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從田間到餐桌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247章 從田間到餐桌

  農業部的目的不言而喻。

  國產大豆的危機讓一干領導人都很頭痛,大豆和糧食產業上專家的呼聲也越來越強烈。

  免稅費、給補貼、給進口轉基因大豆設置障礙…種種措施已經在實行中。

  但還有個隱患。

  現目前的國內大豆產業投資者大都是跨國糧商,純正內資企業除了九三糧油,再沒有其它的。

  這些跨國糧商投資我國大豆加工業是以銷售洋大豆為前提。

  如ADM收購了華農集團湛江油脂廠30%的股份,卻取得了其70%的原料採購權。

  跨國糧商投資我國大豆行業,只是作為其變現國際貿易利潤的一個環節。

  與其說是來投資,不如說是來搶占國內大豆消費市場,消滅競爭對手,進而壟斷。

  這就導致農業部有些時候想扶持龍頭企業,都找不到合適的主體。

  嘉禾就這樣進入了農業部的視線。

  其強大的盈利能力,以及在大豆、玉米、牧草等種子領域的控制能力,讓其能從容的應對加工行業的高風險。

  換句話說,嘉禾能承受更高的虧損,而天豆1號在鹽鹼地等荒地和中低產田上的潛力,也讓嘉禾具備反轉局勢的能力。

  目前的國儲政策只能解決農民賣糧難問題,解決不了市場短缺問題。

  國儲倉容也不可能無限制收購。

  把給國儲的補貼政策給大型加工企業就成了必然,讓企業參與到收儲行列來,既解決了國儲倉容不足,又能減少加工企業進口大豆的數量。

  然而,這一政策也存在隱患,以往的經驗告訴農業部,有些企業,甚至包括國有企業都是靠不住的。

  前頭拿了政府補貼,掉過頭來就將大豆賣給國儲部門,充當二道販子。

  這樣國家補貼給了出去,國產大豆又並沒有在加工環節消耗掉,問題是一點兒沒解決。

  能扶持的企業選項少之又少,除了九三糧油,農業部確實也極為鍾意嘉禾集團。

  承受得起虧損,加上國家補貼,然後再靜待時局反轉。

  所以,劉司長是很在乎郭陽在會上的表態的,雖然其說得很簡短,但意思到了就行。

  事實上,郭陽也有了介入全產業鏈的心思。

  更何況是國家有難,這時候嘉禾站出來,能取得的政治收益是超出想像的。

  四大跨國糧商都有極強的政治背景,總統都能時不時的出來下場撐腰。

  嘉禾要想在國際上乘風破浪,背後也要有大國力量的支撐。

  並且,這時後國內大豆壓榨產能嚴重過剩,不僅是跨國糧商全線併購的最佳時機,同時也是嘉禾併購的時機。

  和國糧集團東一榔頭西一榔頭不同,按郭陽的計劃,嘉禾將專注於大豆、玉米、小麥、牧草等加工領域。

  那麼,順勢也可以進入飼料行業。

  郭陽此前新培育的玉米新品種,被命名為天玉8號,是極為優良的優質蛋白玉米品種。

  同時天禾還有天豆1號。

  這讓嘉禾進入糧食加工領域有了更多的底氣,大豆加工虧損,但我還有玉米、小麥、水稻……

  只要在產業鏈垂直領域進行深耕擴展,嘉禾是足以應對國際資本帶來的風險的。

  ……

  九泉。

  郭陽在這次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大會上收穫良多,尤其是關於四大糧商的一些發展策略。

  讓他有種醍醐灌頂的感覺。

  結合前世對四大糧商的一些了解,郭陽花了幾天時間,將自己的各種思路整理成文檔。

  隨後召集了各部門及核心管理層,組織了戰略會議,將嘉禾集團的幾大工作重點托盤而出。

  一是全產業鏈發展,圍繞種子為核心,拓展化肥、種植、農藥、食品多種產業支撐。

  二是海外市場拓展;

