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6章 漢王仁義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576章 漢王仁義

  趙與芮的大宋現在地盤這麼大,去年統計全國兵馬已經有步騎一百萬,水師五十萬,這幾年水師越來越多,戰船越來越多,就是因為大宋海外殖民地越來越大。

  你一年養一百五十萬軍隊,不打仗是不行的。

  這次三線開戰,才動員四十萬,相比宋軍一百五十萬的大軍,也不算多。

  打仗就是打後勤和錢,大宋現在後勤沒問題,錢多的用不完,肯定得打啊。

  當天會議開完後,趙祺就悶悶不樂的回婆羅。

  他要組織水師運送移民。

  一路上,賈似道陪著他,發現趙祺好像不高興。

  賈似道這次也來了,主要參與商量發餉之事。

  因為宋軍對阿巴斯的戰事,可能戰線比較長,最遠深到數千里,可能要大半年,加上後期長期駐軍,也是數年的事,將來餉銀怎麼發?

  賈似道的意思是,各軍到了各地,以各地貨幣先用起來,然後按購買力,將來回國時,統一換置宋錢。

  宋軍在進入大部份殖民地時,基本都是這樣的套路,賈似道這次也會隨軍出征,在可威特,建一個分行,統籌大軍軍餉之事。

  即各軍在打破各城時,先掠奪財富,然後統一上交分行,由分行再進行分配。

  宋軍打仗向來是賺錢的,一邊打一邊搶。

  以前沒有銀行時,由宋軍自己處理,現在有了銀行,都由銀行來處理分配。

  可威特這個地方挺好的,可以經波斯灣(現在叫大宋灣),用船運輸,來回方便。

  「我馬上要坐船去可威特了,你自己小心處事。」賈似道對趙祺道。

  趙祺奇怪的看了他一眼:「李伯淵兵馬還沒動,舅舅急啥?」

  李伯淵南路軍,第一個重要目標是攻打可威特,但宋軍現在還在集結,你急啥。

  「哦,我是很快。」賈似道聽趙祺語氣也不是很好,趙祺的性格,很少會這麼說話。

  「你不支持打阿巴斯?」賈似道試探著問。

  「三線開戰呢。」趙祺嘆道:「高麗剛平定,日本又在打,德里蘇丹國也陷入泥潭,現在還要打阿巴斯?」

  宋軍打德里蘇丹國打了一年多了,進度比較慢,這在趙祺看來,朝廷和國家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

