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賈詡獻策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曹操、劉備都向袁術發起攻勢之際,江東大軍也終於開拔至各自方向,開始北伐!

  江東水師四月從淮河沿線返回長江,建康的大軍主力,直接乘船插入巢湖!

  這個行軍路線,對江南實在是太便利了!數百里路,水師長驅直入,江東大軍乘船行軍,沒有艱苦的行軍困擾,沒有沉重的糧草負擔,大軍只用了寥寥六日,便直趨至巢湖境內!

  巢湖下方是濡須水,往上是施水。🎈🐠 ❻9𝔰hᵘЖ.ᶜ𝑜m ☯🍫

  濡須水下接長江,施水上接合肥。

  所以才會有巢湖,為古今用兵之地的說法。這裡南可截天塹長江,北控「淮右襟喉」合肥。

  孫策站在劈風斬浪的樓船甲板上,吹著迎面而來的春風,身後旌旗飄揚,鐵甲環繞,只感覺意氣風發,躊躇滿志。

  他笑著對身旁的賈詡說道:「巢湖如此兵家必爭之地,袁軍居然棄守。既未派軍死守濡須,又未設堤阻我水師,使我大軍長驅直入到巢湖境內,徹底後顧無憂。袁術可謂毫不知兵,大勢已去啊!」

  這絕對是袁術插手干預的結果,不然任何一名合格的大將,都不可能棄守濡須,放任江東水師直趨巢湖之內,自此天高海闊,隨意進軍任何方向。幾乎等同一把尖刀直接插進了胸膛之內。

  賈詡近日剛抵達建康,只比水師早到數日,他至今還有些難以明白,吳侯為何會不惜代價,從朝廷索要自己一個西涼人。

  兩人一人生在西涼武威,一人生在揚州吳郡,一方是天傾西北、一方是地陷東南,神話里都相隔萬里,實在是很難有何交集才對。

  不過賈詡是個聰明人,很清楚越是這種不同尋常的狀況,自己就越安全,吳侯不可能大費周章要自己前來助戰,又予以加害。

  不過他天性比較陰沉,不似江東才俊皆陽光俊秀,聞孫策之言,只很簡短的說道:「袁術去歲大敗於將軍,今歲又大敗於曹操,一年之內,損兵五萬,折將十員,心懷驚懼,亦是常理。屢戰屢敗,固不敢再令將領引兵出戰,僅欲死守而已。」

  孫策不禁莞爾,不由得為袁術發出了那句感慨,袁公路怎麼淪落到了這種地步啊?

  隨後孫策看向巢湖風光,說道:「四年之前,孤以孤童子,引兵千人於此巢湖之畔,創軍建業,神兵東驅,奮寡犯眾,攻無堅城之將,戰無交鋒之虜。♡👽 ➅➈𝐒Ħ𝔲Ⓧ.ᑕ𝓸ᗰ 🍬🍬故誅叛柔服而江外厎定,交御豪俊而同方者以類附,等契者以氣集。今北伐諸華,誅鋤干紀,舟車兩萬餘眾,群凶側目,叛逆震怖。卿可知,孤能有今日形勢,是為何?」

  人生真是如白駒過隙啊。

  一眨眼間,孫策起兵已近四載。194年冬,孫策在這巢湖邊上,人心惶惶,如喪家之犬。而如今197年春夏之交,自己再到巢湖,已是麾下萬兜鍪,戎裝齊整,旌旗獵獵,舟師浩蕩。

  當然,四年間漢末形勢之激盪也是讓人目不暇接。曹操四年前還在攻打徐州,而四年間已經經歷了兗州之叛,驅逐呂布,以人為脯,摸金盜墓,重奪兗州,攻破荊、豫,甚至抽空跟兩位天子打了一仗。

  而北方四年前公孫瓚並有幽、冀、青三州,兵強馬壯,稱雄當世,謂天下指麾可定,而如今已經是苟延殘喘,作困獸之鬥。反倒是他的對手袁紹,從只剩下半個冀州開始反推,如今已經快要一掃河北,被天子委任以冀、青、幽、並四州軍事。軍容浩蕩,大有橫掃天下之形勢。

  賈詡拱手,說道:「如今國家擾攘,州郡凌遲,建安之歲,袁術僭號於壽春,袁紹稱雄於鄴土;劉表占據荊州,呂布虎吞徐郡,盜賊蜂起,奸雄鷹揚,將軍能掃清六合,一統揚州,萬姓傾心,四方仰德:非以權勢取之,實天命所歸也。」

  說一統揚州,這就誇張了。

  漢室的揚州六郡,孫策只拿下了豫章、丹陽、吳郡、會稽四個郡。雖然他又新設了吳興、臨淮、鄱陽、廬陵四個郡,加上大半個廣陵,但在外人眼中,孫策這個揚州牧明顯還名不副實,就只有不到五個郡,連揚州最富庶的九江、廬江兩郡都沒拿下來,仍在袁術手中。

  但賈詡說的最後那一句,完全不假。孫策能夠如今舟師兩萬,軍容浩蕩的北伐,最重要的便是萬姓傾心,四方仰德,乃天命所歸!