  三是領導人發展計劃,以及海外本地化戰略。

  跨國經營總要經歷人才匱乏的陣痛,事實上,嘉禾已經經歷過了這種痛苦。


  領導人發展計劃更重視年輕隊伍的建設,著力於培養那些有潛質成為公司高層的人才。

  而郭陽希望通過此計劃培養出具備想像力,執行力,以及人際關係的人才。

  人際關係——為了給公司帶來最大的利益,能夠與投資者、政府、雇員、農民、客戶等等構建一個友善的關係網絡。

  要想進軍全球,海外人才總是少不了的,這一點從華夏企業步履維艱的海外擴張中也可見一斑。

  所以就有了海外本地化戰略,其核心思想主要有四點:

  決策基於最接近市場的人士,因為他們最了解實際情況和客戶需求,適時啟用當地優秀人才。

  入鄉隨俗,用客戶的語言和習慣來溝通。

  鼓勵雇員關注基層,而非自上而下的高層目標。

  催發雇員和客戶的忠誠度,營造開放性的氣氛。

  …

  同時,郭陽一再強調,全產業鏈戰略成功的核心-——為農民提供完善的配套服務。

  這也是嘉禾一直在做的。

  事實如何,只有那些農民才知曉,但一定要這樣大張旗鼓的宣傳,並努力去實現。

  一方面向農民提供種子、技術支持、農學培訓、收割、烘乾、儲存等一系列涉農服務,

  一方面將農民的農產品收購、儲存、加工並使之進入貿易體系中。

  用服務讓嘉禾從農產品「生產—銷售」的整個過程成為了價值鏈,並把這些農民納入到體系中來。

  嘉禾將一直宣揚嘉禾的成功來自於農民的辛勤勞動,農民不僅僅是嘉禾的衣食父母,也是嘉禾的客戶。

  最後,就是適當多元化。

  構建以種子、化肥、農藥、食品為核心的農業產業體系。

  會議連著開了兩天。

  因為郭陽只提出了一些大的框架,還有很多細節需要集思廣益,同時這份全產業鏈規劃也會長期的修改完善。

  會議結束後,整個集團的高層都籠罩在一陣莫名的情緒當中。

  興奮?激動?忐忑?

  沒人能說清。

  但仿佛總有發泄不完的精力。

  這種情緒也到了工作之中,讓嘉禾集團接下來的投資和併購手段顯得格外粗暴。

  …

  當嘉禾正在組織召開會議時,國內大豆產業界早已鬧翻了天。

  甚至因為期貨市場的波動,以及轉基因的敏感性,國產大豆再次引起了社會公眾的注意。

  起因源於一篇採訪,九三糧油的董事長薛禮強面對記者侃侃而談。

  「我們黑省四家廠只有一家在生產,量非常少。但現在沿海三家大豆加工生產非常好,用的都是進口大豆。」

  「現在整個企業都靠沿海的廠養著,因此,黑省的廠即使停了,工人也照常上班。」

  記者問:「進口的是轉基因大豆嗎?」

  薛禮強說道:「是。」

  這位國產大豆的捍衛者反應,問題已經提過了,建議也提了,但實際效果並不明顯。

  「3%的低關稅、不設過渡期、沒有進口數量限制……使得國外低價轉基因大豆魚貫而入。」

  「國家給國產大豆加工企業有每噸160元的補貼,但必須按照1.85元的國儲價格收購國產大豆。」

  「基本已經放棄加工國產大豆。」

  採訪出來後,很快就開始傳播。

  相關的報導在網易、新浪、騰訊等門戶網站的發酵:九三糧油開始加工轉基因大豆了!

  「洋大豆低價衝擊再襲,堅守者九三糧油轉向。」

  「華夏大豆被迫發出最後的吼聲。」

  這對國民是不小的衝擊。

  遙想一年前,由天玉1號引發的轉基因風波,傳導到孟山都轉基因大豆種子。

  最後是堅守非轉基因大豆的九三糧油獲得了巨大的收益。

  那時,很多的家庭主婦將食用油的希望放在九三糧油身上。

  堪稱民族之光!


