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0章 紅薯來了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560章 紅薯來了

  元貞十五年四月,趙祺到爪哇島,並住了半個月,他也算身體力行,花了好幾天時間跑遍宋軍占領的地方,孟之經非常緊張,每天帶五百騎以上保護著趙祺。

  這會爪哇島還沒有全部被宋軍控制,到處都有信訶沙里王朝的人在反抗。

  好在有驚無險,趙祺於五月初離開,走前還叮囑當地官員善待百姓。

  五月中旬,趙祺來到獅城,剛到獅城沒多久,有人匯報,寶洲有船過來,有人求見漢王。

  「寶洲來的?」趙祺先愣了下,很快想到是誰。

  大宋把南北美洲,改成南北寶洲。

  元貞九年五月,蒲壽庚和譚聰,彭雲三人歷經辛苦,從南美回到大宋,歷史兩年之久,之後趙與芮就打算殖民南美洲,並改名為寶洲,到處傳言上面各種珍寶黃金,吸引民間資本加入。

  元貞九年底,大宋設南寶洲總督府,由蒲壽庚為總督。

  第一批宋軍為一個將,三千人,全部帶家屬前往,並和諸將士說好,六年輪換。

  給蒲壽庚的條件是五到十年輪換,看他自己本意。

  這會正好滿六年,第一批輪換的宋軍前幾天剛到獅城,這批宋軍有一千人,從巴西附近寶洲港(後世納塔爾港)出發,一路經金洲(非洲),到波斯,再從馬六甲海峽到獅城,準備回大宋。

  這批宋軍當年去寶洲時,這邊還不屬於宋軍,沒想到幾年後回來,這裡已經大變樣,且到處都是宋軍和宋人商船。

  「寶洲船隊,誰為領隊?」趙祺立刻問。

  他當然知道,在父皇眼裡,寶洲也是比較重要的,只是大宋這會事情太多,趙與芮管不到寶洲,任蒲壽庚在折騰。

  「回漢王,是寶洲水師副統制譚聰。」

  七八年時間,譚聰從情報司一個低級軍官,已經升到了水師副統制,這得歸功於他們當年帶回橡膠樹和萬里殖民寶洲。

  這譚聰的父親是譚海,早年在皇城司做侍衛,就負責巡守趙祺住的地方,與趙祺相熟,後出任情報司,也算趙祺的熟人。

  譚聰這次帶著一個營加家屬,共一千多人回國,正好在獅城休養下,聽到這裡是漢王趙祺管的,還故意多住了幾天,終於等天趙祺回來。

  「讓譚聰進來。」趙祺聽到這裡也是趕緊叫人。

  趙祺在京師時,譚海每年都往賈府送東西,禮性做的很足。

  趙祺出鎮漢王后,譚海每年至少派兒子來一次,他三個兒子,除了譚聰在外,另兩個都和趙祺見過幾次面。

  譚海基本等於是趙祺的人,算是他的心腹之一。

  不一會,譚聰從外面進來,仰面就拜。

  「拜見漢王殿下。」

  「譚聰,快起來,哈哈,好久不見,長黑了這麼多?」趙祺小時期也是見過譚聰的,他上前扶起譚聰,兩人相視一笑,都感覺對方沒什麼變化。

  譚聰進來時,還怕漢王都不記得他了,沒想到漢王這麼多年沒見,還是這麼謙遜客氣。

  趙祺熱情的請他坐下,讓人上茶。

  兩人先聊了幾句家常,譚聰很快直入主題:「這是末將從寶洲帶來兩物,當地叫木薯和甘薯--」

  譚聰從美洲帶來了好東西,當地很常見的糧食作物。

  其中的甘薯,就是我們所說的紅薯。

  這玩意是當地印第安人種植的,已經有八千多年歷史,因為甘甜,當地人叫甘薯,原本要到十五世紀被哥倫布傳回歐洲,十六世紀由西牙人帶到菲律兵,明朝後期才傳到明朝,早期還只在雲南,廣東和福建三個地方種植,並沒有形成大規模。

