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186章

  汽車再次穿過沙漠推土機推出來的道路,兩側的梭梭林像禁衛軍一樣守護著這片土地,風沙不再起舞。

  還是那棟兩層的白色樓房,普普通通,但郭陽看著沙海農牧幾個字的感覺都不一樣了,就像是幾年不見,孩子從牙牙學語,突然變得亭亭玉立了。

  小白樓房前的院子裡,除了幾輛皮卡外,又多了輛廂式貨車。

  羅修上前核實了翻種類和數量,沒有差錯,付錢,工人開始卸貨。

  「開兩輛皮卡車來,直接拉到育苗溫室去,找李奇。」

  陸漢斌在安排著工作。

  郭陽則趁這個時間到其辦公室看會兒資料。

  因為就是棟兩層民房,辦公室只有10餘個平方,放了兩張沙發,和一張兩米多寬的辦公桌,一盆綠植。

  空間略顯逼仄。

  桌上除了電腦,還放著一摞書籍,各種書籍都有,《防沙治沙與生態環境實務技術》,《排灌機械節水技術》,《野生牧草的引種馴化》,《種草養羊技術》……

  最上層放著一本2004年出版的《華夏治沙啟示錄》,電腦前放著本《華夏防沙治沙法》。

  看樣子是經常翻。

  郭陽拿起看了看,啟示錄主要講述了50年來華夏防沙治沙的成就、經驗和啟示,有很多科技治沙、工程治沙的理論知識。

  另外一本則是法律條規。

  兩本書都做了很多標註,尤其是法律條規和各類政策補貼,幾乎密密麻麻的寫滿了。

  有些法律法規的一側,還簡略的寫了時間,和遇到的示例。

  哪些補貼已申請,未申請,也做了相關記錄。

  圖文並茂,但理論知識太多,郭陽沒想到陸漢斌研究的這麼深。

  但想想也是,十幾萬畝,每年近兩億資金的擔子壓在他身上。

  盯著的人數不勝數。

  集團的監管,下面的員工,當地的百姓和地痞混混,地方政府……

  頭腦里沒點真東西,沙海農牧可能中途就撐不下去了。

  除了書外,文件架上還有很多等著審批簽字的油費報銷單、驗收單、付款申請等各類文件。

  看了一小會兒,陸漢斌就上樓,進了辦公室,其身後還跟著名三十來歲的女性,在這沙漠邊緣容貌算是出挑的了。

  郭陽從其辦公椅上起身做到了沙發上,指著那摞書笑道:「沒想到,嘉禾高層多了名治沙專家。」

  「我算哪門子專家,就是中午時分看看。」

  陸漢斌在辦公椅上坐下,「我先審幾份文件,弄完就走。」

  「你忙你的。」

  郭陽在辦公區轉著,很普通的環境,就像是未來農村各地的村政府一般,一棟兩層小樓,一個寬敞的院子。

  繼承了嘉禾一貫以來的作風。

  樸實無華,農業嘛,實用就行了,搞那麼花里胡哨幹嘛。

  但企業總部還是把逼格弄上去的。

  郭陽也沒和人閒聊。

  晚上的酒局,人數也有近20人。

  郭陽想叫上大哥大嫂,但兩人拒絕了,還說他事業心太強,回來就一直在忙。

  郭陽默默聽著,對親人也充滿了愧疚,只能從物質上進行補償。

  沙海農牧十幾萬畝沙地,分成了六大片區,三個項目部,一個公司駐地。

  此外,還有個日光溫室。原本是天禾種業派人過來建立的,後來直接掛到了沙海農牧旗下。

  20來人,參加的除了公司駐地的員工,就是各片區的主要負責人。

  基層的技術員和管理人員還有幾十個沒來,郭陽準備過幾天再每個項目部都去看一下。

  等陸漢斌等安排好,一撥人向早就定好的飯店駛去。

  郭陽透過後視鏡看了一下,好傢夥,清一色的皮卡車,每輛車都印有鮮明的沙海農牧字樣。

  這陣勢,不像是去吃飯,倒像是去幹仗似的。

  沙海農牧有十幾輛皮卡,如果全湊到一起,那行駛在沙漠裡的氣勢?


  郭陽想到了非洲軍閥打仗時的場景。

  晚上借著和員工接觸的機會,郭陽用他那三流的演講水平、一流的畫餅技術給員工做了次思想建設。

  也借著溝通對沙海有了更多的了解。

  人數多,管理還是略顯粗放。

  但如果以現有的條件來看,基層人員其實是略有不足的。

  比如說平常專業的治沙隊伍是每天3000多人壓沙,但突擊的時候經常是一兩萬人,或者兩三萬人栽樹。

  四十幾個技術員,平均每個人最少要管70多個工人。

  有過相關經歷的朋友,都知道這是多麼魔鬼的一幕。

  郭陽前世有管理80多個工人種地的經歷,那感覺別提了,仿佛一鍋會動的餃子在土地里亂竄。

  眼花繚亂,無從管起。

  我在哪?我在幹什麼?

