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江東三軍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249章 江東三軍

  看完騎兵,孫策又去觀摩了一下水師演練。

  江東水師在當今天下,就是無敵的存在。隨著荊揚一統,再無一支能與江東匹敵堂堂之師。九州之內,四海之外,可由水師肆意馳騁。

  哪怕只靠存量艦隊,江東水師也能抵達任何他們想抵達的地方。

  江東的另一位大都督陸遜就在這支水師當中,不過由於他太年輕,並非是軍中將領,只擔任了一名隊率,故而孫策就沒有單獨接見他。

  看完水師操練之後,孫策轉向張昭,問道:「長史,如今三軍整頓情況如何?荊揚二州,軍隊是否隨時可以北伐?」

  前將軍府有兵曹、鎧曹、馬曹等諸曹以掌荊揚軍事,張昭現在以奮威將軍之職兼任前將軍府長史,事實上就是孫策的丞相,代孫策督荊揚兩州的軍政。

  奮威將軍也是孫策之下的江東第一人,在其後是張紘的昭義將軍,再往後是蔣欽的鷹揚將軍,最後則是賀齊的偏將軍。

  如今江東有將軍位號的僅此四人,而眾所周知,蔣欽那個鷹揚將軍完全是因為他是孫策嫡系之故,以親軍統領之位升上來的。

  軍中真正掌權的是幾位中郎將。

  而張昭則介紹道:「如今諸位將軍都在整頓部隊,積穀練兵,自荊州返回,傷兵、退役之人都已經安置下去,各部也已經徵募新卒,補足員額。」

  「如今全軍共計五萬三千人。其中水師一萬四千人。武騎士四千,騎士五千,射聲之士六千,材官兩萬四千。」

  孫策點了點頭,部隊總數已然極其龐大了。

  要知道這可是募兵制的職業強軍,意味著江東有弓弩手在內的強軍整整三萬,還有九千鐵騎!

  江東現在已經不是戰馬不足的問題了,而是在江南挑選不出來足夠的合格騎士。

  畢竟募兵制下,首先要保證士兵的戰力,寧缺毋濫。

  而水師一萬四千人,也並非完全的水上軍隊,是可以下岸列陣,以強弓硬弩,長戟大劍擊潰敵軍,圍攻城池的。

  可以說這些久經訓練的水師,戰力可能要比絕大部分諸侯的徒卒更強。

  以荊揚兩州之地,養五六萬士卒,已經是負擔極重,所以在打下荊襄後,三軍精簡過一次,裁汰了一部份傷兵和弱卒,才精簡到了如此規模。

  這一段時間來,諸將都是在整頓卒伍,挑選精銳,訓練三軍。

  但人數雖然稍有減少,戰略卻是實實在在的極速提升。

  畢竟年前在三司使整理稅賦之後,就給三軍和官吏都倍增了廩給。

  現在一名普通士卒所受廩給,亦足以養一家父母和妻小。

  如果妻子再於家中有幾十畝薄田,種百十株桑樹,勤耕織杼,則一家必定會迅速成為中產。

  有恆產者有恆心,將士們在江東有如此產業以及妻小,戰意及軍紀,都遠邁尋常。

  張昭繼續說道:「如今水師大部分都在淮河巡弋,另有兩千餘人在甘寧統帥之下,駐守於漢江。」

  「騎兵除具裝龍雀突騎之外,則分駐在襄陽、鍾離、以及淮陰三縣。」

  「徒卒則分眾於江夏、廬江、廣陵,以昭義將軍張紘都督一萬士眾屯於南郡、江夏,以討逆中郎將呂蒙督眾五千以鎮荊南,以偏將軍賀齊督眾五千屯於廣陵,另外數千軍隊則分駐各郡,以把守要道,安定江南。」