  所謂得人心者得天下,在孫策治理下,江東郡界寧靜,百姓安居,倉廩豐積,百廢具興。

  不論是農業產出,穀物豐收,還是工商繁華,銀絹富饒,都給孫策提供了大量北伐的資本。

  如今天下到處是烽火狼煙的亂世模樣,諸侯橫徵暴斂,不修德政,唯江東治理,井井有條,一副治世模樣,就連軍隊都井然有序,退役徵募,各守章程。儼然一副天下未定吳先定的形勢。


  這使得不僅北方豪傑紛紛南下,就是江東豪傑,亦紛紛奮發志氣,欲掃平亂世。✎🎉 ➅9𝓢𝓗ⓤx.匚𝑜𝓂 🎃💜

  這才是為什麼江東會如此人才濟濟,張飛、趙雲、甘寧、張遼、徐晃、黃忠等都是看到了江東不同於亂世的氣象,才紛紛心慕而歸。

  如今還要加上劉曄、徐奕、何夔、陳矯、賈詡甚至諸葛亮等文臣。

  以此之眾北伐,孫策何憂不能擊破袁術一個冢中枯骨?

  孫策挺胸雄視四方,說道:「如今淮南境內,袁術倒行逆施,以致蒼生荼毒,天下燎燎,盜賊橫生,孤奉天討伐,卿乃國士,有何建策,助孤掃蕩群逆,救難濟時?」

  蒼生荼毒,天下燎燎。這還真不是孫策瞎說。

  大軍從濡須水進入淮南以來,一路上到處是烈日灼灼的景象,田地乾裂,穀苗枯死,兩岸之地,荒田連野,到處都是旱情。

  孫策穿越以來的確是改變很多,可唯一無法改變的就是這幾年的氣候。

  淮南大旱,赤地千里的情況,已經開始出現苗頭,待到入秋之時,淮南必然因大旱而顆粒無收,民情離亂。

  賈詡抬頭,望向前方這仿佛頂天立地,傲視天下的身影,不禁心中寬慰,或許陰差陽錯,進入江東也是自己最佳的歸宿,至少不用擔憂前程黯淡了。

  此方諸侯,有平定天下之念,有匡扶萬民之志,自己或許這一次終於能夠一展自身學識,大展鴻鵠之志!

  於是賈詡深吸一口氣,鄭重的說道:「將軍麾下皆虎狼之師,名將勁旅。三軍訓練有素,驍勇善戰。我以為袁術既然不敢守濡須,則亦必然不敢與將軍爭衡於疆場。當此之時,宜大軍迅疾而進,進圍合肥,而收成德、劉安一帶。如此敵軍雖據合肥重鎮,而四方皆降,其勢自敗矣。」

  繞過合肥!

  賈詡的這個建議可謂是十分大膽,一反江東北伐常態,跟以往任何江東謀士所想皆有不同。

  這是孫權終生未敢施行的壯舉。

  當然也並非孫權膽怯,而是繞過合肥這件事,本身就有極大風險!甚至可以說,稍有不慎,大軍就將一朝傾覆。

  若折損精兵萬人,江東的這場北伐勢必草草而終。

  而且直接動搖了整個江東的根基!三分之一的軍隊損失在疆場上,短期內孫策就不要想北伐的事情了。

  沒有三五年的休養生息,根本無法恢復如此慘烈的損失。甚至三年後的官渡之戰,都可能因此而錯過,江東無力干預。

  如果每一個軍事重鎮都能繞過去,那自古以來,就不會有那麼多著名的防守戰事了。也不會有那麼多將領,因一城得失,而撬動天下形勢!

