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6章 巴地降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為了徵調關羽,孫策可是給與了重賞。

  將他升為破虜將軍,宜城鄉侯,一舉從一個偏將升為了有將軍號位的大將。

  隨著天下群雄被掃滅,曾經濫發的將軍號位如今又稀少下來,基本上除了宋室的這些大將,天下有將軍號位的沒有幾人。

  像劉璋、張魯麾下,能被封將軍的臣子,都是屈指可數。

  這個時候,關東如果有人叛亂,自稱將軍,那絕對是巨寇,會引得官兵全力圍剿。

  宜城鄉侯,是河南新鄭縣的一個鄉,雖然目前還算不上繁榮,可是地處潁川與河南兩郡的交匯之地,屬於交通要道,將來繁華是指日可期。

  受封宜城鄉侯,不論怎麼說都比他那個遠在荊南的漢壽亭侯要強太多了。

  孫策給關羽的封賞不可謂不厚,但關羽的忠義卻並未動搖。

  張紘回道:「關羽已經回信力拒朝廷徵召,辭官掛印,交還軍隊。」

  聞言,孫策雖稍有遺憾,可是這結果也算差強人意。

  他本來就對這事不抱多大期望,而且委實講,宋室將領,軍事能力在關羽之上的也不下五指之數。

  論壯勇,張遼可能尤在關羽之上。畢竟張遼打出的那些神仙戰績,關羽一輩子也沒有過。不論是破烏桓還是破孫權,都是以少擊眾,酣暢大勝。

  論統帥能力,那關羽就更沒法跟周瑜、陸遜、諸葛亮等人相比了,甚至他都不一定比得過呂蒙、徐晃、太史慈等人。

  如果只說衝鋒陷陣,氣蓋萬夫,江東的猛將、斗將實在是太多了,趙雲、甘寧、黃忠、徐盛、張飛等等,不勝枚舉。

  到了如今形勢,軍隊十幾萬人,且都是精兵良將,橫掃天下,關羽一位猛將能在宋軍中起到的作用已經非常有限。

  這個人可以不為我所用,關鍵是也不能為敵所用。

  這個時代,力辭朝廷徵辟的人太多了,甚至有些人三公皆辟,也不就。

  關羽辭官掛印,對孫策影響不大,可對劉備的影響可就大了。

  劉備的班底本來就被打散了,就算他又提拔了一群人,發掘了一批人才,可終歸不如關羽這種頂級的將才。

  關羽無法為劉備統兵,他攻打漢中的進程勢必會更慢。

  孫策只是好奇的問道:「那關羽如今身在何處?」

  張紘答道:「應該是在曹操的司空府擔任參軍,同時兼任行軍司馬。其為曹操所徵辟,然後曹操令樂進統兵,助劉備征戰。」

  孫策微微頷首,如今豪傑被各個高官同時徵辟是一種常態。

  尤其是在關羽辭官掛印之後,被曹操徵辟,也算是劉備跟曹操完成了一次利益交換。避免了這位名將,才能被浪費。

  不過這對孫策而言並無所謂,只要能遲滯劉備入蜀,孫策的目的就已經達到。

  孫策問道:「劉備軍中可有謀士?」

  張紘點頭,回道:「朝中派名士鍾繇持節督關中諸將與劉備一同進軍漢中。雙方合兵近三萬人,已攻入了漢中。」

  劉備打進了漢中這個關鍵軍情,孫策是知道的,只是此前他一直沒有詳細關注劉備的進軍路線。

  所以他這次趁著聊到了漢中,便問道:「劉備走的哪條路?」

  張紘詳細介紹道:「大軍主力走的是褒斜路,但被張魯所部所阻,其偏師自西部出陳倉路,出奇不意,故而攻入了漢中。」

  這勉強也算是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了。

  倒不是這個戰術數百年之後還能奏效,而是關中諸將的參與,打了張魯一個意料之外。

  褒斜路是近百年來,入蜀的主道。蜀中與關中的聯絡,主要就倚靠的這條路。

  其他幾條路不說荒廢,也差不多了。

  朝廷軍隊要入漢中,走褒斜路,是所有人都可以預料的。

  張魯在漢中並非不得人心,恰恰相反,他的五斗米教使得漢中百姓極其擁護他,漢中軍民願意為他而死戰。

  這種情況下,漢中可謂是固若金湯。別說是劉備,就算孫策親率大軍從褒斜路進軍,也很難攻破這種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地形險阻。

