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利動人心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144章 利動人心

  袁術怎麼都接受不了廣陵的得而復失。

  其實袁術很清楚,自己麾下的兵馬,除了孫家軍可能不懼怕徐州軍外,其他部隊的實力是比不過徐州軍的,戰力比可能是1.5比1,甚至是2:1。

  也就是需要兩個揚州兵卒,才能和一個徐州兵卒對抗。

  可如果擁有廣陵就截然不同了。

  那時候袁術可就是背靠堅城,而且有著充足的糧食軍械,面對遠道而來的徐州軍,雙方的差距就可能又變回1:1了。

  而且徐州軍的糧草要轉運數百公里,才能抵達前線,即便有河流幫助,也一樣是相當沉重的負擔。

  這樣袁術軍就能占據大優勢了。

  可現在,孫策卻擅自退兵了。

  這怎麼能不讓袁術怒氣勃發。

  不過袁術也明白,孫策這是在跟他示威。

  是怨他幾次三番食言而肥。

  第一次,他答應孫策讓他當九江太守,結果最後這個職位給了自己的門生陳紀。

  後來,袁術又讓孫策去打廬江,答應讓他當廬江太守,最後卻又給了劉勛。

  現在他讓孫策去打廣陵,卻連許諾都沒有。

  孫策這是不滿了,這是在跟自己要官要位置。

  怒火漸漸消退,袁術重新冷靜了下來。

  很多人只知道袁術生活奢靡,智少謀短,打仗拉胯。

  卻不知道其實袁術本人是很有戰略眼光和規劃能力的。

  實際上他在南陽的時候,孫堅一死,他就已經陷入了死地。

  當時南陽的南邊是劉表,和袁術已經是你死我活的狀態了,西北是涼州軍團,因為馬日磾的緣故,意識到自己被袁術耍的團團轉,故而和袁術徹底決裂。

  東邊徐璆阻斷了袁忠對袁術的支援,北邊的曹操乾脆就是袁紹的鐵桿小弟,分出來開拓兗州局面的打手。

  用一句絕境形容這時候的袁術,不為過吧?

  袁術當時的南陽郡,因為他的過度盤剝和不停的戰亂,人口下降的相當厲害,良田荒蕪,也無力再繼續供養袁術的數萬大軍。

  可袁術在這絕境之中,竟然開始了極限操作。

  他首先,表自己的故吏陳瑀出任揚州刺史,都九江,駐壽春。

  然後聯合李傕、郭汜派出的兗州刺史金尚,北上進攻兗州。

  在劉表不停抄襲自己後路的情況,袁術竟然破釜沉舟,直接越過了已經成為白地了的潁川郡和陳留郡,駐紮到封丘這個地方,給曹操設計了一個圈套,等待曹操落入羅網之中。

  只要曹操敢出擊,攻打匡亭,那麼袁術就會尾隨而動,給曹操上演一出裡應外合,中心開花的圍點打援。

  這一套計劃行動堪稱行雲流水,當真是具有大師風範的。

  可最後為什麼會輸了?

