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3章 艱難的選擇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573章 艱難的選擇

  呂文信做為他的族弟,本來是要到其他地方當都指揮使,兄弟兩不能呆一起是吧?

  但趙禥強烈推薦,皇帝趙與芮也許了。

  南宋時期,孟珙和幾個兄弟都是統兵大將,後來朝廷官員多次提醒宋理宗,兄弟不能在一起當將,宋理宗也開始防範孟珙。

  現在孟珙也是一樣,他兄弟八,九個,不是當文官,就是武將,兒子孟之經等也是大將。

  趙與芮一樣敢用。

  呂文信今天這麼說,還是有另一層關係在裡面。

  趙禥的妻子李氏是李皇小女兒,而李皇的另一個長女,早年在趙與芮介紹下,與呂文德兒子呂師夔成親了。

  當年趙與芮剛奪權沒多久,為鞏固自己的地位,穩住部下的心,不停為部下婚配。

  文官李皇的長女嫁給呂文德長子。

  有這麼一層關係後,趙禥現在和呂文德也好,呂文信也好,都算親戚。

  他還得叫呂文信一聲叔叔。

  所以呂文信在他面前也比較隨意,還能和他同坐一輛馬車。

  呂家在歷史上就成為南宋較大的軍頭,現在也是。

  呂文德一共生了九個兒子,然後還有好幾個族兄弟,族侄什麼,包括呂文煥等,現在也都開始主政一方。

  呂家家大業大,跟著趙與芮二十多年,呂氏子弟遍布大宋各地,和孟珙那邊不相上下。

  另幾個軍頭,王堅,劉整什麼的,家中沒這麼能生,反而不如他們。

  趙禥和呂文德有親戚關係,所以不管呂文德願不願意,他都得站在趙禥這邊。

  趙禥知道,這幾年孟珙是相當小心。

  他孟珙八個兄弟,兒女好幾個,八個兄弟的兒女又無數,但無論嫁女兒,還是娶兒媳,都十分小心,儘量不和幾個皇子拉上關係。

  孟珙家可謂當今大宋第一軍頭,大宋姓孟的,正將以上就有五六個,文官知府以上也有好幾個。

  這是好事,同時也是壞事,一旦皇帝哪天懷疑了,全族被斬都可能。

  孟珙當然知道不能太高調,所以孟家人成親,都是選來選去,儘量選普通百姓或商人什麼的。

  呂文信說這話,顯然也是為他好。

  想要征服高麗,還得與高麗這邊的人聯姻才好。

  趙禥想了想後,也沒細看兩側的美女,馬上道:「走,邊走邊說。」

  呂文信會心一笑,輕輕拍了拍馬車,馬上外面馬車開始驅車往前。

  「挑幾個武官世家,統兵大將,讓我選選。」趙禥頓了頓:「長相不重要,關鍵是賢惠。」

  關鍵是家中有兵,呂文信嘿嘿一笑。

  高麗武臣們都是世襲,家中養的兵和明朝家丁似的。

  崔沆父親數代統治高麗,不就是家中兵馬眾多,大夥都只能聽話嗎。

  呂文信這時暗暗點頭,還是認可趙禥。

  皇帝趙與芮是以王府少年起家,趙禥在遠東城那邊也招了好多少年。

  但朝廷對王府人員有限制,所以趙禥肯定不能像父皇趙與芮當年那樣,府中養上百個少年。

  而且趙與芮就是這麼幹的,他鐵定不能這麼幹。

  但如果和高麗武臣結了親姻就不一樣。

  高麗武臣們都養私兵,死士,像崔沆父親更是有私兵上萬,精銳無比。

  這些私兵在關鍵時候,是可以用的。

  特別現在趙禥統治高麗。

  「我想把臨時燕王府從海叄威搬到開京來。」趙禥這時又道:「海叄威太苦寒,王妃懷了孕,還是要到這邊養一養。」

  「陛下一定會同意的。」呂文信笑道。

  趙禥進開京後沒幾天,呂文信就選中了高麗大將軍宋吉儒的女兒宋微。

  這個宋吉儒是崔家心腹家將,歷史上以殺高麗名將金慶孫出名。

  1249年,崔沆上台後,因忌金慶孫在軍中的威信,把他流放到白翎島,兩年後,還是不放心,就派宋吉儒上島,淹死了金慶孫。

  現在宋軍逼降高麗,呂文信進城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崔家的私兵都分掉。


