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7章 佛門正統在白蓮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1277章 —佛門正統在白蓮

  叛徒,是任何一方都不能容忍的存在。

  而在某些程度上,越是強大的陣營,越是根本之爭,就越發容不得叛徒。

  對於天庭和頂級仙門來說,偶爾的轉換陣營,或許只是利益的損失,一些顏面的損失,只要付出足夠的代價,也不是沒有轉機。

  比如從天庭一方轉換到仙門陣營,在此刻哪怕是天庭的力量也無法涉及,那麼也只能暫且記下。

  而從仙門轉換到天庭,這無非是一些利益損失,只要天庭一方拿出一些利益,也暫時可以忍受,畢竟誰也不敢輕易的打破如今的平衡,那樣對仙門來說也是得不償失。

  但是關乎佛道門之間的衝突,這個陣營轉換就需要考量了。

  三方本來就是一個極其微妙的存在,若是你為了身後的陣營付出了生命,至強者層次的強者可以進入輪迴,自然有真仙接引你來生。

  哪怕是真仙強者陷入了沉睡之中,以三方中任何一方的力量,也足以保證你可以再次歸來。

  但是一旦你打破了規矩,轉換了陣營,那就是動搖了軍心,打破了底線,哪怕是真仙都承擔不起。

  就好比是佛門強者入魔,佛門的強者忍不了。

  魔道的強者被渡化,那麼那幾位魔門道君就算是再不管事,也不會容忍你活下去,畢竟魔道強者都是這些魔門道君的韭菜,他們怎麼能夠讓別人碰。

  道門更是如此,作為如今天地第一人的長生道君是正道魁首,哪怕什麼事情都不管,你道門強者跳槽轉換陣營,這就是在打臉,誰都容不下你。

  是以就算是實力強大的一些強者,他們在這場爭鬥中,寧願是陷入沉睡等待無數年之後甦醒回歸,也不敢輕易地轉換陣營,因為這意味著徹地的隕落,任何一方都不會允許叛徒的存在。

  所以此刻聽到這關乎趙白陽和佛門的爭鬥有著道門和魔道的手筆,這些真仙中的諸多散修此刻是面帶苦色,後悔不已。

  畢竟有些秘密,可不是隨便就能夠聽的。

  不到一定的層次,有些消息知道了沒有好處,反而會可能給自己引來殺身之禍。

  而在此刻,這位神秘真仙強者開口之後,立刻引來了一位道門強者的不滿。

  「這位道友說笑了,按照你這般言語,豈不是說佛門正統在白蓮了?!而且當初的神位是這位趙盟主以自身在封神大戰中立下的功勳換來了,憑藉對方的付出得來的,難道說對方立下功勳卻不能夠得到應有的獎賞,那如此而言置當初參與封神大戰的強者於何地,置主持封神的諸多道君於何地?」有一位明顯是道門出身的強者出聲反問。

  「諸位道君為天地做了如此多的事情,爾在背後編排道君,是何等心思!」這位道門真仙語氣嚴厲,反聲詰問。

  道統之爭不允許有任何猶豫不定,對於道門的這些強者而言,他們道門內部各方誰都不服誰,互相拆台,為了利益爭鬥不休,但是這全部都是他們道門內部自己的事情。

  可是在對外的時候,整個道門都是屬於一致團結的表現,道門諸多道君是他們領導者,任由他人在背地裡編排道君,那就是整個道門的事情。

  「呵呵,這位道門的道長何必著急。這背後編排道君的帽子可太大了,老夫可扛不起。只是說說這外道聯盟趙盟主和佛門之間的淵源罷了,何必如此。再說了以道君的神通,我的一番言論恐怕逃不過道君的感知。若是真的道君不滿的話早就一道雷霆劈下,現在沒有,這就證明道君其實也無所謂。」那說話的真仙雖然嘴上謙虛,但是態度卻依舊是一副無所謂的樣子。

