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章 食用油漲價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320章 食用油漲價

  08年的奧運會是一場龐大的盛會。

  過去的,往後的奧運會,都很難與之相媲美,直到十幾年後,還時常被人拿出來對比。

  來自世界各地的參賽運動員、媒體記者、觀眾,就是河西乳業全球化戰略的最好契機。

  藉助奧運會平台宣傳一波產品,劉翔在奧運會上的表現又能拉動一波銷售。

  目前這點投入是值得的。

  …

  業務版塊的會開完。

  九月二日,自然環境修復版塊的眾人陸續來到了總部。

  沙海、青禾、獵鷹、向陽湖,還有苜禾也要參與。

  等郭陽走進會議室里時,陸漢斌、包心禹、謝時傑、葉勝、鄭旺等人都已經到齊了。

  一眾人都在把玩著石頭。

  「今天這果然開的是地主會啊,都玩起觀賞石來了,戈壁上那麼多,隨時可以去撿啊!」

  「老包帶來的,還挺有意思的。」

  郭陽看向包心禹,笑道:「這次不帶駱駝,改帶石頭了?」

  「也帶了些駱駝干。」包心禹也將三塊石頭遞給了郭陽。

  「老闆,這是給你的,瑪瑙石、碧玉和黃臘,都是瑪瑙湖裡的特產。」

  郭陽觀察了片刻,顏色和形狀都很有特點,是難得的珍品。

  包心禹繼續說道:「前段時間乾旱,烏拉特出現了蝗蟲,幸好無人機發現得早,及時扼制住了。」

  「然後地方上,就送了些石頭過來,這次剛好就帶過來了。」

  「行,我收下了。」郭陽坐了下來,「先開會吧,地主們。」

  單看面積,說這幾人是地主一點也不為過。

  沙海115萬畝荒漠,青禾200萬畝戈壁草原,獵鷹60萬畝草原,苜禾30萬畝戈壁+100萬畝鹽鹼地+40萬畝苜蓿。

  加起來就是545萬畝,約等於十五分之一個北大荒。

  郭陽說道:「一開始這些土地都不是良田,也不是上好的草原和林地。」

  「但經過這幾年的努力,成績是能看得到的,鹽鹼地變成沃土,沙漠變林地,退化的荒漠和戈壁成了牛羊成群的草原。」

  「如今也到了收穫果實的時候。」

  沙海的肉蓯蓉,青禾和獵鷹的牛羊,青禾、沙海、獵鷹、向陽湖、苜禾的旅遊資源。

  這些都是能變現的方式。

  全產業鏈的發展思路,郭陽也再次和眾人梳理了一遍。

  每個人都發表了意見。

  充足的準備,和這段時間高強度的思考,讓郭陽對全產業鏈駕輕就熟。

  每家公司的發展思路,在他的主導下,都很輕鬆的捋了出來。

  青禾依然是走有機路線,牛羊肉、耐貯存的蔬菜、沙棘、鮮食玉米都是其主要產品。

  沙海則主攻肉蓯蓉、甘草等中藥材,輔以紅麻、蜂蜜……