  兩個原因,一個是主觀的,一個是客觀的。

  主觀原因是因為這個戰略大師太不接地氣了。

  袁術的好逸惡勞,讓他根本無心實地考察地形,只會做地圖作業,在地圖上指揮打仗。

  結果他忽略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那就是地形的差異。

  袁術在匡亭這個地方埋了個釘子,想要誘惑曹操來打,隨後圍點打援曹操。

  從距離上來說,曹操所在的鄄城到匡亭,的確要遠比袁術所在的封丘到匡亭遠,而且不是遠一點,是遠很多。

  理論上,袁術在封丘可以輕而易舉的後發先至,直接在匡亭打曹操一個措手不及。

  可袁術卻犯了一個極其愚蠢的錯誤,那就是他沒有注意到封丘到匡亭需要渡過整整四條河水,而鄄城到匡亭只需要渡過一條。

  渡河之難,人盡皆知,尤其是大軍渡河,那更是拖沓的無以復加。

  這就導致真正開打之後,袁術這個離的近的人,卻反而比曹操這個離的遠的人,要花上更多的時間才趕到了匡亭。

  等他到達匡亭時,自己埋下的釘子已經被曹操給拔出了,甚至對方都休息好了,正以逸待勞的等著他。

  這就不得不提到那第二個客觀原因,就是袁術遇上的對手是曹操。


  曹操敏銳的察覺了袁術的這個破綻,根本沒有任何拖延時間的想法,當即立刻出兵,奔襲匡亭,先克城池,隨後以逸待勞,徹底擊潰袁術的五萬大軍。

  可即便袁術如此大敗虧輸了,可等到他成功跑到九江之後,形勢頓時為之一變。

  大家竟然驚訝的發現,袁術又活了。

  不說滿血復活吧,吃了大敗仗,被曹操攆著屁股揍了六百里的袁術竟然大半管血復活了。

  不但重新擁有了沒有經歷過戰火的九江郡,還重新聚集起了數萬大軍,影響力更直接擴充到了江東,直接冊封了手下大將吳景為丹陽太守,直接兵不血刃的拿到了揚州兩個郡國,還把觸角伸入了吳郡。

  這一番操作堪稱神級別的表演。

  如果匡亭之戰袁術贏了,那就是正義的朝廷左將軍袁術合兵朝廷所拜除的正牌兗州刺史金貢,一起大敗了袁紹所支持的冒牌自立貨曹操,名正言順的拿到了整個兗州,然後同豫州的沛相袁忠,以及自己原先的老巢南陽連成一片,一躍膨脹為擁有十個郡國的天下第一軍閥。

  失敗了呢,也毫無生命威脅,由曹操一邊踢屁股,一邊護送六百里,前往揚州九江當江東王去了。

  到了江東,立刻擁有三郡,還能染指徐州的廣陵,揚州的廬江,日後更是借著小霸王的旋風,直接橫掃了吳郡和會稽郡,怎麼看都是目光長遠。

  也就是袁術最後兵敗身死,如果他能夠成功統一天下,這段經歷估計堪比光武單騎北上河北那樣精彩了。

  袁術在殿堂內兜著圈子,眉頭緊皺思索著,顯然是在算計著什麼。

  末了,他停下腳步,抬起頭,朝著楊弘道:「告訴伯符,只要他能拿下廣陵,我立刻就表奏他為廣陵郡太守,此番決不食言!再告訴忠義,廣陵太守之位,我本屬意於他,他應該也是清楚的。可惜伯符現在跟我使性子,我前番也確實食言,對他不起。」