  「如此能言善辯,道友怕不是儒門出身吧?」道門真仙聽到對方如此言語,微微皺眉,而後大概猜測到了對方的身份,雖然是在詢問,但是卻也有了幾分肯定的把握。

  這天地間的道統之爭除了佛道魔三方之外,余者還有諸多道統,一如當初的百家爭鳴。

  就以現在神州世界的強大,在加上開拓世界所吸收容納的無數修行體系、文明,不斷的推陳出新,思潮變化,如此下來別說什麼百家爭鳴了,就算是說萬家爭鳴都不為過。

  只不過這些思潮出現的太快,泯滅的也同樣快,每一天都有新的思潮被提出,每一天都有舊的思潮被泯滅,真正能夠被稱之為一脈道統有資格開宗立派的存在,至少是有一位真仙強者存在,證明這一條道路能夠證道成仙。

  說到底如今這天地是修行的盛世,所有的理論知識,所有的思潮變化,最終的真正目的是為了修行,為了要證道真仙。


  一門學說,一門道統,不管思潮如何的新穎,如何的特別,歸根結底是要有助於修行,可以幫助修行者打破仙凡之限,可以讓修行者證道真仙。

  如果說這門學說和道統連真仙都沒有,那就意味著無法幫助修行,無法證就真仙,那麼就會立刻遭到所有修士的排斥和拋棄根本無法得到擁壘。

  是以這天地間的學說思潮雖然稱得上是萬家爭鳴,但是真正的能夠擁有證道真仙存在的也只有不過百餘家,而這百餘家之中還有數十家的學說道統雖然擁有真仙強者,但是這些強者證道真仙也是機緣巧合,他們自身都無法說明,至少在未曾有第二個證道真仙出現的時候,他們註定無法更加興盛。

  而這天地間除了佛道魔這三方道統如同三大霸主鼎立天地之外,其餘的諸多學說道統,當以巫門和儒教為尊,巫門這一方傳承可以追溯到人族最初的古老時代的勢力有多麼強大且不說。

  就說這儒教的出現真正意義上是在大周神朝時代,而後歷經無數在,儒教出現了不少的聖賢,將這儒教發展壯大,在其最鼎盛的時候就連佛道魔都需要退避三舍,不敢和其爭鋒。

  如今天地復甦,佛道魔重新執掌天地權柄,儒教雖然出現了一位文昌帝君這樣的聖賢,但是其卻也未曾真正的執掌儒教的各方權柄。

  畢竟這些年發展下來,儒教內部的諸多聖賢不斷留下傳承,支脈無數,各方的力量也都不一而足,想要真正的統一都很困難。

  若是文昌帝君是以某一方古老的儒脈崛起,倒也是可以藉此來鎮壓各方統一儒教,但是他的學說道路其實無異於是在儒教中新開闢的一脈,根本就無法徹底的統合各方,因此才有如今的情況。

  當然即便如此,儒門的諸多強者也不少,被視之為魔道佛之外的第一教派。

  換做是其他的道統出身的強者不敢說這些事情,但是如果放在了儒教的強者身上,他們卻不會缺少這般的膽氣。

  誠然那位文昌帝君王伯安大力支持玉皇,但是卻並非是意味著所有的儒教強者都是會願意支持玉皇的。

  當初大明神朝剛剛晉升的時候,作為神朝之主,毫無疑問玉皇得到了各方的支持,憑藉著他的力量也可以鎮壓神朝內部的各方勢力,就算是互相之間有所衝突矛盾,但是這都是屬於內部的問題。

  畢竟說到底儒教無論是從最初建立的時候,還是他們崛起的時候,都是在某種程度上依靠著人族共主,諸多神朝之主,將彼此捆綁在一起,成為神朝之主的喉舌,也借著神朝的力量壯大。