  「我朝求穩,所以穩紮穩打,每攻一城,都要占據一城。」

  「今年朝廷政策改了,應該進度加快。」

  「改什麼?抵抗就屠是吧?學蒙古人?」趙祺更不滿,父皇年紀越大,越來越殘暴了。

  在他看來,現在的趙與芮已經像楊廣,窮兵黷武不說,還非常殘暴。

  賈似道嘆道:「長痛不如短痛,這是最快結束戰爭的辦法之一。」

  「如果這麼拖下去,兩年,三年都打不完,蒙古人之所以能征服天下,這招很有用。」

  他覺得有必要勸勸趙祺,這種心態實在不是帝王之道:「你不能只看著負面,還得看到利處。」

  「做為君王也好,地方百姓也好,誰希望戰爭無休止的打下去?」

  不料趙祺卻道:「不打不是更好?」

  賈似道一愣,片刻後沉聲道:「你不打別人,不代表別人不會打你。」

  「我朝盛榮,誰敢打我們?」趙祺道:「沒有戰爭不是更好?」

  賈似道搖頭:「我朝養兵一百多萬,如果長期不打仗,士兵們會來越越弱。」

  「等過幾年幾十年,就是別人來打我們。」

  「而且不打仗養這麼多年,徒耗銀糧,打仗卻能賺錢糧。」

  趙祺冷笑,你們那不是賺,是搶。

  宋軍所到之處,搶錢搶糧搶田地,當然有的賺。

  賈似道這時也沉默了。

  他現在明白為啥趙繹和這個哥哥沒什麼話說,話不投機啊。

  「趙祺」他臉色嚴肅起來,一本正經的教訓起外甥。

  「伱如果出身普通百姓家,你這種品德和想法,舅舅覺得非常好,有聖人之資。」

  「但你是出身帝王之家,這不是帝王之道,你老是站在他國的立場,有沒有想過本朝的官員,百姓和軍隊,商人?」


  「朝廷打不仗,武官們怎麼晉升?」

  「朝廷不打仗,商人們怎麼賺錢?」

  「朝廷不打仗,百姓們怎麼會有好日子?」

  趙祺瞪起眼睛:「朝廷打仗,百姓還有好日子?」

  「現在打到我朝國內了嗎?百姓們稅加重了嗎?」

  「因為對外的掠奪,朝廷財政收入年年增長,百姓的稅賦也越來越輕,百姓的生活也越來越好,一旦沒有掠奪,大宋的財政狀況,必然急劇而下。」

  舅甥倆一路走一路聊,賈似道並沒有說服趙祺,但還是起了點作用,趙祺得明白,他是帝皇血脈,不能和站在百姓的視角。

  要有大局觀,要看到整個大宋各個階層。

  仁義和道德,有時候並不一定能治理好國家,至少無法治理現在的大宋。

  三月初,趙祺回到婆羅港,他的船靠岸時,港邊已經是鋪天蓋地,全是大宋的船隻。

  可以說這十五年是大宋船隻業最發達的十五年,朝廷擴廣海貿和殖民,每年宣傳金洲和寶洲的富有,外面到處都是黃金,不但官方了,民間船隻也是四海穿梭。

  元貞十三年,福建已經有商人到了奧大利亞。

  十五年,有宋人已經自己移民到南寶洲(南美洲)。

  蒲壽庚在南寶洲呆了好多年,宋軍第二批輪換的軍隊也去了南寶洲,可以說宋人的船隻,現在幾乎走遍全世界,無論是北美,非洲都有宋人足跡。

  因為航海的發展,宋軍造船業也蒸蒸日上,目前大宋官辦的大型船廠已經有二十五個,還不夠用。

  民間各種大小船廠已經有三百多。

  整個大宋一年造船量在一萬艘左右(三百料以上中大型船隻),遠超巔峰南北宋。

  趙與芮在最早只准官方造船廠造千料以上大船,民間到官船廠來買,當時還血賺了一筆。

  但後來隨著宋軍水師越來越多,民間需求越來越高,官方船廠只造千料以上都不來及。

  元貞十四年,趙與芮再下令,民間可造千料以上船隻,但出售需經官方審核。

  這個命令下來後,官辦船廠的壓力減輕不少,大宋水師的船隻也得以速度增加。

  現在僅婆羅和新馬兩省之間,官方有兩個大型造船廠,民間有六個,共八個大型造船廠。

  其餘當地原有的小型造船廠最少有二三十個。

  婆羅港北面和南面各有宋軍一個官方造船廠,主要造海船和商船,少量造戰船。

  趙祺今天到後,發現港外如烏雲遮日,鋪天蓋地全是各種船,而且大部份是千料及以上。

  他的船一時間上不了岸,只能換小船划到岸邊。

  等上岩後,當地水師指揮丁海峰上來匯報,朝廷正向這邊集合船隻,因為從各個地方來的,比如漢州,福建,海南,安南,占城等,大夥亂鬨鬨擁過來,次序有點亂,現在船太多,堵住港口了,後續正常通過的商船都不好走。

  趙祺立馬下令,朝廷集合的船,到婆羅西北港口(西加里曼沿岸)靠岸,休整,等待命令。

  北面的海道讓出來,讓正常行駛的船走。

  但海上命令也不好傳達,足足三四天時間,宋軍才疏理好海面的船隻,同時安排指揮船,後續做好帶路服務。

  從三月初到五月,大宋各地船隻不停往婆羅來。

  所有船隻先集合在婆羅西加里曼附近,趙祺每天都去觀看,自己也非常震驚,第一次發現我大宋動員能力這麼強?

