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孫策之難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橋蕤是仲氏大將,他的投降將淮南的軍事布防情況和盤托出,使得孫策北伐的部署頓時清晰凌厲起來。

  對敵方的部署情況了如指掌,孫策立即下令趙雲、張飛、呂蒙三人各領一軍,去平定淮南各縣,引軍攻略其空虛之地,然後進圍鍾離。

  這裡是淮河沿線的軍事重鎮,其防守東方逆流而上的軍隊,地位與合肥防守南方軍隊完全相當。

  而孫策則自引主力,進圍壽春!

  壽春城,這座淮南第一城邑,在當下的地位就堪比後世的六朝古都建康!

  早在春秋時期這座城池就曾是蔡國的都城,戰國時代這裡曾是春申君黃歇的食邑。楚國後期,在秦國強大的軍事重壓下,迫不得已將都城步步東遷。最後的郢都(楚國都城),就是壽春。

  作為楚國的都城,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中心,壽春很快成為首屈一指的大都會,是江淮的軍事重鎮。秦滅楚之後,又被大漢所取代,壽春依舊未衰落,又成為了淮南王劉安的都城。

  但可能是風水不好,自漢代以降,每個建都在壽春的大王,都有一顆謀逆之心。

  不論是淮南王英布,還是淮南王劉長、劉安,甚至是眼下的袁術都想過一把當皇帝的癮。

  而能有如此形勢,除了風水之外,恐怕最大的原因還是淮南這裡實在是太富庶了!

  袁術哪怕已經窮途末路,孫策歷史上在攻破廬江之後,還能得袁術麾下百工及鼓吹部曲三萬餘人,並袁術妻子等。

  如今淮南大旱剛起,壽春城還未遭受重創,僅此一城裡面人口就有十餘萬!

  尤其中原戰亂,無數士人、豪強避難於淮南,更極大地增加了壽春人口,使得這座城池人口規模可能接近二十萬人。

  巨城無防,就不說其他的,壽春在芍陂的糧倉被孫策所奪,江東大軍圍城後,這二十萬百姓糧食如何供應都是個問題。

  圍城無需十日,城中就會餓殍遍野,夫妻相食。

  袁術也無法坐視孫策順利圍城,孫策四月初大軍開抵壽春城下,四月十日,袁術便領部將韓胤引兵三千出南城,渡橋以據孫策。

  但被孫策部將徐盛所擊潰,徐盛豪烈果敢,率部千餘人,箭矢亂發,擾亂敵陣,便身先士卒大呼而入,陣斬敵軍三百餘人,敵軍驚駭,為之崩潰。徐盛趁勢奮擊,掩殺至城下,敵軍死傷甚重。🐸☆ ➅➈şĤuⓧ.𝒸Ỗ𝓶 ♢🍬

  袁術偽朝官吏虎賁中郎將袁元長、郎中令張承、校尉萬豫等人戰死。

  四月十三日,袁術又令大將張勳夜襲孫策別營,攻之不克,折損數百人。

  四月十四日,袁術復令其所屬淮南尹劉威引軍五千,奇襲城外填河士卒。但軍剛出城,還未交戰,城中便有豪族叛亂,欲奪城門。

  出城士卒大驚,陳列為之混亂。江東大將甘寧立即不顧召集士卒,便策馬而入,單騎突陣,陣斬袁術所任命偽朝河南尹劉威。

  程普趁敵之亂,揮師五百猛攻敵陣,敵軍望風奔潰,墜河而死者以千數,死屍填埋溝壑。

  接連受此重創,城中士氣愈發低迷!

  而城下,孫策也開始從淮南各處徵集壯丁,填埋護城河,設雲梯、井欄、衝車等猛攻城池。

  同時挖溝築壘,圍困城中,使敵軍不得收到任何糧草。

  袁術從淮河北岸調來的軍糧,剛出汝南,運送往九江便被攻擊,損失數千石糧草。

  但大軍四面功成,一直到五月,亦未能攻克。

  而城中已經缺糧,絹一匹只值粟三升,布十匹值鹽一升,服飾珍玩,賤如土芥。民食草根木葉皆盡,乃澄取浮泥,放入米屑作成餅吃,食後皆病,身體腫脹腳跟發軟,死者相枕倚於道。

  城中如此慘烈,城外的孫策形勢也沒有好到哪裡去。

  大軍攻城不克,軍中將士不僅疲憊,而且戰意逐漸低迷。士吏都想要班師返回江東,盡遷九江、廬江所獲三十餘萬男女返回江東。

  不僅僅是因為江南士卒對北伐的興致缺乏,更重要的是,到了五月,淮南大旱的形勢終於徹底顯露出來。

  淮南之地,赤地千里,赤日炎炎,土地全部乾裂,除了芍陂那百里之地以外,郡縣各處的良田、麥苗都已經旱死,整個淮南顆粒無收已然成了定局。

  所以孫策營帳中,每天都有大量的爭吵。

  而且這一次的爭吵,就算是孫策也無法下定決斷。


  因為爭吵的雙方,一方以張紘、劉曄為主,一方以賈詡、魯肅為主!

