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8章 孫策封公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308章 孫策封公

  四月剛剛入夏,江南煙雨迷濛,花香襲人,柳絮飄飄,宛如詩畫中的仙境。🍪😝 ➅➈ⓈĤ𝕌ⓧ.¢𝐨𝔪 ☮♜

  清風拂面,稻田萬頃,猶如翡翠鑲嵌在大地之上。遠處,青山如黛,雲霧繚繞,仿佛仙境般的美景。近處,稻田波光粼粼,綠意盎然,稻穗低垂,預示著即將到來的豐收。

  農民們身著粗布短褐,手持鋤頭,在田間辛勤勞作。他們或彎腰灌溉排水,調節水溫;或揮汗如雨地除草施肥,臉上洋溢著滿足和希望的笑容。在他們的精心呵護下,稻田茁壯成長,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

  時而有白鷺翩翩飛過,點綴著碧綠的稻田,增添了幾分詩意與靈動。傍晚時分,夕陽西下,餘暉灑在稻田上,泛起金色的漣漪,美得令人陶醉。

  這仿佛世外桃源的一幕,讓人幾乎忘記如今正逢亂世。江南承平了數年,百姓都說是因為諸葛家懂得尋龍風水之術,所以將建康城建在了長江的龍脈上,鎮住了這翻騰擾攘的地下龍脈。

  自建康這座都城興起,江南真的是建起了小康之勢,已經多年不聞兵戈。

  但自北方來的一則消息,如晴天霹靂一般的打破了整個江南的寧靜,袁紹稱帝了,建國號大趙,定都於鄴城!以魏郡為京兆尹,置公卿百官,郊祀天地。

  消息一傳來,就連最底層的小民都知道,這天下又要再起戰亂了!

  袁紹稱帝之前,覺得今海內鼎沸,劉氏微弱。袁氏五世公輔,百姓所歸。稱帝乃是應天順民之舉,無人敢抗。

  群臣皆是眾莫敢對。但直到稱帝之後,他才發現是宇內沸騰,其不得人心甚矣!

  民心思安,十分厭惡其稱帝之舉,尤其是外敵尚未肅清的情況下,強敵在側,他就冒然僭越稱帝,實在是引禍亂之舉。

  百姓物議紛紛,官員大量封印綬而去官,諸侯叛亂者無數。

  匈奴單于便趁機割據於西河,言我知有漢家天子,不聞有趙氏天子也。

  幽州本來已經大量臣服的諸侯,又紛紛驅趕了袁紹所任命的長吏。

  關中諸將也是蠢蠢欲動,河內忠臣在按劍觀望,各地守相都人心不安。

  而之所以如此,那是因為整個天下都在觀望著孫策的反應!

  只待孫策振臂一呼,所有人都會群起反應。孫策若是認同袁紹稱帝,那各地諸侯、守相、世家、豪強等等都會搶先上書,以表忠心。

  若孫策怒斥其倒行逆施,興兵討伐,則天下其他各路諸侯也必然順從物議,揭竿而起,以遂野心。袁紹冒然稱帝,既是拉開了自己的野心,也是給了無數人以擁眾營私的機會。

  而袁紹也是很快就看清了形勢,或者說是在謀臣們的紛紛勸說下,很快找到了問題的關鍵。

  其稱帝之後,就遣使以告孫策,並為嫡子袁尚聘孫策之妹。

  此時孫策的表態,就關乎天下時局,四方興安了!