  一部份直接編入宋軍,由宋軍訓練分田,一部份帶家屬移民,一部份做礦工等,還有一部份遣為百姓。

  宋吉儒在軍中多年,也有不少人脈和威望。

  趙禥娶他的女兒後,重新讓宋吉儒出來,任開京駐軍一軍副將,再次成為統兵大將。

  四月,高麗上書臨安,給皇帝趙與芮寫明了高麗國內的處置和分派。

  很快皇帝趙與芮回信,有高麗軍將留任者,不能再有私兵。

  按宋軍規定,營指揮以下,無親兵。

  營指揮到將級,親兵十人。

  將級以上到統制級,親兵五十人。

  都指揮使和總督級,親兵為百人。

  親兵就是私兵的來源,趙與芮這麼做,也是控制部下大將私兵太多。

  五月,趙禥娶妾,迎娶宋吉儒女兒,這是大宋皇子中第一個娶側妃的。

  皇帝趙與芮也派人賞賜了一些禮物。

  ——

  元貞十七年六月。

  李庭芝騎馬在一個高處,看著連綿不斷的宋軍經過自己面前,他眺望遠方,表情凝重。

  此時他正在德里蘇丹國境內。

  元貞十二年,趙與芮啟動了對安南和占城的戰爭,當時還為後面做了規劃。

  宋軍兵分三路,北路軍主張珏,副將劉垣,南路軍主將王安節,副將孟之英,路軍主將李庭芝,副將曹世雄,動員了數萬大軍,歷經一年左右,平定這幾個國家。

  接著又開始打暹羅,吳哥等國。

  元貞十五年,宋軍經過休整和輪換。

  孟之英等一些宋將去了漢州和爪哇等地。

  李庭芝和王安節、張珏三人,一個留在孟加拉,一個留在安南,一個在中亞,主要是休整和輪換部下兵馬。

  沒多久,宋軍設安南省,孟加省,泰南省,調余玠為三省總督。

  元貞十六年。

  孟珙從中亞省出兵,由北往南。

  李庭芝從孟加拉出兵,由東往西。

  原本幾年前的戰略中,趙與芮打算兵分三路,婆羅省也出一路兵的。

  但宋軍打安南等地時,發現真正打仗兵馬不要太多,因為宋國武器跨時代的領先,反而打下各地後,需要駐守占領的兵馬要很多。

  德里蘇丹國地盤大人口多,需要更多的兵馬。

  最後趙與芮改為兩路出兵,北路軍孟珙以張珏為先鋒,帶兩萬人先行,後面劉垣帶五萬宋軍專門占據駐守各城。

  東路軍李庭芝以曹世雄帶兩萬先行,他自己帶八萬宋軍在後面占城。

  此戰動員宋軍十七萬,是趙與芮掌權後極少的大兵團作戰。

  當然,前面真正打仗的才四萬人,後面都是負責駐守。

  攻打德里蘇丹國,從元貞十二年就開始謀劃,一直到十六年才正式開始。

  宋軍這十七萬人里,僅其他像安南,吳哥,孟加拉,波斯,各族人就有十萬加。

  也算是個聯合部隊,但大部份都被宋軍訓練了一年以上,也相當精銳。

  所以這會李庭芝正帶著八萬大軍進入德里蘇丹國。

  他這八萬大軍里,有五萬是外族,且用的都是冷兵器,真正宋軍只有三萬,拿的全是燧發槍。

  新式的15式步槍,還沒輪到他。

  他們從東往西打,進來後發現這德里蘇丹國,果然和皇帝陛下說的那樣,不好打。

  為什麼這麼說呢?

  德里蘇丹國他還是有很多小國家,他們這會都由阿巴斯王朝的哈里發授權和賜哈里髮長袍,得到認同後,就相當於有權管理國家。

  1236年,德里蘇丹國蘇丹伊勒圖特米什去世,蘇丹國更加混亂,各小王都相互不服。

  因為不算大統一,各地都有諸侯,宋軍進來時,各地抵抗相當激烈,他們不是為德里蘇丹國打的,是為了自己地盤打。

  李庭芝從東往西,先後打掉森那王國,東亘迦王國。

  到現在元貞十七年六月,前後一年時間,他這路東路軍才推到第三個章德拉王國。


  時德里蘇丹國境內有十二三個小王國。

  宋軍進來打了近一年,東路軍才攻滅兩個,北路軍還在巴拉馬拉第一個王國境內。

  宋軍在野戰中無敵,攻城也厲害,但駐軍之後,當地到處反抗,宋軍則到處撲火。

  像現在,李庭芝的前鋒曹世雄繼續往前打,李庭芝的大軍則準備進入吉拉城。

  有哨騎已經回來報告,城中街上看不到一個人,大部份人都緊閉家門,也不出來。

  另有一部份當地百姓正在收集城中守軍屍體,並不顧宋軍勸阻,問李庭芝怎麼辦?

