷尬的一笑:「我沒別的意思。」

  王越從榻上坐起:「放心。在將韃靼人驅逐出賀蘭山之前,我是不會死的。」

  「權力是文官最好的春藥。」

  「戰爭是武將最好的延壽丹。」

  「餓了!擺飯!」

  兩人隨王越來到了飯廳。

  王越嚴格恪守著出征前不飲酒的習慣。飯桌上沒有酒壺酒盅。

  食物極為特殊,有菜無飯。所謂的「菜」,是一大盆牛羊肉。

  有人又要賣弄見識質疑了:大明是不吃牛肉的。吃牛肉犯律法!作者沒有歷史常識!

  律法是管守法老百姓的。不是管官員富戶和法外狂徒的。歷朝如此。

  《水滸》是施耐庵寫的宋時故事。書中描繪的卻是明初市井景象。

  好漢們動不動就「切二斤熟牛肉來」。官府中人飲酒,下酒菜中也有牛肉。

  京城北城有專門供應官員、勛貴牛肉的屠行,是司禮監首席秉筆錢能開的。

  律法規定病牛、老死之牛可以宰。我宰病牛、死牛又不犯法。

  不過牛得沒得病,是不是老死的,就只有天知道了。

  王越從大盆中拿起一根牛肋骨,用刀剔出肉來。先把肉上撒了些鹽,又撒了些胡椒粉。

  隨後他開始大嚼,吃的滿嘴流油。

  一塊牛肋肉入了肚,他看了看常風和張永:「你們二位怎麼不吃啊?別客氣。」

  常風和張永拿起了剔肉小刀,陪著王越大吃起來。


  肉這東西最飽腹、膩人。常風吃了大約一斤肉,已經吃不下去了。

  王越這個七十多歲的老同志,卻像是八百年沒吃過東西的餓死鬼一樣,繼續大快朵頤。

  王越吃東西時,一句話不說。常風和張永只得尷尬的看著這個老餮狼吞虎咽。

  裝肉的盆是個海盆,裡面足有七八斤肉。

  不多時,海盆里的肉去了一半兒。

  常風詫異:「王制帥,您老已經吃了至少兩三斤肉了!不能再吃了,再吃傷身啊。」

  王越瞥了常風一眼:「韃靼小王子我都不怕,還怕被肉撐死?」

  張永也有些發急:「您該不會是想學戰國典故,證明自己廉頗雖老,尚能飯吧?」

  王越不吱聲,繼續啃一塊牛窩骨。時不時用嘴吮下手指。

  管家在一旁道:「二位大人放心。這亦是我們老爺的老習慣。出征前必要飽食牛羊肉。」

  「這還是他上年紀了。成化九年出征河套前,他一頓吃了六斤肉!」

  縱觀歷史,奇人通常飯量大。譬如王守仁坐在路邊就著水,一頓吃下六個鍋盔。譬如王越一頓吃六斤肉。

  譬如滿清御用文人紀曉嵐,一頓飯能吃十大盤豬肉。

  又譬如,後世某位非著名網絡作家,三百六十八的日料單人自助,一頓能狂炫六十多道菜。廚師長都親自出來查探哪裡來的妖孽.

