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8章 俘獲洛神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袁尚退還城中之後,剩下的戰事就已經不足為道。♦👍 ➅9ⓈʰǗχ.ĆO𝕞 💢♘

  孟岱雖領精兵數萬而至,也不可能是諸葛亮和陸遜的對手。

  兩軍激戰,諸葛亮逆擊破之,斬甲首三千,孟岱遂破走,退兵數十里,依曲漳為營,諸葛亮遂進圍之。

  圍營未合,孟岱懼,遣使求降;諸葛亮不許,圍之益急。

  諸葛亮不許,主要是因為此時圍營尚未合攏,一旦跟對手談判遷延,對方隨時可能穩定下來軍心,突圍而走。

  諸葛亮就是要趁敵軍新敗之際,軍心不穩,一舉將這數萬趙軍精兵拿下。

  趙室若是這數萬精兵再被覆滅,可就徹底大勢去矣。

  而一切果如諸葛亮所料,孟岱乃是詐降,欲行緩兵之計。

  見諸葛亮不許,遂夜遁,屯於巨鹿郡薄落亭,此地五水交匯,有洨水、濟水(非山東的那條濟水,一條小型支流)、汦水等還有大湖大陸澤,乃是巨鹿郡核心中的核心,整個河北的糧倉。其地位堪比壽春的芍陂、吳郡的太湖。

  也正因如此,巨鹿郡方成為河北最富庶的農業郡國之一。

  若此地失守,河北恐怕就算仍有軍隊,也會陷入糧草短缺的困境。

  宋軍若收此地之麥,又足以支數月之用。

  這也是為什麼,中原諸侯的交戰比北伐草原更容易。大軍每攻克一地,都能壯大實力,獲取財富,並就食於當地。

  解決了後勤補給問題,只要主將不是太昏聵,進退得度,打贏戰事並不難。

  尤其是在一方不得人心、內部動盪不安的情況下,三個月掃清一個政權,是相對非常普遍的情況。

  相反打成對峙的戰事倒是比較罕見,也因此更加傳神,為後世所知。

  對魏蜀吳的對峙,後世普遍能說出幾個精彩絕倫的故事。

  但對晉一戰滅蜀,三月掃平東吳,所有人就沒什麼特別的印象了。

  諸葛亮也是欲畢其功於一役,故而在孟岱後退之後,又率軍復進圍之。

  連續猛烈的進攻,終於使得趙軍內部大亂,軍心喪盡。

  孟岱還試圖做最後的嘗試,引軍出營,臨水而陳,欲再戰一場,挫諸葛亮銳氣。

  但其部將馬延、張顗等臨陳而降,趙軍遂大潰,孟岱棄奔中山。

  宋軍盡收其輜重,得其印綬、節鉞及衣物,以示下搏城中,城中崩沮。

  河北的捷報很快送抵兗州定陶孫策的營中。

  定陶如今已經是宋、趙兩軍交戰最激烈的戰場,宋軍的左路軍跟中路也不是全然沒有攻伐。

  孫策親自坐鎮在這裡,宋軍將校怎麼可能不奮勇建功?軍

  交戰之初,趙軍因為軍力優勢,又經營許久,所以還稍占優勢。

  可隨著趙軍不斷抽調軍隊向河北回援,兩軍對峙的前線,趙軍就常捉襟見肘,露出破綻了。

  宋軍數部都已經攻破了趙軍營壘,斬俘數千人。

  尤其是一部份黑山軍降將,他們部下或許是精兵,但統兵將領卻著實是庸才,又兼之迷信神棍,被宋軍連破十餘營。

  在最左翼,宋軍大將呂蒙的兵鋒甚至已經兵至濮陽一線。

  濮陽城雖然是兗州城池,但它已經地處於黃河沿岸,再向北幾十里就要抵近黃河之畔。

  這意味著就算是南線的宋軍,距離河北也只剩下了一線之隔。

  宋軍的各處捷報頻傳,就意味著趙軍戰局非常不利。

  自古以來都是打的過就打,打不過就講道理。

  三月在各條戰線皆形勢不利的趙室派來了使節,意欲向孫策請和。

  聽聞趙軍派使求和,孫策也是稍微驚詫了些許。

  不過他沒有著急見使節,作為一方諸侯,氣度自然是要非常從容的,能夠沉得住氣。

  兩國相交,就算準備接見禮儀準備個數日,讓使節齋戒沐浴三天也很正常。

  孫策如今占盡優勢,怎麼可能莽撞猴急的去見趙室使臣?