  江南需要震懾的郡縣其實不少,不論是鄱陽、廬陵還是會稽、吳興,都是邊疆深遠。

  但好在賀齊最近才大破山越,甚至因此功而升為了偏將軍,在最近幾年不用擔憂山越再繼續叛亂。

  所以將軍府才敢只用數千軍隊就鎮撫南方。

  而更重要的是,隨著江南漸平,官府一直在推進生產,政策上不立田制,稅收上輕徭薄賦,更勸課農桑,發展水利。

  整個江南因此而受益極廣,到處都欣欣向榮,民間物阜民豐,經濟繁華。

  在這種歲豐人和的局勢下,近幾年發生叛亂的概率並不大。

  在聽完張昭介紹後,孫策問道:「若是如此,北伐之際,孤督建康之精銳親征,可用之卒約為四萬之眾?」

  張昭點頭,說道:「若舟師並舉,三路北伐,可用之卒不低於四萬。」

  四萬職業精兵,規模已經極其可觀了。


  不要看大量諸侯,號稱帶甲十萬,擁眾百萬。

  但就看劉表的衰亡,就知道這個水份有多大。

  兩萬主力覆滅,他就一蹶不振了,各處郡縣紛紛失守,地方守相、將領,叛亂相繼。

  如果給他數年時間,休養生息,重整旗鼓,他還有可能平定叛亂,恢復軍勢。

  可一旦敵軍大軍壓境,不給其喘息之機,那他就只能苟延殘喘,死守在南郡一地。

  哪怕是袁術這種天下頂級的諸侯,被孫策、劉備覆滅三萬人,被曹操覆滅兩萬人,也隨即元氣大傷,再也沒實力東征西討。

  江東這四萬人北伐,若是能有一路擊破曹操一兩萬人的部隊,那一路就能長驅直入,打的曹操寒芒在背,如同一把致命的刀鋒抵在咽喉之前。

  若是這四萬人能斬殺曹軍三四萬人,那就直接定鼎天下形勢了。

  同樣的,若這四萬人當中有一兩萬人被曹軍所覆滅,這次北伐怕是就要慘敗而歸了。

  歷史上李靖三個月平定江南,所用之兵也還未到四萬人。

  這四萬人,就支撐著孫策北伐的雄心乃至於掃清天下的霸業啊!

  孫策隨後問道:「各部糧草可否充足?州郡是否已經向前線運送糧草?」

  江東北伐的意圖是掩飾不住的。畢竟江東統一了荊揚,不進攻曹操還能進攻何處?難道逆流而上,進攻險阻的蜀地?還是深入不毛,討伐交州?

  就算江東宣稱對曹操毫無敵意,曹操也不可能相信。

  所以遮掩是毫無意義的,只會耽誤己等整軍備戰。

  張昭立即介紹道:「已然開始向前線運輸物資,壽春、鍾離一線,有芍陂屯田供應,物資已然充足。」

  「淮陰一線,邗溝亦已溝通淮河、長江,建康糧草走水運已經送抵。」

  「唯荊襄一帶,正在休養生息,物資仍有所不足。」

  「此外,要供應四萬軍隊北伐,再只靠軍隊運糧已經捉襟見肘。荊揚兩州都已募集萬餘民夫,正在運輸糧草,待開戰之後,將再各募萬餘。」

  以四萬民夫供應四萬軍隊征伐,在尋常情況下肯定是不足的。

  江東最大的優勢就是溝通了水利,大部分北伐的路線都有漕船運輸。

  甚至像最右線的淮陰,出兵前有邗溝運糧,出兵後有泗水運糧。

  這一路主要的進攻方向就是沿泗水而上,攻取下邳。

  若是進軍順利,則從下邳繼續攻彭城,然後趁其虛,兵進山陽、魯國,斷曹操之右臂。

  中路則是從壽春、鍾離一線進軍,攻汝南、梁國,奪豫州刺史部的蔡、汝之地。

  西路則無需多言,兵出襄陽,北進南陽,進而威脅汝穎,連通雒陽。

  北伐就這麼幾條路,幾乎是明牌在打。

  己方的部署還未完成,一旦完成部署之後,曹操就將陷入腹背受敵的狀態。

  孫策若有所思的問道:「卿等以為曹操會如何破解此局?」

  張昭說道:「其上則在於樹基建本,安撫三州,得民之心。夫蓋救亂誅暴,謂之義兵;恃眾憑強,謂之驕兵。義者無敵,驕者先滅。」

  「以曹操此前所為,殘暴不仁。我等弔民伐罪,誅暴救亂,義兵討之,必所向無敵。一夫振臂,而舉州同聲。其兗州、豫州之地,可望風而降也。」

  孫策微微頷首,義者無敵跟後世的解釋還不太一樣。

  當前這個無敵不是戰無不勝之意,而就是字面上的意思。沒有敵人。

  若曹操殘暴,那己等江東將校北伐就將跟陳慶之奉魏帝元顥北伐一樣,是陳慶之真的戰無不勝,以八千之兵橫掃魏軍三十萬,前後作戰四十七次,攻城三十二座,皆克,所向無前?

