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章 江東勢力封賞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孫策跟夫人陳月交談不久,趙雲便向前一步匯稟道:「君侯,長史請求覲見,有要務匯稟。👌👽 ➅❾รⒽย𝓍.𝓒ㄖⓜ 🐊☞」

  由於孫策的職位已經到了大司馬,所以他勢力內的官員都跟著水漲船高。

  張昭職位已經升為了揚州牧領大司馬府長史、梁餘鄉侯。

  一州之州牧,這是陸遜後期才能擔任的職務,陸遜以丞相之身份,兼任荊州牧、右都護。

  而如今張昭就有這種封賞,足以看得出來,孫策對部下著實是十分慷慨。

  但慷慨歸慷慨,一些不可動搖的底線,孫策也隨著這次的封賞貫徹了下去。

  那就是張昭被直接剝奪了軍職,他不再擔任任何將軍之職,而州牧也失去了一切軍事方面的權柄。畢竟江東施行的是募兵制,州牧只要不打算造反,就沒辦法公開募兵。

  軍權一直掌握在孫策本人手中,甚至薪俸都是由三司使直接發放,張昭只有審議、監察之權,並無直接干預的權力。

  軍政分離,這是自古以來中原改革的方向。就算在漢室,其實也是按這個方向推進的。只是漢末亂世,使得州牧的權利增強了。出現了一點反覆,孫策這個改革,也算是撥亂反正了。

  改革肯定是要觸犯一部份人的利益的。不過好在孫策這一次是借著封賞的機會進行改革的,先給了所有人大量利益,然後再限制其權力邊界。

  所以牴觸之情並不是很嚴重,畢竟哪怕是沒了軍權的州牧,那也是實實在在的封疆大吏啊!

  當然這個州牧跟亂世的州牧不同,他沒辦法直接任免自己治下的太守和縣令。隨著孫策權威的加強,他治下數百個縣的縣令、縣長任命之權,再次回歸中樞,只是這個中樞已經從雒陽轉移到了建康。

  所謂唯器與名,不可假與人。

  如今漢室已經失去了對這七州之地的官員任命、升遷之權,所有權力轉移到了孫策手中,那國家神器、天子之位轉移到孫策手中也就剩下時間問題了。

  孫策自然要借著封賞拉攏一波人心,除了張昭擔任揚州牧,張紘也擔任了荊州牧,魯肅依舊任交州刺史,陳群則轉任為了兗州刺史,虞翻擔任豫州刺史,呂范擔任了徐州刺史,顧雍擔任了青州刺史。

  吳景則被任命為司隸校尉,龐統兼領益州刺史,魏滕則兼領涼州刺史。

  後面這三個雖然暫時不在孫策治下,可不耽誤孫策直接就授與其印綬,以示其必取之心。✊🍟 ❻❾𝓼ⒽỮ𝔁.c𝕠𝕄 ✌♧

  可以說除了河北袁紹占據的三州之外,孫策已經任命了剩餘天下所有州郡的長吏。

  當然就算是與袁紹分占的兗州、青州,孫策也直接任命了刺史。雙方分別在兗州、青州部署了刺史。

  為此袁紹還派人過來商談此事,要求孫策歸還青州數郡。

  並提議,他袁紹罷置兗州刺史,孫策則罷置青州刺史。

  孫策選擇充耳不聞,雖沒有當面拒絕,但也學袁紹玩起了拖延,不見河北使節,讓他留在建康體驗江南繁華。

  而袁紹忙於稱帝的野心,一時也沒心思關注一個小小青州刺史的問題。

  直到此刻他還是認為自己優勢在握,雖說是以五州之地,對孫策的七州之地。

  但徐州寥寥二十餘萬可以忽略不計,交州則地處偏遠,難以轉化為實力,五州對五州,按長期以來北方富庶,南方稍弱的形勢,他習慣性的輕視南方。以為孫策即便能興霸業,也不過是以往吳國一般的霸主,難以威脅河北。

  春秋之時,吳國北上爭霸也未嘗沒有進攻到如今一線,徐州境內的邗溝就是吳國北上爭霸所挖掘的運河。

  可吳國面對晉國未必能占優,袁紹以為當今之勢亦然。畢竟經濟中心依舊在北方,南方經歷的經濟中心轉移規模有限。

  但他不清楚的是,由於不立田制導致的農業騰飛,才是經濟轉移的最重要因素。

  為什麼從唐朝開始,南方超越北方,幾十年後宋朝建立,南方對北方就有了壓倒性優勢?

