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章 是的,學了這部兵法,你就是可以一統天下。(求訂閱)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伯靈兄,您就別打擊我了。ღ(¯`◕‿◕´¯) ♫ ♪ ♫ 6❾𝓈ĤỮⓍ.c𝕠𝓜 ♫ ♪ ♫ (¯`◕‿◕´¯)ღ」

  一邊的田忌垂頭喪氣的說道:「我與大王實力相差很大,每次都輸。」

  孫臏卻說道:「子期兄,這得看如何比。其實呢,我觀察了一下。以您的御馬之術,並不比大王差。您之所以輸,只是因為您的馬匹稍稍不如大王的神速。」

  「這就是關鍵啊。」

  田忌感慨的說道:「就是因為我的馬沒有大王的好,所以,我才會輸。」

  但孫臏卻再次搖頭:「沒有大王的馬好,也未必會輸。子期兄,您按我做的,我保證這一次賽馬,您必贏。」

  「真的?」

  田忌將信將疑,但還是聽信了孫臏的建議。

  隨後。

  田忌便與齊威王再一次比試賽馬。

  結果。

  這一次真的如孫臏所說,田忌贏了。

  齊威王很是奇怪。

  他也感到疑惑,因為數次賽馬,田忌都輸給了自己。

  怎麼這次,田忌竟然贏了。

  為了弄清楚原因,齊威王就找到田忌。

  田忌也是向齊威王稟告說道,我也不太清楚。

  齊威王更是奇怪了。

  這時田忌便向齊威王推薦了孫臏。

  說這是孫臏兄給他出的計策。

  齊威王便問孫臏,說:「你是如何讓田忌贏了我?」

  孫臏便說道:「大王,之前您與田將軍賽馬,都是以上等馬對上等馬,中等馬對中等下,下等馬對下等馬。子期兄此前也認為,他要贏您,自然也應該是拿最好的馬與您最好的馬相比。拿中等馬與您的中等馬相比,再拿最差的馬與您最差的比。這就造成了,不管伯靈兄怎麼比,伯靈兄都會輸。」

  「可是,我們換一個思路。我讓伯靈兄將下等馬與您的上等馬相比,拿伯靈兄的上等馬與大王您的中等馬相比。再拿伯靈兄的中等馬,與您的下等馬相比。如此,伯靈兄就取得了這一次賽馬的勝利。」

  在孫臏的解釋之後,齊威王恍然大悟。

  同時。

  孫臏也向齊威王講述了兵法上的道理。

  他認為。

  其實賽馬與打仗也是一樣。

  如果這放到戰場上,用這樣的策略,同樣可以改變戰局。

  與孫臏一番交談之後,齊威王大喜。

  原本他還以為孫臏只是一普通人,更何況他雙腿已斷,臉上還刺了字,並不想重用他。

  可現在齊威王卻是發現,孫臏的兵法竟然如此了得。

  從此,齊威王便開始重用孫臏,也時常向孫臏請教兵法。

  公元前354年,趙國進攻衛國。

  衛國的同盟國魏國,便出兵占領了趙國的邯鄲。

  趙國派使者出使齊國,希望能得到齊國的幫助。

  齊威王召集一眾大臣商議,該如何應付。

  舞台上。

  齊威王尋問著一眾大臣。

  相國鄒忌反對出兵相救趙國,並認為,魏國是當時戰國七雄裡面最強大的一位,得罪魏國並不明智。

  田忌則主張相救趙國,認為,魏國實力很強,一但他打敗趙國,那麼對於齊國的威脅將更大。

  齊國之所以一段時間比較平穩,那就是因為魏國的邊上有趙國對魏國進行牽制。

  一但趙國衰落,那麼齊國則危矣。

  最終。

  齊威王聽從了田忌的建議,派兵去救趙國。

  「將軍,這一次與魏軍做戰,你有什麼策略?」

  田忌這一次帶兵是為出征的大將,孫臏因為之前得到齊威王重用,是為軍師。

  田忌的想法是,一到趙國附近,他就派兵直接與魏國兵馬作戰,以解邯鄲之圍。

  但孫臏卻說:「魏國兵強馬壯,又有名將龐涓帶兵,與他們直接開戰,勝算並不是很大。哪怕就是勝了,自己這一邊折損也非常大。與其如此,還不如趁機攻打魏國大梁。」


  田忌一愣,說道:「我們這是解邯鄲之圍,怎麼去打魏國都城了?」

  孫臏便說:「魏國派出主力攻打趙國,並將邯鄲圍困了許久。如此魏國都城必然空虛,一但我們進攻魏國大梁。那麼魏國派往邯鄲的兵馬,必定會揮師救援。只要魏國一撤兵,趙國自然得救,這叫圍魏救趙。」

