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禮遇袁使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183章 禮遇袁使

  如果說和曹操的使節程昱爭的是爭鋒相對,那麼袁紹的使節辛評所感受到的,可就是如沐春風了。

  劉備不但親自出城十里迎接,更請辛評登州伯之車,同車而歸,可謂是給足了辛評禮遇,讓辛評對劉備的好感也是油然而生。

  這種情景之下,郭嘉又沒有副使的身份,只能縮回車隊後半段中。

  對於辛評受到的禮遇,郭嘉既感到驚訝,又有些羨慕。

  如果說先前在辛評家裡郭嘉還有些猶豫的話,此時的郭嘉已經打算接受劉備的邀請,入仕徐州試一試了。

  對此,辛評很是支持,他們辛家因為當初董卓軍來的太快,導致潁川大部分家族都措手不及,不但損失了大量的財貨,就連族人的性命都沒能保全住。

  在倉促之下,這些家族只能一窩蜂的跑到了河北,投奔了老鄉以及地域首領的袁紹。

  袁紹對此自然是極為歡迎的,可同時,因為整個家族的投奔,這也使得辛家已經徹底和袁紹綁死了。

  如果沒有意外的情況和機遇,辛家是很難從袁紹這條船上下去的,哪怕只是分別下注都辦不到了。

  荀家之所以能夠分別下注,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荀彧。

  早在董卓軍掃蕩潁川之前,荀彧就已經看到了這一點,並且動員家族前往河北。

  潁川士族普遍存在聯姻的情況,荀彧自然也不會瞞著姻親,他不但通知了辛家,還通知了陳、韓等各個家族。

  只是當時願意放棄土地田產跟他離開的只是極少數,大部分家族都在這場掃蕩中損失慘重。

  還有一個重要的區別在於,荀彧當時是投奔的韓馥,並非袁紹,因此他欠的情分是韓馥的,不是袁紹的。

  而其他家族倉促之下投奔了袁紹,光是收容他們的情分,就讓這些家族綁死在袁紹這條船上了。

  綁死自然是有利有弊。

  優點是袁紹更信任他們了,這一來是老鄉,二來全族站隊自然更受信任。

  缺點是沒法換船或者分散投資了。

  因此,在去徐州這個問題上,辛評漸漸的比郭嘉還要熱心起來。

  辛評之前並不怎麼重視劉備,可隨著情報不斷的北傳,劉備的大半年來的表現極其亮眼,一統徐州也就罷了,竟然還有餘力往豫州發展,還從曹孟德手裡虎口奪食,拿下關鍵之地任城國,可偏偏曹操卻還拿他沒轍。