  可以說,儒教的根基就在人族,就在朝堂,一旦失去了這兩個基礎,也就是意味著儒教的動盪,甚至徹底的崩亂。

  如果是玉皇一直的依靠儒教,那麼這儒教毫無疑問會成為他最大的助力,雖然在這個情況下雙方互相會有鬥爭,會有利益的衝突,但是卻在某個局面內鬥而不破。

  然而當巫神教降臨以後,巫門想要拿回來屬於他們曾經的東西,他們和儒教對於人族祭祀權柄的爭奪,註定了雙方之間的衝突根本無法化解。

  巫神教當初掌握人族祭祀權柄,為後代的人族共主所忌憚,化作巫神教隱遁不出,也正是因此留下的空白立刻讓儒門掌握,才有了後來百家獨尊的儒教。

  可是這麼多年過去了,誰也不知道為何要在這個時候偏偏來爭奪人族的祭祀權柄,但是不管這其中的原因到底是什麼,最關鍵的一點那就是對於儒教來說,他們絕對不能夠退讓。

  儒教之中各個支脈之間爭鬥不斷,哪怕是有接連不斷的聖賢出世,但是所謂六經注我、我注六經,這每一位聖賢的出世會讓儒教推展到興盛的同時,也會開闢出新的支脈,讓儒門的統合變的更加困難。

  然而這些支脈所爭奪的就是祭祀權柄,爭得是大義,是名份,此刻巫神教出現,當即是意味著他們的最大利益受到了威脅。

  如果是單純巫神教的出手,那麼對於這儒教來說不過是出現了一個對手,但是他們所不能夠接受的是玉皇的做法。

  因為巫神教所拿出來的利益讓玉皇心動了,玉皇開始親自下場來拉偏架了。

  原本對於儒教而言,他們所需要對付的只是巫神教,甚至可以將整個神朝捆綁,直接禦敵於外。

  但是玉皇出手後,這對於儒教來說他們是遭受到了背刺,玉皇的引狼入室讓他們猝不及防,損失慘重。

  雖然說站在玉皇的角度來說,天下皆在朕手,朕為天下至尊,這朝堂中的一切都是朕說了算,誰能夠給朕帶來利益,朕就支持誰。


  但是對於儒教來說,他們這麼多年擊敗了百家的挑戰者,幾乎將這人族的祭祀權柄視作了自己的禁臠,也正是因為著這人族祭祀權柄的存在,他們才能夠立於不敗之地,哪怕是神朝更迭,儒教依然屹立不倒。

  所以他們認為這本就是屬於自己的東西,他們認為自己和玉皇是屬於合作者,現在玉皇的引狼入室就是對方在背刺,對方違背了雙方的合作,這自然是引起來儒教各方的不滿,甚至在神朝內也掀起了巨大的波瀾。

  哪怕是後來封神大戰結束,巫神教完成了自己的謀劃,得到了自己所想要的東西,開始逐步的退出神朝,放棄了對於人族祭祀權柄的爭奪,但是不可否認這件事給與儒教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經過這一遭的背刺,儒教內部的各個支脈也有了不同的立場和認知。

  一方認為既然這件事情已經結束,他們也可以藉此機會再次和玉皇合作,畢竟如今的玉皇力量強大,與對方鬧翻臉有弊無利。

  然而另外一方經過了這番的事情卻徹地的失去了對於玉皇的認可,他們認為有一就有二,這一次巫神教失敗了,但是下一次玉皇再行此舉又該如何?

  玉皇已經做了一次了,並且不但沒有因為這一次的事情受到絲毫的影響,利益受到絲毫的損失,甚至在這一次的事情中獲得了巨大的利益,賺的盆滿缽滿,那麼這對於玉皇來說或許是一件好事。

  在這般的情況下,未來出現類似的情況,以玉皇的秉性未嘗不會再做一下,或者說足夠的利益驅動,玉皇絕對不介意再做一次。

  在這般的情況下,儒教的許多人都出現了類似的警惕,他們自然不願意繼續跟著玉皇走了,也不願意將一切都押注在玉皇的身上。

  這些儒教的人生出了另外一種謀劃,他們認為如今的他們也有著足夠的力量,或許可以直接跨越過玉皇的存在,將自己的力量根基繼續在人族內部紮根,徹底的將己方和人族綁定,這樣未來只要人族不滅,那麼他們就能夠永遠存在。

  以前的他們更加注重神朝統治者,他們現在更想要繞過這一層中介來讓自己成為統治者。

  而這般的謀劃打算,其實就讓他們和魔佛道三方產生了根本性的衝突,畢竟這三方原本的道路就是如此。

  是以,儒教的勢力也立刻遭到打壓。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