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西北敦煌行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371章 西北敦煌行

  「聽說王旭又跑了?怎麼不讓小劉擦?」洛從文教授端著個大茶缸子,來到王旭的辦公室,卻見到姜主任在擦桌子。

  小劉是王旭在這邊的新秘書,姜主任介紹來的,國防大學畢業的,現在入職實驗室,職稱是實驗員,其實就是秘書。

  這孩子當過兵,受過軍事訓練,表現優異才推薦上的大學,家庭背景乾淨,幹活還特麻利,深得王旭信任。

  別看沒來多久,就已經坐穩了辦公室一哥的位子。嗯,辦公室就他和王旭兩人,王旭不在他就是一哥,沒毛病。

  「嗯,去西北了,號稱去瞰景,其實就是去玩去了。哪有瞰景還帶著媳婦的,我讓小劉也跟去了,當個電燈泡,亮不死他。

  他把無人機團隊也帶過去了,好像是要在那邊實驗。他就折騰吧,又不是帝都這邊沒法實驗了。」姜主任感覺有些頭疼,沒少對人吐槽王旭的活動。

  「無人機團隊,他們那個算法搞定了?

  我找他就是這個事情,他和我說要用人工智慧訓練飛控,和傳統算法不一樣,我剛剛整理出點眉目,他到哪兒弄的算法?」洛教授一臉疑惑,確實,王旭最近給洛教授了一個活,就是研究飛控的。

  「帝都航院那邊搞的,應該還是傳統意義上的電傳飛控。

  他說傳統的也有傳統的好處,算力要求低,成本好控制,遇到問題也好修改,而且可以快速形成產品,兩條腿走路都要進行,不能瘸。」洛教授看了一眼筆記本,這個事情王旭交代過,他有記錄。

  「嗯,確實是,大模型算法對算力要求太高了,連同方工作站都不行,起碼得是櫃機才能用。

  估計至少十年內,是沒法做成晶片帶上天的。」洛教授點了點頭,神經元這東西最複雜的就在於計算,參數越多,計算越複雜,需要的算力也就越大,一個四軸的飛行控制需要的參數並不算太多。

  但如果涉及到自動避障,動態規劃路線,甚至無人機群的操作,算力要求會呈幾何級數上升。

  即便是訓練都是在巨型機上進行的,而操控本身只是利用運算的結果。但巨大的模型網絡也需要複雜的運算才能得到結果,這就是人工智慧算法的短板。

  如果使用傳統的飛控算法,其實飛行效果也差不了多少,但成本就可以大幅度降低了,但是對於各種地形匹配,障礙物識別,飛行路線規劃這些東西就有些力不從心了。

  這也是王旭這會兒就開始布局人工智慧算法的重要原因之一,這東西吧,你能不能訓練出來不好說,但未來你必須得有。

  這東西,要是無論機器設備還是算法數據都在國外,那才是人家真的掌握你的一舉一動,可比什麼卡脖子嚴重多了。

  現在布局,主要還是人才的布局,未來這方面的工程師需求量巨大,但是卻很少有高校真的能夠培養,更何況人工智慧可不是只有神經元一條路,其他的路真的就不能走嗎,總得有學校和教授去嘗試才行。

  他搞的這個實驗室,就是按照這個思路來的,目前培養的都是研究生,名字不在王旭名下,而是分散在水木的各個系內,但是都在這裡接受培養,甚至有其他高校的研究生委託在這裡培養的。