  可偏偏就在此萬眾矚目之時,孫策卻直接按而不發,從袁紹稱帝,一直到八月,整整四個月,孫策仿佛在有意煎熬天下人,他一直未對袁紹的稱帝有任何表示。

  事實上,欲成大事者,必須要沉得住氣。

  絕不會像一個毛毛躁躁的年輕人一樣,沉不住氣,粗疏行事。

  四個月對個人而言,或許的確是很長的一個時間。

  可對一個勢力而言,卻是完全不足為道,更何況這個車馬慢的時代,四個月可能剛剛把消息傳到偏遠地帶,還未來得及發酵呢。

  就算是後世,要宣戰之前,經過四個月的沉澱都不算慢,在當下,更是非常從容。

  在史書上,敵方秋季冒犯入侵,己方春季發兵反擊,都是很合理的一個連貫脈絡,後世完全不會覺得是己方軟弱,只會覺得己方是謀而後動,在做戰爭準備。

  所以四方的焦慮中,孫策很穩得住氣度,甚至在八月丹桂飄香的時候,帶著家眷離開了建康,搬到了昭明宮對岸的白鷺洲上垂釣,以磨練心性。

  當然搬出來的一個重要原因也是為了躲袁紹的使節荀諶,這幾個月來,荀諶是焦急不已,心中如烈火灼燒,短短几天頭髮就白了許多。

  以至於他幾乎天天到昭明宮中求見,孫策只得搬離昭明宮。白鷺洲在江心上,周圍水師拱衛,沒有水師應允,根本沒人可以登洲,所以孫策總算是過了幾天清閒的日子。

  不過這亂世之中,孫策的這種偷得浮生半日閒的日子,肯定是長久不了。

  孫策享受了沒幾天,趙雲便對正在垂釣的孫策說道:「君侯,長史求見。」

  對孫策的稱呼,現在真的是已經關乎天下時局的體現了。

  現在仍稱孫策為君侯,就已經展現了江東文武的態度。因為袁紹在稱帝之前就已經許諾過孫策了,若他支持袁氏為天子,袁紹將封孫策為王。

  可隨著局勢的鼎沸,袁紹局面的焦灼,他已經顧不得當初的約定,一次次加碼,最終到了現在,已經不等孫策表態,他就先遣使過來,封孫策為大趙吳王。

  如果孫策表現出一絲絲認同袁紹稱帝的舉動,他的部下們這一刻就該稱呼孫策為大王了!

  孫策則眉毛一揚,說道:「長史來了?應該是有要事,讓長史過來吧。」

  很快張昭便在繡衣衛的引導下,抵達孫策面前,拱手說道:「拜見君侯,君侯雅興啊。如今外面如同鼎沸,君侯這裡卻依舊雲淡風輕,不為物議所擾。」

  孫策笑著說道:「這是荊州牧張卿給孤的建議,越是此鼎沸之時,越應該靜觀時局。讓烈火烹油,熬一熬各方豪傑。熬一段時間,他們才會流出油脂,露出底色。」

  張昭點頭,說道:「張公的確是有謀國之才,運籌帷幄便可定天下社稷。時局果然是如張公所料。」

  「哦?發生了何事?」孫策露出了笑意。

  現在的局面下,只要自己不動,其他發生任何事情,都是對自己有利的局面。

  任何使節抵達建康,都是給孫策輸送利益。

  張昭說道:「雒陽天子今日已復遣使抵達。」

  復就是再次的意思,此前袁紹稱帝的第一時間,天子就遣使至建康,給孫策賜斧鉞,增邑萬戶,並授孫策節制天下十三州兵馬之權,以討袁紹。

  事實上孫策現在的官職是大司馬加侍中,都督中外諸軍、錄尚書事,輔政,劍履上殿,奏事不名,開府,假節,加假黃鉞,增封三縣,邑三萬戶!

  如果他現在在朝廷之中,那他就是統領天下兵馬的最大權臣。

  到了這一步,那幾乎是不可能善終了。

  畢竟世界上最危險的職位就是天下兵馬大元帥。這個職位可是皇帝的眼中釘、肉中刺,要麼你像霍光一樣廢立皇帝,要麼皇帝像漢宣帝一樣,殺你全家。

  所以對這個職位,孫策也從來沒認過。

  也就是不表態支持袁紹,也不表態支持漢室。

  這自然是使得漢室也焦急不已,畢竟袁紹的大軍已經雲集於河南、河內一線了!

