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 會館 銀行和報亭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286章 會館 銀行和報亭

  林海端起茶碗來,喝了兩口茶,接著道:「這每年十萬兩銀子,其中相當一部分要用於建造會館,以及會館的日常運營。」

  「登萬兄指的是試館麼?」張溥聞言道,「就是各地鄉賢出資建於京師的會館,主要用於同鄉官員或舉子在此住宿或舉辦集會。」

  「與此類似吧,不過我說的這個會館不止在京師有,在其他城市也可以有。」林海說著又道,「會館將對所有應社成員開放,只要有空房,隨時都可以來免費借宿。」

  張溥聞言眼前一亮,這將會給社員交遊帶來極大的便利,無疑會加強應社對士子們的吸引力,他連忙問道:「敢問登萬兄,將在哪些城市興建會館?」

  林海道:「首先是兩京和蘇杭,然後是各省省城、江南十府的府城以及運河、長江、贛江沿線的咽喉城市,都要一步步建起來。總之,你把應社發展到哪,我就把會館建到哪,社員多的地方,縣城裡也可以建。」

  張溥大吃一驚:「要建這麼多?光是這些會館,怕是每年都要花幾萬兩!」

  「你放心,我說的十萬兩隻是個大概,若是不夠還可以再加。」林海說著又道,「而且這些會館也不光是提供住宿,還可以對所有應社會員提供匯兌和存款服務。」

  張溥聽不太明白:「登萬兄,你說的匯兌和存款是什麼意思?」

  「我先說匯兌罷。」林海又呷了一口茶,「簡單說就是你把銀子交給一個會館,當地會館給你一張憑證,拿著這個憑證就可以從另一個會館把銀子提取出來……」

  張溥恍然大悟道:「登萬兄說的就是會票罷?」

  「嗯?」林海聞言吃了一驚,難道這年代就已經有票號了?那玩意不是道光年間才開始的嗎?

  「就是會票……」張溥見林海不知道,於是解釋了一下。

  明末的會票實際是一種寄存證明,主要用於京師,也就是把銀子寄存在京師富商家中,需要用的時候就拿會票去取,主要是方便那些經常出入京師的人不用每次都帶著大筆銀子來回奔波。

  這種會票基本只存在於熟人之間,並不對社會開放,而且異地取款的情況也不多見,所以和晚清時期的票號是有本質區別的,不過這確實可以看作後世票號的前身。

  「沒錯,就是你說的這種會票,不過我這個是可以異地取銀的,而且對所有的應社成員開放。」林海說著又道,「還有,我這會館不僅不收寄存費,還給利息。」

  這下輪到張溥吃驚了,只見他瞠目結社道:「給……給利息?」

  「沒錯,這就是我方才說的存款,利息分為定期和活期兩種,定期的利息會更高一些……」林海耐心地給張溥掃盲,這些在金河國已是人盡皆知的常識,但在大明還是相當驚世駭俗的。

  截止目前為止,他說的這些都沒有超出晚清票號的業務範圍,票號雖然以匯兌為主,但也有兼營存放款的。至於債券之類的金融業務,這些林海覺得暫時不著急,先等匯兌和存款業務的信用建立起來之後再說。

  匯兌和存款也一樣是要靠信用支撐的,林海一開始把服務對象限定為應社成員也是因為這個緣故。畢竟在大明不像在金河,會友公司是沒有政府背書的,那就只能由應社來背書,更別說大明政府的公信力只怕還比不上應社。

  何況,應社的士子們對匯兌業務是有剛需的,他們經常在外遊學,鄉試必須去省城,會試必須去京師,隨著攜帶大筆銀兩總是不便。

  林海不收匯兌手續費,這樣一來長途匯兌的過程中自然會產生活期利息,相當於借剛需的匯兌業務帶起存款業務的信用。等到大家放心大膽地存錢吃利息之後,再推出債券業務就順理成章了。

  除了業務範圍的漸進式發展之外,服務對象也可以適時放寬,到那時就是真正面對所有人的銀行了。

  張溥聽完林海說的匯兌和存款之後,疑惑道:「如此只出不進,別說每年十萬兩了,就算上百萬兩也不一定打得住,林兄的財力支持得了嗎?」

  「怎麼會只出不進,我做這事當然是要賺錢的。」林海為了打消張溥的疑惑,接著道,「我這會館還要給當地的錢莊放款,收取一定的利息,當然利息沒有錢莊放給私人的那麼高,這種賺錢方式在海外是很常見的,林某以前就做過這種生意。」

