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袁術稱帝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荊州、江東的換俘事宜,非常順利。😡💚 ➅➈𝕤𝕙ᵘⓍ.ℂσⓜ 🐊☜

  這項事務畢竟是得到了劉表、黃祖兩位荊州實權人物的推動,黃忠根本抗拒不了。

  劉表不論是為了籠絡黃祖,還是為了拉攏荊州大族,都不得不捨棄黃忠。

  三月下旬,一艘艨艟戰艦便載著黃忠及剛剛被放出獄的諸葛亮,順流而下進入,直趨建康。

  他們在陽羨與太史慈完成換俘,然後稍作休整,便被水師親自送往江東如今的治所建康。

  抵達建康附近時,江面極為熱鬧,江面上天下之舟船所集,白帆千重,填滿河路,商販、百姓,貿易、喬遷,車馬填塞。

  黃忠站在船頭,看著無數跟自己一樣背負行囊,迢迢而至的同路人,惆悵的心情終於有所緩解。

  原來天下入建康者,如過江之鯽!並非獨自己一人背井離鄉,孑然一身。

  其實環顧荊州,黃忠自思也沒什麼可棧戀的。

  他獨子敘,早年便因傷寒夭折,故而黃忠一直無後。老母幾年前離世之後,黃忠在荊州更是再無牽掛。

  若不是為劉表派兵所迫,黃忠甚至可以孤身而走,棄印辭官。

  換俘路上,荊州軍對他嚴加看管,他無機可逃。

  而到了江東,江東軍又對他禮遇有加,甚至特意派了一位儒雅壯武的年輕將領趙雲陪同他一起返回建康。他與趙雲相交甚歡,又不忍陷趙雲於難堪,故無法逃離。

  略一躊躕,艦船已經抵達建康,此時再逃離已得不償失。

  黃忠看著江面出神時,一道稚嫩的聲音從後面響起:「為黃中郎賀,校尉此身入建康,自此便將化身為鵬,乘風而起,大展凌雲之志。」

  黃忠轉頭看去,走來的是一名十六七歲的半大小子,學人穿著文士袍,頭裹幘斤,腰間配了一柄環首刀。

  黃忠認識他,據說是吳侯親自點名向荊州要的第一人,名為諸葛亮。

  換俘之時,可謂興師動眾,江東數十名大將,近萬將士,三軍肅立,旌旗飄揚,艦首岸旁,萬眾矚目,就為等他一人。

  依當時江東將士目光之熱切,若荊州軍不願交出此人,或已在獄中迫害,怕是立即就會掀起一場腥風血雨。大兵乘入,猛攻荊州。

  以至於後面黃忠自己出現,都感覺不過是可有可無的一個彩頭。

  江東大軍接到諸葛亮,就已經開始拔錨,準備返程了。

  據說其父兄皆在江東身居要位,深得吳侯器重。對這種世家子弟,黃忠也不願得罪,因而沒有因其年幼便有所輕視。

  黃忠轉身,拱手說道:「此入建康,是福是禍,尤未可知,焉敢想乘風而起?」

  諸葛亮笑著說道:「此去必是前程似錦。為將者,所患僅不為君侯所賞識而已。吳侯特意向荊州索要中郎,此已然是簡在君心。校尉只需奮烈而戰,勇冠三軍,必然能被吳侯所關注,漸受重任。」

  黃忠有所意動,未曾想一名少年居然有此見識,轉而認真的與其探討道:「依君之見,江東可得安穩?」

  諸葛亮笑著說道:「黃中郎可知,這天下群雄豪傑,所憂者為何?」

  「敢請賜教。」黃忠十分鄭重的拱手。

  諸葛亮手握環首刀,站在艦首,笑著擺了擺手,說道:「賜教未敢當。僅拙見而已。如今之世,英雄豪傑,皆兵起一方,擁眾營私,難觀長久,禍福謂之。豪傑賢士,皆恐所效之主,事勢無成,恐一朝土崩,並受其禍。」

  黃忠認可的點頭,在南郡、南陽,大量流落荊州的士人皆有此論。觀劉表一介儒人而已,不習軍事,終必無成。故而不願出仕劉表,恐將來荊州勢力土崩,並受其禍。

  而諸葛亮此時手指江畔,說道:「黃中郎可看見這建康城繁華?四方豪傑,雲集而至。天下士人,踴躍而來,如過江之鯽。何也?建康城起,則江東基業已成。縱天下有主,江東亦必不會土崩,此乃百年之基業也。人生又有幾人能長壽百年?」

  諸葛亮所言,亦令走上船頭的的趙云為之肅穆,他並非是有意旁聽,只是欲上船頭通知二人,艦船即將舶停,讓二人收拾行囊,準備下船。

  但走近之時,正好聽到黃忠之言,江東可得安穩?

