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4章 朱高熾:忽悠,接著忽悠!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524章 朱高熾:忽悠,接著忽悠!

  大明·永樂時期

  「爺爺……」

  朱瞻基略有幾分擔憂的看著朱棣。

  朱棣看著那句與「徐皇后合葬」,慢慢回過神來。

  「臭小子……你爺爺還沒死呢,把那副哭喪臉給我收回去!」

  坐在石墩上的朱高熾忍不住探身道:

  「爹!您不能這樣下去了!」

  「這千里奔襲舟車勞頓的,您身體受不了的!」

  朱棣斜睨他一眼,冷哼一聲:

  「我身體可比你好多了!」

  「你看看你現在!走兩步喘三下!我都怕你死我前面!」

  朱高熾看了看凸起的大嘟嘟,下意識拍了拍。

  「爹,咱們再說你的問題!」

  太子猛地抬頭!

  這老頭子太奸詐了!又轉移話題!

  朱棣砸了砸嘴,摩挲了兩下手,最後嘆了口氣。

  「老大啊。」

  「我自幼便獲得鎮戍邊境的責任。」

  「十歲時,太祖便封我為燕王。」

  「二十歲時,即就藩北平。」

  「你姥爺,以及傅友德等先朝名將均多次指導我如何領兵打仗,使我獲益頗深。」

  「洪武十四年,征討乃兒不花。」

  「洪武二十年,剿捕納哈出。」

  「洪武二十三年到洪武二十九年,不停的深入漠北征討。」

  「這種戎馬生涯,我早就習慣了……」

  朱棣微微停頓,似乎在回憶過去。

  「我不喜歡南京。」

  「這裡不是我家。」

  「老大啊。」

  朱棣看向沉思的朱高熾,真心實意道:

  「以往所說的什麼讓你準備準備繼位,你總覺得我是在忽悠你。」

  「但那都是爹的真心話。」

  「我為什麼不讓老二單獨領兵,不就是怕再出現一個我嗎。」

  「你是滿朝文武都承認的太子,是眾望所歸的儲君。」

  「但建文帝還是天下都承認的皇帝呢!」

  「你說,是你能打得過老二,還是這小崽子能打得過老二?」

  朱瞻基微微偏過身,避開指著他的手指。

  沒打過,也許就能打過呢?

  朱棣完全不在乎那孫子的舉動,只是看著太子,目含溫情,語重心長道:

  「我平了外患,你掌握朝政。」

  「老二沒有巨大的軍功,對你就產生不了威脅。」

  「我的一片苦心,你明不明白?你懂不懂啊?」

  朱高熾抬起頭,看著早已不年輕的父親,嘆息道:

  「爹,我懂。」

  朱棣滿意的微微頷首。

  「您開始九假一真的忽悠我了。」

  朱棣的笑意僵住了。

  朱高熾看著繃不住的老頭,又嘆了口氣。

  「爹,征討瓦剌兒子認為是應該的。」

  「阿魯台不斷騷擾邊塞重鎮,教訓一下也是應該的。」

  「但後兩次的北征,我是不會同意的。」

  「你特娘的怎麼就這麼油鹽不進啊!」

  朱棣一下子就蹦起來了!

  他叉著腰指了指胖太子。

  「你啊!你啊!我……」

  朱高熾摸了摸臉上的吐沫星子,平靜道:

  「爹,您不會覺得您民生很好吧?」

  「您忘了唐賽兒了嗎?」

  朱棣指著他,一時啞口無言。

  ……

  【朱棣很能打這是毋庸置疑的。】

  【以藩王之身奪得天下。】


  【「五出漠北,三犁虜庭」。】

  【但明成祖北征的戰略目的是為了讓草原上的韃靼、瓦剌兩部臣服於明朝,以達到一勞永逸的目的。】

  【但這個目的顯然沒有達到。】

  ……

  {朱棣這一系列北征,其實與所謂的生死攸關的邊防問題關係不大,而更像一份天下道德和政治霸權宣言。}

  {任何政治實體,若不尊奉明朝為天下共主,或有意無意地對其天下共主地位構成挑戰和威脅,那麼明朝將會對之訴諸武力,以作懲戒。}

  {從明朝流傳的史料看,蒙古諸部似乎常在是否向明朝稱臣納貢的問題上出現嚴重分歧。}

  {以此觀之,漠北草原上的蒙古諸部拒絕承認與明朝的宗藩關係,拒絕向明朝納貢,成為其北伐的直接原因。}

  {因為關於蒙古諸部之間的矛盾,明朝卻是知之甚少,既然無法從中坐收漁翁之利。}

  {那索性對任何來自漠北的朝貢使團雨露均沾,恩賜等同。}

  {朱棣目的無非是想置諸部於明朝的「天下」中,繼而實現彼此間的永久和平。}

  {當時的時代背景就是這樣,勞民傷財是肯定的,但蒙古挑釁不打還不行……}

  {讓面子架那了,所以就這點我挺喜歡漢朝的。}

  {從不打腫臉充胖子,不行就慫,辱我也認,反正我不干苦一苦百姓然後撐著大國威名的事。}

  {就是發育,然後一波乾死你!}

  ……

  大明。

  朱元璋心緒難平的敲著手指。

  「這不是什麼打不打臉充胖子的事。」

  「情況不可同日而語。」

  匈奴從未入主中原,而元朝是實實在在統治過大一統過的草原政權。

  成吉思汗的黃金家族後裔是仍堅信自己擁有「上天眷命」。

  他們是有法理可以規復中原的。

  自己一邊承認元朝統治一邊組織北伐,一是繼承法理與疆域,二是打亂北元規復中原的設想。

  「草原的威脅不會消失。」

  但又不能盡數消滅。

  難辦啊。

  ……

  大唐·玄宗時期

  「無論是韃靼還是瓦剌都不可能真正臣服於明朝。」

  李隆基把玩著溫潤的玉杯。

  「所以朱棣只能退而求其次,希望能夠保持蒙古諸部的勢均力敵,以減輕大明的邊地壓力。」

  「所以韃靼也好,瓦剌也罷,誰敢冒頭,朱棣就打誰。」

  「但正所謂按下葫蘆浮起瓢,一部勢力削弱,會另一部崛起。」

  「明軍的北征討討最終陷入的就是這樣一個循環。」

  楊玉環四處看了看。

  「三郎,你跟誰說話呢?」

  李隆基看著一臉懵的貴妃,十分無奈。

  裝了一下,但聽的人聽不懂!

  白裝!

  ……

  【但這並不是說五次北征就毫無用處。】

  【北征確實抵禦了蒙古諸部對明朝邊地的攻擾,使得北部邊民能夠在永樂時期較為安定的生活。】

  【此外多次北征使得蒙古諸部落的許多民眾歸附了明廷,促進了民族融合。】

  【從這些方面來說北征有其一定的功效,只是付出的代價也很大,投入產出比不划算罷了。】

  【正是由於意識到一味動武是不能解決明朝邊患的,加上大軍多次出征的不便。】

  【朱棣決定將首都遷往北平。】

  【遷都北京後,防守重點自然就在京師及北邊。】

  【形成了「天子自為藩籬」,「天子守邊」的局面。】

  ……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大宋,好好看!好好學!}

  {李隆基,好好看!好好學!}


  ……

  大宋。

  趙匡胤面無表情。

  怎麼,汴京不算大宋國門啊?

  大門只是被打破了!

  又不是自己開……好吧,是自己打開的。

  「趙佶趙桓……」

  ……

  【而明朝疆域也則是在朱棣手上達到巔峰。】

  【「東起朝鮮,西據吐番,南包安南,北距大磧。」】

  【東西一萬一千七百五十里,南北一萬零九百四里。】

  【「幅員之廣,遠邁漢唐。」】

  【軍事成績:評價S級·得五分】

  ……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