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6章 巨人肩頭(上)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916章 巨人肩頭(上)

  「呂老,我的時間不多,只有一個禮拜。🎈💛 6❾S𝓱ᑌ𝓧.Ć𝕠Μ 💜🔥

  一些瑣事,就不要說了……」

  呂老要說什麼,李勝利也一樣清楚。

  有市場就會有競爭,中醫真正好玩的就在補益之上。

  人參多吃一點就能流鼻血,狗肉吃了會渾身發熱,多吃韭菜炒雞蛋有益於家庭,拉肚子了,燒個蒜瓣就能救急。

  這些生活經驗,都是幾千年一點點積累下來的。

  一旦生活條件有所好轉,中醫調養的作用,就會逐漸成為顯眼包。

  西醫在這方面,能達到同類效果的不是沒有,比如激素療法。

  但那玩意兒對人體的傷害不小,跟中醫比補益,誰來都是趴下的。

  中醫的延壽、補益之法,也是李勝利讓人在下面悄悄傳揚的。

  兜里有了錢之後,除了吃點好的,最重要的也莫過延壽之法了。

  農村人口平均壽命的增長,如今也是顯而易見的。

  之前的農村,六七十就算高壽了,如今的農村六十多歲的老人也越來越多,這也是經得起調查的實例。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李勝利輕輕推動一下,中醫的擁躉也是不計其數的。

  西醫治病,還有一個槽點,無論是吃藥還是手術,都有些拿人。

  小病上稍作對比,李勝利這輕輕一推,加上下邊不斷增長的醫術,中醫被普遍認可,也就是這一兩年的功夫了。

  除此之外,鄒錦在南邊的醫療器械產業,很快也要成批的推出新產品了。

  因為資本豐厚的緣故,李勝利給鄒錦那邊的建議,主打的就是一個亂拳打死老師傅。

  一大批先進的醫療器械,成體系的流入國內、國際醫療市場。

  差不多先進一代的設備,不僅可以持續增加國際市場的蕭瑟,也會憑著其先進,倒逼醫院給出市場。

  後續,鄒錦手裡還有一代到兩代的設備,興許操作得當。

  國內的醫療設備行業,會跟島上的電子產業結合,成為壟斷市場的所在。

  這也是站在巨人肩頭的好處,造飛機的馬老可能不清楚,在集成電路馴化領域,鄒錦這邊已經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雖說後續的晶片技術存在短板,但有了如今的基礎,加上島上源源不斷地專利技術,趕超或是替代,也只是時間問題而已。

  因為鄒錦在關口的產業,可不是電子廠那麼簡單,而是產學研一體,以教學為主的產業。

  李勝利的著眼點跟呂老完全不同,如今也不是中醫主動退讓的時候,而是真正打基礎的時候,容不得半點退讓。

  國內西醫,不僅在醫療設備上跟國外有代差,技術領域也是一樣,雖說偶有先進的技術,但只是一點,而不是大面上的技術接近。

  如今是西醫發展的黃金期,也是中醫發展的黃金期。

  將中醫跟西醫手術結合,跟現代化醫療設備結合,才是呂老該關注的層面。

  錯過這一關鍵期,中醫院就要被西醫院全面趕超了。

  這樣的結果,還是源於生活水平的提高,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疾病的忍耐度也會越來越低。