  李庭芝皺著眉,也頭痛怎麼辦。

  當地人有其自己的想法,因宋軍進城後,有時會發生火災,燒到他們的寺廟,就引起多次爆動。

  皇帝陛下要人口,我怎麼下的了手?

  李庭芝原來在愁要不要暴力鎮壓。

  章德拉和巴拉馬拉距離不遠,北路軍張珏的哨騎信使前幾天還找到李庭芝這邊。

  張珏的哨騎來了一隊六十多人,他們出發時有兩百騎,帶四百匹馬,跑了一千多里,中間被多次遇襲,最後只餘下六十多人。

  張珏派這麼多人過來,穿過敵軍控制區,千辛萬苦找到李庭芝,肯定是有事的。

  他也是問,李庭芝,這到底要不要暴力鎮壓。

  北路軍主帥是孟珙,張珏派人來問,其實也是孟珙的意思。

  李庭芝立刻明白,孟珙想和他竄連。

  要麼一起殺,要麼一起不殺。

  這事肯定不能一個人干。

  北路軍和東路軍,如果一個人殺,一個不殺,那將來誰倒霉可不一定。

  孟珙代表傳統派,李庭芝代表新興派。

  李庭芝從小上學,學的都是皇帝趙與芮決定的課程。

  李庭芝現在就在考慮皇帝的意思,並想著皇帝之前說過的話。

  皇帝要大量人口和資源,說德里蘇丹人口多,還很會生,將來要開河,挖礦,都能用。

  但現在地方爆動不止,反抗激烈,宋軍駐守各地也不安全,肯定得下重手。

  殺不殺?

  張珏的哨騎還在等他回復。

  「報。」這時有人上前急報:「報統制,我軍前鋒已經進吉拉城,嚴指揮正在等你。」

  等我做啥?

  李庭芝苦笑:「知道了,走。」

  帶著一股騎兵飛快往前。

  路上全是宋軍,大隊宋軍正在路上,宋軍這次進來全是騎兵,或帶著馬。

  步兵也有馬,但正常行軍時,大夥都牽著馬走,儘量不坐,以省馬車。

  李庭芝快馬加鞭,帶著五百騎很快來到吉拉城。

  老遠就看到城中到處是火和煙,宋軍剛剛攻下,正陸續進城。

  等他到了東城門口,前鋒指揮嚴重快馬迎上。

  「統制,這些人都是瘋子,特娘的,都有病。」嚴重罵道。

  李庭芝沒出聲,跟著嚴重往前。

  進城後,果然街上沒看到什麼人,所有窗戶門都幾乎關著。

  但這不是重點,嚴重帶著他來到東街一處地方。

  這邊有個類似寺廟的建築,門內外聚了不少當地人。

  外圍百步外有大量宋軍,等李庭芝到了,有人向李庭芝介紹。

  院內有好幾千當地人,都跪在地上,向中間什麼人叩禮,但那人已經死了。

  據說是守城戰時,被流箭射中。

  幾千人大部份是忠實的信徒。

  還有少量敗兵逃了進去,宋軍想進去追,他們不讓進。

  而且讓婦人和少年孩子們頂在前面,宋軍一靠近,他們就投石子砸人。

  因為沒有上級命令,宋軍沒敢動手,只能在外等著。

  李庭芝這東路軍共十萬人馬,分前鋒和主力。

  前鋒主要是打仗用的,幾乎全是宋軍精銳,人手燧發槍配火炮,還有三千民夫跟隨。

  李庭芝親自帶的主力,主要是曹世雄攻下之後,他的主力來守城,一般每城分配一千人左右。

  德里蘇丹國這邊地盤太大,他的八萬人都感覺不夠用,還得再調兵過來。

  而他這八萬人里,真正的漢人兩萬不到,五年以上的宋軍更少。

  他打過暹羅之後就休整,輪換了他的兵馬。

  現在部下絕大部份都是剛服兵役兩年內的新兵。

  然後其他各族,被宋軍征服的各國新兵都有。

  所以李庭芝的部下們沒經歷過這些事,也不敢亂動手。

  李庭芝聽完後,知道終於要下決定,如果不下決定,以後每個城都這樣,當地人讓婦人小孩擋前面,宋軍還要不要打下去?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