  不得不說。

  孫臏的策略非常利害。

  田忌採用了孫臏的策略,並改變了行軍路線,直逼魏國大梁。

  魏國大將龐涓原本將邯鄲圍得水泄不通,雖然他收到消息,說是齊國派兵將來支援趙國。

  但龐涓卻做出了應對的策略,認為,哪怕就是有齊國相助,他也不懼。

  可是。

  當他正等著齊國兵馬與自己作戰時。

  軍報又傳出,齊國兵馬並沒有往邯鄲方向前來,而是直逼魏國都城大梁。

  魏惠王急發令詔,讓龐涓救駕。

  另一方面。

  孫臏讓田忌派出少部分部隊與龐涓交戰,並且主動向對方示弱,讓龐涓認為齊國戰力不行。

  果然。

  龐涓上當。

  一方面他認為自己的魏軍天下無敵,另一方面亦認為齊國戰鬥力也就這樣。

  為了第一時間保護大梁,龐涓便丟掉了輜重,以輕裝急行軍回救大梁。

  但他卻不知道,此舉正好中了孫臏之計。

  在龐涓丟掉輜重之後,孫臏卻是讓田忌在桂陵設伏。

  因為龐涓沒有重型裝備,攻擊力下降嚴重。

  此戰,田忌一舉便將龐涓擒獲。

  不過可惜。

  雖然桂林之戰將龐涓給抓住了。

  但齊國並沒有真正的進攻魏國都城大梁。

  另一方面,趙國邯鄲仍然被魏軍所圍。

  次年。

  魏惠王調用韓國軍隊擊敗包圍襄陵的齊、宋、衛聯軍,齊國請楚國大將景捨出面調停,各國休戰。公元前351年,魏惠王與趙成侯在漳河邊結盟,撤出趙國首都邯鄲。此時齊國將龐涓釋放,使其回魏再度為將。

  孫臏參與的第一場大戰,就此結束。

  「可惜,沒能徹底打敗魏國。」

  「沒啥可惜的,戰國初期,魏國的魏武卒乃天下第一雄兵,別說是齊國了,秦國都被魏國暴揍。」

  「但這一戰也展現了孫臏的實力,圍魏救趙,如果不是齊國實力不如魏國。或者,齊國當真鐵了心攻打魏國,魏國絕對死氣大傷。」

  「沒辦法,齊國不可能舉全國之力攻打魏國。戰國這麼多國家,每消滅一國,其他國家都能得利。你把魏國打得慘不忍睹,正好其他國家坐收魚利。再說,齊國這是救趙國,不是真要與魏國打。甚至,真要打,齊國也未必打得過魏國。一但魏國的部隊從邯鄲回來,與你正面較量,你也討不到好處。」

  「但這也恰恰證明孫臏兵法的厲害,圍魏救趙,直接就將魏國大將龐涓給抓了。這也給魏國造成了巨大的壓力,所以哪怕後面魏國請韓國幫助,並將齊宋衛聯軍打敗,但魏國最後仍然與趙國結盟。」

  「嗯,孫臏的兵法這是繼承了孫子的兵法。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雖然孫臏並沒有完全達到這個地步,但是,圍魏救趙的策略,卻是體現了這一兵法理論。」