  之前的醫療水平勉強夠用,不是說西醫院或是赤腳醫生的本事有多大,而是人們對疾病的忍耐程度相對較高。

  小病被中醫診所跟中醫院截胡,中病、大病,許多西醫院的醫療技術不過關。

  就是呂老想要說的內容,無非中醫院跟中醫診所的存在,極大的壓縮了西醫院在基礎疾病上的獲益。

  不是需要動手術的疾病,鄉鎮一線的病患,很少進西醫院治病,就是如今多數地方的現狀。

  鄉下的病患被搶,城裡的基礎疾病也被搶,剩下的都是不好治的疾病。

  加上風停雨歇不久,西醫院就被推向了市場,沒了上級資金的扶持,西醫院的現狀,如今看來,確實有些岌岌可危。

  但李勝利知道,人家發展的黃金期馬上就要來了。

  隨著一批批醫學生、醫學研究生的投入,隨著跟國際醫療市場的接軌。

  西醫院,也會慢慢爬到巨人的肩上,高度上沒了懸殊,西醫在手術跟消炎滅菌上的優勢,也會越來越明顯。


  規模超越中醫,或是治療基礎疾病的能力超越中醫,也就是眼巴前兒的事了。

  消炎藥、止疼藥,也是人家不能不說的優勢。

  中醫新割治派的存在,就是為了拉高中醫這個短板而存在的。

  如今的新割治派,還不到大範圍推廣的時候,因為隨著西醫理論的發展,新割治派也要隨之確立新的理論體系。

  在一些複雜手術上,新割治派的手法夠用,但理論支撐不足,也是實實在在擺在面前的事兒。

  剽一門醫學體系,也不是那麼簡單的。

  如何讓新割治派融入醫療市場,成為被各國醫院所認可的體系,這條路且得走著呢!

  至於將西醫理論跟中醫醫理相合,之後再蛻變出新的中醫醫理,那就不是一代人能完成的。

  返本歸源,只是總結,想要在總結之上更進一步,現在的西醫還不足以作為樣本。

  簡單說來,器官移植,如今還遠不如後世。

  這種嘗試能否成功,李勝利也說不準,可能會很簡單,也可能會難如登天,這事兒雖說跟他有關,但也跟他無關。

  跟他有關的無非就是支持而已,跟他無關則是需要中醫新割治派的人砥礪前行,他不怎麼想學西醫。

  被李勝利這小子兩次拒絕,呂老也就知道了他的態度。

  務實不務虛,既是李勝利的好處,也是他苛刻的地方。

  比如下面怨聲載道的學員們,比如舉步維艱的西醫院。

  沒了面子上的虛情假意,剩下的都是乾貨,對很多人而言,壓力都有些太大了。

  「勝利,高壓學習法,篩除了許多有資質的學員,你看能否放寬一些?」

  西醫院的事,呂老可以不說,但函授學校,包括各地分校、中醫專科學校的事,老呂自覺還是要替學員們發聲的。

  「呂老,如實給他們講好了,如今中醫師跟赤腳醫生的數量太多。

  醫療市場養不住,我們也養不起。

  告訴他們,願學就學,不願學就走。

  以後的中醫師,要全部出自赤腳醫生。

  說白了,不管是學員還是學生,不經歷赤腳醫生這一節,就沒資格拿中醫執業資格證。

  我們的中醫大傳承,需要的是基礎過硬的中堅力量,不需要半吊子。

  再說,我的錢也不是白來的,他們不願學,我也樂得少花錢。」

  如今西醫師的數量不過二十多萬,中醫連同赤腳醫生,至少十倍於西醫。

  如今的醫療市場雖說也在慢慢的興盛,但離著養活一兩百萬中醫的規模還差的很遠。

  一個縣城幾十萬人,真正的醫生數量,到了後世也沒多少的,這裡面還有參差不齊的因素。

  實際算來,正經的執業醫師,中西醫都算上,到後世也不過幾十萬的數量,弄不好這個幾十萬還要算上牙醫的。

  如今赤腳醫生這一項,就遠超後世醫生的數量,篩選也是必不可缺的一個環節。

  「唉……

  依你……」

  醫生數量,呂老也是耳熟能詳的,李勝利這話說的不錯,不論收入,如今的函授學校加上分校,一年的補貼就要大幾億的。

  這筆錢,也是讓部里撓頭的存在,因為不賺錢,所以呂老這邊雖說有壓力,但壓力還不是太大。

  呂老也想過,如果下面的中醫院大筆的賺錢,可能就不是如今局面了。

  擋住呂老的話,李勝利按照杜老爹給的聯繫方式,聯繫了總後那邊。

  京郊的這處機場,也是特殊的所在,不僅保密級別高,正經的級別也不低。

  接收物資,各單位還能自行其是,真正到了運輸環節,就屬於總後的差事了。

  「李教授,我們的話還沒說完呢……」

  見李勝利打完電話就要走,被陳工攙著的馬老,可就不樂意了。

  治病對他而言是小事兒,飛機卻是天大的事兒。

  「您先治病吧!

  這次要弄得不僅是安-124,白天鵝也在我的籌劃之中。

  你們回去之後,只管幫我宣傳中醫就好,少不了你們的好處。


  樣機我會幫你們弄回來,技術跟參數我也盡最大可能保證齊全。

  我這邊基本不會掉鏈子,你們那邊別掉鏈子才好。

  邱小姐長不上翅膀,咱們就是囊膪!

