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專訪(一)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193章 專訪(一)

  一下午的採訪,賓主盡歡,每個人都獲得了需要的信息,華夏電視台的記者已經回去一波了。七點新聞肯定要上的,晚了就得插播了。

  但是水君逸卻留下來,他還要給幾位科學家做專訪。

  嗯,沒錯,別看王旭現在還是學生,但是名頭上已經是官媒承認的科學家了。

  因為晚上的七點新聞肯定要說「我國優秀的青年科學家」,這就是蓋棺定論式的招牌,只要沒有犯重大錯誤,這個名頭都可以跟隨王旭的一生。

  甚至張宏宇師兄,同樣沒有畢業,但就看新聞里怎麼說了,如果運氣好,混個科學家的名頭也不為過。如果新聞里說的是博士生張宏宇,那就拉胯了,不過也就是個名頭,不影響前途。

  對了,這會兒好像還不流行學者這個詞,科學家可以說是對搞理工研究的人士的最高稱謂了。

  可科學家這個稱呼卻沒有評審標準,一般都是在國家重大科學研究上做出重要成果了,會在新聞中被稱呼為科學家,或者具體地說數學家,物理學家什麼的。

  因此,這個名號真的很難獲得,如果你不是院士,只是一個教授,而沒有頂級官媒的承認,那大部分要臉的還真不敢認自己是科學家,這才有了學者這個詞彙的大行其道。

  當然,後來這個詞彙就爛大街了,民科就是民間科學家的說法,你想想吧,誰都敢說自己是科學家了,比如,老郭?

  專訪也是有台本的,現在還叫採訪大綱,會大致規定採訪的範圍,比如,這次王旭的採訪就僅限於科研方面,不會採訪他在音樂,時尚方面的成就。

  這也是上面定好的,至於誰定的,王旭不知道,也不想知道。

  採訪的氛圍很輕鬆,這裡其實是水木主樓的一間專用會客廳。外面就是大陽台,每次水木開新生大會都是在這裡,校領導就在外面的陽台上講話。

  王旭突然想起一件事,前世大概幾年後的樣子,王旭路過這裡,看到新學弟正在入學,就站在遠處聽了聽。

  當聽到了校領導在上面激動地宣布,「今年,我校的在校女生數量首次突破了百分之二十,達到了2000人。」然後,預料中的掌聲沒有出現,反而是一片死寂。

  看著一臉生無可戀的那群新生,和略顯尷尬的校領導,王旭真的覺得既同情又快樂,老子承受過的,你們也得來一回啊。

  那會兒的水木真的是典型的工科學校,像自動化系還好,每個班都還有些女生,容貌身段也還不錯。

  但是如果是機械系,水利系,哈哈,那是真的有一個女生都沒有情況出現,禿子班的情況在水木可真不是什麼新鮮事。

  要麼怎麼水木的學生沒事就往隔壁跑呢,別說什麼那邊女生質量高,那能不高嗎,伱這邊就沒有好不好,是個學校就比你質量高。

  採訪還沒開始,央視的工作人員正水君逸卻注意到了王旭臉上的微笑,便笑著開口詢問,然後王旭就講了水木女生少的段子。

  水君逸哈哈笑了,他是蘭大畢業的,又在美女如雲的央視工作,雖然不是很理解這種痛苦,但他確實了解工科院校的實際情況。

  這個年代女生專業的第一選擇是師範類,畢業當老師是幾乎所有平民子弟的最佳就業選擇,特別是女生。甚至有師範類大專比一些大學還難考的情況出現。

  不過也正是這一批專業院校畢業的老師們,才為後世的人才井噴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第二選擇則是護校,各類大專中專都行,九十年代同樣也是醫學專業開始走向正規的開始,很多這會兒的護校畢業生都是後來各大醫院的中堅力量。

  至於藝術類,抱歉,還沒吃飽肚子的人是不會考慮藝術類學校的,

  這會兒的帝影,央美都比後世好考多了,不是不想考,誰都知道這些院校收分低,工作還好,出來保不齊還能掙大錢,但問題是,嗯,就算想考他也不會啊。

  藝術類教育的蓬勃是在大量國民吃飽肚子,有了閒錢給孩子買畫筆,買樂器才開始的。特別是二十一世紀第二個十年之後,給孩子報個藝術類的輔導班幾乎都成了城市孩子的標配。

  有錢的學個鋼琴,沒錢的學個嗩吶,反正人過中年的王旭看著都羨慕,給自己孩子買課程,他都想去蹭課,但要說自己學學,唉,不捨得。

  所以,這一世得到這麼多的文娛類技能,王旭要說不激動,不高興那簡直就是在騙人。

  九十年代的大學校園裡,會彈吉他的人,哪怕醜死都不會沒女友,即便是在水木這樣的工科學校。嗯,舍友胡冰表示贊同,並向王旭扔來一塊電路板。

  幾個舍友今天其實也來了,閆老師把他們抓做服務生來用了,也有刺激他們一下子的意思。看著同宿舍同學在主席台揮斥方遒,自己在下面端茶倒水,水木學霸們能服氣才叫怪了呢。

  「王旭同學今年才19歲?」正式的採訪開始了,今天的採訪很隨意,項目組三人坐在一邊,每人一個沙發。水君逸則坐在另一側,斜向三人的方向,有點像後世高端論壇的形式。

  「對的,19,還差幾天就20了,我二月份生日。」王旭笑了笑,這個年齡實在是小了點,無論作為商人,歌手還是科學家,弄得幾乎所有的公開場合都是以這個開頭。

  「真是年輕有為,請問段教授,為什麼項目會以年齡最小的王旭為主要負責人?」水君逸看向段教授,把話題引向正途。

  「因為項目就是他發起的啊,開始他只是想租設備來著……」段教授還是很有講故事的天賦的,娓娓道來。

  把王旭租實驗室,到系裡重視,到配置老師,到匹配資金,反正說的是個天花亂墜,其間沒少提他那個凝聚態實驗室的名字。

  嗯,這也是打GG,明年凝聚態實驗室要擴張,要招兵買馬,擴大師資。資金還好說,國家、部里、市里、學校、市里都會投入,錢短時間內是不缺的。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