  木薯外觀和紅薯相似,但營養方式和食用方式,生長環境等都有區別。

  譚聰說這兩種糧食作物產量比較高,還容易種,當地人就靠這個為主食,可以推廣,補允糧食,就算大宋現在不缺糧,給馬騾等吃也不錯。

  趙祺聽的大喜,因為他知道,父皇一直在尋找更多的糧食作用,主要就是怕將來天災引起糧食減產。

  大宋從寶慶年間就開始準備在全國興建糧倉,特別要求各省都要有隋朝時的那種超級糧倉,每省最少要有一個,並且儲糧百萬石以上,中不型糧倉更是要求十個以上。

  人口越多的,要求越高,現在大宋最大的糧倉在四川某山城中,儲糧近五百萬石。


  儘管這樣,趙與芮還是不滿意,依然到處在尋找其他糧食作物。

  前些年的黑麥出現,趙與芮如獲至寶,立刻在北方嚴寒地區推廣。

  接著是甜菜等適合寒冷地區的作物出現,也是全力推廣。

  每次有新作物出來,上貢作物的都會得到巨大的嘉獎。

  這次譚聰帶來兩種薯類,還有不少其他作物,然後準備交給趙祺,讓趙祺上貢,等於是讓趙祺積功。

  「你有心了。」趙祺聽的也是很高興,不過他不喜歡做這種事:「本王會上書朝廷,這些作物,是你們找到的,應該是你們的功勞。」

  譚聰不由一陣感動,同時暗暗搖頭,漢王做事這么正直,很難在皇位爭奪中占據上風的。

  「你給本王介紹下,這都什麼特色?」

  譚聰立刻向他介紹。

  木薯通常是淡黃色,甘薯為紅色(橙紅),前者口感差,吃起來比較麻煩,還要浸泡和磨碎,後者直接烤或蒸都可以,生吃也行。

  木著喜歡熱,適合在熱帶地區種植,比如南洋這邊就很好。

  紅薯適應大,既可以在熱帶,也可以在溫帶地區生長,大宋沿海各地區都適合,甚至北方也可以試種。

  當然,這會他們也不知道紅薯抗寒抗熱能力都很強,南北方都能種。

  趙祺聽完介紹,心中大動,便決定在獅師和婆羅,原三佛齊,和信訶沙里王朝地區都推廣植,看看產量和口感如何。

  說罷,他還想到波斯推廣。

  譚聰愣了下。

  他來了幾天了,也知道大宋現在一些基本情況。

  波斯這會是三皇子趙繹在哪,趙繹肯定也有任務目標的,每年糧食產量多少,要有多少糧稅上交什麼的,豈能讓趙繹種這兩種作物。

  但他也不好明說,就道:「波斯地大物博,人口眾多,糧食產量也不低,暫時應該用不到。」

  「而且末將帶來的種子極少,只能先在獅城等少量地方推廣,待明後年,漢王可以向其他地方推廣。」

  趙祺聽完也只好點頭:「可以派人先送少量種子給我三弟。」

  「末將領命。」譚聰只好答應了,心裡那種鬱悶啊,漢王你不能這麼幹的。

  幾位皇子各干各的,皇帝就想看看誰幹的更好,你怎麼還助功你弟弟?

  元貞十五年,大宋得到紅薯,在南洋這些山地較多的地方,它比水稻和小麥更適合,很快就推廣起來。

  ——

  五月,趙與芮在臨安召見孟珙和劉整。

  兩員大將常年在外領兵,難得回京師,這次被皇帝召回,一是述職,二來皇帝也表達了思念之情,許久不見兩位大將,甚是想念。

  現在大宋沒什麼大的戰事,都是局部在打,所以這兩位大將也沒什麼重要的事,同時回到臨安。

  兩人一個從婆羅省過來,一個從中亞省過來,劉整在婆羅等孟珙到後,兩人再一起坐船從海上到臨安。

  要按以前宋朝的規矩,或歷代皇朝的習慣,在外官員得到皇帝召喚,一進京就得趕緊去拜見皇帝。

  不過趙與芮不講究這些,特別對海外回來的文武官員,都讓他們回來後先休息下,睡個好覺,過一兩天等皇帝召喚再進宮。

  兩人於五月十八到京,在臨安城各自家中呆了兩天,五月二十日趙與芮才召見他們。

  二十日上午,兩人先一起上朝,朝會過後,才被內侍引到垂拱殿,面見皇帝。

  兩人都是統兵大將,以前幾乎沒怎麼上過朝,今天上朝才發現,大宋上朝已經和以前完全不一樣了。

  皇帝趙與芮在朝會上基本沒說什麼話,全部內閣在處理,朝會之後,下午內閣會和皇帝才對相關政務進行特別的處理。

  兩人到這時才明白,官家已經放權多年,這些年裡,內閣負責處理大宋很多事務,文武官員五品以下和各級主官,都是內閣和兵部,吏部決定,像武官中的一部份,都是地方都司決定,再上報兵部報備。

