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不簡單的生長法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324章 不簡單的生長法

  王旭開心地又給電子系找了一堆事,投了點錢,不多,幾十萬而已。挺好,除了水利,土木之類的專業,水木的工科已經快被王旭一網打盡了。

  連建築系都在幫他設計新樓呢,這資源,嘎嘎香。

  不過水木的建築系和土木系找他要實習名額,那就是另一個故事了。

  科學研究在外人看起來特神秘,但事實上,大部分先期研發的成本真的沒多高,真正貴的往往是工業化的研究。

  在前期,開腦洞,想對策,查論文,這才是常態,感覺和寫手寫小說其實差不多。

  科學研究成本高的核心原因是試錯,太多的腦洞根本無法實現,但成本卻已經實實在在花出去了,然後出幾篇告訴大家這條路是錯的論文。

  就好像你做一次材料試驗沒多少錢,但架不住各種組合的試啊,那結果就是,錢嘩啦嘩啦地流,然後你拿到一堆告訴你那個想法不對的論文。

  王旭並不是真正的科學家,他最大的優勢就是知道很多道路的方向,無論是系統來的,還是後世聽來的,哪怕他一知半解,但是他指出的路卻往往有著很高的可實現性。

  所以,雖然王旭一再強調自己只是開腦洞,想法並沒有多靠譜,但架不住電子系的教授們不信啊。

  雖然沒有像生長法項目一樣擁有詳盡的發展路線圖,但這個新項目的根基卻是生長法本身。

  於是,一份報告遞交上去,一個全新的生長法衍生分支就此誕生。

  伱別以為就王旭的腦洞大,電子系的教授和博士們的腦洞一點不遑多讓。

  他們甚至提出了,把摻雜,金屬鍍膜,酸洗等一系列晶片加工步驟省略,從而直接生長出晶片可能路徑。

  關鍵是,這條道路畫出來之後,就連王旭都得承認,這好像真的不是不可能的。

  此外,更有各種在膜上加工的方法被提了出來,特別是有了生長法的兩種設備進行參考,水木大學對於生長法的本質的研究也多少有了些進展。

  於是,基於王旭提供的生長法設備進行改進的一系列腦洞改造就被提了出來,既然基材是什麼樣那就生長成什麼樣。

  自此,單次生長法,掩膜生長法,液體生長法,多次生長法,冷生長法,熱生長法,好嘛,這腦洞開得,那叫一個百花齊放。

  有的成功,大部分失敗,但這才是科研的常態。

  失敗的也不見得就一定是路線的失敗,也有可能是設備加工、參數調整等不同方向的失敗。

  總結,歸納,改進,反正就是折騰。

  專利池中好不容易收來的一點資金,那簡直就是肉眼可見的速度被迅速消耗下去。

  隨之而來的,就是各種改性生長法設備幾乎在電子系、自動化系中隨處可見,研究熱情空前高漲。

  利用透明玻璃或者樹脂材料作為基板,直接生長出電路圖應該不是難事吧,這東西柔軟,透明,怎麼看怎麼科幻。

  雖然還無法達到集成電路的線路密度,但是在放寬加工製成的情況下,沒過幾個月,一塊小小的透明柔性電路就此誕生。

  一法通,百法通,這種柔性電路的成功,讓整個學校都震動了,甚至比藍光二極體的誕生更加震動。

  因為這可不僅僅是一種產品的成功,而是代表著一種方法的成功,在科學研究的過程中,一種方法,就代表著一條道路,一條道路往往就意味著一系列的未知與可能,這才是這些學者們真正在意的。

  之後,同樣在放寬製程的情況下,人們發現,其實全led顯示膜,似乎也是可行的。

  排布上足夠的LED二極體,那就是單色顯示屏,按照規律排布上三原色,那就是彩色顯示屏,貼在玻璃上就是透明屏,貼在黑底上就是顯示屏,無須背光的那種。

  如果需要,生長法甚至可以在曲面基材上進行排布生成,形成所謂的曲面屏,球面屏都不是什麼不可能的事情。

  至於尺寸,嗯,使用生長法本身是各向均勻的,那麼影響尺寸的決定因素,根本就是加工設備的尺寸了,有意思了,這似乎比生產LCD還要簡單些啊。

  算了,自己不管了,這些東西到底劃不划算,怎麼用最划算,走上市場才是正途,自己瞎琢磨是完全沒意義的。

  無論如何,自己似乎打開了一扇全新加工工藝的大門,這屬於那種零到壹的進步,意義遠超引進一條LCD生產線。


  雖然現在的各種成果都還很簡陋,但卻也向大家展示了近乎無限的可能。

  而這些成功反過來又進一步刺激了各位教授們的腦洞,求新求變,用玄幻小說的話來說,黃金大世倏忽開啟,命運的齒輪稀里嘩啦地就轉了起來。

  自此,水木電子系就有了壓箱底的絕活,至少在生長法的應用上,這裡甚至領先了化學系,率先達成了百家爭鳴,百花爭放的大勢。

  然後,壓力自然就來到了化學系那邊,說實話,他們也是被王旭坑了,畢竟長鏈纖維的生長法雖然早就提交給他們了,但是王旭標註的優先級卻不高。

  誰讓生長法本身的強悍程度遠超王旭的預料呢,要不是偶然的腦洞,王旭怎麼會想到生長法會有這麼多奇奇怪怪的應用。

  這也讓王旭開始反省自身,自己對系統給出的技術似乎還是低估了,哪怕有著單晶銅那樣的打臉操作,但王旭依舊認定系統給出的也就是前世自己經歷過的那種級別的技術,並沒有高到哪裡去。

  事實上也大致如此,無論音箱還是麥克風,系統提供的東西雖然現金,但性能也就是那麼回事。

  但王旭卻忽略了一件事情,那就是這兩類產品本身就沒有什麼大的發展了,現在的音箱和麥克風和三十年前無論從原理還是結構都沒有太本質的差別,未來的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同樣也不會有太大的發展。

  丑國六十年代就能通過監聽玻璃的震動解析屋內人物說話的聲音了,那種麥克風的靈敏程度甚至不比系統提供的低多少,當然那會兒的設備也更大就是了。

  但同樣的設備,加工和製造方法卻可能有著天差地別的不同,王旭提取出來的那些技術,可能遠不是三十年後的世界能夠擁有的,至少單晶銅的加工製造方法就遠比王旭所知的要簡單得多。

  而現在,生長法可能同樣如此,這些加工技術本身才是真正的寶藏,王旭甚至有些期待起弄出新的數碼設備時的所附帶的各種加工方法了。

  王旭曾經以為的堆料,可能只是那種材料實在很普遍的原因。

  ——

  (還有)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