  劉備表現的越出色,辛評就越重視郭嘉的選擇了。

  既然有機會,讓郭嘉這個在河北並不受重視的小老弟去徐州闖闖,也不失為一件好事。

  哪怕對方在徐州沒能混出什麼成就,好歹也是將來的一個可靠傳聲筒。

  因此,辛評一改先前的態度,力勸郭嘉接受劉備的徵辟。

  郭嘉對辛評的觀感還是很好的,也信服這個能力很強的族姐夫,雖然有自己的主見,但辛評的話還是很有影響力的。

  就在郭嘉坐在車中想著該如何去州府求見劉備時,車外突然傳來了一個聲音。

  「請問郭嘉先生可在車中?」

  郭嘉小吃一驚,掀起車簾,正看見三個人站在車外。

  其中為首的是個少年,臉上帶著親和的笑容,讓人一望而生好感。

  這少年自然就是劉封,而在他身後的董襲、甘寧,兩人身材魁梧,驍勇彪悍,即便是人才濟濟的河北,也極少能看見如此壯士。

  郭嘉心中大吃一驚,能得如此虎士簇擁,這少年身份必然非富即貴,而且還遠非一般貴胄可言。

  郭嘉只是為人豁達,不拘小節,可不是真傻。都已經猜到對方身份極為不凡,如何還會高居車上,讓人以為他傲慢不遜。

  於是,郭嘉趕忙下車,衝著劉封行禮道:「在下正是郭嘉,乃潁川陽翟人,不知貴人如何稱呼。」

  劉封趕忙還禮:「小子劉封,家父姓劉,暫任徐州牧。」

  話說到這裡,郭嘉自然明白了眼前少年的身份,劉備的嫡長子劉封。

  「原來是公子。」

  郭嘉再次行禮,態度更為恭敬上了幾分:「嘉不知公子在此,未能早早下車,還請公子恕罪。」

  劉封笑了起來,誰說郭嘉桀驁不馴、浪蕩無禮的,明明就是一個知禮明儀的文士典範嘛。


  劉封上前兩步,將郭嘉攙扶起來,然後解釋道:「剛剛在我父身邊,辛使便將先生與他一同南下,來我徐州的事情告知我父。我父聞言,頓時大喜,聞先生竟在車隊之後,立刻遣我來接。今日宴會,當請先生一併與會。」

  郭嘉這才明白原委,辛評對他的推薦自然沒出他的意料。

  辛評既然力勸郭嘉出仕徐州,那自然會想盡辦法為他在劉備面前美譽一番。

  可劉備如此求賢若渴的態度,倒是大大出乎了郭嘉的意料。

  其他的姑且不論,只是這份態度,就勝過袁紹太多了。

  不過,郭嘉並未告訴辛評的是,他雖然答應了對方入仕徐州集團,但同荀攸一樣,入仕之後是否繼續待下去,那還得看劉備對他的安排,以及後續對他建言的態度。

  若是像袁紹那樣只知道招募人才,卻不能用之,反而使得手下人各成派系,互相爭鬥。

  那這徐州不過是個縮小版的河北,又如何值得他郭嘉久留。

  劉封自然不知郭嘉心中所想,但他對郭嘉的到來非常歡迎,甚至有些狂喜。

  原因很簡單,因為郭嘉的性格必定會和劉備一見投緣,相見恨晚。

  本質上郭嘉和法正是同一種人,都是豁達開朗,心胸豪邁,不拘小節的性格。

  歷史上法正和劉備好的都快穿一條褲子了,劉備對法正簡直到了言聽計從的地步。

  舉個例子,眾所周知,漢中之戰里,法正立下了大功。

  可其實,整個漢中之戰的計劃,以及繞過陽平關,奇襲定軍山等手筆,都是出自黃權。

  早在漢中之戰前兩年,黃權就力勸劉備北伐漢中。

  如果當時劉備聽了,那麼蜀漢不但能輕而易舉的拿下漢中,更能夠保住漢中的五六萬戶口,幾十萬口的人口,甚至還能直接干預到次年曹操和馬超之間的關中之戰。

  可劉備根本不聽,表示黃權你說的很好,但我現在要休息。

  幸虧黃權和法正關係也很好,兩年之後,法正拿著黃權的計劃書再去找劉備,劉備立刻換了張嘴臉,對法正一通猛夸,當即決定興兵北伐,去和已經占領了漢中、雍州一年了的曹操爭奪漢中。

