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消失的官渡之戰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文聘的出現,給了張羨及其身後府吏們以極大的壓力。

  畢竟投降和身死族滅,怎麼選還是非常容易的。

  包括張羨本人,現在都極其期待桓彝所言是真的。

  此時文聘開口,說道:「我等已歸降吳侯,今江表盡平,江南漸安,唯張府君尤聚眾為亂,故不得不請府君出降,傳檄三郡,歸順吳侯。」

  張羨勃然大怒,說道:「吳侯許我以荊南之主,今出爾反爾?」

  桓彝無奈的看向張羨:「張府君尤不清楚,自己究竟因何困頓於此?高祖封韓信為齊王之際,就註定韓信必難以裂土封疆!府君孚荊南之望,不思雄圖天下,而唯務割據自守。已失天下之望,憑何能任荊南之主?又何以傾荊南之物力,窮一己之私慾!」

  張羨尤不肯認輸,紅著眼睛看向文聘,說道:「仲業,汝為荊州大將,我為荊南之主,只要我二人合兵,北上救援江陵,則局勢尤未可定也!」

  文聘默然,他路途之中當然思慮過這個方法。

  只是隨即文聘重重一嘆,說道:「張府君,受降吧,江東已是天命所歸。荊襄人心思安,百姓厭戰。此行不義,敗之必矣。」

  這一路下來,他文聘深知,自己根本不可能調動這些士卒發起叛亂。

  自己今日叛,明日可能就被部下所擒。

  更重要的是,文聘深感桓彝之所言,以吳侯之神武天資,就算自己與張羨合兵又能如何?數千之眾而北上,只會被大敗而歸。

  到時候不僅救不了江陵,反倒使漢江之地,動盪不安,兵戈四起。

  他文聘為什麼願意引兵直趨長沙,為的不就是據守疆土,安定荊襄嗎?

  只要張羨歸降,則荊南四郡,可傳檄而定也!

  所以文聘態度極其堅決,投降這種事,一生中有一次就夠多了!

  他右臂一抬,上百張強弩舉起,密密麻麻的箭矢對準了張羨:「張府君,汝若再執迷不悟,就休怪我刀劍無眼了。」

  張羨性剛烈,還要硬撐,但他身後兩名賓客搶下其印綬,一人將他拉回後庭,一人將印綬交給文聘,說道:「此乃府君印綬,汝等之所需,莫要再相逼!」

  桓彝立即從他手中將印綬接了過來,轉頭向文聘點了點頭,有了這印綬,長沙就將不戰而平。

  文聘立即一揮手,留下一隊士兵看管張羨,同時自己親自前往府庫、軍營接管軍隊和物資。

  張羨一人身系整個荊南之望,有他的印綬,江東軍隊很順利的就接手了整個另外兩郡零陵和桂陽。

  呂蒙也率軍從夷道南進,直接接管了張羨在武陵境內的萬餘軍隊。

  這萬餘軍隊被掌控,整個荊南就再無多少抵抗之力。

  要知道當初關羽鎮守荊州,呂蒙都能率軍兩萬在其反應過來之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奪取長沙、零陵、桂陽三郡。逼得劉備不得不引軍五萬前來支援,雙方最終湘水劃界。