  因而孫策是先召集了部下文武,詳細統籌、分析了一番局勢。

  如今跟隨孫策北伐的謀士並不在少數,除了張紘、賈詡、陳群、龐統等人之外,還有兗、豫、荊、徐的謀士,比如蒯越、滿寵、毛玠等。


  這麼多文武,對各方形勢的了解也是非常精詳。

  等謀主們到齊之後,孫策開門見山的問道:「袁紹如今形勢如何?怎麼會這麼早便派出使節割地求和?」

  要知道袁紹也是一位梟雄,此前名滿天下,威重四海,因此才敢於僭越稱帝。

  如果不是萬不得已,他絕不會在剛剛登基不到一年的時間內,就簽訂城下之盟。他又不是李世民,可以三年復仇。

  張紘作為孫策最倚重的謀主率先開口,說道:「此次袁紹遣使而來,我已經買通使節團隊之人,其言趙室已經將河北府庫搜刮一空,各種金銀錢帛,絲綢雜錦皆匯聚於魏郡,欲交付我等,請簽訂城下之盟。」

  賈詡此時斷言,說道:「越是如此,越可見趙室形勢之危急。」

  孫策轉頭看向他的參軍諸葛瑾,這位大臣向來負責河北事務,而且負責內間河北臣子,對河北的情報可謂是最為了解。

  「諸葛卿,袁紹緣何如此之急?」

  如果僅是戰場上的壓力,袁紹應該不至於這麼快就不顧顏面。

  孟岱、袁尚雖然慘敗而歸,可他還有審配所監督的前線主力,還有張郃、高幹等人在西部的大軍可以挽狂瀾。

  諸葛瑾立即向眾人介紹道:「據傳聞司隸戰場,趙軍似乎亦有一場慘敗,郭援被曹操擊破於河東。此消息尚未確認,哪怕在趙國之內也只是略有風聞。」

  孫策卻斷言道:「如此看來,十之八九如此。不然豈能空穴來風?」

  如果這個局面坐實的話,就能理解袁紹為什麼急於和談了。

  他的確是還有前線最後一支精兵可用,可問題是久守不能改變局面,他所倚靠的就是西線方向上張郃能擊退韓、馬等關中聯軍。

  <center>

  </center>

  只有擊退一支圍攻趙國的部隊,使群雄震懼,他才能緩解現在被四方圍攻的局勢。

  可若曹操擊敗了郭援,就等於切斷了趙國與張郃所部的聯繫。

  這數萬大軍後繼無援,孤懸於關中,則趙國大勢去矣。

  他袁紹就再也找不到翻盤的希望。

  除了司隸方向的謠言,諸葛瑾也有確切的消息,向孫策稟報導:「幽州方向,鮮于輔所部亦已建功。」

  「哦?」諸位大臣立即來了興趣。

  幽州方向由於並非是孫策所屬部下,所以對當地的戰情,宋室大臣一般不太了解。

  諸葛瑾介紹道:「鮮于輔大軍已經攻破涿郡,兵進至范陽一帶,獲燕王袁熙妻子,袁熙倉惶南竄至中山一帶。」

  這個消息一出,果然令宋室大臣們都極為振奮。

  眾所周知趙室在幽州並無多少勢力,直到袁紹擊破公孫瓚最後屯駐的易縣,戰事還在冀州境內。

  隨著公孫瓚覆滅,袁紹的勢力向北有所擴張,拿下了涿郡。

  可再向北基本上就是鮮于輔等人的割據之地了,漁陽與涿郡僅一線之隔,長城尤在漁陽境內,所以漁陽的大軍向涿郡進發可謂是暢通無阻。

  而長城以外那都是烏桓、鮮卑的牧場,雖然上谷、代郡、右北平皆是幽州郡縣,可很早之前這裡就以三郡烏桓而聞名了。

  袁紹又拉攏烏桓部落,各封其酋長為單于,自然不可能派軍前往爭奪。

  所以趙室能夠統轄的幽州郡縣,僅涿郡一帶。這就跟趙室能統轄的并州郡縣僅上黨一帶一樣。

  袁紹所謂的據有河北,其實能夠掌控的區域非常有限。

  而鮮于輔打下了涿郡,就意味著趙軍在幽州的袁軍基本上不復有什麼指望了。

  除非趙室的皇子帶著大量文武將校逃到幽州,去投奔烏桓的單于們。

  否則烏桓的單于不可能興師動眾十幾萬騎兵南下冀州作戰。

  當然這個十幾萬也是烏桓的號稱而已,曹操白狼山之戰所謂擊破烏桓主力,收二十萬餘眾,絕大部分都是烏桓牧民,根本不是精銳部隊。

  夷狄胡虜都是畏威而不懷德,雖然偶爾也出現過匈奴只認大漢發的印綬、服飾,不認新朝王莽發的官印,可絕大部分都是見風使舵,貪財逐利之輩。

  袁熙的主力在易縣一戰損失慘重,袁熙可謂是倉皇逃回了涿郡。


  他部隊損失殆盡,未等休整,就被鮮于輔擊破,此時袁熙實力盡喪,烏桓更不可能為他而死戰到底。

  因而宋軍可以直接對局勢下斷言,來自北方的騷擾已不復存在!