  文官中各縣主官,知縣,和五品以上才由內閣妥商,交皇帝定奪。

  這樣的話,文官很多副職,和其他官職,都不是皇帝管的,皇帝省事很多。

  武官中,五百人規模的營指揮,副指揮等,由兵部和地方都司商量決定。


  以下的各省都司上報兵部,等批覆決定。

  各將以上的軍將,都要報皇帝定奪。

  而且根據大宋規矩,每個副將,準備將,正將以上晉升的武將,都得到皇城面聖,與皇帝面談交流。

  至於地方用錢也是如此,只有到一定的數額皇帝才管。

  趙與芮緊抓人事,財政幾個重要的決策權,放權給下面內閣,自己輕鬆不少,很多時候還不上朝。

  特別這兩年,他有意試試,沒有皇帝能不能運轉,所以他經常不上朝,朝廷運轉的也很好,接著在朝後,內閣向他匯報,他再決定某些重大的人事,或財政事務。

  想想萬曆幾十年不上朝,大明也運轉的挺好,趙與芮都感覺自己現在還算比較勤快。

  「臣,叩見陛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孟珙和劉整進來後很恭敬,紛紛下跪。

  「快起來,快起來,這裡沒有外人,不用多禮,哈哈哈。孟總督,你也老了麼。」趙與芮上前,親自扶起兩位大將。

  兩人都有點動容。

  孟珙這會年紀也不小了,當年認識趙與芮時才二十多歲,如今也五十出頭。

  大概常年在外,頭髮也花白了不少,這些年為大宋確實盡心盡力。

  劉整稍微年輕點,目前三十五歲,但常年在波斯和南洋一帶,現在皮膚黑而粗糙,看起來比較顯老。

  等兩人落座後,趙與芮和兩人先聊了會家常,特別聊到他們的子女。

  兩人都有子女,兒子們也得到重用。

  孟珙有兩個女兒,其中一個嫁給李皇的兒子,另一個嫁給全勇的兒子,都算是嫁給了趙與芮的心腹。

  趙與芮一邊和他們聊天,一邊打量兩位大將。

  孟珙的氣色很不錯,說話中氣十足,雖然長途奔波過來,但在家中休養了兩天,狀態挺好,趙與芮還關心的問了問他身體,孟珙說一直不錯,也沒生過什麼病。

  「總歸小心點好,回頭讓宮御醫幫伱把把脈,將軍可是我大宋支柱,必須要照顧好身體。」

  「陛下。」孟珙再次動容,眼睛都有點濕,不知說什麼好。

  換個時空的孟珙,這會已經被趙與莒氣的半死,去年就鬱鬱而終了。

  現在看孟珙的狀態,再活個十年二十年都沒什麼問題。

  兩人的兵馬都是靠近波斯一線,也是防備著蒙古貴由的主力。

  趙與芮問了問貴由和拔都的戰事,又聽聽他們的意見。

  孟珙道:「貴由和拔都前面打了一年多,以貴由小勝後暫停,臣好像聽到有人勸說了貴由,貴由後面沒有趁勝追擊--」

  原來貴由把拔都趕出薩萊城後,他本來想趁勝追擊,追殺拔都,但耶律鑄認為,宋人支持他們火藥兵器,讓他們打拔都,有拱火之意,應養汗自重,不要急著和拔都分出勝負,多向宋人要貨物,同時穩定後方,有了根基再說。

  貴由前期都沒有好好的基地,占了薩萊城後才有象模象樣的大城,現在他剛剛得到,又打了一年,沒必要立刻和拔都分出勝負,到時萬一宋軍突然翻臉怎麼辦?

  畢竟趙與芮的不良紀錄太多了。

  而且他們可以想辦法逼降拔都和蒙哥,不一定要戰場上決生死,從而保存蒙軍的實力。

  貴由那邊聽從了耶律鑄的建議,一邊派出使者勸降蒙哥和拔都,一面加強對自己地盤的控制和休養,同時防備著宋軍。

  趙與芮聽完後,想了想道:「若是拔都死了,或沒有上次大會上的屠殺,蒙哥多半可能會妥協。」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