  獵鷹除了配合河西牧業,還要兼顧普通肉牛肉羊的養殖,目前主要是擴繁,但加工也得早做準備了。

  此外,還要聯合成立一家旅遊公司,開發旗下的旅遊資源,包括敦煌西湖以及未來的國家荒漠公園,旅遊公司計劃尋求上市。

  隨著一項項進程的安排,陸漢斌忍不住問道:「沙海接下來的生態治理呢?要到敦煌去嗎?」

  郭陽瞧了瞧陸漢斌黝黑的臉龐,笑道:「做上癮了啊?」

  「讓我經營公司業務,我也不太會啊,還是治沙適合我。」

  「都要學。」

  郭陽沉吟了片刻,說出了今天最重要的決策。

  「集團會單獨成立一個生態環境治理公司,負責國家荒漠公園的生態修復。」

  「主要人員會從苜禾、沙海、獵鷹、青禾進行抽調,但也不會強求,自願為主。」

  如果只是敦煌濕地,有苜禾就夠了。

  但國家荒漠公園面積太大,涉及多種多樣的地形地貌,苜禾可能扛不住。

  思來想去。

  整合集團所有生態修復領域的精兵強將才是正解。

  但自然環境修復版塊這幾年過得都是苦日子,眼看環境變好了,開始見效益了。

  這個時候強行調人,會造成一些不好的影響。

  所以,自願。

  陸漢斌沒做猶豫,「那算我一個,提前報名。」

  郭陽反倒猶豫了,他不知道讓陸漢斌長期呆在荒漠地區是不是好事。

  人這一輩子除了精神需求,也需要有生活享受,陸漢斌有點太極端了。

  「等項目投資協議簽下來再談這些,先回去摸摸底。」

  「前期工作,苜禾工程部就能解決。」

  陸漢斌點了點頭,只要有機會就行。

  畢竟,巴丹吉林沙漠的100萬畝沙漠工程還沒完成,更遑論和金塔連線封鎖巴丹吉林。

  連續的開會,郭陽也算又完成了一樁心事。

  如今的嘉禾,如果往細了分,有二十幾個版塊。

  苜禾、天禾、德農農資、豐凱、東和、河西乳業、河西牧業、全王生物、嘉禾糧油、嘉禾超市;

  沙海、青禾、獵鷹、向陽湖;

  惠農網、微光(藍星)、嘉禾國際;

  除此之外,現有的生化能源事業部,未來的生態環境修復,酒水飲料,海鮮水產都會單列。

  嘉禾營養健康研究院,也可能會衍生出嘉禾食品。

  以及各子公司下面,還有一些海外分部。

  這樣就初步形成了以農林牧漁為核心的農業產業集團。

  以後外圍的一些公司,可以多引入各種合作夥伴,或者上市,形成更深的護城河。

  …

  船大難掉頭。

  嘉禾股權集中有劣勢,但也有優勢,調整起來要更容易一些。

  像國糧就不行了。

  這時候的國糧也是龐然大物。

  從德隆系手中接盤疆省屯河,進入了番茄醬和甜菜糖加工產業;

  控股華潤生化、華潤酒精和吉林燃料乙醇,進入了燃料乙醇行業;

  收購深寶恆,變更為國糧地產,進入了房地產行業;