  沒想到,短短一年,這濃眉大眼的傢伙就叛變了。

  但其每加工一噸國產大豆,虧損600元的說法,也讓很多人吁虛。

  也有記者深入東北調查。

  在黑省大豆之鄉阿城xian的一位農戶家裡,去年收穫的4000斤大豆還一直沒有賣出去。

  村民說:「每斤大豆的種植成本起碼1.4元,年初的時候價格不到1元,現在也不過1.2元,仍不夠本,只能窩在家裡。」

  實際上,由於豆價低賣不出去,村民家家戶戶的角落都堆滿了大豆,村里很多村民儲藏的大豆比他家還多。

  面對來勢洶洶的進口大豆,最直接的受害者還屬豆農。

  因此,村裡的人察覺到種大豆沒啥出路,種大豆的積極性一年不如一年。

  類似的採訪在社會上很有傳播的熱度,這就導致關注的人越來越多。

  同時千瘡百孔的大豆產業也直接展現在了國人的面前。

  「誰來拯救國內大豆產業?」

  「能再給莊炳昌教授幾年時間,國家說不定會更有話語權。」

  「唉,這種級別的教授,怎麼會出意外呢?」

  社會各界關於大豆的討論越來越激烈,陰謀論也甚囂塵上,同時隱憂也越來越多。

  誰來拯救國產大豆?成為了社會各界的心聲。

  而就在這時,嘉禾集團以迅猛的手段開始在糧食加工領域進行布局。

  六月初,嘉禾糧油集團公司成立。

  接下來一個月,嘉禾相繼在蘇省、黑省各投資10億元建立糧食加工廠,涵蓋大豆、玉米、水稻,甚至生物質能也在規劃設計內。

  並與粵省富之源油脂廠、遼省華良油脂公司、閩省章州油脂廠商談併購事宜,並迅速落地。

  川省、疆省以及中部地區的投資項目也迅速的進入了考察之中。

  同時,嘉禾在綜合分析國內大豆產區布局的基礎上,先後在西北、東北、黃淮海、西南立項數個典型的高油高產大豆種植基地,以替代部分進口。

  如果全部投資要實現落地,基礎投資就超過了60億元!