  所以,每個片區負責人都有說突擊治沙栽樹的效率太低,專業治沙隊伍雖然價格高,但個人效率更高,一個人一天可以壓1畝多草方格,人數扎堆就可能只有六七分地,甚至更少。

  還有些問題。

  比如說,每個片區都有獨立的後勤,但倉庫又是統一的,距離遠,每次要物資都得提前幾天就開始協調。

  項目部的住宿環境差……

  下面的片區長膽子很大,絲毫不顧及陸漢斌就在跟前。

  片區負責人基本是本地有頭有臉的人物,可能這也是敢說的原因之一。

  郭陽看著臉色如常的遊走在舉杯換盞之中的陸漢斌,知道其艱辛。

  沙海和嘉禾集團一樣,都是管理水平中庸的公司,集團靠優質的產品突圍,沙海則靠母公司源源不斷的資金注入。

  但沙海直接和農民打交道,難度肯定還要大上不止一籌。

  借著酒勁,也有人明里暗裡向郭陽打小報告。

  神秘兮兮的。

  「農牧戶和政府簽訂治沙協議,其成本只要1000元每畝就夠了,沙海治沙成本干到了3000元以上。」

  「公司高層貪污得厲害。」

  「有人中飽私囊。」

  「採購的也有貓膩。」

  「每次報個油費摳摳搜搜,拖拖拉拉的。」

  郭陽只是默默的聽著,也不表態,也不制止。

  事後,他和陸漢斌,張競,莊正等幾名老員工又找了個地喝了會兒茶。

  提了一嘴這事。

  陸漢斌很平靜,甚至還有心思說說笑笑,「上行下仿,如果我敢亂搞,下面的人更搞亂來。

  此前就曾發現過虛報用工數的現象,給自己的親朋記上工,卻又不去現場幹活,謊報樹苗,虛假報帳,指揮水車去給別家梭梭澆水……

  開了不少人,下面的人鬼精著呢,對車輛也不愛惜,私用濫用,一年油費、保養保險、維修都要一兩百萬。

  後面就把車輛權限收緊了些,全交到外地來的技術員和大學生身上,也出了不少洋相,開車撞到樹上,撞到野豬,但這些人愛惜車,定時清洗,按時保養,也更守規矩。

  還有樹苗,第一年苗木不夠,就對外採購了批,結果是老小苗,根系全蜷縮成團,只能及時止損;

  生態移民到疆省的一千人跑回來了八九成,起了矛盾,找政府再度移民;

  新栽的梭梭沒有駱駝吃葉子,再生不快,缺肥,鼠害……」

  郭陽聽著陸漢斌訴說著各種細節,也不打斷,做農業吃過的虧是變著花樣來。

  他莫名的有種親切感,仿佛再次回到了一線的農業生產上。

  陸漢斌說道:「我此前參加過一個培訓會,遇到一個果業公司的老總,他說農業職業經理人這行越往上,口碑就越重要,管理能力反而降到了第二位。」

  郭陽前世今生也多次聽到這話,頗為認同。

  農業管理的性質就決定了它必須充分放權,因為變數太多了。

  所以就需要職業經理人有很好的操守。

  但這樣的人又很難發大財。

  比如苗木這事,陸漢斌如果敢或者有搞小動作的心思,隨便弄點次苗或者找親朋弄個苗圃,從嘉禾身上謀取上百萬的利益很輕鬆,還看不出絲毫破綻。


  或者只為撈一筆就跑,三年隨隨便便搞一兩千萬。

  水至清則無魚,郭陽也不願去深究,治沙的效果已經看到了,給陸漢斌留點活動的空間也在情理之中。

  但他還是想看看細節,治沙成本都花在了那些地方。。

  看著張競,還是那個文藝范兒,但如今又多了份歷練後的成熟。

  「張競,你的攝影還在記錄沒?明天我看看。」

  張競說:「一直在記錄,現在可能有點亂。」

  「沒事,我就想看看,有機會的話,這次大領導來了,也給他看看。」

  張競笑道:「我和漢斌之前商量著,等青土湖恢復成濕地了,剪成紀錄片再找地方播放。不只是沙海的,我們還在收集過往的歷史資料。」

  郭陽讚賞的說道:「想法不錯。」

  第二天,郭陽如願看到了張競的記錄,他主要看的還是視頻。

  肆虐的風沙,揚塵遮天蔽日,沙暴起時,昏天暗地,日月無光。

  駭人的鹽鹼皮,密布的機井,掩埋的房屋,乾涸的水庫,肆意排放的污水,背井離鄉的生態難民……

  不知過了過久,

  樸實的畫面上,出現了數百輛推土機、裝載機、翻斗車,無數沙丘被夷為平地。

  攪得沙窩熱如流火,沙海人就在這火一樣的沙海中揮汗如雨。

  艱苦卓絕的鏖戰使人人面如古銅,損壞的車輛零件不斷的被拉走。

  從黃河調水的沙漠古河道,水庫清洗,河道清淤,高低壓電路,揚水站,機井,連成排的水車……

  現在,這裡綠洲浩渺,一望無際。

  看完。

  「這三千多元的治沙成本也不貴。」

  陸漢斌苦笑道:「犯了許多錯,遭了很多冤枉錢,國家的直接補貼,地方的苗木補貼,設施補貼這些都還沒算進去。」

  「兩年半前我就說過。」

  「我願意承擔你犯錯的成本。」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