  「此番只能暫時委屈忠義,讓伯符暫任廣陵太守,等擊退劉備之後,我們三路圍攻江東,定然讓忠義重任丹陽太守之職。」

  吳景,字忠義,乃是孫堅的小舅子,孫策的親舅舅,孫策母親的親弟弟。

  此時的吳景乃是袁術手下重將,與孫策的族兄孫賁一樣,是袁術的心腹愛將,受寵程度其實還在孫策之上的。

  「是,主公。」

  楊弘恭敬應諾,然後喚來紙筆,書寫書信,交袁術看罷無誤,封存之後火速送往江都。

  「讓橋蕤不要繼續在厲陽待著了,是時候去江都了。」

  袁術不滿道:「給他兩萬人難道是讓他看戲的嗎?」

  楊弘再次應道:「是,主公!」

  ***********

  劉備得到消息也不比袁術早多久,不過和袁術不一樣的是,他是在馬背上得到消息的。

  因為大量船隻都提供給了劉封的先鋒部隊,劉備沒法水陸並進,只能利用水路和船隻後勤補給,而軍隊則靠步行南下,速度要比之劉封部慢了太多。

  直到劉封在廣陵已經打了一場,拿下了廣陵縣城。

  消息傳回時,劉備都還在下邳國郡內,還沒踏進廣陵郡。

  「好!子揚立了大功啊,子義當屬次功,都好!」

  接到消息,劉備連連讚嘆。

  原本劉備是做好了心理準備,在廣陵城下狠狠打上一仗的。

  雖然他和劉封商量過好幾次,都覺得袁綏性情偏軟,有機會會為了避免戰火而獻城。

  若是不獻城,那也必然要打。

  徐州軍是做好勢在必得的打算的。

  現在劉曄、太史慈等人奪下廣陵,等於為徐州軍避免了一場攻城惡戰,這不知道要節省了多少錢糧和士卒的性命。

  劉備身邊簇擁著張飛、臧霸、夏侯博等將領,聽說廣陵已下,他們既有驚訝和喜悅,也有遺憾和放鬆。

  大家都知道廣陵是個堅城,易守難攻。

  拿下了廣陵那這次南征最大的骨頭已經啃掉了,既不用他們拿部下的命去堆了,可最大的功勳也已經沒了。

  也說不上是慶幸還是不悅。

  劉備從這些部將的臉上也能看的出他們所想,不過這些卻並不影響他的好心情。

  「傳我命令,讓劉曄暫代廣陵郡事,以李洛為長史,以李章為郡丞,以太史慈為郡尉,統廣陵郡兵。」


  劉備意氣風發,這剛一出兵,就完成了最難的部分,讓他明白了志得意滿是一個什麼滋味。

  「傳令全軍,今晚提早紮營,全軍加餐,明日兼程趕路,到達廣陵城後,賞賜全軍酒肉,大宴三軍。」

  劉備的命令和前線的好消息隨著使騎傳播了開去,徐州軍士氣大震,到處都在三呼萬勝。自從劉備入徐州以來,每戰必勝,攻必克,守必堅,使得徐州軍的戰鬥力也在不斷的提升。

  一種名為自信的東西,開始在徐州軍中埋下了種子,等待著時間和戰績的澆灌,讓它能夠發芽長大。

  「對了,去接子揚家人的使者可曾出發了吧?」

  劉備突然想了個事情,轉頭去問夏侯博。

  在這次行動之前,劉曄自告奮勇要去說降廣陵,劉備就派人去接劉陶父子了。

  如果只是高郵的話,那劉曄的功績還不凸顯,可一旦真說降了廣陵,劉曄自然會為人所注意。

  以袁術的性格,劉陶父子倆就在他的治下,保不准對方會做些什麼。

  雖然袁術也可能什麼都不做,但萬一做了,對劉曄的打擊可就太大了。

  於是,劉備親自安排人手,讓傅士仁領隊,前往成惪接人。

  夏侯博拱手回答道:「主公請放心,君義在我們出發之前就已經動身,星夜兼程,趕往成惪,料想應該能及時把人給接出來的。」

  劉備這才放心。

  另外一邊,劉封此時正站在廣陵城的城牆上,朝著運河的方向眺望。

  劉封穿越前有個著名的歷史梗,叫秦長城,隋運河。

  意思是有一些人只認識秦代的長城,所以認為秦朝以前的長城都是假的,虛構的。

  有些人只認識隋朝的大運河,所以認為從隋朝之後,中國才有了運河。

  實際上長城這個東西太早了,在東西周的時期,就已經有過小段的土垣來阻止北面的遊牧民族入侵了。

  到了春秋戰國時期,燕、趙、秦等國開始大規模修建城牆,最終被秦朝連成一體,形成了長城。

  運河也一樣,歷史上春秋戰國時期就有修築運河的記錄,而揚州這一帶,就是最為著名,也是銘記在歷史上的大運河,便是由吳國不世出的吳王夫差,為了北上和齊、晉爭霸而修建的。

