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6章 斷袖的謠言再次甚囂塵上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因著顧玉懷孕的事情,大傢伙兒一直折騰了一夜,天破曉時,女帝才御駕回宮。

  此番鬧出來的動靜不算小,免不了又引起了一波彈劾,彈劾顧玉不守臣綱,目無尊卑,竟然引得女帝夜裡出宮。

  御史纏人,女帝只好把鍋甩到景君澤頭上,說他夜裡抓捕拍花子,遭到惡犬圍攻,受傷後就近去了顧府。

  可抓人的地方跟顧府之間可是有好長一段距離,中間朝臣府邸無數,作何要大老遠跑到鎮國公府?

  太子和顧丞相斷袖的謠言再次甚囂塵上,連帶著女學成了「拍花子」的銷贓地一起鬧得沸沸揚揚。

  好在景君澤出手很快,那些拍花子被緝拿歸案後,又用刑逼出了許多同夥。

  二十三個拍花子一起下了大獄,京兆府發了告示,十天後將在菜市口處以剮刑,以儆效尤。

  他們銷贓的青樓、賭場等地方,一併查獲,只要跟拐賣童男童女牽扯上的人,都從重處罰。

  拍花子處以剮刑那天,菜市口的哀嚎聲持續了一整天,有些去看熱鬧的人都抖著身子回家。

  不僅如此,大禹律法還對拐賣一目上進行了修訂,罪罰程度等同十惡,並且鼓勵民間檢舉,檢舉一人賞銀一兩。若有被拐賣者,無論何時,皆可報官尋求庇護。

  被拐到女學的童女的家人也都陸續來京。

  有些家人痛哭流涕,對顧玉和景君澤感激涕零。

  有些家人罵罵咧咧,責怪孩子亂跑,累得他們大老遠被官府勒令過來,趕路的盤纏還得自掏腰包。

  有些家人只關心把孩子留在女學,還能不能再討要一份銀子。

  顧玉從這些人臉上看到了人情世態,倒也沒有干涉太多。

  半數人都願意把孩子領回家去,水丫就在其中,還帶著父母特意來跟顧玉告別。

  顧玉對她道:「回去後一定要小心,好好聽父母的話。」

  水丫在女學生活了一段時間,跟這裡的孩子們玩在一起,此時難免有些不舍,眼淚汪汪道:「多謝顧丞相。」

  水丫喜歡這裡,可是她更捨不得跟疼愛自己的父母分開。

  顧玉摸了摸她的頭:「以後若能讀些書識些字最好,若是不能,也要努力生活。」

  水丫含著淚水點點頭。

  她身後的父母都是莊稼人,平日裡見過最大的官也就是鄉長,沒想到顧玉堂堂一國丞相,竟然這般平易近人,他們將從家裡一路帶來的雞蛋鴨蛋都塞給顧玉。

  「草民多謝顧丞相大恩大德,若不是丞相,孩子還不知道會遭遇些什麼。」

  他們知道自家女兒面有胎記,稍微講究點兒的人家都不會選她做奴僕,下場自不會好。

  水丫被拐後,他們日夜擔驚受怕,自責痛哭,甚至害怕女兒被天殺的拍花子採生折割。

  做夢都沒想到官府會讓他們來京都接女兒回家,奈何家中並不富裕,他們只帶了些雞蛋鴨蛋,在丞相面前,很是寒酸。

  沒想到顧丞相竟然毫不嫌棄地將雞蛋收下了,讓他們欣喜不已。

  只是顧玉又從袖中掏出一兩碎銀子,道:「你們的好意我心領了,這些錢你們務必收下。」

  水丫的父親連忙推拒:「使不得使不得,您是水丫的恩人,我們怎麼好要您的錢。」

  顧玉鄭重道:「若不是水丫,我還不知道有這麼多孩子被拐賣到女學,這錢不是給您的,是獎勵水丫的。」

  顧玉和水丫父親來回推拒好幾次,最後還是板著臉故作惱怒:「你不收下,便是不給我這個丞相面子。」

  水丫父親這才戰戰兢兢把錢拿了,帶著水丫一步三回頭離開。

  還有些人拿到了賞銀,就把孩子留下,還叮囑孩子三年後一定要回家。

  有三個女孩兒的家人一直沒來,其中便有一個那天問顧玉能不能留下的孩子。

  顧玉便讓她們留在女學。

  為了建立女學,顧玉和女帝頂住滿朝文武壓力,以為得見成效,沒想到讓拍花子鑽了空子。

  先前制定的一系列政策全部被推翻,女學往後該怎麼辦,還需細細思考。

  女帝將所有隨侍都召到勤政殿裡,集思廣益。

  「世家女有家學,只是想要往深了讀,我們還需下一番功夫。」


  「她們必然不願跟貧家女、商戶女一起讀書,不若在國子監外面再開設一個只招收貴女的國子監。」

  「貴女中間若有表現優秀者,便可直接升任女帝隨侍。」

  「再定期舉辦一些詩會、書畫會,創辦一些詩社、畫社,定會有一呼百應的效果。」

  「貧家女不可再像從前那樣,入學即獎賞父母銀錢。」

  「賞還是要賞的,只是不能直接賞,得換種方式。」

  「比方說貧家女在女學裡縫補衣物、做飯洗衣或者灑掃收拾,工錢可以給得稍微高些,讓她們能夠半工半讀。」

  「可如此一來,願意送女兒來入學的家庭就會少很多。」

  「若有女子不願待在家,寧可違背父母意願也要入學,可以由京兆府出面保護這些女孩兒。」

  「這不是違背孝道了嗎?」

  「父母既然不慈,憑什麼要求女兒孝順?」

  「又要遭受御史彈劾了。」

  一群隨侍笑作一團,被御史罵久了,她們最初還會難過膽怯,現在已經刀槍不入,甚至能拿此取樂了。

  「商戶女不似世家貴女那般有權有勢,又不似貧家女那般窘迫,不會被微末小利所誘惑,該如何是好?」

  「商人重利,他們的利不在微末,而在於榮耀。」

  「普通商人不可穿絲綢,不可乘馬車,可若商戶女在女學表現良好,可以解除這個限制。」

  「若商戶女得選隨侍,還可減免一些商稅。」

  「...」

  在這些女子你一言我一語中,女學的一系列舉措徹底定了下來。

  沒有了之前直接的利益,最開始來入學的女孩兒們並不算多,大多數人都持著觀望態度。

  但是一段時間後,女學的效果便呈現在面前。

  尤其一些被欺壓的女子聞風而來,尋求女學庇護。

  最小到五歲,大到四十多歲的婦女,皆能一堂讀書。

  時日一長,女學以京都為中心,向大禹各地蔓延擴建。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