  …

  晚上九點。

  晚霞將天空染成令人著迷的夢幻色彩,忙碌中的嘉禾集團員工偶爾抬頭,享受落日餘暉帶來的驚艷。

  夕陽餘暉透過窗戶灑落進郭陽的辦公室。

  謝時傑和瞿陽急匆匆的走了進來。

  謝時傑說道:「老闆,農戶農發銀行貸的苜禾1號種子款已經全部結清了,一共28億元。」

  郭陽抬頭,緩了緩疲乏的眼睛,開口道:「現在就只差國家後續的補貼了吧,那個要等項目完成了之後才能拿到,可能要年底了。」

  謝時傑古怪的看了他一眼,說道:「項目已經在提前驗收了,補貼方面地方政府已經在走財務流程,按現在的進度,可能這個月就能陸續回款。」

  郭陽詫異的看著他,隨後又覺得很合情合理。

  應該是高層出面了。

  濱海鹽鹼地的改良投資由農戶+銀行貸款+國家補貼構成,涉及到苜禾1號種子款的一共85億元。

  農戶自有資金早就拿到了,農發銀行的貸款前期一直卡著的。

  而現如今,因為嘉禾入局國產大豆行業,不僅貸款一路暢通,連帶著財政補貼也進入了快速通道。

  不僅嘉禾跟著受益,濱海鹽鹼地上開荒的農戶和企業也跟著受益。

  想了會兒,郭陽看到了瞿陽和謝時傑手上的文件,接了過來。

  關於糧油加工廠投資,以及併購的資金支付文件。

  事急從權,嘉禾也要特事特辦,稍微看了下,就唰唰唰的簽了。

  郭陽問道:「大豆收儲怎麼樣了?」

  瞿陽說道:「黃淮海地區已經走入尾聲了,除了自有倉庫,還和很多商超簽了倉儲協議。」

  「收購價格1.5~1.85元之間,按現在的局勢,每加工一噸大豆虧損額增加到了900元以上。」

  一噸虧損900元,以嘉禾糧油設計的大豆日產能2萬噸,全力運轉,每天要虧損1800萬元以上,但同時全能也能消耗掉730萬噸大豆。


  以普通大豆的畝產算,能覆蓋5000多萬畝的種植面積,以天豆1號算,則能覆蓋3000~4000萬畝種植面積。

  而全國近幾年的大豆播種面積在1.2億~1.4億畝,嘉禾能占據三分之一左右的份額。

  九三糧油也占據三分之一。

  其餘企業再占三分之一。

  這個比例差不多剛好合適,但前提是其餘企業面對虧損,敢於有勇氣開工。

  郭陽在心裡算了算,隨後笑道:「一天虧損1800萬元,你們覺得抗得住不?」

  謝時傑和瞿陽也笑了起來,在集團的戰略會議上,大多數高層同意進入玉米、小麥和水稻加工領域。

  唯獨認為加工國產大豆是自殺式襲擊,事實上直到現在抱有這種想法的人也不在少數。

  但從目前的形勢來看,至少嘉禾的政治背景更深厚了。

  帳也有的算,天豆1號明年初就能大規模鋪開,扣除掉建廠時間,工廠運營時間剛好一年左右。

  「抗肯定抗得住。」

  謝時傑說道:「苜禾農牧除了種子款的85億元,第二茬苜蓿出口也已經在陸續回款。

  40萬畝苜蓿第一茬出口了10萬噸,大概有3億元,第二茬也出口了8萬噸約2億多元,第三茬也在籌備刈割。

  同時,新的苜禾1號種子也即將收穫了。」

  瞿陽也是信心滿滿的模樣,開口道:「天禾同樣資金充沛,天玉1號、天麥1號、天豆1號,蔬菜種子,今年的累計銷售額剛剛突破60億元。」

  即使早就知道了這個數字,幾人也略微恍惚了神。

  再加上豐凱農機,全王生物,以及蒸蒸日上的河西乳業,嘉禾今年的營業收入突破200億元是勢在必得。

  也許真要和新希望集團一決雌雄了。

  苜禾和天禾的利潤也極其的高,未來兩三年內也都將維持高增長的局面。

  郭陽說道:「還有些好消息,銀行降低了嘉禾的貸款利率,大豆種植、收購、加工、出口等配套性優惠政策文件也出了,再加上全產業鏈運營,實際上虧損會比預計的少。」

  瞿陽和謝時傑也跟著笑了笑,嘉禾的大投資項目很多,青禾、全王、河西、沙海,以及集團總部都還需要持續投資。

  所以貸款是必須的,農業貸款的利率本來就低,再度下降,這都是上層釋放的善意。

  事實上,農業部制定政策時,就曾諮詢了嘉禾的意見。

  能參與這種標準層面的決策,嘉禾的地位一目了然。

  眼看著要到晚上10點,日落月升,但嘉禾集團留下來加班的人不在少數。

  郭陽也只能從福利層面進行補償。

  這段時間,他也是保持長期加班的狀態,晚上11點睡,早上五六點起,一天工作占了大部分時間。

  這也會是未來一段時間的常態。

  忙完後,幾人到食堂吃了點夜宵,謝時傑突然說道:

  「老闆,我報考了光華管理學院的MBA,考試已經通過了,下半年空點可能要經常去上課。」

  郭陽嘴裡啃黃瓜的動作不由愣了愣,瞿陽和跟來的一眾團隊也訝異的看著謝時傑。

  平時工作這麼忙了,你還有時間用來學習?