  眼下荊南沒有任何強權,地方長吏又得到張羨檄文,要求歸順江東。

  在呂蒙兩萬兵鋒面前,收復荊南三郡的確是不值一提。

  只有武陵蠻的叛亂值得關注一眼,呂蒙派了張飛率部三千,助武陵太守何夔平定叛亂。

  張飛奮武,何夔用謀,兩人先在臨沅縣大破武陵蠻主力,斬首四百餘,俘獲兩千青壯,又順沅水而上,緣路徼戰,三戰三捷,大敗敵沅水一帶主力。

  但武陵蠻人數眾多,且因不滿賦役,數縣皆反。

  以張飛之壯武,縱百戰百勝,亦不足以扭乾坤。然王師一敗,則致禍不復。

  張飛擊破沅水附近敵軍,武陵蠻在遷陵、酋陽一帶仍聚眾兩萬餘人圍充城,欲攻夷道。

  武陵蠻之叛,非戰事可速決也。

  何夔一邊遣張飛率部繼續猛攻,平定沅水一線,武陵南部荊蠻,以威懾敵軍。

  一邊發榜安民,告諭百姓,官府將輕搖簿賦,盡除百姓身上賦稅。

  同時派長吏、三老向百姓立綱陳紀,宣陳江東不立田制,計畝徵稅之法。

  不立田制,未必就有利於當地豪強、酋長的利益。但這個盡除百姓的徭役和算賦,著實令武陵蠻壓力一輕,解其所難。

  武陵蠻之所以叛者,就是因為荊州統治下,窮兵黷武,使得武陵蠻身上賦稅和徭役沉重,只有十幾萬的武陵蠻前後被征青壯、徭役、兵役近萬人。


  如今江東輕徭薄賦,正是緩其所急。

  至於計畝徵稅,武陵蠻尚未經歷過,不過大部份人所想,武陵疆域如此寬廣,如今一郡之內,人口不過十餘萬,田稅怎麼也不至於無田繳納。

  由是武陵蠻攻擊充城之勢有所緩解,兩萬餘眾暫歸邑落。

  隨著荊南漸平,孫策開始規劃整個荊州的布局。

  他跟龐統有言,欲在荊州留步騎三萬,以鎮荊襄,立綱陳紀。

  可孫策麾下三軍加上水師也不過堪堪五萬之數,若留在荊襄三萬步騎,怕是揚州、淮南都要守備空虛,更無力參與中原的官渡之戰了。

  所以在荊南平定之後,孫策就率主力返還江東了,只在荊南留下呂蒙率部五千,坐鎮四郡。

  同時在江陵留下程普、黃蓋統帥一萬水師。而在襄陽孫策留下了太史慈統兵三千坐鎮。在江夏則有張紘及徐晃統兵兩千,不過他們不是在這裡坐鎮,而是訓練一萬新兵!

  整個荊襄的降軍近三萬人,孫策從中挑選了精銳五千餘人,又從荊州、揚州、廬江等地招募了五千願意從軍的豪傑,組建了一支新的部隊。

  打下了荊襄,這裡雖然此前一直窮兵黷武,但對孫策也是有所助力的,至少要增加一萬的部隊。

  畢竟從江陵府庫中,孫策就獲得了可支一萬守軍用度近兩年的糧草,還有數萬斤金銀。

  僅是這些就足以支撐江東招募一萬新兵,並支撐一年。

  從如今到十月稅收之際,三司使將全力梳理荊襄的田籍、戶口和田稅、商稅、戶稅等情況。

  等整個荊襄的稅賦梳理出來,哪怕沒有鑄幣之權,僅靠賦稅也能養一萬軍隊。

  不過在當下,荊襄還是以休養生息為主。

  等孫策率軍從荊襄返回建康已經是五月盛夏,白鷺洲上已經有繁花盛開,大橋種下去的鮮花到今年也已經兩年,白鷺洲上繁華浪漫,樹木成林,已經鬱鬱蔥蔥。

  用五個月時間,攻下了荊襄,不算快,但也絕對不算慢了。

  曹操打汝南、潁川兩個郡還用了兩個多月的時間呢。

  這次攻打荊襄,主要時間都消耗在了進攻南郡上,足足耗費了近三個月,若是劉表繼續據城死守,怕是再有五個月也難以平定荊襄。

  這場戰事如此順利,完全是得益於荊州內部生亂,江東才能尋釁而入。

  在快刀斬亂麻的情況下,擒住張羨,呂蒙旬月而平荊南。

  可即便已經如此迅捷了,孫策徹底平定江南的時間還是遷延到了五月。似乎已經耽誤了官渡之戰!

  孫策返回建康之後,就立即召見了自己總覽軍政的大臣張昭,問道:「長史,為何我在前線一直未聞袁、曹之變?難道未有任何信使抵達江東?中原如今形勢如何?」

  三月末的時候,荀諶就到了江陵,告知孫策,袁紹已經掃平了河北,欲與江東共討曹賊。

  孫策也立即慨然應諾,並回贈給了荀諶上千套鐵鎧,三月正是東南季風盛行的時節。

  江東水師親自送荀諶沿水路返回青、冀。

  這是中原自古以來都最常走的路線,漕運最常從東南啟航,浮海而上,經海河入海口,入天津、渤海一帶。

  所以荀諶應該早已返回冀州,最早三月,最遲五月就應該爆發官渡之戰了啊。

  畢竟建安四年夏,袁紹挑選精兵十萬,戰馬萬匹,南征曹操,這種大事可是非常明確的。

  張昭從容拱手,回道:「稟將軍,的確未有袁曹雙方信使抵達,倒是襄陽傳信而至,天子欽使已抵達荊襄,正向建康而來。」

  聞言,孫策略微驚詫:「未有袁曹信使?那探子可有情報傳來?北方可有傳聞開戰?」

  張昭還是搖頭,說道:「並未有戰事傳聞,袁曹皆在全力休整。」

  這讓孫策徹底意外了,這是個什麼走向?

  都建安四年五月了!再有一個月就該陸續秋收了,畢竟粟米和麥子,都是六月開始收穫。

  五月不開戰,六月是幾乎不可能打仗的。

  那在六月之後,再起兵作戰,稍一遷延,就該入冬了。

  如今歲愈寒,黃河常年冰三尺,這個時節北方可不是個打仗的好時候。

  就看曹操奇襲徐州,死傷多麼慘重,便可見一斑。

  在寒冬,能都主動出擊的都是精銳,一旦死傷慘重,那必然動搖根基。

  誰主動進攻,都會陷入劣勢。畢竟死的都是嫡系精銳啊,跟那些隨時可以補充的壯丁可完全不同。

  孫策一時不能理解究竟發生了什麼變故,怎麼那麼傳奇的官渡之戰,以少勝多的經典之戰,決定北方歸屬的必然之戰,還能消失了?(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