  五月初八時,水師指揮丁海峰匯報,已經到的船有一千四百艘,其中九成以上是一千料及以上大船。

  歸屬水師有四百多艘,歸屬國有企業公司有五百多艘,另有部份是大宋一些重要商行的(這些商行都是常年和宋軍做生意,有合作),比如像秦家秦琛家裡,也來了兩百多艘船。

  六月開始,首批三百艘大型船帶著大量的物資糧食出發,經馬六甲海峽,到孟加拉和德里蘇丹交界處。

  當天趙祺也隨船跟去,因為他負責運輸這件事,他想看看宋軍整個過程是怎麼樣的。

  等他的船到了岸邊,就見岸邊黑壓壓數不清的人頭,不知有多少萬人在,有的在幹活,有的就坐岸邊上。

  這邊是有名的恆河口岸,宋軍在這裡強征了當地人建造了港口,但港口新建,時間關係,現在不夠大,只能兩三艘船一起停。


  於是趙祺讓宋軍的船,兩三艘的一起進去,等前面的船走了,後面的船再跟上。

  趙祺跟在第一艘船上,第一個靠岸,越近越是震憾。

  現場人海茫茫,全是被宋軍強行遷移的德里蘇丹和孟拉加人。

  所有人都是拖家帶口,人群中到處都是哭喊聲。

  但岸邊宋軍一管,趙祺的船是不帶人的,他的船靠岸後,當地指揮就上來拜見他,然後兩人聊著天看他身後的船。

  他身後的船第二個靠岸,一靠岸,岸邊的人流像潮水似的被驅趕著往船上去。

  船上有岸邊的宋軍刀槍嚴陣以待,形成一條狹窄的通道。

  人們哭喊著被推上船。

  稍有慢點,就可能被後面的人擠到海里。

  這場面趙祺在爪哇時看到過,但當時爪哇沒這麼多人口,宋軍也沒這麼兇狠。

  今天現場人口遠遠超過爪哇時,港口也不大,所以非常擁擠,不時有人被擠下海。

  有人能重新游回來上岸,有人就永遠的沉了下去。

  趙祺看了會,就感覺人們像豬嘍似的,被逼擠進豬圈。

  等到一船人裝滿後,船立刻開走,換下艘船。

  第一船結束時,有家四口人,正好兩個上了船,還兩個沒上。

  餘下兩個大急,其中一個縱身一跳,直接掛在船上。

  另一人也想往上跳,結果沒跳到船上,撲通,掉進海里。

  趙祺幾乎看不下去,怒道:「簡直把人當豬嘍。」

  當地指揮,李庭芝部下周響愣了下,馬上點頭:「若不這樣,時間長了更會大亂。」

  宋軍要儘快把岸邊聚集的數萬人拉走,不然長時間聚集在這裡,吃喝拉撒都是問題,萬一亂起來,又要大殺開戒才能鎮壓。

  所以為了時間和效率,宋軍裝船非常快,一船人一會功夫就裝好,然後滿船就走,後面的船跟上,再繼續裝。

  趙祺僅看了半小時,現場就裝了兩船人走,果然很效率。

  「本王看一船有好幾百人,這麼多人,船上有吃喝嗎?」

  「有,每船都有大量紅薯干,還有粥喝。」身後有人道。

  「。。」趙祺想說什麼,終究還是長長嘆了口氣。

  於是他又道:「從這邊到孟買多久?」

  「約大半個月。」

  「存活率多少?」趙祺再問。

  身邊人面面相覷,好久之後,有人道:「今天是第一批呢,都有吃喝,距離也不長,死不了多少。」

  趙祺轉過頭,看了眼說話的譚聰。

  譚聰父親譚海和趙祺相熟,當年譚聰還專門從南寶洲帶了紅薯過來,使趙祺有了獻薯之功。

  而譚聰因為已經在寶洲呆了五年,所以可以調回大宋其他地方,最後他選擇跟著趙祺,到趙祺身邊做護衛正將。

  譚聰在寶洲水師時,是水師副統制,現在干正將還算降職的,不過他跟的是趙祺,將來皇帝肯定也不會虧待他。

  這樣譚聰父子,現在算是趙祺的心腹了。

  趙祺也不好說譚聰,想了想後,只好道:「叮囑各軍,當善待百姓。」

  「漢王仁義,末將知道了。」

  不幾天,他們船隊經過馬六甲時,有小船上前,告訴譚聰,有艘大船上因為吃喝的問題,很多德里蘇丹國的人和孟加拉人起了爭壓,還打起來,宋軍大怒,上前殺了一批,很多人趁亂跳海,還有人縱火,死傷無數。

  對方想問趙祺,掉倒海里的要不要救,救的話,船隊要停下兩艘。

  譚聰想了想,當時趙祺正在睡覺,便道:「全部射殺,船隊不要停,繼續往前。」

  「諾。」

  等趙祺起來,他再向趙祺匯報這事,還說了自己的決定。

  「混帳,豈有此理。」砰,趙祺氣的拍案而起,他大怒用手指指著譚聰:「你,你,你,誰讓你自做主張的?」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