  諸葛亮、周瑜、陸遜、張遼加上鮮于輔、田豫等合兵八萬精銳,可以自北方大舉南下,兵鋒直指河北核心之地趙國!

  而對諸葛瑾所言,孫策還有另一個關注點,問道:「鮮于輔已盡獲袁熙妻女?」

  孫策記得洛神甄姬就是袁熙的妻子啊。

  可是她不應該在鄴城侍奉婆婆嗎?

  諸葛瑾卻斷言道:「的確如此,袁熙不受袁紹所寵,受封燕王之後,便被令就藩,因而其家眷皆在涿郡,已被鮮于輔一戰而擒,正送往周都督營中,不日將送抵建康。」

  聽完諸葛瑾解釋,孫策瞬間恍然明悟,更覺合理。

  歷史上洛神在鄴城被俘虜是因為袁紹是大將軍,袁熙是幽州刺史,所以袁熙出鎮幽州,作為兒子理應留妻子在附中照顧母親,侍奉婆婆。

  可如今袁紹僭越稱帝,袁熙受封為燕王,自然要帶著妻女全部就藩。

  沒聽說過哪個藩王自己就藩,還把王妃留在京都照顧皇后的。這不是作為母親的讓兒子府中生亂?

  於是孫策稍微沉思,說道:「如今趙室欲與我等議和,我等當趁機以怠之,用議和佐攻戰。將袁熙妻女送到此地,由趙室使臣帶回鄴城,以證我和談之意。」

  對於談判,孫策是從不拒絕的。

  畢竟以議和佐攻戰,這效果可比單純的攻戰強上不止一倍。如果運用的好,可以不戰而屈人之兵,奪下很多兵家必爭之地。

  袁紹還是心存幻想,覺得孫策會跟他南北共存。

  可孫策這是鐵了心的要一統四海六合八荒,他除非盡獻河北之地,否則絕無談判的餘地。

  不過他既然心存幻想,那孫策就樂得給他一些希望,讓他吐出更大的利益。

  當然,交還袁熙妻女中少了一兩位,那也是無可厚非的事情……畢竟路途顛簸,誰清楚是否會病逝一二人呢?

  對孫策之言,張紘非常贊同,說道:「當此之時,袁紹越期望於和談,越等同於自縊於梁。若中山、常山亦失,袁紹縱苟延殘喘於魏、趙之地,亦大勢已去。哪怕張燕之輩,覆滅之可也!」

  「鮮于輔、趙雲等自涿郡向南,已經兵進至中山、常山一帶,當地大族、豪傑紛紛起兵相應。」

  「趙軍此時當收兵返回河北,揮師疾進,收復兩郡之地,為魏、趙藩籬。」

  「若和談一起,趙軍顧忌和談局勢,不敢猛攻收復失地,坐守兩郡之地,此待成擒也。」

  「當此之時,哪怕真與其和議亦不足為懼也。」

  謀士們當然是希望孫策早日一統山河,到時候孫策登基稱帝,天下一統,袁紹就算據有魏、趙兩郡,也不過是漢初一個諸侯王。

  朝廷休養生息,將來削藩可以輕鬆將其平定。

  自古亂世一掃六合,若真有割據一方的諸侯主動稱臣,新朝廷也沒有不納之理。

  大不了等個幾年,待其身死,然後緩慢削平其盤踞之地。

  就像士燮,作為一方諸侯,他歸附之後,江東也一直沒動他和他的勢力。

  江東這是非常有胸襟和耐心,打算耗死士燮,他兒子無法承眾望,然後再更換交趾太守。

  不然逼得士燮一反,以他的威望能將整個交州捲入戰亂。

  不過孫策跟謀士們的想法還是略有不同,他不希望河北再生離亂,不然從江南發兵平叛,又要耗時良久。

  他打算趁此次北伐,畢其功於一役。

  所以他打算一邊和談,一邊加緊攻勢,尤其是讓其他諸侯加緊攻勢。

  孫策便問道:「張燕如今情況如何?」(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