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章 配合不當,莫要為難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422章 配合不當,莫要為難

  荀子並不像尋常的讀書人。

  他皮膚黝黑,面頰上沒有多餘的肉,這是早年在蘭陵做縣令留下來的模樣。

  父親的老師,李賢要稱一聲師公。

  父親的老師的老師,嬴荷華要尊為師祖,如果她再允許自己承認張良少傅的身份,荀子又便是祖師爺般的存在了。

  一面風屏之後,荀子端端跽坐。他布滿皺紋的臉頰刻畫著過去的光陰,滿是人生的痕跡。

  司空馬上前與荀子說了些話。

  荀子透過絹布,看不清來人。

  不到十年的時間,世事變化之大,已經超過了前面八十年人生的總和。

  他到楚國的蘭陵,守著蘭陵這個小地方著述餘生,也無法真正歸於平靜。

  荀況對自己有很清楚的認知,他預感到世間即將迎來前古未有的變化。

  一個空前絕後的君王。一個註定不凡的時代,即將展現在世人的眼前。

  海洋廣闊,終有人要在海面孤帆遠影,照徹碧空青天。

  俠之大在於義,儒之大者,在於生民。

  他本以為他所思所想,他的一切智慧只能存於書稿,等待後人讀取。

  遺憾嗎?

  不能看著他所處的時代,不能看著黎明百姓有一個相對良好的未來。

  荀子當然遺憾。

  所有思想迸發出光芒的聖人們、諸子百家闡發百種學說,無不是希望這個殺伐為上、爭奪為利的世間能有所改變。

  法家、儒家,如何不是殊途同歸。

  荀子沒想到在生命最後幾個月里,有人大費周章,邀他入秦。

  許梔走在李賢一側,邁入這居室,才發現荀子是個極簡主義者。

  大梁的驛館裝潢乃是三晉中最好。

  可這一會客之處,簡潔乾淨、偌大的空間裡除了一扇屏風,兩隻案桌,一盞燈,什麼裝飾物都沒有。

  荀子並不在意來的專使是誰。

  他出口言簡意賅,從不在虛無的事上與口舌之中浪費時間。

  司空馬遞上一卷早就寫好的書卷。

  「此為老師所呈之需。」

  他說話時,不自然的看了眼李賢一旁的小公主。

  嬴荷華手一平,微曲肘,相當自然的接過漆盤,將它擺在李賢面前。

  李賢見她如此舉止,也有些不適應,她在某些時候,真的是個合格的演員。

  他分明知道自己不過是幌子,只是因為他是李斯的兒子,是特意用來讓荀子心安的工具。

  他卻也甘心被她利用,受此桎梏。

  許梔以為這是他有意的暫停,微笑了一下,靈巧的手指立即替他解開系在書卷上的結。

  做完這個舉動後,她也順便看完了荀子的要求。

  她准給他們足夠的時間談話,她的確想要知道內容,但她不想隨侍在旁。

  很簡單,單純不想低眉順眼。

  她換成這個身份也只是為了行走方便,她全部的注意力都在荀子如何不加阻礙的進入秦國,怎麼讓荀子順利闡述觀點。

  其餘的,她實在沒心情和李賢打配合。

  她剛準備起身。

  手腕一緊,李賢攥住了她。

  他沉聲,「既是拜問,不必退居幕後。」

  許梔不欲將動作做得太大,她盯著著他,低聲諷道:「我在這兒不會擋著你要說的話?」

  李賢沒有立即回答,目光落在書簡上。

  荀子的書簡與上一世在齊國滅亡後,他們在稷下學宮找到的遺牘相差無幾。

  一書齊國典籍之繁茂,文化之淵源。

  二書儒生之於國的重要。荀子指出【秦國沒有儒生治理——則無王道】【儒生的人生目標就是讓君主政治合理性,維護君主的權威,無官則遵從於禮】

  這些東西在上一次秘密被封存,最後去了哪裡,李賢也不知道。

  重來一次,到底因果,對錯依舊不好明說。


  許梔不經意間注意到李賢的目光——剎那的驚訝後沒有太多起伏。

  這不是許梔想像中的反應。

  李斯不欲讓荀子來秦,不欲儒家與他分庭抗禮已經是板上釘釘。

  而李賢,他反覆無常的舉止令許梔無法真正看清楚,他抱著什麼想法。

  實則李賢在出發之前就在咸陽令處查過出城的備案目錄,也就早知盧衡先行一步見過荀子。

  他知道她定然是準備了後手。

  於是,他暗中將她往自己一邊一拉,「你見荀子和我當面談,總歸比通過盧衡聽到曲折之言要快。」

  她一怔,壓下眼中的不樂,瞥了眼他,驚訝於他早看穿了她,卻一直看著她,聽她在馬車上說那些虛偽的友好之言。

  「這就是你答應於我的不為難?」

  事實證明,李賢縱然在臨終的時候聽到父親深切的遺言,可長期缺失親緣、又長時間浸染黑暗,已經造就了他和父親相似的人格。

  他最擅長的,就是怎麼在瞬間將關係降至冰點,把原本和睦的氣氛破壞殆盡。

  他故作挑釁的低聲一笑。

  「殿下也看到了,我連陳伯也沒帶,身邊就你一人。我為何要為有意為難。」「我也不可能當著你的面,做出殺人的舉動。此事不好做,若王降罪,你我都不會好過。」

  李賢說話向來直接,儼然一種監守自盜的作風。

  他在提原本的歷史——儒生本就沒有好結果。

  許梔輕蔑一笑,「不說父王。你我早就是一根繩上的螞蚱,也早就踏上同一艘船。不管最後船破了還是完好無損,誰也別想提前撂挑子。」

  同樣一番話,卻是天差地別。

  十年前在咸陽宮,那是惺惺相惜。

  十年後再聽,無不威脅。

  許梔最後一次試圖要他鬆手,但也沒能扳開他。動作有些大,撞到了案面。

  她心一橫,握上他的手,隨即狠狠掐了他。

  他才總算放手。

  司空馬看到李賢刻書時泛紅的虎口。

  早年李賢和這小公主就多有糾葛,如今這算是配合,還是矛盾?

  總之,司空馬覺得怪異。

  最終,李賢道:「稷下之博士,齊國之典籍,您之所願。賢當所全,一應稟明於王。」

  「老師」一詞最早是對荀子的稱呼,《史記·孟子荀卿列傳》:「齊襄王時,而荀卿最為老師。」「老師」的本意是指最老的師。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