  誰都能捅咕我們幾下。

  借來的翅膀終不是長久事,翅膀沒了,別人還會捅咕我們。

  另外,組織幾個能通飛機全套的年輕工程師,這次跟著回去,做我的參謀……」

  李勝利跟陳工的買賣,只是一時興起的玩笑話,這三年在奧恰基,對他而言,基本就是苦修。

  醫術雖說長進了,但生活也真的有些枯燥,這也是李勝利不打算再學西醫的原因。

  中醫的進境,他還有個內科八派高級的基礎,聲色犬馬見慣了,再去苦修西醫,真的沒多大意思。

  給馬老、陳工吃了一顆沒譜的定心丸,李勝利跟岳老,坐上呂老的汽車就離開了機場。

  至於飛機上的針灸銅人,王主任說錯一句話都要帶銬子,少了,那有人就得吃槍子兒嘍,絕密可不會跟任何人開玩笑。

  車子出了機場,李勝利既沒回城裡,也沒回馬店集,而是跟岳老、呂老、老鄧一起回了山上村。

  到了山上村,李勝利也沒去楊玉蓮家看孩子,車子一氣開到了中醫基地。

  將三人留在基地外圍建築內,李勝利獨自開上基地內的吉普車,就去了中醫傳承樓下面的防空洞。

  這裡就是秘藏返本歸源成果的地方了,由特務營退役的一批傷殘老兵駐守。

  上面以前撥給自訓班的厄利孔機炮,幾乎都安在了防空洞裡面。

  在這玩硬搶、強闖那類蠻橫活計,基本就是找死的行為。

  特務營的傷殘老兵,年薪五萬,乾的就是賣命的營生。

  真開了槍,無非戰後綜合症,一命抵一命營生而已。

  仔細檢查過十幾處返本歸源成果的秘藏點,發現沒有被翻動、受潮、受損之後,李勝利這才舒了一口氣,走出了防空洞。

  除了這裡,前面柳仲綸藏書樓、馬店集的王家老宅,也有備份。

  只是那兩處的備份,是被焊死在幾層銅箱、鐵箱之中的,不到萬分時刻,也不會被輕易開啟。

  看過秘藏的成果沒動,李勝利這才跟岳老、呂老、老鄧一起去了成老的別院。

  相較上次來見成老,老漢的氣色好了許多,這說明中醫藥對器官移植之後的排逆,還是有相當效果的。

  如今蒲老、成老、岳老,也算是碩果僅存的中醫三老了。

  蒲老已經不能任事,成老這邊也是勉強支撐,觀岳老氣色也是令人心憂的,不然李勝利也不會專門送他回來。

  「勝利,老呂、小鄧之前提議,想要放開返本歸源的成果。

  我跟山上尚能任事的同好也商議過,還是按你所說,法不輕傳。

  尤其是向死書的內容,非是有一定水平的醫家,學了也是白學,反而會誤人子弟。

  這次他們去找你,也說過這事兒吧?

  喏,這是我們這些老傢伙的倡議書,其中也包括故去那些同好弟子的簽字。

  小鄧,這次拿出了倡議書,伱的想法就按下吧!

  不妥……」

  眾人落座之後,成老這邊先開了口,呂老跟老鄧的臉色就變的有些尷尬了。

  此事,算是呂老攛掇,老鄧執行,只不過兩人沒想到,李勝利不在,山上的名老中醫,依舊替他撐住了場子。

  「呂老、老鄧,這事兒就到此為止了。

  有些時候,站在巨人的肩頭,並不是什麼好事。

  呂老所言,高壓學習法,讓下面的學員怨聲載道。

  這個我也認。

  但我也沒辦法。

  中醫傳承,經歷五八年團結中醫之後,漸有凋零之勢。

  一場風雨,讓我們僥倖推動了赤腳醫生下鄉。

  如今,學了中醫基礎的人員不少,但要論行醫資格,許多人都不夠格的。

  下面的多半學員,都已是不惑之年,放下學了十幾年或是二十幾年的中醫,對他們而言是損失,對我們而言也是損失。

  實在不濟的,就讓他們在下面做個赤腳醫生,保個飯轍。

  差不多的,就去醫專或是函授學校任教。

  夠資格行醫的,就讓他們去鄉鎮中醫診所接茬深造。

  深造有成,則去中醫院任職。

  那些不願從醫的,也儘量給他們安排飯轍。

  我們做事,總要有始有終的……」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