  吳侯不遠千里,寫信到常山,對自己熱情相邀,又委以重任。其意不言而喻。

  趙雲助江東於柴桑擊破黃祖之後,便一直在思考究竟是否向吳侯辭別,返回故里。


  他跟黃忠一樣,故鄉都沒有什麼親族可留連。

  若江東可有百年之基,吳侯能進一步成桓文之業。自己又何必非得離開?他於這亂世所求,不就是一位能成大業,掃平亂世的明主嗎?

  環顧江面上下,車船雲集,填塞道路,百姓商販,絡繹不絕。💙☹ ❻➈𝓢H𝐮χ.𝒸ᗝ𝕞 ☯🐺

  趙雲心中有所堅定,這就是自己所期望的太平之世模樣!自己矢志所求,正是將天下烽火掃除,州郡皆寧靜如這建康!

  趙雲心中下定決心,便走至二人面前,說道:「二位該收拾行囊,準備下船了。」

  黃忠頷首,說道:「謝子龍提醒,我已準備妥當。」

  隨後黃忠看向諸葛亮,問道:「君可有去處?若無安頓之地,不妨與我暫住一處。我還略有金銀,可以買一處宅邸。」

  諸葛亮笑著搖了搖頭,說道:「還未知曉。不知進建康城如何安置,應該會隨我從父遷至廬陵。或隨我長兄,在建康求學。」

  幾人還在攀談,忽然聽到船艙上方震驚的聲音:「快看岸旁,旌旗儀仗,莫非是吳侯親至?」

  趙雲立即看了過去,果然隨著艦船靠近岸旁,已經能清晰的看到渡口之旁,上千精銳甲士玄甲曜日,旌旗獵獵,在旌旗之中,吳侯的麾蓋儀仗,清晰可見。

  吳侯真的出城數里相迎了!

  諸葛亮、趙雲、黃忠三人皆環顧彼此,己等三人,誰會有這般面子,竟能引來吳侯親自出迎?

  孫策親自出城相迎,這是除了張昭、張紘當初齊至,在江東還未有任何人獲得過的地位。

  但諸葛亮加趙雲、黃忠,無疑是值得這份禮遇的。

  三人下船之後,便立即齊趨至孫策面前,恭敬的拱手:「拜見孫將軍,恭問將軍金安。」

  孫策上前,親自將三人逐一扶起,笑著說道:「諸位免禮,孤期侯諸位入建康久矣。以諸位天下之奇才,必能為孤掃清叛逆僭越之國賊,助孤成桓文霸業!」

  三人皆是一驚,掃清叛逆僭越之國賊?

  吳侯此言這是何意?

  孫策鄭重的說道:「就在幾位乘船東進之時,淮南已傳來信息,袁術以讖語代漢者,當塗高也,僭越稱帝,以土承火德,建號仲氏,以九江太守為淮南尹,置公卿百官,郊祀天地。」

  三人瞬間只感覺如霹靂驚雷,充滿了不敢置信!

  這可是僭越稱帝啊!

  大漢四百年國祚,難道自此要終結了嗎?

  即便所有人都曾見亂世擾攘,想過會有這麼一天。

  可誰都沒想過這一天會來的如此之快。更沒想過,來的如此之猛烈,讓人猝不及防,震驚的心神俱失!

  袁術稱帝了!而且稱帝的如此果斷又處置周詳。

  不論是讖語、傳國玉璽還是淮南尹、公卿百官、郊祀天地、皇宮群落,他都設置的周備齊全!

  自光武以來,大漢一直有讖語治國的傳統。

  畢竟大漢光武帝就是靠著作讖文,證明了自己乃天命所歸,所以登基稱帝。

  如今袁術亦有讖語證明自己乃是天命之君,更有傳國玉璽在手!其昭昭天命,竟讓人震驚之中,一時難以質疑。

  但此時孫策肅穆開口:「然孤以為漢德雖衰,天命未改!天地之道,善積者昌,惡積者喪,古今常數也。是以湯、武修德而王,桀、紂極暴而亡。如今漢祚中微,網漏凶慝,惟術狂惑,為惡深重。孤承漢室威靈,奉辭罰罪,庶必獻捷,以報所授。」

  「孤已下令,江東之軍,旌麾首路,雲集建康。吳郡太守朱治、豫章太守高承、驍騎中郎將陳武、騎都尉徐晃、建武校尉陳寶等十餘人詣受節度,統領步騎二十萬眾,董督元戎,龔行天伐,除患寧亂。」

  「徐州刺史劉備,同恤災患,潛軍合謀,犄角其後。」

  孫策慷慨之言,便如晨鐘暮鼓,讓眼下三人豁然一亮,只感覺大受激勵。

  然也,大漢天命尤在,有討逆將軍這般國家良佐,焉能使袁術猖獗於一時,擅自稱帝?