  雙方唇槍舌戰,且都極為在理。

  賈詡和魯肅已經數次向孫策提議退兵。

  賈詡還比較低調,考慮明哲保身,所以只是提及了一次,而魯肅由於向來受重用,所以態度更為堅決。★😳 ❻➈𝔰𝒽𝓾Ж.cㄖ𝐌 🍓🐜

  他受徐琨都督,從淮河下游進軍,一路向壽春攻伐,又配合趙雲、張飛、呂蒙等部,合圍了鍾離。

  鍾離上萬守軍見壽春已經被圍困,他們又前後失度,不能久守,故而在堅持了十餘日後,被迫投降。

  右路軍一戰拿下了這座淮河沿線最大的軍事重鎮,得降卒萬餘人,以及糧草、器械等大量軍實輜重,聲威大振,大張旗鼓的進軍至壽春境內,參與合圍敵軍國都。

  但圍城月余,一直打不下這座城池,而將士們頂著炎炎烈日,士氣已然低迷。

  關鍵是這種圍攻毫無意義!

  待一日攻城無果之後,魯肅夜裡再次找到孫策,鄭重的對孫策說道:「將軍,如今江淮之間,赤地千里,旱情嚴重。我等完全無需在壽春城下苦耗。壽春城中已然斷糧,郡縣又顆粒無收。就算我等放棄圍城,袁術亦將瓦解流散,徒而自敗。」

  「當務之急是賑濟百姓!若能收淮南三十萬百姓而南歸,充實江南,蓄耕殖,課農桑,無需兩年,則江東富庶,府庫充盈,可從容再興兩萬大軍北上,淮南可指麾而定矣!」

  「不然將軍難道要從江東運數百萬糧食北上,賑濟災民?」

  如今最值得慶幸的事情便是,江東傳來的情報顯示,江東今年受旱災的影響並不嚴重,吳郡、會稽等地甚至算得上是風調雨順。

  大旱主要集中在淮南一帶,甚至連淮北的影響都比較小,曹操在潁川的屯田依舊大獲成功,今年他已經把屯田從許縣一帶,推廣到了治下全部郡縣,兗州、豫州到處都在屯田,各處都熱火朝天的情景,準備迎接豐收。

  孫策進軍淮南,使得他南線的壓力大消,曹操可以全力的休養生息,消化新打下來的汝南、陳國、沛國、魯國一帶。

  到如今,兗州、豫州大部分都已經在曹操手中,他跨州連郡,治下兩州十四郡,已然是天下最強諸侯一列。

  而孫策到如今連一個揚州都未能占據,還有九江、廬江仍在袁術手上。

  更關鍵的是,揚州的開發程度遠不如兗州、豫州。

  人煙繁華、耕地廣闊的疆域僅止於吳縣一帶,連如今的治所建康附近都還十分荒涼。

  所以魯肅、賈詡的意見都是,如今並非滅亡袁術的良機,宜遷江淮男女三十萬至建康一帶,充實人口,發展生產,積蓄軍實。

  待袁術在大旱中自行衰敗,再引軍北上,直接接收淮南。

  見孫策沉默不語,魯肅說道:「我知將軍心有不甘。但這也是大旱之下的無奈之舉,淮南赤地千里,無法就食。水路又乾涸,無法通船,一切輜重、谷糧都要指望江東跨越千里,一路迢迢運送而至。再消耗下去,府庫恐怕難以支撐。」

  孫策眉頭緊蹙,說道:「不是還有芍陂所獲兩百萬石存糧嗎?」

  魯肅說道:「這兩百萬石存糧,若支撐軍隊圍城,誠然足夠。但若供給車徒之眾,則不足以安淮南之民。要給三十萬百姓賑濟,不計路上損耗,僅賑災一年便需要三百餘萬石糧食。若將軍將存糧都用以征伐,淮南百姓死傷殆盡,將軍就算打下壽春,又有何裨益於王業?」

  賑災這個事情,消耗可是比打仗還要慘烈。

  歷史上關東大旱,司馬懿在關中向關東轉運了五百萬石糧食,才緩解了旱情。

  這讓孫策尤其不甘心就這樣引軍而撤。

  關中那是個什麼形勢?生民死傷殆盡,八百里秦川上人相食,吃到最後可能整個關中就剩下了幾百人,千里無雞鳴啊!