  這,便是邗溝。

  後來西漢、東漢,也都曾經修繕擴容這條運河。

  劉封南下,走的就是這條運河。

  只是這條運河依舊抵擋不住歲月的侵蝕,現在已經出現了明顯的淤積和堵塞。

  劉封心裡正在想著,是不是按照歷史上那樣,調任陳登來廣陵,由他負責疏浚這條運河,並且擴大化。

  如此一來,好處是非常明顯的,不但廣陵將會大大加強對徐州方向的向心力,而徐州的影響力也能通過運河直達揚州三郡。

  「幼平,你看廣陵和江都,哪一處更適合為水軍軍寨?」

  劉封的身邊還帶著潘璋,周泰兩人。

  其他人都忙的很,他倒是躲懶偷閒跑來這裡觀察地勢。

  「定然是江都。」

  周泰斬釘截鐵道:「廣陵雖有運河連接,但水淺淤積,大船無法通行。反而是江都地勢更好,是天然良港之地。只是歷來南邊有牛渚,東邊有丹徒,沒有江都建港的需求罷了。」

  劉封點點頭:「幼平可多招募人手,工匠,我對水軍有大用。」

  周泰感激的點頭,這個時代,水軍將領總歸是低人一頭的,要不然樓船將軍這個將軍位也不會被取消。

  要知道樓船將軍最輝煌的時代,也僅僅只是常設的將軍號,算是雜號將軍中比較出彩的將軍號,可想而知水軍有多尷尬了。

  「幼平,你且來看。」

  劉封指著長江入海口的方向,對著周泰道:「我常思大江入海,可海之盡頭會是什麼?幼平伱可知曉?」

  周泰憨厚一笑,搖了搖頭:「少主您這樣的賢人都不知道,泰如何能知。」

  劉封卻是溫和一笑:「幼平,你說在這大海的對岸,會不會有另外一片大陸,在那片大陸上,也有一個人正在和他的心腹談論著這片大海?」

  周泰吃了一驚,心中若有所思,他越想就越覺得劉封說的還真有可能。


  既然自己這邊是大海的岸邊,那為何自己這一邊不能是盡頭?海的另外一頭,也可能是起點啊。

  看見周泰隱隱感覺到了什麼,劉封繼續說道:「況且在這片大海中,其實有著許多寶藏,需要更大,更好,更重的大船去利用他們。」

  「其他的不講,若是有大船走海路北上遼東,可能只需要二三十天就能到達,而走陸路的話,恐怕翻上幾倍都不夠。」

  聽著劉封不斷的敘說,周泰的眼睛漸漸明亮了起來。

  他雖然為人忠誠樸實,卻一點兒都不笨。

  相反,他其實相當聰明,只是平時不愛表現,性格低調罷了。

  從劉封的話里能聽出對方對水軍的期許和重用,而自己不就是徐州軍中最擅長水軍的人嗎?

  劉封現在拉著自己聊這些,難道不正是對自己的期許嗎?

  「少主放心,泰已知少主之志,願為少主奔走。」

  周泰表明決心道:「泰,九江一江賊爾,蒙少主不棄,必為少主效死。」

  「泰經常往來於江上,也常需要修補船隻,故而素識船工工匠。此輩沿江而棲,一年也接不了幾單生意,只能給豪強做工換口飯吃。」

  周泰越說神情越興奮:「若是少主肯招攬他們,泰可保證,三月之內,為少主招來四百工匠。」

  劉封點點頭,讚賞了周泰幾句。

  江東這塊地方,其實是有好幾家官營船廠的。

  但因為東漢的財政問題,都在末年廢黷了。

  這些工匠應該都是來自於這些船廠,離開了船廠之後,除了給豪強工坊做工,也幾乎沒有什麼其他出路了。

  遠的不說,廣陵本地原先就有小型船廠,而廣陵的隔壁揚州廬江郡,更是擁有足以製造樓船的樓船廠。

  《漢書地理志》記載,漢代在廬江郡設置「樓船官」,這種樓船每一艘都有數百噸,甚至上千噸。

  東吳曾經建造過「飛雲」、「蓋海」等樓船,船上皆有五層,可載三千士卒水手。

  這就算減半,也是相當規模的大船了。

  「好!」

  劉封拍了拍周泰的肩膀:「幼平你能認識到工匠的重要性,我真的很高興。你可儘量多多招募,收復廣陵之後,州府的糧食日益增多,就算多養上千人也不在話下了。」

  廣陵一下,只剩下堂邑、江都、海陵、輿縣四個縣城,其他都已經在徐州的掌控之下了。

  而且海陵縣又相對孤懸於外,有可以爭取的機會。

  真正可能會遭遇惡戰的,就是江都,其次是輿縣,堂邑雖受揚州影響,但位置太偏,大概率還是不會捲入到這次戰爭中來。

  劉封對於拿下江都,還是很有信心的。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