  控股上市公司豐原生化,至此,國糧集團的生物質能源平台成型。

  有國企,有民企,有合資,有海外機構,底下的子公司盤根錯節,這樣的巨頭每次改革都像是巨龍翻身。

  同時負債率和管理風險也急速上升。

  嘉禾的併購沒有那麼猛,主營業務都是以自身為根基,對外收購只是輔助工具。

  雖然慢了點,卻很穩。

  郭陽認為沒必要急,上遊動植物品種的優勢,傳導到下游產品上,還需要一些時間。

  但很快他就不這樣想了。

  ……

  「老闆,近期食用油價格頻繁上漲,發改委發來了約談函,希望保持食用油價格穩定。」

  高德的聲音傳來後,郭陽愣了愣,「大豆不是馬上就要秋收了嗎?」

  高德說道:「原料成本太高了,花生以及進口的轉基因大豆一直在上漲,油企利潤很低,不得已而漲價。」

  「約談就約談吧。」郭陽說道:「應該不止嘉禾糧油一家吧?」

  高德苦笑道:「嘉禾只是附帶的,這次是魯花帶的頭,金龍魚和福臨門緊隨其後。」

  「好,我知道了。」

  掛斷電話後,郭陽讓寧小婧搜集相關信息。

  不一會兒,就搜羅了一堆。

  《羊城日報》、《糧油市場報》、《證券日報》、《國際商報》等媒體相繼報導了食用油市場的變化。

  「進口成本暴漲,食用油飼機漲價。」

  「食用油醞釀新一波漲價。」

  「糧價傳導:金龍魚、福臨門醞釀提價一成。」

  「各省食用油紛紛暴漲,市民聞風搶購。」

  花了點時間,將一堆資料快速看完,郭陽心裡就有了數。


  按照慣例,從春節後到八九月份都是食用油消費淡季。

  但今年的市場有點邪門。

  郭陽還記得,當五六月份他還在粵省時,食用油價格就逆勢飆升。

  與去年同期漲幅近15%。

  各大商超食用油價格步步走高,市民紛紛喊「好貴」。

  也是那段時間的漲幅,讓嘉禾糧油的大豆加工接近盈虧平衡。

  但這次行業龍頭又帶頭漲價了。

  漲幅最多的是魯花花生油,5升裝零售價由80元上調到105元。

  金龍魚和福臨門等品牌也上調了10~20%。

  嘉禾也跟隨上調了一點。

  上漲原因是花生、大豆、油菜籽等原料成本上漲。

  按理說漲價是好事,符合嘉禾如今在期貨市場的策略,大豆加工也逐漸盈利。

  都在賺錢啊!

  郭陽卻不怎麼高興。

  「手上沒有話語權,不僅沒有參與感,還是案板上的魚肉。」

  益海嘉里、國糧、魯花三者合計占據了六七成。

  益海嘉里和國糧由合作創立金龍魚到如今分手對立,雙方本就互相糾纏不清。

  ADM和益海嘉里合資的益海集團參股了魯花。

  三者看似是魯花由於花生原料大幅上漲而提價,金龍魚和福臨門等品牌跟進。

  說不定背後就有串聯。

  食用油定價權已然旁落。

  ……

  郭陽在心裡沉思了會兒。

  花生、大豆等原料成本上漲是市場行為,終端不漲價就活不下去。

  調控的手段也有,既然還沒秋收,國儲糧拋儲就可以一定程度上平抑糧油價格。

  但再一次選擇了約談?

  具體的目的耐人尋味,郭陽不得而知。

  如果只是約談,對企業並沒有什麼影響。

  事實也如郭陽所預料。

  接下來兩天,益海嘉里、國糧、魯花、嘉禾等企業相繼被約談。

  但幾個月前就約談了一次,答應的好好的,最後價格不也同樣在一路上漲。

  這次幾家企業都沒同意。

  就在事後,郭陽甚至看到了一篇報導:紙上談兵難以阻止價格上漲。

  就直接硬懟。

  「食用油漲價需要約談企業,那怎麼不去約談『三桶油』?」

  媒體上議論紛紛。

  「跨國糧商呼風喚雨,食用油漲聲四起。」

  「誰在背後推動食用油價格上漲?」

  「食用油暴漲背後,外資操控定價權?」

  經歷了04年那次風波,國內不乏專業人士,對國內大豆行業的分析很徹底。

  四大糧商早就被揭開了神秘的面紗。

  國內97家大型油脂加工廠,過半數都有外資控股或入股的身影。

  而進口大豆有85%的貿易量都掌握在四大糧商手裡。

  原料在國外,加工在國內,這讓人怎麼打?

  在專業人士的分析里,食用油上漲的原因,還是原料、加工與供應被別人控制了。

  「金龍魚等下游的品牌,賺得都是辛苦錢。」

  「國際糧商壓榨企業的利潤一個比一個低。」

  「終端漲價並沒有帶動種植端收益上漲,利潤全在貿易上。」

  一些言論引起了社會上的關注,大眾也關注到了食用油價格的上漲。

  在這種情況下,國儲糧行動了起來。

  先是投放10萬噸菜籽油進入市場,但效果不理想,給人的感覺底氣不足。

  隨後,又再次宣布以30萬噸國儲油投入市場平抑價格。

  仿佛在說:「儘管放馬過來。」

  這般姿態給郭陽都給逗樂了。

  「這操盤有點東西。」


  市場也有了正反饋,食用油價格趨穩,不過倒沒怎麼下跌。

  但媒體們依然在關注著。

  這次分析起了糧食貿易。

  和國糧不同,國儲糧的經濟實力較弱,連華夏500強都不是,但官方色彩更濃,承擔著主要的調控任務和責任。

  通常來說,,國儲糧不涉及製造產品,只涉及糧食的購、銷、存。

  倉儲方面全世界首屈一指。

  但麵粉、大米加工、大豆壓榨、玉米加工幾乎都沒有。

  有媒體發文稱:

  「國儲糧硬體設施是一流的,整體經濟實力雖然同國糧相比還有不少差距,但在糧食流通領域,特別是糧食收購、儲存、銷售領域處在國內首位。」

  「但幾大跨國糧商加快在全球範圍配置糧油生產、加工、貿易資源,在占據了我國油脂料領域大部分市場份額後,開始拓展國內糧食貿易業務,更深層次涉足我國糧食領域。正在推動我國糧食流通格局的調整。」

  ……

  「國儲糧該如何應對新的挑戰?」

  項目組的楊恆和祁子華,在匯報工作時,向郭陽提出了這樣的問題。

  「挑戰?」郭陽輕笑道,「不要被媒體帶偏了,風險確實有,但也沒那麼嚴重。」

  「國儲糧的倉儲里,存放著多少糧食,還沒人知道。」

  「那大豆呢?」楊恆問道:「今年國產大豆的產量按理說還可以。」

  大豆補貼政策的制定過程,楊恆代表嘉禾參與了。

  直接的糧食補貼肯定會帶動大豆種質的積極性。

  何況還有沿海鹽鹼地,以及西北乾旱區的大豆在嘉禾的帶動下,種植面積也在快速增加。

  所以楊恆預測國產大豆今年的產量應該還不錯,但市場仿佛對此視而不見。

  郭陽笑了笑,說道:「這就和國際糧食全球化的全產業鏈布局有關了。」

  全產業鏈,這個詞近段時間在嘉禾頻頻被提及,但涉及到全球,鮮有人能說透。

  「你們知道它們的操作手法和流程嗎?」

  楊恆和祁子文搖了搖頭。

  郭陽說道:「其實邏輯不難。」

  「國際糧商早已控制了南北美的大豆產業鏈,控制著全球70%以上的大豆貨源,掌控了全球大豆貿易。」

  「而此前,跨國糧商在國內的一番操作,最終形成了原料在國外,加工在國內的布局。」

  「這些糧商將大豆低價賣給旗下的貿易公司,而貿易公司註冊地一般在維爾京、新加坡等避稅天堂。」

  「隨後再將大豆高價賣出,將生產與加工環節的利潤轉移到貿易環節。」

  「而在此過程中,避稅自然可以輕易做到。」

  「這樣,國際糧商一方面將生產利潤進行轉移,規避了大豆出口國的稅;另一方面,將加工利潤也進行了轉移,規避了大豆進口國的稅。」

  「因此,表面上外資壓榨企業壓榨利潤都不高,實際上是已通過其全球產業鏈,將利潤進行了轉移。」

  一番分析,讓楊恆和祁子文兩人聽得入神。

  這下通透了!