  王越終於吃完了一海盆牛羊肉。除去常風和張永享用的,他至少吃了四五斤。

  王越用手帕擦了擦嘴:「還行,吃了個八成飽。不過京城的牛羊肉,遠沒有西北的鮮美。」

  「蘸著河套的韭菜花醬吃,簡直人間美味!等打贏了這一仗,我請你們品嘗。」

  常風尷尬的一笑:「那我們就等著制帥請客了。」

  王越正色道:「飯吃完了,該談正事了。你們兩個一個是監軍,一個是提督。是朝廷派來看著我的。」

  「我事先跟你們言明,不要對我的用兵方略指手畫腳!更不要干擾我用哪個武將。」

  王越這話,當著錦衣衛大佬的面說出來,有圖謀不軌、意圖謀反之嫌。

  明軍兵制,朝廷派監軍、提督等官制衡、監督統帥,是為防止統帥擁兵自重。

  王越卻不讓常風、張永干預他用兵。等於不給朝廷面子。

  常風和張永對視了一眼,沒有說話。

  王越道:「本事大的人,脾氣也大。我就是!在京城賦閒時,我或許會對權貴卑躬屈膝。」

  「一旦到了戰場上,軍中天老大,我老二。你們若想打勝仗,就不要干涉我。」

  「只看我如何運籌帷幄,決勝千里即可。」

  常風轉移話題:「制帥怎麼有信心,能夠戰勝小王子?」

  王越道:「毛里孩、滿都魯那些難纏的對手都勝不了我。小王子一個耷拉孫輩的,我豈會放在眼裡?」

  「我不怕小王子,唯獨怕壽元不久,不能在死前完成驅敵於賀蘭山外這件大事。」

  王越自信可以戰勝一切敵人。但老天爺這個敵人他無法戰勝。一旦老天爺讓他死在西征途中他生命中的最後一件大事便不能完成。

  常風只能寬慰王越:「制帥老當益壯,老而彌堅。再活二十年不成問題。」

  王越道:「得了吧。還再活二十年呢。再活兩年我都要焚香敬天,感激上蒼。」

  「罷了。飯吃飽了,我得回去接著睡。咱們出征開拔時再見!」

  二人出得王越的府邸。

  常風問張永:「張公公覺得王制帥此人如何?」

  張永感慨:「奇人,奇人吶!而且翻臉比翻書還快。他賦閒時見到我,那低三下四的嘴臉.恨不能給我舔鞋。」

  「如今重掌兵權了,直接換了一個人一般。對我頤指氣使。」

  「不過,只要他能領著咱們打贏這一仗,就算他拿我當牛馬一般使喚我也心甘情願。」

  常風道:「用奇人二字評價王越,至允至當。」

  翌日,常風沒有去錦衣衛。職權已經全都交接給錢寧了。他在家安心準備出征所用鎧甲、兵刃。

  徐胖子來到了常府。


  徐胖子問:「常爺,準備的如何了?」

  常風答:「差不多了。只等後日出征儀式結束,隨王制帥西征。」

  徐胖子卻道:「我剛從衛里過來。牟指揮使說,皇上並未打算搞任何出征儀式啊。」

  常風驚訝:「怎麼可能?這是成化二十三年至今最大的一場戰事。怎麼可能不搞出征儀式討個彩頭?」

  徐胖子答:「確實不辦出征儀式啊。咱錦衣衛負責皇帝儀仗。若有儀式,宮裡不會不事先告知。」

  王越在朝廷里的名聲實在太臭。文官視之如恥辱。

  弘治帝迫於文官的壓力,沒辦法親自給王越送行。

  王越倒是絲毫不在意。戰爭的勝負,不在於搞不搞那些虛頭八腦的繁瑣儀式。

  英宗御駕親征前,又是開太廟祭告列祖列宗,又是敬天,又是祈福的。到頭來不一樣在土木堡大敗,當了堡宗?