  但從關中之亂,到曹魏建國,短短十幾年的時間,關中就恢復到了百萬人口,更是能向關東輸送五百萬石糧食以賑災。

  高承給天子提供的建言和戰略絕對可行之有效。

  而在淮南亦是如此。這裡膏腴之地,平原廣闊,水網密集,農業水利都極為完善。

  若能打下此地,盡得江淮千里之地,認真經營,哪怕今年旱情嚴重,明年亦能恢復生機,說不定當年便可積粟數百萬石。

  當然,孫策不肯退兵絕不是因為大橋還在壽春城中。

  魯肅凝重的說道:「可如今壽春久攻不下,軍士疲憊,若敵援軍來攻,我等或有傾覆之危!壽春雖然受困,但敵軍並非再無援軍,彭城呂布、龍亢駐軍以及汝、蔡一帶屯軍,都有可能連結而至。」

  「若我等困于堅城之下,而敵軍之眾聯合,大軍齊至,則攻守之勢異也。」

  說到底,還是攻城不順的事情!

  雖說巨城無防,可以當今的攻城手段,敵軍就是死戰不降,攻城大軍再大優勢,也難以速克。

  長安之戰,李傕、郭汜那麼大的優勢,十幾萬人圍攻幾千人,圍攻八天都打不下來。最終還是四川兵幫他們偷開城門,他們才得以進城。結果進了城,巷戰還一直打不動。最終加上圍城和巷戰,前前後後打了十幾天才順利擊敗了呂布,使呂布被迫引六百餘騎兵出逃。

  十幾萬大軍攻一座空城尚且如此,孫策這裡以三萬之眾,攻兩萬之城,想要速克著實不易。

  若大軍久攻不下,袁術麾下的部將從四方來援,確實是兵凶戰危的局面。

  孫策還在思考,一道慷慨的聲音就從帳外傳來:「越是如此,將軍愈應奮氣厲!袁術窮蹙,垂將面縛,若呂布、屯將等遠來助之,此天意欲亡其兩者也。」

  孫策和魯肅同時轉身望去,說話的正是孫策最倚重的大臣之一,為他規劃整個江東戰略的謀臣張紘。

  張紘走進帳內,厲聲說道:「袁術得地雖多,但不過皆是羈從之屬。真正聽其號令,政令通行者,唯壽春一城而已。今其智盡力窮,克在朝夕。」

  「將軍大舉而來,當一勞永逸。淮南諸縣已望風款服,唯壽春孤城,勢不能久,功在垂成,奈何棄之而去!今若旋師,賊勢必復振而起,若更相連結,後必難圖!」

  「敵軍縱有援兵,亦在淮河以北。將軍宜抽調水師,據淮河之險以拒之,伺間而動,破之必矣!」

  現在孫策是極其了解袁紹在官渡之戰時的困境了。

  每個謀士的建言都規劃宏遠,可成大業。

  就魯肅跟張紘的這兩個建議,誰能斷定是非?如此精妙之言,如此鞭辟入裡的分析,那是尋常人根本想都想不到的奇謀偉略!

  而且他們倆也是沒什麼私仇怨恨的,相反由於魯肅寬厚,張紘高雅,兩人私交還算不錯。而且都是在軍中為孫策處理軍務的幕府之臣,二人也非常欣賞彼此才識,有種高山流水之感。完全不同於徐盛、張飛,甘寧、凌操之間那種互相輕蔑,驕橫跋扈的關係。

  他們倆的所有建策規略,也都是公忠體國,是為了孫策能成大業。

  但現實卻是,二人的謀畫完完全全相反!

  魯肅要撤軍,欲以人為本,保存實力,充實江東,待袁術自困於淮南,其勢殘破之後,再摧枯拉朽的一戰定鼎淮南乾坤。如此可謂是兵不血刃,先勝後戰。

  而張紘則要畢其功於一役,態度非常堅決。

  張紘厲聲說道:「如今功在垂成,請將軍下令壽春未破,師必不還,敢言班師者斬!若不能破城克賊,請將軍斬我項上首級,以謝三軍!」(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