  所謂錢莊,主要經營的是銀錢兌換業務,也兼放高利貸,有的還兼營布業和米業,總之是直接和平頭老百姓打交道的,一般都是本地化經營的地頭蛇。


  晚清票號主要的放貸對象就是當地錢莊,錢莊從票號以較低的利息貸款,然後再以高利息貸給個人,吃的就是利息差。

  此外,這年代的銀子有各種成色,銅錢也有高錢和低錢之分,所以銀錢兌換的利潤也很豐厚,這種錢莊在各地都很常見,就連很多農村都有名為錢桌的小型錢莊。自萬曆五年以來,大明官方發行的銅錢也是通過錢鋪來發售,這就是一種官方認可的錢莊。

  林海暫時不想去碰錢莊的業務範圍,正如他不想經營把持絲綢業上游的牙行一樣,但他可以和錢莊合作,畢竟後世的票號就是這麼幹的。

  而且林海還可以把四海銀行和大明的會館系統打通,在金河他是可以向私人放貸的,這將進一步盤活四海銀行的資金總量,有助於用金融來支撐實業的發展,推動官業下放的進程。

  未來隨著他的艦隊開始統治海洋,會友公司的銀行系統還可以推向海外,以武力為後盾建立起整個東亞和東南亞的金融霸權,畢竟就連安南這樣還算發達的東南亞國家都鑄不好銅錢。

  金融手段如果能玩得好,那就可以用敵國的金錢和資源來征服敵國。

  比如林海要是和倭國開戰,完全可以向倭國的富人發行債券,只要信用足夠強,有的是人買。

  甚至都不用給倭國富人發債,直接以倭國的礦產經營權為抵押來借錢都行,當然前提是武力足夠強大,別人要相信你肯定能征服倭國,從而兌現他的礦產經營權。

  這些都是後世列強慣用的手段,真到了那一天,擴張的腳步就再也停不下來了。即使林海中道崩殂,帝國的車輪仍將滾滾向前!

  當然,這些和張溥都說不著,林海只要讓他明白自己是為了賺錢就好,他接著又說道:「還有就是應社的時文選集,我要有獨家發售權,我來負責刻印成書,流布於天下。」

  張溥聞言面露難色:「登萬兄,賣時文本子的錢都是給到個人的,此事周介生怕是會有意見。」

  林海道:「我也會給錢,就按周介生賣給其他書坊的價格。我這會館給應社提供了諸多便利,你們往來徵文的成本也低了不少,我要一個同等價格優先收稿權不過分罷?」

  「理所應當,理所應當。」張溥連連點頭,他個人對金錢其實並不太在意,夠用就行,他要的是名望。

  其實林海也一樣,他貪圖的也不是賣書的利潤,而是為了帶動他那報紙的發行量,這玩意將來可以成為他的宣傳喉舌。

  畢竟明代出版業最火的並不是小說,而是時文選集。林海只需將報紙與時文選集捆綁銷售,買時文選集送當期報紙,那他這報紙很快就能在士子之間流行起來。

  最開始聽張溥說起選政時,林海就動了心思要和報紙結合起來,當時他想的是和復社共同辦報。

  不過這樣一來,他對報社就沒有絕對掌控力了,最終他還是決定報紙要單獨辦,只是在銷售手法上沾沾復社時文選集的光就行了。

  報紙的發售當然還是依託會館,林海這也算是把會館玩出花來了。這玩意不僅是會館,它還是銀行,還是報亭。

  依託於這套會館體系,林海未來可以做的事情還很多。它可以是金融網絡、宣傳網絡,當然也可以是情報網絡,只要他有一套從事情報工作的人馬就行。

  說白了這就是會友公司在大明布下的一張大網,只要有需要,所有的分支機構都可以往裡裝。

  如果不託庇於復社,這張大網是很難搞起來的,因為大明天下是皇權和士紳共治的,林海在沒有取得政權之前,只能選擇和紳權合作。

  否則就光說會館給錢莊放貸這事,當地的錢莊完全可能把你玩得家破人亡,吃干抹淨都不帶打嗝的。

  但有復社在背後就不一樣了,復社本身就是一張紳權網絡,這張網絡超脫了地域,乃是一張全國性的網絡,這就是其對於林海來說最大的意義。

  「登萬兄,你方才說的會館打算何時開建?」

  「等許一龍來了之後,馬上就開建。別忘了,這事都是他許家乾的,和我半毛錢關係都沒有……」林海說著又道,「今年就先在兩京和蘇杭各設一個點,之後再逐次鋪開到全國各地。」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