  而劉備之所以打入了漢中,就是因為陳倉道在涼州武都境內,這是關中諸將的勢力範圍。


  張魯沒想到關中諸將被鍾繇說服,也參與了攻略漢中。

  所以當萬餘西涼軍從陳倉道出兵,進入漢中。

  漢中的防禦就出現了漏洞。

  但這並不意味著漢中因此就失守了。

  張魯在漢中頗得人心,士民皆願為其效死,就算關中諸將打入了漢中,戰事也是舉步維艱,甚至他們打下漢中郡治南鄭也無濟於事。

  孫策問道:「可有漢中交戰的更詳細情報,張魯現在形勢如何?」

  張紘搖了搖頭,說道:「漢中與中原相隔,山路崎嶇,詳細情報並未有多少。但觀山川形勢,可以斷言,漢中絕不會輕易失守。張魯擁眾數萬,即便前期被襲,亦能率殘部據守漢中移動,依託西城、上庸一帶據守。」

  漢中的問題就是他不僅僅地形崎嶇,還疆域太廣闊了。

  後期這裡都已經被分成了三個郡,尤其上庸郡,本來是漢中的一個縣,可在漢末可是有著不弱於漢中的重要戰略地位。

  因為其地處最漢中最東側,與荊州通過沔水直接相連,沔水可是直通荊州的軍事重鎮襄陽。

  當然雖然地理上很近,只是這個沔水上游落差太大,無法通航運。

  所以大軍從上庸往襄陽進軍幾乎不太可能,只能通過少量的行人和商隊,交換一下信息。

  所以孫策問道:「可能確信張魯依舊在抵抗,而非率軍投降於劉備?」

  此時張昭斬釘截鐵的斷言道:「此乃我等之共識,劉備殺張衛,使漢中震懼,人人不安,必不敢降也。」

  「此何意也?」孫策一時間也沒反應過來。

  他權謀、政治方面肯定是不如張昭、張紘等謀臣,他更擅長給部下以戰略規劃,不擅長這麼多的陰謀、分析。

  不然天下諸侯,也不會都格外重視謀士。

  <center>

  </center>

  說劉備殺了張魯,益州震怖,劉璋不敢再抵抗,主動投降宋室,這個關係,孫策能看的一清二楚。

  這形勢簡單明了,哪怕是劉備也能理清。

  故而如果劉備打下了漢中,是絕對不會,也不敢殺張魯的。

  他雖然沒有謀士,可是這點政治謀略還是有的。

  可為什麼殺了個張衛,反倒導致漢中震怖?堅定抵抗到底?

  按理說,張衛是統軍將領,堅守在褒斜路,阻劉備進軍。

  正應該殺之,以使漢中不敢復存抵抗之念。

  對這種頑固抵抗的將領,換誰來不殺?

  換孫策,孫策肯定也殺了。從而震懾敵方將領,使其不敢抵抗。不然人人堅守城池,這漢中還打不打了?

  張紘解釋道:「如今益州,人存割據之心,自諸侯而至文武,皆身處高位,無外憂內患,無存亡之危,故而皆享榮華富貴,不肯輕易而降。」

  「當今形勢,皆是劉璋、張魯之輩恐遭屠戮,欲先率軍而降。而其文武不肯屈居人下,不肯納土稱臣。」

  當今形勢還是截然不同於赤壁之戰的。

  孫策優勢實在是太大了,大到讓其他諸侯感覺絕望。

  不要視角總局限於孫策這裡,感覺孫策勢力也就十幾萬部隊,到處都捉襟見肘,用兵慎之又慎。

  那是因為孫策有開國改元的雄心壯志,所以深諳兵法之道,先勝後戰,可得萬全。

  可從其他諸侯的角度看,孫策的壓迫感簡直令人窒息,任何諸侯想到自己要抗孫策兵鋒,都會如寒芒在背,半夜驚醒。

  畢竟自孫策起兵以來,是所攻者破,所擊者服。

  別管他戰事有多艱苦,戰役中間是否稍有坎坷,最終結果都是,他摧枯拉朽的擊敗了所有強敵。

  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只用了短短八九年的時間,孫策就從起於東南一隅之地的江東諸侯,演變成了欲橫掃天下的當世第一人。