  還不是因為經濟制度的改革,使得生產力在南方騰飛?

  眼下的江東,經濟財富已經是春秋之時無法比擬的了。

  刻舟求劍、古板印象只會導致他吃一個大虧。

  所以孫策壓根就不想跟他交流,讓他自以為是,驕狂自大,對江東本身就是一件有利之事,以這種心態交戰,北方早晚吃個大虧。


  況且江東境內的政務,就足夠讓孫策操勞不已了。

  聽完趙雲之言,孫策拍了拍陳月的素手,說道:「唉,孤想偷得浮生半日閒都難得啊。各種政務追著趕著黏上來。」

  陳月心疼得為他揉了揉腦袋,說道:「夫君身體為重啊,那些政務上的小事,就交給下面人,夫君不必過問了。」

  「不必過問?」孫策笑了笑,問道:「豫章賊寇叛亂,聚眾數萬,孤不過問行嗎?」

  「豫州旱災,赤地千里,石米三千,孤不過問行嗎?」

  「昌豨叛亂,攻打郡縣,誅殺長吏,一州板蕩,孤不過問能行嗎?」

  孫策深深嘆息一聲,說道:「孤家寡人啊,怎敢怠政?夫人先去休息吧,孤忙完之後,再去夫人宮中休寢。✊🍟 ❻❾𝓼ⒽỮ𝔁.c𝕠𝕄 ✌♧」

  待陳月離開,孫策對趙雲說道:「讓長史過來吧。」

  同時孫策在想,要不要學大明組建內閣。

  雖說大部分事情孫策也還是要過問,但至少不要動腦了。

  內閣把處理意見寫在一張紙條上,貼在奏章上面,孫策看完,覺得可以,就讓女官拿著硃筆把紙條上的內容抄在奏摺上,然後蓋章,就算他本人做出回復了。

  如果不同意,就直接駁回,讓內閣重新出意見。嫌麻煩,也可以在紙條上寫下怎麼修改,需要注意的事項。

  不要瞧不起這個,這個難度和省時省力的情況,相當於你讀一本小說和寫一本小說的區別了。

  前者不太需要動腦,只要讀下來享受就行了。

  後者要躬身在案前冥思苦想一天,然後伏案寫作自旦達晝。

  所以內閣一般都有好幾人輪值,為天子提供諮詢備問。

  當然了,既然是諮詢之權,他們就不會太強力。如果天子足夠勤政,或者對某一個事情極其關注,那不需要內閣提意見,他直接親自在奏摺上寫自己的處置方法,也是可以的。

  畢竟設立內閣本身就是天子省事的方法,讓內閣幫天子想處置的對策,內閣執行的是天子的意志,而不可能限制干預天子。

  而賈詡、劉曄就比較適合這個職務,他們倆足夠聰明,又沒有什麼實權,不會威脅孫策。

  畢竟就像孫策所言,現在已經是孤家寡人了,哪敢怠政懶政?一旦大權旁落,那就是闔族之滅。

  孫策想著建國之後的改制問題,張昭就抵達了垂拱殿前。

  張昭是將軍府的長史之職,所以他的辦公府署就在昭明宮內,距離垂拱殿不遠。

  有點類似漢室天子和尚書台的關係,當然更像大宋的宮殿布局,中書省、樞密院和三司使都圍在了天子附近。

  張昭現在理論上的位置跟孫策其實已經很近了,兩人都是州牧,將江東是所有人共有的勢力演繹的淋漓盡致。

  就孫策目前的這種布局下,江東這些文武怎麼可能不心向孫策而尤系漢室?

  他們的州牧、刺史、將軍、侯爵名號都是孫策給的。

  追隨孫策他們是一方牧伯,軍中大將,若是漢室掃平天下,他們還能繼續擔任州牧、刺史之職?

  這就不需要多想,如果天子的軍隊東出,打下了豫州、兗州一帶,天子論功酬德、籠絡人心也一定會把官職封給朝廷的功勳文武,比如讓劉備擔任豫州牧、曹操擔任兗州牧。

  因而事實上,到了如今,江東文武都已經在期待孫策能更進一步。

  不然君臣相處,誰不戰戰兢兢?