  洛教授只有兩個研究生,一個博士生,而明年拍完電影,王旭也會招收第一批博士生,計劃是兩人,這些人都是未來研究人工智慧的苗子。

  學校間需要交流,水木的畢業生,大量的會出國深造,至少在王旭看來,這不是什麼壞事,人家領先的東西確實很多。

  但王旭這裡的卻不行,這裡本就是世界的頂尖,所以,這裡的招生審查就會特別嚴格,甚至王旭都沒資格插手的那種,也沒有留學生的名額。

  和純粹搞理論的科學家不同,王旭這裡可是有著太多的工程類實踐的,拿回去,就可以直接用的那種。

  單純的人工智慧理論研究,其實並不是很讓人擔心,這方面的算法大多是公開的,也沒有多複雜。

  但數據大模型卻不是,很多時候,能訓練出來還真的靠些運氣,很多都是一點點試出來的,那是斷然不能隨便交給別人的。

  反正王旭的實驗室,現在的安保和審查那真的是非常嚴格,完全不輸於頂級的數字研究所機密部門,但偏偏王旭這個負責人卻整天在外面飄著,弄得上面很是頭疼。

  但上面也還真是慣著他,就這麼隨他折騰,上面跟著給他擦屁股,所以,就給了外人一種假象,那就是王旭的實驗室好像很平常,和普通的水木實驗室沒什麼太大的區別。


  但其實,誰能來,誰不能來,早就有了安排,誰來能進哪間屋,能見到誰都是有規矩的,只是沒有露在外面罷了。

  王旭當然知道這些,他也就安心承受了,他也沒打算完全地隱姓埋名,即便他有技能,有系統,也需要很多的交流,更需要大量的協作才能完成絕大部分事情。

  他又不是搞數學的那幫子神仙,靠著一個聰明的大腦就能幹翻全世界,他是真沒這個本事。

  「伱今天是來找王旭交流的?還是申請經費的?」聊了幾句王旭的八卦,姜主任就把話頭引入正題,他也忙著呢。

  「都有,來了才聽說他又沒影了,飛控的模型有了些眉目,得找他討論一下。

  我這裡數據不足,算力也不夠,也都得申請一下。」洛教授立刻說明了來意,他還真不是隨便來聊天的主,他抱著茶缸子來,就是想和王旭一起探討一下模型設計的問題。

  「探得一月份了,雖然他月底前肯定能回來,但真不一定騰得出時間,經費倒是好說,但現在給你也沒用,他說這次去西北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收集數據,他說那邊風大。」