  可見劉備有多看人下菜。

  別看現在劉備很疼愛劉封,對劉封也是言聽計從。

  但劉封其實很擔心陳登對劉備的影響力。

  如果自己的意見和陳登意見相左,雙方又非常堅持的時候,劉備會偏向哪一邊,劉封雖然很有自信,但內心深處也還是有擔憂存在的。

  現在又來個郭嘉,那劉封無疑可以讓郭嘉來制衡陳登,用陳登來平衡郭嘉。

  那劉封就可以藏到背後,充當關鍵時刻一言九鼎的調停者了。

  至於劉備會不會和郭嘉一見投緣,劉封是相當自信的。

  一來有法正在前,二來還有曹操作證。

  本質上,劉備和曹操其實是很像的。

  如果不像,曹操也不會把自己漢征西將軍的情懷投射到劉備的身上,從而產生代償心理,各種拉攏恩賞對方了。

  曹操和郭嘉,劉備和法正,這兩對幾乎可以無縫切換,甚至曹操和劉備之間,也是惺惺相惜,如果不是因為亂世,兩人本就是意氣相投的好友了。

  「先生,請隨我登車。」

  為了迎接郭嘉,劉封將自己的車駕都帶了過來,也讓郭嘉享受了一把出入同車的待遇。尤其是劉封還主動禮讓郭嘉,這份恩遇更是讓他深受觸動。

  被劉封一整套禮賢下士的模版走完之後,郭嘉的心思也悄悄的改變了幾分。或許也不一定要言聽計從,只要能重視自己的建議,主公能合理取捨也是應該的。

  劉封和郭嘉在這賓至如歸,前面劉備和辛評之間也是談笑風生。

  劉備親自為辛評駕車,這讓後者受寵若驚。

  辛評很清楚劉備如今的實力,哪怕是袁紹親來,想讓劉備為他駕車也是自不量力。

  可劉備卻為了自己這麼做了,這讓辛評大生明主之感。

  平心而論,辛評能和郭圖結交,他本身其實也是很重視門楣家第的人。

  按照劉備的出身,其實是入不了辛評的眼界的。

  雖然不像郭圖那般赤果果的表現出來,可辛評對於劉備最初雖不厭惡,但也不算有好感。


  哪怕劉備現在行情看漲,辛評依舊認為袁紹要比劉備強上許多。

  可這一刻,辛評卻是動搖了。

  他跟袁紹相識多年了,昔日在大將軍府上就是同僚,自然對袁紹的脾氣很是了解。

  辛評很清楚袁紹的禮賢下士是裝出來的,是演的,袁紹的本性其實是相當多疑且小器。

  可劉備給他的感覺截然不同,這完全是發自肺腑,讓辛評感受到的是如沐春風,無微不至。

  袁紹的求賢若渴同劉備一比,那真是高下立判。

  車駕進了郯城之後,直接駛入州府。

  隨後劉備帶著眾人與辛評一起登堂,其中也有趕上來的劉封和郭嘉。

  殿堂之上,劉備為辛評一一介紹堂中眾人。

  越介紹,辛評越驚訝。

  尤其是看見荀攸之後,他更是險些驚出聲來。

  荀攸他自然是認識的,荀攸的才幹他更是自愧不如。

  辛評是知道陳群現在劉備麾下,可怎麼也沒想到什麼時候劉備竟然連荀攸都招募到了。

  看來這次力勸郭嘉入仕徐州這步棋,是走對了。

  「不想昔日一別,今日能再見長文、公達。」

  辛評衝著陳群,荀攸拱了拱手:「看見故友安然無恙,評欣喜莫名。」

  陳群和荀攸一起笑著還禮:「辛叔遠道而來,一路辛苦。」

  別看荀攸年紀大,可他輩分卻小的很,得和陳群一起管辛評叫叔叔。

  辛評和陳群、荀攸敘過舊後,轉首向劉備行禮,隨後開口道:「評奉我主之命,遠來徐州,是有幾件事情想要詢問劉使君的意見。」

  劉備臉色一整,緩緩點頭:「不知本初兄是何事需要溝通?」

  辛評正色道:「公孫瓚公然殘殺伯安公,可謂是人神共憤,北地士民百姓無不切齒,欲為劉公報仇雪恨。劉使君也是因此與公孫離心離德。」

  辛評簡單的把劉備跳槽徐州的事情用一句離心離德一筆帶過,著重說道:「我主令我此次前來,也要前往郯城劉家祭拜一二。」

  公孫瓚殺劉虞,當真是一大敗筆。

  劉虞乃是徐州東海郯城人,乃是東海王劉強的後人。

  這劉強可不是一般人,他可是光武帝的第一任皇后郭聖通的嫡長子,也是東漢當之無愧的第一任太子。

  可劉強卻明事理,知進退,在自己母親被廢之後,不但沒有怨懟不滿,還主動退位讓賢,把太子之位讓給了陰麗華之子,也就是後來的漢明帝劉莊。