  「這樣的兵法理論,我怎麼感覺好像可以用到現實。比如,放到其他國家的某些地方,說不定有奇效……」

  「噓……不要亂說……」

  「嗯,我閉嘴,我啥也沒說。」

  ……

  「報,韓國向我們齊國求救。」

  孫臏的故事並沒有講完。

  桂林之戰並沒有真正將魏國打敗,魏國的實力仍十分的強。

  十年之後。

  魏國與韓國卻是打起來了。

  韓國不敵,向齊國救助。

  「咦,魏國與韓國不是很好嗎,怎麼又打起來了?」

  「好啥好啊,春秋戰國時期,任何一個國家與另一個國家,都沒有什麼好與不好,只有利益。」


  「是,就像秦國與晉國,不知道好了多久,但同樣到後來打得你死我活。秦國與比楚國聯姻了幾十代,同樣也打得你來我往。所以,一眾國家今年是結盟,明天就可能交戰。」

  眾人不時評價說道。

  「齊威王答應了韓國的求救,然後派田忌為主將,田嬰為副將,孫臏為軍師,率軍援助韓國。」

  這一次,仍然是孫臏。

  同樣。

  孫臏仍然採用了之前圍魏救趙的戰術。

  要想救韓國,他先不去韓國,而是再次直奔魏國都城大梁。

  大將龐涓只好再次返回魏國。

  不同的是。

  此次龐涓吸取了之前教訓,對於齊國不敢大意,一路穩紮穩打。

  所以雖然田忌這一次帶兵到了魏國國都,但碰到龐涓,齊軍也沒有吃到多少好處。

  甚至。

  更壞的是,齊軍這一邊,還出現了幾波逃兵。

  「伯靈兄,你說接下來該如何?」

  看著又出現了逃兵,大將田忌無比的憤怒。

  但他憤怒也沒用。

  因為齊國士兵逃跑是傳統。

  此前齊國與不少國家打仗,一打不贏,逃跑是常態。

  至於原因。

  只能說齊國人太富了。

  是的。

  就是太富了。

  要說春秋戰國一大堆的國家,最富的是誰,那就是齊國了。

  一個原因是齊國是老牌諸侯國。

  他們也是第一代霸主。

  另一個,齊國人很會做生意,很懂得享受。

  再一個。

  齊國的地理位置很好。

  他們東靠海,有豐富的物產。

  因為地理位置的原因,他們還不受其他國家進攻。

  比如說秦國。

  秦國與各個國家打得頭破血流,但卻很少打齊國,主要是太遠,也打不過去。

  其他國家也不想與齊國打,主要也是自己周圍一大片敵人,齊國人比較講文明,也不是跟他們打的時候。

  所以齊國上至達官顯貴,下至凡夫走卒,他們都不喜歡打仗,喜歡生活,喜歡享受。

  可到底春秋戰國哪有不打仗的國家。

  被迫打仗的齊國人民,於是便養成了,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逃的惡習。

  對此齊國一眾大將也沒辦法。

  此時面對著如此,田忌也是無可奈何。

  但好在。

  逃跑的只是小部分,並不影響戰鬥力,但卻很影響整個部隊的士氣。

  孫臏見此卻並不擔心,對田忌說道:「既然逃兵已逃,在這裡氣憤也沒用。與其如此,還不如給龐涓再下一計。」

  隨即。

  孫臏就讓田忌深入誘敵龐涓,並讓齊軍做飯的灶每天按著一定的比例減少。

  第一天,齊軍在魏國境內做飯的灶有10萬個。

  第二天,孫臏就讓做飯的灶減到7萬個。

  第三天,減到5萬個。

  第四天,減到3萬個。

  龐涓帶兵一路查看齊國的飯灶,發現齊軍飯灶每一天都在不斷的減少,卻是知道齊國逃跑的士兵越來越多。

  同時他也知道齊軍有逃跑的前科。

  甚至龐涓還抓到過幾波逃兵。

  見此情況,龐涓認為齊軍已經沒多少兵馬了。

  然後龐涓讓重型部隊放在後,自己帶了輕型騎兵追擊齊軍。

  但他卻沒想到。

  在龐涓行至馬陵道時,因為馬陵道比較窄,龐涓準備在天黑的時候通過。

  但他沒想到。

  這時的孫臏早就埋伏於此。

  當龐涓帶著大部隊路過馬陵道時,一萬多名弓弩手卻是萬箭齊發。


  龐涓帶著兵馬不斷的突圍,看到前方樹上掛著一條寫著字的白布。

  龐涓點火查看,卻是發現上面寫著幾個字「龐涓死於此樹之下」。

  龐涓痛恨萬分,知道中了孫臏的計謀。

  他萬念懼灰,知道此時大勢已去,隨即自刎而死。

  齊軍乘勝追擊,殲滅魏軍數十萬人,並抓住了魏國太子申。

  經此一戰之後,魏國從原來的戰國時期第一個稱霸的,迅速衰退了下來,再也沒有恢復元氣。

  僅憑著兩戰,孫臏一戰封神。

  後來,孫臏除了繼承了孫家兵法之外,還根據自己的經驗,寫了孫臏兵法。

  這便是孫家裡面的又一位孫子。

  「天時,地利,人和,三者不得,雖勝有殃。」

  「兵之勝在於選卒,其勇在於制,其巧在於勢,其利在於信,其德在於道,其富在於亟歸,其強在於休民,其傷在於數戰。」

  「古之善戰者,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

  「故善戰者,見敵之所長,則知其所短;見敵之所不足,則知其所有餘。」

  舞台上。

  馬陵之戰結束,孫臏與他的先祖孫武一樣,歸隱了山林,開始修著他的《孫臏兵法》。

  與之同時。

  在屏幕上,卻是赫然顯示了部分孫臏兵法的內容。

  看著這一些兵法秘錄。

  眾人趕緊拿起筆記錄好。

  有的直接就拿起相機,或者是將其截圖。

  在這一刻。

  他們內心卻是有一個聲音在響起。

  學了這些兵法,或許,真的可以一統天下。(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