  想了想,郭陽扭頭看向一旁的寧小婧,道:「給我也報一個,其他人有意向也可以報,我的飛機可以坐好幾個人,到時輪流去補充能量。」

  有人問:「老闆,報長江商學院可不可以呢?」

  郭陽笑道:「都可以,只要是去學習,集團一貫都支持,就算你考上了哈佛商學院,我同樣批假。」

  也許是受了新推出的領導人發展計劃刺激,嘉禾的領導層學習的欲望很強烈。

  郭陽認為這是好事。

  現有的人才儲備還不足以應付國際上的複雜局勢。

  …

  與此同時,在嘉禾低調而又迅速的展開了對糧食加工領域的布局時,國內關於大豆的議論卻並沒有停止。

  甚至還因為四大糧商的瘋狂投資設廠和兼併引發了新的熱潮。

  六月的某一天,


  邦吉集團的全球執行長阿爾伯特威瑟爾公開表示看好華夏的大豆壓榨市場。

  阿爾伯特稱:「華夏生豬和肉雞養殖業的發展需要大量的豆粕,快速增長的消費需求使華夏成為最大的大豆進口國。

  未來10年,華夏大豆進口量在現有基礎上預計還將增加6000多萬噸,這比阿根廷大豆的產量還要多。」

  邦吉也拿出了真金白銀的行動。

  其甚至繞過政策審查,設立『殼公司』,曲線入華建大豆加工廠。

  經過國內專業的記者調查,一棟工廠辦公樓上豎立著明晃晃的牌子:振華油脂。

  通訊錄上也是振華油脂。

  然而就是這麼一家帶有民族氣息名稱的企業,工廠里卻出現了許多外國人的身影。

  事實上,振華油脂就是邦吉偷偷在國內成立的第四家油脂加工廠。

  其以魔都一家投資機構的名義新建該工廠,規避掉外資審查,然後邦吉以租賃經營的名義入手。

  而在蘇省官方公布的關于振華油脂的資料中,絲毫沒有邦吉的身影。

  但振華油脂的名義投資方卻發生了不為人注意的變化。

  其背後的投資方也始終默不作聲,無疑又將事情推向了更高潮。

  「振華油脂?這名字取得還真是博大精深啊!」

  「明眼人都知道有內鬼。」

  「專家不是說大豆壓榨產能嚴重過剩嗎?怎麼外資還在大肆建廠?來,出來走兩步呢!」

  「我記得發改委農經司某位官員還說過:大豆的問題不是很大,要不要也出來走兩步?」

  「完蛋了,以後都是轉基因豆油了。」

  …

  種種輿論一浪又一浪的。

  各地方媒體關於本土大豆投資的報導,被淹沒在了這種浪潮下。

  這時,農業部的官員也被折磨得不厭其煩,你發改委留下的攤子,卻要我來收尾。

  但卻不得不有所響應。

  很快,官媒農民日報、新華等也公布了一批國內企業的大豆投資,以及一系列的政策。

  其中嘉禾集團一連串的投資名單,走入了國人的眼帘。

  改良更新品種;

  建立大豆種植基地;

  土地規模化經營;

  投資大豆加工廠;

  產業鏈上下游互動;

  期貨市場規避風險。

  東北、華北、華東、華南、西部,嘉禾的布局覆蓋了全國各個區域。

  國產大豆有望收復失地!

  人們細數了其投資金額,一長串的數字讓人看了眼花繚亂。

  懂行的一算,按目前的產能設計,加工一天虧損1800萬元的數字就在社會各界盛傳。

  「嘉禾集團這是拿命在填國產大豆的坑啊!」

  「嘉禾明顯是被迫頂出來的,一個好好的企業,最後不會被某些人折騰跨掉吧!」

  「我宣布,嘉禾才是國產大豆最後的守望者!」

  「只是嘉禾集團要如何才能守住國產大豆最後的堡壘?」

  「買嘉禾的食用油唄!」

  「真正的民族品牌!」

  「我決定了,以後只吃嘉禾的食用油。」

  嘉禾糧油還沒上線,就受到了社會公眾的熱捧,紛紛期盼著嘉禾食用油上線。

  媒體也湧向了九泉,只是嘉禾保持了一貫的低調,郭陽也沒有露面。

  而在期貨市場上,受嘉禾集團的影響,黃大豆一號的9月和11月合約也開始走強。

  只是按這種虧損方式,外界紛紛都在猜測嘉禾集團能堅持多久?

  嘉禾集團又要如何帶領國產大豆實現突圍?

  酒泉,郭陽和謝時傑,嚴群等人正在商量制種基地,以及新的鹽鹼地改良項目。

  已經7月份了,金塔草場在9月收割了最後一茬後,就要翻耕休耕,明年輪作制種玉米。

  新的鹽鹼地改良項目也已經確定,依舊是在酒泉,現在唯一需要確認的是要拿多大的面積。

  20萬畝,30萬畝,甚至是50萬畝?

  正各抒己見時,露出光滑白皙大腿的寧小婧匆匆敲門走了進來。

  「老闆,劉翔打破世界記錄了!」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