  當初袁紹討伐董卓時的布局,他還需要聯軍一同去施行。到了今時今日,他自己就能拉出來十幾萬的部隊,從河內孟津以及河南酸棗一帶直接威脅雒陽這一隅之地。

  天子總不能再次火燒雒陽逃到長安一帶去,所以曹操緊急拉出來三萬餘部隊,這種部隊都是農時勞作,戰時為兵的府兵。

  他們甚至要自己籌備武器,自帶環首刀、弓箭、鑿子、礪石、氈帽、氈裝等個人用具。還要自帶麥飯九斗,米二斗。

  這還只是個人需要籌備的東西,他們五個人一伍,還需要籌備本伍所需的器械,比如鑿、碓、筐、斧、鉗、烏布幕、布槽、戎帳等等。

  軍兵一征,民間就壓力極大,百姓民不聊生,不堪重負,逃亡者不計其數。

  尤其是到了七月,很多士兵不顧將令,就紛紛自行返回家中,搶時秋收。

  這些士卒也很清楚,漢室已經到了傾覆之際,所以士氣低落,優先要保證家裡有足夠的存糧,度過這個災年。

  不然就算打贏了戰事,漢室也沒有財富進行賑災,自己妻女必死於荒年之中。

  哪怕是以曹操之狠辣,連殺數百人,也震懾不了士卒的逃亡。

  百姓苦屯田、苦府兵久矣,流亡不可制止。在豫州潁川、在荊州南陽,每個月都能接收到大量難民逃離司隸。

  這些難民有些不是屯戶,只是清楚的知道河南馬上就要起烽煙了,所以提前逃離戰亂,避難於南方。

  這種情況下,天使再次到來,肯定是天子又爆金幣了。

  孫策便轉頭看向張昭問道:「天使這次過來又所為何事?」

  張昭說道:「天子遣使封君侯為宋公,劃陳、梁、沛、魯四地為君侯封邑。加君侯九錫,望君侯出兵,討伐袁紹。」


  孫策轉頭看了一眼劇烈晃動的魚竿,笑著說道:「長史說我這是釣上來大魚了嗎?」

  張昭認真的回道:「這激涌湍流,風浪越大,則魚越貴。宋公,顯然是大有收穫。」

  張昭改了稱呼,孫策就瞬間理解了他的態度。

  該出手了!

  孫策也嘆了一聲,說道:「天下雄傑對袁紹的評價何其準確啊,其人果然是外寬內忌,謀大事而惜身!他跟曹操相比,相差甚矣!」

  但凡他有曹操這個魄力,封孫策為宋王,孫策都說不定還要考慮考慮,要不要暫時承認袁紹,以穩固疆域。

  可眼下,漢室和趙室的態度都很堅決。

  袁紹封孫策為吳王,也就是暗指孫策應當謹守東南,不宜逾越吳國霸業。他的規劃中,孫策就應該割據一方,不能染指中原。

  而漢室天子的態度也很強烈,封孫策為宋王,就是要孫策不要放棄中原之地,跟袁紹死磕到底。

  宋國自春秋之時,就成為一霸,在中原之地,國都即在商丘。

  而在當下,朝廷封孫策為宋公,更是將陳、梁、沛、魯四國都劃入了孫策的封邑當中。

  這可是如今孫策疆域前方的核心之地了!

  如果漢室再封孫策為王的話,疆域繼續向外擴,囊括十三郡,那就將蔡、汝、鄭、許、曹、衛等地全部划進來了,包括豫州全境和兗州大部分。

  這正是孫策如今疆域的邊界,一旦劃給了孫策的封國當中,孫策怎麼可能放棄這些封疆?

  所以朝廷封孫策為宋公,雖然是付出了極大的代價,可也是真的逼著孫策站在了前線,與袁紹對峙到底了。

  張昭亦說道:「袁紹咸有威容、器觀,知名當世。然其好謀無決,有才而不能用,聞善而不能納,又廢嫡立庶,舍禮崇愛,至社稷傾覆,非不幸也。昔項羽背范增之謀,以喪其王業;紹之殺田豐,乃甚於羽遠矣!」

  孫策跟這個咬鉤的魚兒鏖戰了許久,終於奮力一甩,將大魚釣出了水面,笑著說道:「果然是好大的一條江魚,至少有七八斤重,長史留下一同喝魚湯吧!」

  孫策封宋公,吃了最大的魚肉,自然要給部下們分上一杯羹。

  隨著孫策宣布力辭宋公之位,天下終於有了明確的方向,知道了孫策的態度!

  畢竟力辭之後,就是三請三辭了!

  果然朝廷聞孫策終於做出了回應,立即大喜而再派三公接連持節至江東,一再封孫策為宋公,終於三次之後,孫策表示重情難為,乃順天應人,接受宋公之位。

  而在此之前,張昭、張紘、周瑜、呂蒙等大量文武也同時宣布辭去漢室官爵,轉為宋室臣屬。

  孫策乃以張昭為宰相,建宋室社稷。

  對袁紹,孫策自然是力拒其聘禮,並斥責不顧朝恩,坐創凶逆,造合虛偽,而猖狂於時,妄自尊立,固義夫之所扼腕,人鬼之所同疾!其遂行無道,修治王宮,署置公卿,郊天祀地,殘民害物,為禍深酷。

  更立幼子袁尚為東宮,聘求貴女,廢嫡立庶,舍禮崇愛,實取禍之道!

  於是江東驅逐了袁氏在江東的所有使節,態度明顯的無以復加。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