  但這並不意味著,軍事重鎮就一定不能繞過,兵行險著,奇兵詭出,也是不乏戰例,比如韓信的明修棧道,暗渡陳倉。

  大軍換一個方向進攻也不是不可以,尤其這是漢末最頂級謀士賈詡給的建議,孫策願意耐心的聽一聽他的緣由。

  賈詡見孫策眉毛一挑,但沒有直接反對,深受激勵,便繼續說道:「將軍以神武之資,橫掃江淮,威震敵國。袁術新敗之軍,將校公卿,無不畏懼將軍之軍威。值此敵軍板蕩之際,將軍完全無需拘泥於兵法,可果斷進軍,以處處烽火,震怖敵軍。」

  「若敵軍軍心不穩,各處皆降,其形勢要遠超奪下合肥一處軍事重鎮。且將軍若能奪下六安、成德,則進可奪芍陂這處屯田重地,退可將廬江、九江隔絕,使袁術各郡形勢愈加勢孤,如窮途末路,無以為援。其抵抗之心自散。」

  孫策若有所思,賈詡這個戰略部署,孫策有點熟悉。

  就是典型的虎牢關之戰部署。

  當然不是演義裡面,三英戰貂蟬那個,而是大唐天策上將,李世民一戰擒雙王的虎牢關之戰。

  彼時李世民親督數萬關中精銳步騎東征,圍攻天下重鎮洛陽。

  但李世民就沒有像孫權一樣,將籍籍十萬眾,屯聚堅城之前。

  而是自己率主力圍困洛陽,大軍果斷分兵,左右進軍,所以洛陽東方、南方的各路敵將,皆紛紛降唐。洛陽成為一片孤城,不得不拼死一搏,才有了虎牢關之戰,李世民以少勝多,率三千玄甲鐵騎,一戰擒雙王的壯舉。

  江東比之袁術最大的優勢,無疑就是兵精將猛!

  孫策完全相信,自己麾下大將們,能夠率軍獲勝,分定郡縣。


  隨即,孫策下定決斷,就按賈詡所言部署。

  於是孫策轉頭看向隨軍主簿劉曄,問道:「如今甘寧到了何處?」

  劉曄立即回道:「甘校尉已率三千精兵北出攻破阜陵,正向全椒進軍,破全椒之後就將抵達我大軍右翼,圍攻浚遒。」

  孫策驚訝的問道:「甘寧進軍竟如此神速?出軍這才數日,他便已攻破阜陵?城中沒有守軍?」

  不應該啊。袁術現在滿腦子想的都是死守城池,不能連阜陵這種城池都不守。這可是聯通江淮的城邑之一,若阜陵失守,江東大軍江淮兩線連為一體,朱旗絳天,合力西進,那就成席捲之勢了!

  他袁術還怎麼抵禦?

  劉曄答道:「阜陵城中有守軍兩千餘人,袁軍將領又強征城中青壯數千上城守御。然甘校尉激勵全軍,言攻城當趁鋒銳正盛之際,若待城中城備既脩,外救必至,不可圖也。乃趁三軍銳氣,四面並攻,以拔城邑。」

  「大軍清晨出戰,甘寧親督攻在前,然後大軍精銳繼之,猛攻敵於猝不及防之際。激戰之際,甘寧親手持鐵練,攀緣登城,身先士卒,勇不可擋,遂破堅城,虜敵眾千餘,威震敵國。」

  真是悍勇到令人震撼啊。

  這種一鼓作氣,擊破敵軍重兵把守的城池的戰例,每一個都是值得在青史上記上一筆的壯武盛舉。

  要知道,自古以來,攻心為上,攻城為下。以如今士兵手中長槍短刃,要攻破一座防守森嚴的城池可是太難了。

  所以先登之功,通常為軍中之最。

  而甘寧竟然如此豪勇,一戰摧破敵城。這將來給他修諸侯列傳的時候,這一戰絕對值得被單獨列出,以彰其壯勇。

  孫策也是大受激勵,他開戰之前,便已經料到麾下猛將雲集,必有人能為他建奇功殊勛,以壯軍勢。

  如今剛剛開戰,就有甘寧首傳捷報,大勝敵軍。

  孫策當即信心十足,相信其他將領亦能有所克捷,建功立業。

  只要多派出幾路分兵,不求每個人都有建樹,一兩個人立下奇功,就足以影響一場戰事走向了。

  孫策想了想,對劉曄吩咐道:「召呂蒙、趙雲、太史慈三人來見孤。」

  孫策就不信袁術軍中有誰能夠與這三名將領相提並論!

  袁軍除非死守城池,否則一旦引軍出戰,很容易就被這三人或設計埋伏,以少勝多,大敗而歸。

  或被這三人,直接率軍衝散陣型,斬將奪旗!

  要知道這三人可都不僅僅是謀略出眾,更是驍勇善戰,勇冠三軍!

  趙雲和太史慈的驍勇不用多談,呂蒙那也是以雄猛剽悍而著稱的驍將,跟凌統一樣都是能夠先登陷陣的東吳頂級猛將。(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