  孫策是豫州牧、張昭是揚州牧,他難道就不擔憂孫策猜忌?北方士人給他張昭寫信,張昭都第一時間公示出來,要不是孫策胸襟豁達,將其比為仲父,他根本就無法從容處理政務。

  可要是孫策進一步為天子,那他立即就心安下來了。

  而將軍們更是如此,要知道在如今,只要是將軍位號,大抵都是相差不大的。還沒有後世的品級之分。

  江東的這些將軍們更是恐懼流言,無不期望孫策早建社稷,定君臣之份。

  所以到了如今,江東的文武,見到孫策就再也不以將軍為稱,皆改稱君侯。

  不然其他將來稱呼孫策為將軍,再被其他人稱為將軍,豈不是地位與孫策相同?

  張昭雖然貴為揚州牧,但見到孫策還是以屬吏自居,立即拱手,說道:「拜見君侯,打擾君侯雅興,實感愧疚。」


  孫策笑著擺了擺手,也不稱呼其為牧伯,而是開口說道:「長史免禮,都是為了政務操勞啊。來人,給長史賜座。」

  而很顯然,不僅僅是孫策如此,其他江東文武也都是如此,甚至張昭也喜得其他人稱呼他為長史。為將軍府長史,則表明他仍為孫策之臣。

  待入座之後,張昭拱手,對孫策說道:「若只是小事,實不願打擾君侯休沐,只是北方有形勢劇變,需及時告知君侯。」

  「北方劇變?」孫策問道:「發生了何事?」

  張昭面色凝重的說道:「袁紹已經攻破河東,大破劉備、馬超聯軍。」

  孫策也略吃一驚,問道:「劉備、馬超合兵,竟也不是袁紹大軍之敵?」

  要知道有了馬超加盟,劉備手下可是不缺將領,不缺軍兵了啊。

  他手下有關羽、馬超、龐德、成宜、楊秋等諸多猛將,還有荀攸、鍾繇等人輔佐,這已經不弱於他手下有關、張、趙之時了。

  不過想到劉備就算有關、張、趙前期也沒少打敗仗,甚至有諸葛亮輔佐也依舊敗走當陽,他又覺得有些合情合理了。

  畢竟袁紹那也是號稱袁氏之攻,狀若鬼神的啊。

  所以孫策詳細的問道:「劉備怎麼會敗於袁軍?戰況詳情如何?」

  張昭解釋道:「袁紹依舊是以勢勝也,劉、馬聯軍已經是奮力死戰,河東太守郭援率軍渡汾河之際,馬超率軍討之,為飛矢所中,乃以囊囊其足而戰。」

  孫策聞言,頷首讚嘆道:「如此馬兒有高祖之勇哉。」

  被飛矢射穿腳部,卻臨陣依舊奮戰,足見其雄烈。

  難怪諸葛亮評價他兼資文武,雄烈過人,一世之傑,黥、彭之徒。

  不過想馬超堂堂諸侯,在戰場上都身中矢石,亦可知河東戰場的兇險。

  孫策問道:「劉、馬聯軍勢不敵袁紹?」

  張昭點頭,說道:「馬超引軍入援本就是朝廷懇求之舉,司隸校尉鍾繇,寫信給馬騰、韓遂,陳述其中利弊關係,又派張既、傅乾等人去勸說,請求馬騰、韓遂出兵援助。馬騰方派馬超率軍萬人入援河東。」

  「可袁紹所部,僅張郃率領的主力大軍就多達四萬餘眾,而袁尚、高幹、郭援等袁氏宗親又在并州、河東聚眾數萬增援,袁氏又驅胡騎為助力,南匈奴單于呼廚泉率胡騎五千餘助陣,使得袁軍在河東境內,軍隊規模不下八萬。」

  這八萬軍隊的成分跟孫策進攻許縣時有些類似,義師、附從比較多,可即便如此,袁軍的正規軍加上并州州軍、河東郡兵以及五千胡騎,規模也是接近六萬的!

  因而結局可以預料,張昭說道:「袁軍大將張郃得知馬超受創,乃親自領兵猛攻馬超軍隊,使得馬超所部死傷慘重,由是軍心生變,被迫撤離河東。」

  孫策頓時眉頭一擰,這張郃是生動的演繹了什麼叫夫猛將必發於行伍!

  他就是因為在與曹操的交戰中,因能征善戰而逐漸崛起。尤其關鍵一戰,他跟高覽猛攻曹操本營,一戰攻克營壘,直接奠定了戰局勝負。

  沮授當初的規劃,還是起到了效果。

  戰爭打下去,袁軍早晚能從無數的將校中選拔出真正能征善戰的大將。

  此人將來或為江東之大敵!(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