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曬莨場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香雲紗,俗稱莨紗,這種布料非常輕薄,穿在身上時會沙沙作響,因此也被稱為響雲紗,後來取了一個好聽的諧音就叫香雲紗。

  香雲紗從明朝永樂年間就出現在了Y城的遂平地區,當時使用土質絲綢,而發展到了今天,已經採用了新式的紐眼通花紗綢,使得成品香雲紗的面料更加精美。

  以上這些都是李村長告訴他們的。

  香雲紗的製作過程非常繁雜,簡單來說,就是三蒸九煮十八曬,總共三十道工序。

  而且不管是原材料還是加工途中會用到的材料都十分昂貴,因此,對於嘉賓們來說有一個好消息。

  那就是——他們這次總算不用自己親自動手去嘗試製作了,只需要在李村長他們的帶領下參觀生產過程即可。

  聽到李村長這話,大家都不由得鬆了口氣,之前修復青銅器還能給點無法修復的碎片給他們練手,花絲鑲嵌的掐絲帶他們小白練手的損耗也不會有多大。可香雲紗的製造,哪怕只有一個程序出現了問題,也會連累整批貨都跟著受損。

  目前,香雲紗的售價達到了每米千元,幾乎是市面上單價最貴的服裝面料之一。

  如果真被他們這群毛手毛腳的嘉賓壞了事,那損失恐怕高達幾十上百萬。

  李村長帶著嘉賓們往村子裡的曬莨場走,一邊走一邊給他們簡單地介紹情況。

  「老實說啊,往年這個時間段,我們是沒有開工的。」李村長說著指了指頭頂的藍天,「做這個,主要就是靠天吃飯。」

  「因為曬紗綢就是要選擇22~28度這個區間,風力比較小的時候,要是高於32度,布料就沒有那麼好了,因為太陽光太猛了,它很快就幹了,都沒有滲透進絲裡面。」

  根據李村長的講述,受到氣候影響,其實香雲紗每年僅僅只有五個月的生產時間,通常從每年的4月初開始至10月底結束,其中7、8兩個月份,因為氣溫過高也不宜開工。

  而且香雲紗非常金貴,在晾曬過程中也必須避開雨天,如果忽然之間下雨的話,哪怕只沾上一點水,紗綢就廢了。

  今年是因為恰好遇到了難得的暖冬,整個冬季氣溫都一直保持在23~25度左右,而且冬季受季風氣候影響小,雨水少、風力小,對於李村長他們來說,可以說是難得的豐年了。

  工作幾乎可以一直延伸,直到和四月份新的一年的生產工作完成銜接。

  嘉賓們聽得連連點頭,如果不是因為今年的暖冬天氣,他們也就無法來進行相關拍攝了。

  談話間,曬莨場已經近在眼前。

  嘉賓們跟著李村長進入曬莨場中,穿過黑黝黝的廠房,眼前豁然開朗,一大片綠蔭草地出現在了眼前。

  這裡的草地顯然是經過精心打理的,乍一看,還以為進入了某個大型足球場。

  藍天、白雲、綠地,以及上方晾曬著的一條條深色的紗綢平整地鋪放在草地上面,工人們正拿著蒲葵葉掃帚在紗面上掃來掃去。

  「這是在做什麼?」吳六一指著不遠處那些忙碌的工人們問道。

  「這個就是曬莨,需要用蒲葵葉掃帚把上面在晾曬過程里產生的氣泡掃掉,做的時候得把握好力度。手太重會傷及紗面,力度太輕則徒勞無功。」李村長耐心地解釋道。

  吳六一撓了撓頭,「村長,一直聽你說曬莨,這個莨到底是什麼東西啊?」

  李村長聞言忍不住笑了起來,「走吧,我先帶你們去看看裡面的工序,等會兒你們就知道什麼是莨了。」

  一群人從另一處通道進入了廠房裡面,裡面瀰漫著一股植物汁液的味道,湊近一看,才發現最裡面有一個大池子,裡面全部都是棕紅色的汁液,工人們將白坯紗放入其中浸染上色,一直到坯紗變成黃褐色才從中撈出。

  而另一邊,一些工人們正忙著將一種外表像大芋頭的塊莖倒入粉碎機里粉碎成汁液。

  李村長拿起一個塊莖,劃開一半,內里是棕紅色多汁的果肉,「這種果實叫薯莨,是香雲紗染色的重要原料之一,剛剛咱們說到的莨,其實就是指薯莨。」

  「但是這個汁液泡完以後紗綢不就變成黃褐色了嗎?我看一般的香雲紗都是近似於黑色的,是後面還會進行二次染色嗎?」段知節忍不住開口問。

  「你對香雲紗很了解啊。」李村長讚許地看向他,「沒錯,後面我們還要用珠三角地區特有的河泥再來染一遍色,這道工序叫做過烏,所以最後的成品表面才會有一層黑膠。」


  「河泥?用泥巴染色?」吳六一聞言忍不住瞪大了雙眼,這樣的說法大家都是聞所未聞。

  大家都知道,植物可以作為染料顏色,但還從來沒聽過用泥巴染色的布料,更何況還是一米上千元的香雲紗。

  李村長對於他們的驚訝早已見怪不怪,的確,不了解香雲紗的人在聽說他們會用泥巴進行染色的時候都會十分吃驚。

  而香雲紗本身是世界上唯一一款有泥土參與染制的面料,它所用的河泥是珠三角地區特有的,裡面含有硫酸亞鐵,這種成分會和薯莨中含有的單寧酸發生反應,從而使得色澤變得烏黑髮亮。

  正好提到這個步驟,李村長乾脆帶著他們去了進行過烏步驟的過烏棚里。

  李村長告訴他們,這個步驟必須在陰暗的地方進行,不能見光。在以前條件不好的時候,工人們只能趁著天還沒亮的時候抹泥,現在工藝進行了改進,所以就可以全天隨時進行工作了。

  進入棚內,四周圍著黑布,光線很暗,在棚里有一條長溝,裡面灌滿了細膩的河泥。

  工人站成一排拿著拖把蘸滿了河泥,宛如毛筆蘸飽了濃墨,好像研習書法一般在褐色的香雲紗面料上塗抹揮灑。

  「這種河泥別的地方都找不到,挖河泥的時候,人要泡在近一米的水中,手拿挖泥鏟,徒手一鏟鏟從河底把泥找出來,只能是最細膩無污染的河泥。而且不能只挖一處,需要推著船一邊走一邊挖,而且要選擇色澤不太黑、手感軟滑的河泥。」

  光是聽李廠長的描述,嘉賓們就頭都大了,再聯想到香雲紗的製造足足要經歷三十道工序,頓時也就明白這種面料為什麼會如此昂貴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