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示範區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119章 示範區

  「我得回去商量下。」

  尹少華其實是不太想兒女再走他的老路的。

  回首往事,太多辛酸湧上心頭,仿佛舊日擔沙的扁擔重壓又壓在了他的肩上。

  那時真是太苦了,除了擔土就是擔土,地是靠肩膀擔出來的,從沒歇過響,貓過冬。

  老伴澆水也是一站就是一夜,腿常常被凍得沒有知覺,現在也落下了毛病。

  與天斗,與地爭。

  一家人付出了常人所沒有的勇氣和耐力。十幾年來,也從來沒有向政府申請過一分錢補助。

  但『梅花香自苦寒來』,土地也給他一家帶來了豐厚的回報。

  荒沙變成了綠蔭,成為了遠近聞名的林果業大戶。

  任誰也得叫一聲好!

  穿過林場,尹少華回到了家裡,院子裡還有個小男孩蹲在地上玩著,身上的衣服沾滿了塵土。

  「玩什麼呢,小文?」

  小男孩回頭,露出一張灰不溜秋的臉,牙齒潔白。

  「爺爺,樹苗讓羊給啃了,我給他包上。」

  尹少華瞧了瞧樹苗,傷口處被薄膜包得嚴嚴實實的,情緒複雜。

  才4歲就懂得愛護樹苗了。

  還真是一代接一代啊!

  這土地,是離不開了。

  ……

  五原縣第一期五十萬畝鹽鹼地改良,涉及很多中低產耕地,輻射的農戶眾多。

  嘉禾只是其中最重要的主體,苜禾農牧和天禾種業也相繼在五原成立了分公司。

  2004年10月。

  苜禾農牧完成了第一批土地流轉協議的擬定,流轉面積超過20萬畝,這些都是無主的荒地。

  平均每塊面積超過了1.5萬畝。

  同時,地方政府也在組織各個村成立合作社,統一進行土地流轉,由合作社自負盈虧。

  在這種情況下,

  苜禾率先啟動了鹽鹼地改良示範園區的建設。

  鹽鹼地改良技術沒什麼好說的,肯定是以苜禾1號為主。看到效果了,農戶自然會蜂擁而上。

  這就是最好的技術。

  天禾種業分公司也沒閒著,兩年前培育的天麥1號小麥也提上了推廣的日程。

  河套平原可是我國春小麥的傳統種植區域。

  其生產的的平原高筋粉,粉質細膩、營養豐富、蛋白質含量高,是製作面精不可或缺的主角。

  剛好,天麥1號的特優性狀也是適合加工成高筋麵粉!

  簡直就是天作之合!

  ……

  宏盛村。

  轟隆的機械響徹在大地上,向天山臉上帶著笑意,指著周圍的石膏堆向郭陽介紹著。

  「原本示範區是另一個鎮上的村子,但那的人始終將信將疑,爭論不休。這時候高書記就主動找上門來了。」

  宏盛村的村書記高峰很年輕,大概也就三十多歲,聞言感慨道。

  「我們村鹽鹼危害很嚴重,只能種向日葵,但保苗率也不高,平均畝產只有五六十公斤。

  不改不行啊,村里已經沒有出路了。原來村民們在沒有項目支持下,只能自發拉運磷石膏改良鹽鹼地。現在嘉禾集團來了,自然得拼一把。

  全村1.98萬畝土地全部流轉給嘉禾,同時368戶家庭中全部都選擇了認購股份。」

  宏盛村和苜禾之間並不是單純的土地流轉,而是經過協商後,以2000元算作一股,村民自行認購。

  願意認購的,可以根據土地面積估值認購股權份額。不願意認購的,苜禾就會按時支付土地租金。

  當然,僅限於示範區,這也是苜禾唯一和當地農戶直接流轉的土地,示範區總不可能拿荒地來搞吧,農民不認。

  郭陽看了看高峰書記,正色道:「高書記,兩年後你會發現今天的決策是多麼的英明。」

  「但願如此。」

  圍觀的農戶也站在周圍指指點點。


  「嘉禾集團還真是財大氣粗啊,這麼多機器,每天光是燒油都得不少錢吧!」

  「這地弄得可真平。」

  「那可不,聽說是雷射平地機呢,高差不超過0.5cm。」

  「這股沒白入,聽書記說是要種苜蓿,那苜蓿品種吹得老牛逼了。」

  「景陽村的人就是太不齊心了,只有心動,遲遲不見行動……」

  示範區的建設有條不軌的進行著。除了灌排渠系喝土地平整外,苜禾也結合使用了一些本地的改良方法。

  脫硫石膏,磷石膏,秸稈等等現有的物資也都用上了。

  一邊消耗農戶積攢的物資,一邊適當提供一些工作崗位。

  這時,

  鹽鹼地開荒也鋪展開來。

  相比九泉的鹽鹼地改良,此次的工程難度要低上一些。

  工程隊伍也少了一些。

  主要由隴省農墾和蒙省農墾負責,各自劃分了一片區域後,就熱火朝天的幹了起來。

  嘉禾集團旗下的東和農機服務隊伍也調了過來,主要負責土壤深翻、和播種以及後續的農事作業。

  張偉和蔡斌兩人也逐漸的成熟。

  一年多的時間,東和農機在兩人的帶領下發展迅速,農機數量和機手也快速增長。

  除了此前進口的兩台芬特930外,東和農機擁有各類農機和配套農具200餘台套,機手也超過了20名。

  但和整個集團的發展相比,農機的種類和數量都是遠遠不夠的。

  這時,豐凱農機的研發生產就顯得很重要了。

  耕整地機械,牧草機械,糧食機械等是目前豐凱農機的研發重點。

  郭陽也早已篩選出一部分技術資料,以集團總部的名義轉交到豐凱農機研發團隊的手上。

  不出意外,

  當國家農機補貼政策頒布時,嘉禾旗下的農機產品也會同步上市,進入補貼目錄。

  吃上國內農業機械化發展的第一口紅利。

  自從調到五原後,向天山又恢復了從前繁忙的日子,每天除了在項目上就是在宿舍里,和其他人的交流很少。

  郭陽也因此找上了向天山。

  「老向,有沒有怨氣,金塔那邊眼看走向正軌,盈利在望了,結果就又把你調過來了。」

  「其實也還好。能把鹽鹼地改良成良田,看著農民在鹽鹼地上獲得好收成,我也會滿心歡喜。」

  「真的?」

  「你以為我就滿眼是錢?我現在和伱一樣,對錢也不敢興趣了。」

  郭陽揶揄道:「得了吧。我對錢可敢興趣了。」

  「放心吧,不會虧待你的,集團正在研究股權激勵制度,到時肯定有你一份。」

  「又開始畫大餅了喲。」

  郭陽怒目而視,「你就說我每次有沒有兌現吧。」

  兩人相視一笑,

  鹽鹼地被稱為『土地頑疾』,治理難度大、周期長、易反覆。而且項目地處偏僻區域,除了母牛是母的,很難再見到其他異性。

  苜禾的團隊年輕,普遍面臨著成家困難的問題,集團內部更是狼多肉少。

  能堅持到現在不散,已是不易,其中待遇好發揮的作用肯定排第一位。

  郭陽也沒有其它辦法,他自己都還單著呢。

  只能是在金錢上下功夫。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