  聽聞江東二十萬大軍雲集,十餘路將校詣受節度,即將大軍北出,奮戈行驅,以討不臣!

  三人都感覺重拾主心,安定踏實下來。

  趙雲當即堅定決心,拱手對孫策說道:「袁術孤豎,敢尋亂階,盜據神器,更姓改物,世濟其凶。雲願助孫將軍討平叛逆,誅除此賊!」


  黃忠亦拱手說道:「將軍天命既集,人事又至,師貞事並,必無敵矣。忠亦願效犬馬之勞!」

  只剩下了諸葛亮,但他一個未加冠的少年,就算想效力也難以履職。

  但諸葛亮還是志向慷慨,拱手說道:「昔項籍總一強眾,跨州兼土,所務者大,然卒敗垓下,死於東城,宗族如焚,為笑千載,皆不以義,陵上虐下故也。今國賊袁術效尤,天人所怨!將軍順天應時,龔行天伐,除患寧亂,定引四方豪傑踴躍投效,所向必克。亮恨身幼才淺,不能效冠軍之業,為將軍先鋒除賊,克定國難。」

  孫策嘴角,終於等到你了!只要你有此心,何患你不能為孤效力?

  孫策鄭重的說道:「你既然有此心,便留在孤府上,參與幕府,學習治亂之道。孤會令長史張昭、君子陳紀等天下名士,親自教導你如何治國平亂!」

  張昭驚異的看向眼前這個少年。

  他的待遇,就算是吳侯的親弟弟孫權也未有也。吳侯竟然如此看重此人?

  孫策嚴肅的對張昭說道:「自卿與孤之後,我孫氏百年基業,皆繫於此子一人也!」

  聽聞孫策的評價,岸旁無數人都震驚的瞪大了眼睛,不可思議的看向諸葛亮。

  此子竟然能保孫氏百年基業?

  若孫氏綿延百年,那豈非秦漢之後,又一天命所歸者?

  諸葛亮也震撼的不能自已,甚至有些舉足無措。自己何德何能,一幼子之身,竟得吳侯如此高的評價。

  他兄長諸葛瑾站在他旁邊,驚奇的打量著自己這名幼弟,說道:「弟受吳侯如此信重,宜博學成器,效伊、霍之才,入安本朝,出摧強敵。名聲振於海內,敬守神器,穆靜邦內。」

  江畔諸葛亮帶來的震動,終歸只局限於建康一隅之地,很快就歸於平靜。天下莫不震動的還是袁術的稱帝。

  隨著袁術改易神器,僭越尊位,天下無不震撼,四方皆物議臣起。

  實在是袁術此番事勢浩蕩,他稱帝於淮南,治下十萬之眾易幟,百萬臣民畏服,又引平東將軍呂布為盟友,威震天下!

  當此時節,諸侯敬畏,天下板蕩,一時中原無主,兆民彷徨。

  唯一讓人心安的便是,討逆將軍孫策,率先傳檄天下,宣布效忠漢室,奉天子以討不臣!

  江東大軍雲集,艦船周備,數萬之師,旌麾集於建康。

  討逆將軍,可不是什麼雜號將軍。當今天下的軍制,除了大將軍、驃騎將軍等職之外,各路將軍都不常設。

  可只要擔任將軍之位,那就是節制一路兵馬,一方軍事悉以委之!

  而果然,隨著孫策宣布討伐不臣之後,整個江東所有郡國、軍兵皆宣布尊奉討逆將軍號令,詣受節度,集朱旗玄甲,共討國賊袁術。

  在孫策搶為天下先之後,徐州刺史劉備亦隨即宣布,尊奉炎漢火德,集結十萬步騎,將與討逆將軍孫策共討國賊袁術!

  孫策號稱二十萬、劉備號稱十萬,先不論真假,這浩浩蕩蕩之勢,儼然已成。

  天子在雒陽大受激勵!很快便下詔,宣布袁術無毫芒之功,纖介之善,而猖狂於時,妄自尊立,竊據偽號!詔令天下諸侯,興兵除賊!(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