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2章 暴斂天物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六王爺之言,使梁青雲察覺原都水監或有隱情,遂問:」朕正疑惑,晨時二尺十三,緣何未錄?竟是從未測量?玩忽職守,罪上加罪!」

  真相敗露,原都水監掩面痛哭,乞求寬恕。梁青雲素厭玩忽職守、弄虛作假,當下命杖責二百,送交大理寺。

  六王爺雖脫身,對李安心中仍有歉疚。原都水監被帶走後,殿內一時靜默。洪水漸退,李安洞若觀火,趙丞相連連讚嘆,欲藉此表忠心。

  」李大人,真乃神機妙算,本王五體投地。」

  李安淡然一笑,回應:」洪水既退,後續聽憑聖裁。」心中默念:『吾妻可知,我已如你願,饒過六王爺?速派我去救災,工部不可虛度。'

  而梁青雲並未如李安所願行事,反轉向六王爺,宣布:」洪水肆虐,京城重建重責,朕欲託付六皇叔。」

  眾人愕然,皆以李安為最佳人選。難道李安失寵?

  六王爺剛逃過一劫,梁青雲即委以此重任,令其驚訝不已。'莫非,此乃因禍得福?'

  李安亦感意外,不解梁青雲此舉意指。畢竟,治水、改河道皆工部重任,關係重大。

  」我的皇后,此番作為何故?萬萬不可,工部事務,我絕不容許六王爺插足。」

  」不對,皇后陛下,您是否因身懷龍裔,以致思考欠周?此事我必須鄭重提醒您!」念及於此,李安上前一步,朗聲道。

  」啟稟聖上,災後重建之責,實屬工部職分。自臣接掌工部尚書以來,尚未有功於朝,懇請陛下恩准,使工部得以參與此番重建,以表忠誠。」

  聆聽了李安之言,梁青雲內心怒火中燒。

  」你這輕薄之徒,怎如此急躁,難道不能稍待朕安排完畢?哼,反倒是你,思維欠清晰,朕乃天子,你膽敢腹誹君上,回宮便教你領教跪地之罰!」

  言畢,梁青雲清嗓,緩緩宣布。

  」李愛卿無需焦躁,城內災民事宜及重建工程,將由六皇叔擔綱。六皇叔自先皇時代起,多次主持災後重建,經驗豐富,此番亦當不辱使命。至於城外河堤、水壩修復,則交由工部主理,朕深信李大人能不負所望,成就一番偉業。」

  得了梁青雲的定心丸,李安面上綻放滿意之色。而同樣愉悅非常者,六王爺自然也不例外。

  梁青雲再次提及先皇,不僅彰顯了六王爺的勞苦功高,更暗示了撫恤災民、重建家園的重任,將是一份極富利益的差使。

  此乃一塊誘人至極的肥肉,歷來僅六王爺專享,令宰相趙某艷羨不已。

  待李安與六王爺各有安排,趙宰相臉色卻頗顯難看。災後重建需巨資,用的是戶部的錢袋子,卻讓李安與六王爺風光無限,這讓他覺得甚是憋屈。

  不出所料,梁青雲隨即命戶部全力支持重建工作,而趙宰相則開始哭窮。

  」回聖上,國庫儲備已頗為緊張,大部分已用於支撐軍備與軍餉,此番洪水突襲,恐餘糧不足以應付重建所需。」

  梁青雲聞言,心生不滿。自家國庫的銀兩幾何,豈能不明?

  顯然,趙宰相亦想藉此災難尋機撈取好處。

  」愛卿有何高見?」

  察覺梁青雲似有妥協之意,趙宰相適時獻策。

  」微臣以為,應開源節流並行,既可充實國庫,又能讓民眾迅速回歸正常生活。」

  經梁青雲示意,趙宰相提出由六王爺的岩山大營負責城內重建,李安的南山軍則承擔城外河壩水利工程,以最小代價完成重建。

  此言一出,六王爺幾欲上前與趙宰相理論,這精細算計的主意直指自身。

  '老四,我手中僅剩的一萬五千岩山軍你也不肯放過,看來我們的聯盟要走到盡頭了!'

  李安心中透亮,趙宰相無非是想省錢自肥。

  '呵,你這狡猾的老狐狸,借朝廷招募之名,已收入二十萬兩賄賂。'

  '呵,這次還想全身而退?看我如何讓你連本帶利吐出來。'

  梁青雲心領神會李安之意,驚覺愛卿短期內竟貪墨如斯。

  '呵,國庫空虛,原來是有原因的。'

  於是,梁青雲向李安遞去意味深長的一瞥,不動聲色地點了點頭。


  得益於二人間的心照不宣,李安瞬時領悟了梁青雲的暗示,在六王爺尚未發言之前,果斷應允。

  「丞相大人言之有理,面對滔滔洪患,開源節流實乃當務之急。我南山軍蒙受皇恩,理應擔此重任,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此言不虛。」

  言至此,若六王爺仍執意反對,恐怕愧對大梁王室之名。

  多麼擲地有聲的「國家興亡,匹夫有責」!

  有李安為盾,梁青雲頓覺龍椅之重似乎減輕了幾分。

  六王爺狠狠剜了趙丞相一眼,不情願地吐露:「既然李大人之南山軍願做表率,我岩山大營亦不甘落後。」

  目睹朝野罕見的團結景象,梁青雲心中涌動起一陣暖意。

  即便兩位王爺各有盤算,只要利於災後復興,便無大礙。

  然而,提及節流已有方略,開源之道卻仍是迷霧重重。

  乘著群臣情緒高昂,梁青雲適時發問:

  「諸位愛卿,國庫告急,有何開源妙計,但說無妨,朕必重賞。」

  若僅求金銀滿倉,梁青雲只需與李安默契配合,輕而易舉可榨乾朝中權貴的私囊。

  然此計非長久之策,江山的穩固與強盛,還需依賴群臣的鼎力支持。

  時至今日,需群策群力之際,眾人竟皆沉默,紛紛將希冀的目光投向李安。

  畢竟,李安商業上的天賦無人不曉,朝中官員鮮有能在其商行空手而歸者。

  即使官員們能自持,其家中眷屬也往往難逃李安商賈之網。

  感知到眾人期盼的眼神,李安不負眾望,胸有成竹道:

  「民殷則國富,臣以為,唯有提高百姓收入,朝廷稅收方能水漲船高。」

  梁青雲點頭贊同,但如何提升民生,早已成為縈繞心頭的難題。

  自即位以來,忙於鞏固皇權、收攏人心,及防禦外患,梁青雲少有餘力顧及其他。

  而李安既言及增民之財,必有良策。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