  顯然並非如此,不然他陳慶之也是武廟名將了,也不至於岌岌無名。

  關鍵就是義師所至,敵城紛紛投降,軍隊戰意低迷,皆不戰而降。

  但孫策並沒有這麼樂觀,說道:「曹操此前的確是殘暴濫殺,但自建安以來,其得荀彧、任峻、毛玠等謀士輔佐,已一改其暴虐之氣。修耕戰以奉軍姿,蓄牛馬以養士眾,又唯才是舉,嚴明法紀,屯田修養,理風易俗,崇尚節儉,舉賢任能。」

  「其治下已然安寧,又頗得豪強之助。兗州、豫州已是其根本之地,徐州又有本地大族陳氏與我等為敵,誓死輔佐曹操。」


  「我等想要義師所至,敵皆望風而降,怕是不易。」

  當然,也並非完全不可能。

  人沒有那麼熱容易忘記仇恨。

  在兗州、在徐州怕是都有大量的豪傑,仍念其父兄之恥,思欲為父報仇雪恨。

  他曹操若是戰場上擊敗對手,可能這些士民也就認了。畢竟將軍難免陣前亡,技不如人,戰死沙場,也算壯烈,未有其恥,亦算是死的其所。墓碑上可以記一筆,父兄為國死節,至死未辱。

  但他曹操在戰後大舉屠戮,又率獸食人,挖墳盜墓。多少人父兄都因此而恥,曝屍於野。一筆筆仇恨都記在普通人心中,只是此前沒有機會報仇雪恥罷了。

  若曹操戰敗,損兵折將,怕是他勢力動搖會比劉表更慘烈。

  而聞孫策之言,張昭則繼續說道:「曹操有樹基建本之念,但未必能立即收見成效。畢竟其劣跡斑斑,早已失中原之望。故而我以為,其必死守陣線,不敢令大軍長驅直入。不然義師一至,其必一州沸騰,疆域板蕩。」

  孫策問道:「卿以為曹操會將戰事隔絕於外?」

  張昭搖了搖頭,說道:「我以為曹操甚至不會固守。」

  這倒不是張昭的謀略有多出奇,能夠像郭嘉一樣詭斷敵謀。

  而是如今的天下大勢就是浩浩蕩蕩如此,就像曹魏據有淮南,就必定要防備孫權北伐一樣。

  有些路,哪怕所有人都看的一清二楚,可作為諸侯也必須去走。沒有太多的奇謀詭計,能夠走捷徑,影響天下之大勢。

  而孫策則是略感驚詫,問道:「難道曹操會主動進攻袁紹?」

  該不會官渡之戰最終由曹操發起吧?

  他曹操趁休養生息許久,主動進攻剛剛平定河北,未來得及整頓軍隊的袁紹?

  站在一旁的賈詡則立即問道:「將軍為何篤定曹操會打袁紹,而非進攻我等?」

  這,孫策著實是愣了一下,他恃山河之險太久,已經習慣了由己等進攻對手,完全沒想過對手會來進攻己方。

  孫策立即問道:「卿以為曹操會攻我郡縣?」

  賈詡說道:「若以曹操之處境,必當先南後北,若能敗我大軍,則其可從容北上應對袁紹。若能覆滅我兩萬士卒,則其後顧無憂也。」

  是儀問道:「當袁紹大敵之前,曹操會與我等交惡,使其腹背受敵?」

  賈詡十分確信,說道:「以劉表坐守之輩,曹操尚不敢信之,憂其會偷襲潁川。又如何會信我江東坐觀他與袁紹成敗?」

  「言之有理。」孫策對賈詡的看法還是比較認同的,曹操不是那種會將希望寄託於對手犯蠢的庸碌之人。

  歷史上,官渡之戰已經爆發的情況下,他還能抽空去徐州先擊破劉備,就可見其習慣於主動出擊。

  賈詡繼續說道:「袁紹雖有大志,然見事而遲,今其三軍未舉,則必不會輕動。曹操若擊淮南,袁紹恐不會擊曹操之後。若反之,則不然。」

  「且將軍治所在建康,遠在江南。與前線相距甚遠,袁紹治所在鄴城,距黃河甚近。」

  「以曹操之善戰,必攻我疆土,以期破局。」

  江東的確是有山河之險,可是曹操現在的野心也不是要直接打下江東。

  他只要在一片戰場上,大破江東軍隊,威震江表,震駭的江東不敢北伐,就足夠穩定局勢,然後全力向北,攻破袁紹了。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