  因此,東海王一脈在東漢是極其受寵的,跟劉備出身是天差地別。

  劉虞家可是真正的名門望族,父祖皆是兩千石顯宦。再加上劉虞本人就是大名士,又在幽州深耕多年,廣受幽州士民愛戴。

  劉虞最大的政績是兩點,第一,漢胡服膺。

  在幽州,別說是漢人了,就是胡人都對劉虞相當感激,不分匈奴還是鮮卑,都對劉虞聽命順從。

  同時,劉虞在經濟上也很有建樹,以往幽州都需要靠南邊的冀州、并州和青州來支援財政。

  可劉虞卻扭轉了局勢,首次讓幽州的財政在沒有外來援助的情況下出現盈餘。

  這樣一個德才兼具的大名士,公孫瓚說殺就殺了,而且還是虐殺,劉備是怎麼都想不通對方是怎麼思考的。

  這不存在威脅問題,因為當時的劉虞已經被公孫瓚給掌控了,幾乎就是幽州版本的挾天子以令諸侯,而且效果還會更好。

  因為緊跟著李傕、郭汜就給公孫瓚送來了前將軍,封易侯,假節督幽、並、青、冀四州的任命,同時還讓劉虞掌管北方六州的政務。

  這簡直是剛想睡覺就送來枕頭。

  公孫瓚手裡捏著劉虞,等於北地六州軍政一把抓。

  可他偏偏把這好牌給扔了,他不死誰死?

  實在是自作孽,不可活。

  「此外,公孫瓚餘孽田楷仍在青州負隅頑抗,他還勾連孔文舉,數次興兵劫掠青西,我主有心將其攻滅,卻怕引來劉使君的誤會。故此,特派我前來溝通。」

  辛評心裡也明白這活難干。

  袁紹自然是想要袁譚徹底剿滅田楷和孔融,一統青州。


  可如此一來,袁紹的勢力就直接和徐州接壤了,這其實是雙方都不想看到的。

  尤其是主動方袁紹,自然也是會擔心劉備有過激反應,畢竟對方和公孫瓚的關係可是非同一般的。

  聽完辛評的話後,劉備心裡也是翻江倒海。

  對公孫瓚,劉備是有很深的感情的。

  這感情里包含了感激,親近,也同樣有不解、怨懟。

  這也和公孫為人很有關係。

  你說公孫瓚看重劉備吧,可實際上公孫瓚從來沒把劉備放在身邊過,每次都是派給自己的手下,讓劉備去給自己手下人當小弟。

  你要說公孫瓚看不上劉備吧,可他的的確確在劉備落魄的時候拉了劉備一把,後來和平分手的時候,還贈送了不少資源。

  這也就是劉備性格堅忍,否則早被公孫瓚給折騰瘋了。

  兩人之間最大的衝突,還是關於劉虞的問題。

  公孫瓚麾下不是沒人勸說他別殺劉虞,可勸說的人竟然都被公孫瓚給殺了。

  這也讓劉備對公孫瓚相當失望,看清楚了這位兄長並非成事之人,第一次有了想要脫離公孫瓚的心思。

  可時至今日,自己成了一州之牧,而昔日的兄長卻已經日漸西山,這怎麼能不讓劉備感慨萬千。

  滿堂之中,包括陳登、魯肅、劉曄、荀攸、郭嘉等智謀之士,都覺得公孫瓚覆滅在即,可只有劉封心裡清楚,公孫瓚和袁紹的孽緣這才剛剛開始。

  雙方還要互相反殺數次,最後因為公孫瓚自己腦殘,袁紹最終才能在建安四年成功耗死對方。

  最搞笑的是,建安四年開春,袁紹還派使者去跟公孫瓚求和。

  被公孫瓚嚴詞拒絕,並且羞辱了一番之後,才下定決心決戰的。

  可見袁紹拿公孫瓚有多無奈。

  倒是袁譚在青州確實勢如破竹,田楷這個廢物根本擋不住對方。

  劉備斟酌了片刻,然後再把之前早已經商量好了的說辭拿了出來。

  「備欲表舉袁顯思為茂才,再舉薦其任青州刺史,不知尊使意下如何?」

  辛評聞言,頓時大喜,心中心思急轉。

  袁紹眼下日益寵愛幼子袁尚,這讓辛評、郭圖等人很是不安。

  因為他們都是袁譚派的,整個河南派幾乎都是支持大公子袁譚的。

  也因此,他迫切的希望劉備能夠在青州稍稍讓步,因為這直接關係到袁譚的實力。

  只是沒想到,劉備直接甩出了這麼個大禮包。

  不但願意表舉袁譚為茂才,更還要表奏他為青州刺史。

  雖然名義上青州刺史的權力是遠不如青州牧的。

  可眼下已經是亂世,只要有足夠的兵馬,青州刺史如何不能代行青州牧之事?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