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手法奇特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絳雪軒內。

  雖然沒有人在,但是卻經常會有侍女前來打掃。

  所以還是比較乾淨的。

  此時的李安第一次看到如此動人的梁瑤早已心動不已。

  他壓在梁瑤身上,雙手按住她的手,讓她根本使不上什麼勁。

  更可惡的是,李安居然輕輕咬住了她的耳垂。

  柔軟的耳垂,是她身上最敏感的地方。

  只覺得耳垂被柔軟包住,一股暖流油然而生,宛如觸電一般,刺激得她渾身發軟。

  更過分的是,李安雙手從腋下穿過……

  一股超強力道傳來,那種擠壓,讓她感覺到一種前所未有的充盈。

  「啊……」

  梁瑤嘴裡發出了暢快的聲音。

  李安得寸進尺,黑暗中,更加肆意妄為。

  一陣陣快樂浪潮襲來,將怡梁瑤的理智完全淹沒。

  「嘿嘿嘿……看你能忍到幾時?」

  李安加大了力度。

  梁瑤雙腿繃直,再緩緩酥軟,緊接著再次緊繃,又再次舒緩……

  「這個該死的假太監,你是想要挖死本公主啊!」

  「不過,這個手法還真是不錯!舒服死了!」

  梁瑤愛恨交織。

  李安的舌尖,宛如千萬隻螞蟻在背上爬來爬去。

  「啊……啊……」

  文殊公主終於發出了噬魂入骨的叫聲。

  李安把心一橫,更加賣力。

  很快,梁瑤舒心暢快地發出了歡快的叫聲。

  好在絳雪軒此時沒有人來,又是在黑暗之中,要不然,梁瑤肯定尷尬死了。

  梁瑤心滿意足坐起來,整理著凌亂的睡裙。

  那種偷情似的快樂,的確不是平時能享受到的。

  這一刻,她覺得很滿足,很舒服,很快樂。

  李安看去,現在的梁瑤面色緋紅,臉上洋溢著滿足之後的嬌羞。

  很顯然,她對李安的手藝很滿意。

  ……

  自那夜以降,絳雪軒便不脛而走了些離奇的閒話,都說軒中鬧鬼,原因是深夜有宮人步履匆匆,欲往廁所而途經此地,耳畔飄來女子細膩如燕語的輕吟,綿延不絕,似是穿梭在月光之下,持續了數時辰之久。

  然而,梁瑤對這些悄然生起的傳言卻渾然不覺,若是她知曉了這般耳語,只怕要羞愧至極,恨不得化作一縷青煙,逃入地縫之中,再不見天日。

  此時的梁瑤身著鐵衣,已踏馬而去,向著戰線的烽火急馳。

  她並非孤行,丞相趙青如與工部侍郎郭有志,皆伴其左右。

  郭有志者,名傳支援梁瑤,保其部隊火銃安全無虞,實則深藏銳意,受命監視趙青如,以防其暗通匈奴,背叛朝廷。

  李安不僅派郭有志隨行,更有錦衣衛如影隨形,暗藏於趙青如之後。

  他們如夜梟般潛伏,以捕風捉影之術,隨時傳遞趙青如一舉一動的情報。

  李安此舉,實是巧思深謀,為擒拿這位老狐狸,不惜鋪下重重棋局,心中的懸弦,一刻未得以放鬆。

  趙青如雖被疑,卻仍不知曉身後錦衣衛的暗影,他的心思深不可測,或許內有戚戚,或許另有盤算。

  而郭有志,其面上雖繪忠心,心底卻是戰戰兢兢,生恐自己的真實使命被趙青如識破。

  於是,這一行英傑,各懷心事,跨馬而行,翻山越嶺,向著那戰爭蔓延之處,進發。

  天邊烽煙起,人心思亂,此番江山社稷之事,誰能料得清?

  ……

  眾旅鼓角齊鳴,壯士出征,而李安於深宮之中,亦磨礪著屬於自己的鋒芒,計劃著波瀾壯闊的圖謀。

  趙青如遠赴邊陲,其影響力隨風而散,李安心知,是時候著手整頓國子監,使科舉大業得以順遂進行。

  自古以來,世卿世祿之制、察舉之法、九品官人之法,雖各有其利於選拔賢才之處,卻亦滋生門閥,權臣如林,朝綱日雜。

  隋文帝開皇之際,劃時代地啟用分科考試,篩選賢能,隋煬帝繼位後,更是大膽創新,設科舉,一舉打破舊有的世家壁壘,確立了一種選拔官員的新制度。


  「科」,即考試之細分;「舉」,即人才之提拔。

  合而為之,便是科舉,一制度之名,篇章新史。

  此法不僅符合時代之需,更是歷史車輪滾滾向前的見證。

  它根除了郡縣官長私脈相承的舊痼,官員生旋死轉,悉數歸於朝廷主宰,令真才實學者得以顯聖。

  李安於內心深處,為這將來光明的文治武功而暗自欣喜,他期待著那一天,天下翹首以盼的士子們,能夠依據真才實學,官拜青雲,共圖盛世。

  在這科舉風起雲湧之際,李安肩負著梁青雲厚寄的重望,擔任監察之責,誓要清風明月般地照耀國子監。

  今日,乃是選士之始,李安懷著一腔熱血,提筆直入新設之國子監。

  此監,乃是李安傾心奏請梁青雲特別設立,意在斬斷世族貴胄之手,防其暗中插足,蓄謀不軌。

  他深知,此舉非同小可,關乎朝廷根基,關乎百年大計。

  李安在心底深深期冀,此次科舉能真正做到公平公正,使那些默默無聞的寒士也能得到一展才華之機。

  清晨的朝陽透過屋檐,斑駁的光影灑在李安堅毅的臉龐。

  他踏進國子監的那一刻,心中充滿了莊嚴與使命感,志在必行地開創一片新天地,讓天下英才不再受到出身的束縛,讓真才實學在這古老的土地上綻放光芒。

  國子監之冠以祭酒為首,而此職之擔任者,乃是王金台這位髀肉復生的大儒。

  王金台,人稱先帝遺德,梁青雲之師,年已古稀,本在不久前,已息影還鄉,欲享天倫之樂。

  然而,李安三顧之誠,執意於茅廬之外,懇請王金台復出江湖。

  李安之言沛然誠摯,道出天下之需,剛正不阿的王金台,方能匡扶法紀,確保一片朗朗乾坤。

  王金台聞此高義,心中泛起波瀾,他雖韶華已逝,但仁心未冷,懷著重振儒風之志,決然拂衣而起,重返朝堂。

  王金台深知,此番再出,乃是肩負著匡正學風、輔導後學的重大使命。

  在他的嚴監之下,必然杜絕一切私舞弊行,保國子監清風峻節,使得學子們各憑真才實學,公正角逐。

  他心中暗自許諾,為了天下學子的明天,為了梁青雲朝廷的未來,此生定當竭盡所能,不負皇恩。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