  但也不對啊。

  楊恆問道:「那今年為什麼又要頻繁提價?這不是給其它加工企業活路嗎?」

  「都想多賺點錢啊!」郭陽笑道:「這是順應國際形勢,等過了這段時間,再來次大降價,新建的加工廠又要倒閉一批。」

  兩人不寒而慄。

  想起前幾年的大豆,那就是跨國糧商大量進口低價大豆引起的。

  實際上,郭陽還有個最形象的例子沒說。

  不過是十幾年後的金龍魚,一年的營收高達2500億元,比茅台還高出1000億元。

  但某魚淨利潤率僅有1.13%。

  表面上看確實不賺錢。

  …

  「想要改變這一現狀,從大豆原料入手是最根本的方法。」

  楊恆和祁子文兩人已反應過來。

  這就是嘉禾正在做的事情,改良鹽鹼地,培育高產大豆種子。


  如果國內大豆能自給,跨國糧商的一切招數都將是無用功。

  楊恆說道:「之所以市場還沒有反應,一是產量依然有缺口,二是還需要時間反應。」

  郭陽笑道:「這段時間,各個主要大豆產區應該多了不少調研的人。」

  「走吧,盧局長在等著了,一起去看看大豆的長勢。」

  …

  金塔西北。

  鹽鹼地大豆基地里。

  即將成熟的連片大豆棵棵挺拔,碩果纍纍,一串串顆粒飽滿的豆莢映入眼帘。

  誰能想到,一年以前,如今這片綠油油的底色下曾經是斑白的鹽鹼地。

  經歷了冬春兩季翻耕,播下的天豆7號(西北乾旱區大豆種子)茁壯成長。

  「產量不好預估,以前周邊都沒人種過大豆,西北種大豆的都少。」

  地里,農林局一位經驗豐富的技術員如是說道。

  「但看這樣子,產量就低不了,怎麼也得有400斤吧?」

  郭陽說道:「400斤?最低目標是550斤,往高了突破600斤也是大有希望。」

  「600斤,能有那麼高嗎?」

  「品種審定里不是寫了,畝產550~650斤。」

  一旁,市農林局的盧藝林忍不住問道:「試驗田和大田應該有差距吧?」

  「600斤只是中間值。」郭陽笑道:「看這豆莢情況,是沒有問題的。」

  肉眼預估,確實很有難度。

  不過通過數單株的豆莢數量,結合掌握的干粒重數量,很容易就能估出結果。

  何況參考產量是種子商店給的,這麼多年,一直都是很精準的。

  郭陽又詢問了一些耗水耗肥的數據,表現都很不錯。

  「小祁,拔一株大豆,看看根系和土壤。」

  「好叻。」

  才畢業的小伙子活力十足,迅速的沿著根部拔出了大豆植株。

  主根發達較長,深入地下,側根則較為密集。

  接種了根瘤菌的大豆根系上布滿了球形的腫瘤,給植株提供了豐富的氮肥。

  但最讓人訝異的還是土壤變得鬆軟疏鬆,鹽鹼特徵消失極其明顯。

  農林局一行人都看傻眼了。

  盧藝林當場就拍板道:「如果畝產真能達到600斤,市里所有的鹽鹼耕地都值得推廣天豆7號。」

  「畝產600斤,又能改善鹽鹼地,這完全值得。」

  「金塔還有50多萬畝鹽鹼耕地,這下老百姓又多了個輪作選擇。」

  鹽鹼耕地別說是制種了,種普通糧食都很難豐收。

  種苜蓿呢?

  苜禾1號種子又貴又稀缺,也普遍缺乏灌溉條件,如今面積多了,效益也在下滑。

  郭陽笑道:「再等十來天就有結果了。」

  …

  疆省,喀什,澤普。

  基地總經理沈志也在大豆基地里,抽查著豆莢、土壤等情況。

  等他巡視完一圈回到駐地,已經是晚上九點過,這時才有日落的蹤跡。

  但他已經習慣了這種長日照的生活作息。

  「沈總,總部送的啤酒今天到了,已經凍好了,就等你們回來開飯了。」

  「噢?」沈志眼前一亮,自產的海鮮,因為靠得近,隨時能吃到。

  但嘉禾啤酒,聽人吹噓了無數次,早就心癢難耐,沈志跟著上了桌。

  一口啤酒下肚,啤酒花特有的芳香和苦味傳來。

  「爽啊!」

  「大豆長勢好吧?」有人問道。

  「嗯,挺不錯。」沈志又接著喝了一口,說道:「第一季能種成這樣,超出了我的想像。」

  「是啊,就入冬和開春深耕了兩次,鹽鹼程度基本沒減輕,能有這種收穫,很了不起了。」

  「沈總,種完大豆種什麼?」

  沈志說道:「秸稈還田,施牛羊糞腐熟,休耕。」

  「休耕?」

  「老闆同意了的。」沈志笑道:「施完肥,就可以提前放假回家了,明年再來。」

  「真的?」

  「臥艹,這不是得玩幾個月?」

  「你要想去撿棉花也可以。」

  吃了飯,沈志整理了下記錄的數據,編輯好信息,隨即發給了老闆。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