  這個速度,已經完全不弱於高祖、世祖皇帝掃清天下的進程。

  甚至哪怕比之李唐,也只是稍遜一籌。

  那也是因為孫策前期的部隊和糧草太少了,在戰事上,孫策甚至比李世民還要順利。


  由於漢末的這些諸侯水準相對較低,而孫策又沒有來自上級的掣肘,所用皆精兵良將,舉賢任能,攻必克,戰必勝。

  其他諸侯見到孫策兵鋒,簡直是瑟瑟發抖。

  這也是為什麼幽州的諸侯們都不戰而降,他們太清楚自己身處苦寒之地,底蘊根本擋不住孫策的兵鋒。

  他們或許可以贏一次,或許可以贏兩次、甚至三次,但只要宋室認真起來,調集五萬軍隊北上,他們那區區幾萬的部隊,以及後勤無以為繼的補給狀態,是必敗無疑。

  這一點對幽州如此,對益州也是如此。

  而且蜀地相對閉塞,無法對外擴張,使得幽州自古在中原一統之後,往往很輕易的投降。

  就像那首著名的亡國詩:「君王城上豎降旗,妾在深宮那得知。十四萬人齊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

  說的就是蜀國一矢未發,就向降宋的情況。

  如今占據蜀地的張魯、劉璋都沒有孫權的那種雄才。

  他們倆是傾向於投降保全自己的,只是那些大臣卻自度降與不降,對其影響不大。他們投降劉備,然後再投降孫策,也能保全富貴。自度孫策會將其還付鄉黨,品其名位,猶不失下曹從事,乘犢車,從吏卒,交遊士林,累官故不失州郡也。將軍迎操,欲安所歸?原早定大計,莫用眾人之議也。

  現在的情況可以說是與赤壁之戰,孫權面臨的情況正好反過來了。

  諸侯欲早降於孫策,但下面文武不肯。畢竟孫策的大軍還沒有打到蜀地。

  因而張紘斷言道:「此類文武,本應是劉備拉攏之人。但其一朝殺戮張衛,使其他人物傷其類,必不敢輕易投降。紛紛擁張魯而抗劉備,以待王師。則劉備攻蜀難矣。」

  孫策笑著說道:「若如此,豈非張魯降表已在路上?」

  即便是張魯這種以宗教凝聚的勢力,也是有著利益集團的和統治階層的,當他們上下達成一致,投降符合所有人的利益,他們降宋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了。

  張昭點頭,說道:「臣以為若非山路崎嶇,或許降表早已抵達。」

  聽聞張昭之言,孫策頓時笑容洋溢,心懷期待起來。

  而形勢也果然沒有讓孫策失望,新年剛過,各地正是春耕農忙之際,江南初春時節,來自荊州的捷報就直達建康。

  繡衣衛直使朱然親自興奮的向孫策匯稟道:「宋公,喜訊,益州喜訊!巴東郡太守龐羲與境內大族扶禁等率軍萬餘,攜十餘縣降宋。」

  喜訊來的出任意料,漢中的降表尚未送到,倒是益州的降表先順流而下,一日抵達江陵,然後順流直下,迅速送抵建康。

  巴東郡這可是益州的門戶,劉備在夷陵之戰戰敗後,正是靠著這裡的險要地勢,才阻擋了東吳軍隊的長驅直入。

  益州門戶降宋,孫策大軍可以輕易的沿這裡向著蜀中長驅直入。

  因而孫策幾乎不考慮巴東郡投降的緣由,立即下令:「令將軍賀齊立即領兵五千順流而上,進駐巴東,掌控巴東。」

  此時可謂是與時間賽跑的關鍵之時,只要江東軍隊能搶在劉璋反應過來之前,把軍隊開赴至朐忍一線,就掌控了入川的門戶。

  江東精銳軍隊在這一線一直有精銳駐軍,就在姊歸境內,這是哪怕孫策北伐都沒有抽調的精銳。

  賀齊從這裡率軍兵進巴東,比劉璋派軍從程度馳援,要近太多了!

  直線距離上,姊歸跟朐忍只有百餘里,要不是地形險峻,江東軍隊數日即可到達。

  如今有龐羲降宋,防線打開,宋軍必能搶在劉璋之前占據兵家要地。

  安排完這一切,孫策才略有興致的向朱然問道:「巴東郡怎麼會搶在漢中之前獻上降表?」

  孫策還以為會是先張魯、後劉璋的順序,沒想到張松沒來,龐羲先降。(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