  出征的前夜。

  常風早早進了臥房,準備睡下。

  一上榻,劉笑嫣就上手扒他的褲子。

  常風驚訝:「你今夜是怎麼了?這麼主動?」

  劉笑嫣解釋:「我聽葉都督的夫人說,武將出征前跟女人同房,能討個彩頭。」

  「床上打贏了,戰場上也能打贏。」

  常風正要嘲笑劉笑嫣七個饃饃上貢,神三鬼四呢。卻忽然感到一陣酥麻,也就默不作聲了。

  第二日天不亮,常風準備去兵部,與王越、張永會集。出德勝門出征。

  常家一家老小,站在府門前給常風送行。

  常風一身甲冑,默默上了戰馬。他沒有跟家裡人說一句話。他不想弄得跟生離死別一樣。

  劉笑嫣等人,目視著常風消失在了黎明前的黑暗之中。

  常風來到兵部,張永和兵部尚書劉大夏已經等在了那裡。

  常風問:「王制帥呢?」

  張永答:「還沒到呢。我已經派人去請了。」

  常風皺眉:「他該不會睡過了吧?出德勝門的時辰,是欽天監測算過的。」

  「要是耽誤了,文官又要參劾他視軍國大事如兒戲。」

  劉大夏道:「睡過了?應該不會吧。這是出征的大事啊。王越心再大應該也不敢耽擱。」

  三人苦等了王越半個時辰。

  一直到黎明擊碎黑暗,陽光普照大地。王越才打著哈欠來到了眾人面前。

  他不但沒穿甲冑,甚至沒穿官服,只著一身布衣。

  看到常風、張永甲冑齊整,王越啞然失笑:「出征而已,又不是交戰。你們穿這一身鐵王八殼子作什麼?」

  「別咱們還沒到寧夏,你們先半途被一身鐵王八殼壓死了。」

  「常風,換上你的飛魚服。」

  常風道:「我沒帶飛魚服啊。」

  王越聞言色變:「快派人回去拿!我需要你穿著那身虎皮,幫我監督地方文官供應糧草。」

  常風只得差一名百戶去他家裡取來飛魚服。

  此番西征直搗賀蘭山,主力是西北邊軍。弘治帝並沒調集京營兵馬參與。

  王越、常風等人前往寧夏。兵部僅調了一千團營兵隨行護衛而已。

  日上三竿,眾人踩著欽點監掐算的時辰,出德勝門。

  德勝門外,內閣三閣老一個沒來。

  六部堂官只來了馬文升和劉大夏。

  沒辦法,誰讓王越人緣差呢。

  不過武將們倒是來了不少人,恭祝王老制帥旗開得勝。

  武人不在意名聲不名聲。在他們眼裡,成化朝第一名將王越簡直就是他們的偶像。

  京城裡的不少都督、都督同知、都督僉事、都司、指揮使都是王越從西北帶出來的老部下。

  譬如右軍都督同知黃升,三十年前只是王越手下的一個副千戶而已。

  出征的隊伍里,最為顯眼的是一口胡楊木棺材。這口棺材代表著王越的決心。

  眾將齊呼:「祝王老帥平定西北,凱旋而歸!」

  王越一襲布衣,衣襟隨風飄擺。

  他朝著眾人一拱手,聲如洪鐘:「諸君,王越老矣。此次抬棺西征,恐要埋骨西北。再無回京之日,再無與諸君重聚之時!」

  「永別之前,王越有一言,饋贈諸君。」

  「成敗有時,不可喪志。山高路遠,願諸君扶搖直上!」

  王越鏗鏘有力的話語振聾發聵。

  常風心中暗道:王越,真英雄也!

  馬文升與王越是老英雄惺惺相惜。王越近乎悲壯的臨行話語,讓馬文升的老眼裡泛出淚花。

  馬文升道:「王公,馬文升也老了。抬棺西征既是永別,咱們便天上再見!」

  王越緊緊的握住了馬文升的手:「天上再見!」

  王越在常風的幫助下,上得馬背。

  千餘團營兵,護著王越向西而去。

  一眾武將擊佩刀刀鞘而歌,齊唱王昌齡的《出塞》,為老英雄壯行。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誓不還!」

  悲壯而又高亢的歌聲直衝天際。

  抬棺西征的隊伍,漸漸消失在朝陽晨光之中.

  弘治十一年,夏末。寧夏,靈武城。

  靈武城是大明在賀蘭山之東最重要的屯兵城池。也是此次西征的大本營。

  經過長途跋涉,王越一行人終於抵達了靈武城。

  一進帥帳。西北的一眾將領就像見到親人一樣,一口一個「老帥」,歡迎著名將歸來。

  王越在成化朝久掌西北近二十年。眼前這些開衙建府的鎮帥邊將,無一例外都是他曾經的屬下,或屬下的屬下。

  王越拿過親兵遞上來的濕毛巾,擦了把臉:「西北的風沙還是這麼大啊。」

  延綏副總兵朱瑾笑道:「西北還是那個西北,您王老帥的地盤!您王老帥的天下!」

  總兵李俊咳嗽了一聲,給朱瑾使了個眼色,又朝常風努了努嘴。

  常風身上穿著飛魚服。這在邊關並不稀奇,九邊鎮帥許多都受賜飛魚服。

  但常風掛著繡春刀。鎮帥沒人佩娘們刀。一看就知道常風是錦衣衛。

  李俊是在提醒朱瑾,不要在錦衣衛面前胡言亂語。

  朱瑾立時噤聲。

  王越笑道:「放心。這是錦衣衛的常屠夫。咱們自己人!」

  「這回我能出山擔任三邊總制,多虧了他的幫襯。」

  聽到「屠夫」二字,眾將啞然失笑。

  朱瑾道:「殲滅過多少韃靼人,砍過幾顆韃靼人的腦袋啊,就敢自稱屠夫?」

  都司張安道:「咱們王老帥才是貨真價實的西北屠夫呢!」

  常風尷尬的一笑:「諸位袍澤見笑了。」

  王越道:「常風是此次西征的提督軍務。你們不要對他不敬。」

  「順利從地方文官手裡把軍糧摳出來,全靠他這個穿飛魚,佩繡春的錦衣衛屠夫了。」

  王越在西北可謂是一言九鼎。

  李俊連忙道:「常提督,我們都是粗人,說話不過腦子。你不要在意。」

  常風大度的說:「我最願與說話直來直去的武將交往。」

  寒暄過後,王越開始升帳談正事。

  別的主帥升帳,都是正襟危坐。

  他卻躺在沙盤邊上的一張躺椅上,幾乎半躺著發號施令,調兵遣將。

  一身布衣,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這或許就是名將的風采。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