  「沒數據,那要經費也沒啥用,那就等他回來再說吧,我這也是忙了一年了,我也歇兩天,不能老闆都歇了,光員工忙活不是。」洛教授嘿嘿笑了,一臉的得意。

  他真的可以得意,現在的他,可和兩年前完全不可同日而語了。國際知名的人工智慧算法專家,神經元理論的奠基人之一,更是此領域深化算法的華夏第一人。

  不同於前世丑國那個教授,深耕了很多年都只是發發論文,洛教授可是訓練了一些小成果的,其對於印刷體的英文識別準確度已經相當高,至少不比其他幾條人工智慧的道路差。

  其識別算法和模型,雖然由於對於算力要求過高,目前沒有有效的應用,但卻也能看到一些光明的前景了。

  這會兒的人工智慧領域,卷積神經網絡並不是主流的研究方向,所以,洛教授的成果雖然不少,但在全世界看來也就那麼回事。

  當然這也和王旭有意識控制論文的發表速度有關,他還是希望能先韜光養晦一陣子,人家現在無論在財力還是設備,甚至人才儲備方面都對華夏是碾壓級的。

  如果太早把這條道路的前景打通,對華夏其實是很不利的,王旭和洛教授也就只好壓一壓進度了,研究大步前進,論文慢慢發表,大概就是這麼個模式。

  就好比飛控部分的人工智慧學習,十年後都不一定能把論文發出來,更別說是開源共享了。

  這會兒的王旭,正在西北,敦煌附近的戈壁荒丘之間,頂著大風,拉著王霏一起觀察著飛在天空中的幾台攝影機。

  當然是無人機帶上去的,算是一次聯調吧,如果在這樣的大風環境中依舊能夠穩定飛行,那就可以定型了,至於避障什麼的,還是先靠人來避免吧。

  王霏被王旭徹底包成了一個球,羽絨服,羽絨帽,紗巾圍脖,完全看不出窈窕的身形了,但卻依舊無法打斷王霏第一次看到大漠時的興奮。

  當然,這就是典型的外地遊客的想法,什麼壯觀,蒼涼,遼闊,各種漂亮的形容詞。但在本地人看來,只有寒冷、暴虐,令人痛苦。

  西北並不是適合生活的土地,千年前,這裡是綠洲,現在這裡也不是完全沒有綠色,但距離水源稍微遠一點,就是荒涼的戈壁。

  真正敦煌古城其實早已成為了廢墟,現在的敦煌古城其實是個影視城,前幾年和小日子合作拍攝《敦煌》的時候修的,後來乾脆成了影視城,專門用來拍攝各種西北大漠的風光。

  《新龍門客棧》就是在這裡拍的,只不過王旭並不需要這裡的布景,他需要的只是荒涼的大漠罷了,其實是影視城外面的部分,倒是影視城本身的一些配套設施,還是能用一下的。

  這裡有一個後世很有名的國家地質公園,有著著名的雅丹地貌,不過這會兒還沒啥名氣,國家也沒騰出力氣來保護這些地方。

  王旭現在就是在為明天的航拍做準備了,下來應該足夠表現那種末世悲涼的氛圍感了。

  王旭在這裡只需要大場景,並沒有細節的表演,有輛摩托車跑出滿地煙塵就行了,所以,王旭打算這一次就拍些素材回去,雖然季節不是很對,但卻沒準能有奇效。

  王旭本來的打算是開春後,颳大風,特別是沙塵暴的時候來拍,感覺更對,這一次,雖然荒,但卻不夠冷,不是氣候的冷,其實現在氣溫早就零下了。

  這裡說的是顏色上的冷,陽光下的西北大漠總是有一種溫暖的色調,無論冬夏,也無論氣溫。這樣的色彩和《黑客帝國》整個片子那種有些陰冷的色調,不是很貼合,但落日時刻金黃餘暉,卻對於展現曙光是極佳的氛圍。


  這對於展示西安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非常理想,那是陰冷世界中的一抹陽光,帶著些夢幻色彩的陽光。

  這種鏡頭下的對比,可以在不知不覺中給人傳遞一種情緒,這就是所謂的鏡頭語言。

  當然,這只是最簡單的一種,還有鏡頭的運用,濾鏡,剪切等等,都是鏡頭的語言,導演的作用就在這裡,他就用這種特殊的語言,帶著觀眾用一個個鏡頭完成一次夢幻之旅。

  幾架無人機都被收回了,太陽已經收工了,天色黑了下來,四周死一般的寧靜。

  今天風很大,天上幾乎沒有雲彩,乾燥而寒冷,隨著遠方最後一縷陽光的消散,浩瀚的銀河逐漸顯露出美麗的身形。

  這是獨屬於野外的魅力,生於城市的人,幾乎一輩子都沒有機會看看這令人震撼的星空。

  王霏都嘲笑過王旭,整天說自己仰望星空,結果你自己都沒見過幾顆星星,弄得王旭恨恨地把王霏拉到大西北來一起喝冰冷的西北風,一起看浩瀚的銀河。

  當然,看星星其實不是非要這麼自虐,這不是趕上了嘛。

  何況他們還有化工系友情贊助的新型保暖纖維製作的睡袋,新型高強度疏水纖維製造的帳篷。往帳篷里一窩,真的一點風都吹不進來。

  透明的穹頂是一種新型透明塑料布,這是一種改性塑料,別看就這麼一小塊,可是臨時從實驗室里弄來的。

  這東西抗拉的強度是普通塑料布的幾十倍,其實是一種非常理想的太空材料,王旭這裡用來做個帳篷有些大材小用了。

  但誰讓他是王旭呢,這些項目都是他弄出來的,找人要點成片都不需要花錢,別說做帳篷,做內褲都隨他。

  當然,這一次,王旭可是帶了不少最近新出來的好東西,不說無人機,新型攝影機,新型單眼相機,新型鏡頭等等這些拍電影的專業設備。

  就看他身上的那一堆裝備吧,什麼鋰電池驅動的發光二極體頭燈啊,微機械晶片驅動的數字式高度計和指南針啦,超高強度的安全繩索啦,航空鋁鋰合金的掛鉤啦,還有什麼高強度不鏽鋼的超薄燒烤爐什麼的。

  就王霏手中連探路的杖杆都是新搞出來的1400T的碳纖維做的,別看還不到一兩重,往岩縫裡一插,直接站個人輕輕鬆鬆的。

  反正就是秉承著拿大炮打蚊子的精神,王旭不計成本地帶來了他的徒步旅行套裝

  ——

  (我根本沒組裝新床,我只是把原來的床拆了就差點累斷老腰)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