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太史慈詭破敵軍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大漢天子重歸雒陽之後改元為建安,期望著天下能夠安寧下來。👺✊ ➅❾ŞHᑌ᙭.ᑕό𝓜 🎀👌

  但結果卻是命運弄人,從改元建安之後,州郡凌遲的大漢土地,戰事愈發的頻仍!

  諸侯之間的混戰越演越烈,近乎達到了一個無人能倖免的結果。

  人人都是螳螂,卻人人背後都有一隻黃雀。

  孫策趁徐州之亂,猛攻徐州呂布,奪取廣陵。

  但戰事還未結束,就被劉表所襲,烽火狼煙遍地四起。

  但劉表也還沒得安穩,背後又出現了曹操這隻黃雀!

  在這個亂世,仁義道德被壓低到了最低的程度,而驍勇善戰的重要性前所未有。

  所以有識之士,皆以為非知兵善戰者,無以平亂世!

  而幸運的是,孫策正是當世最能征善戰的幾位諸侯之一。

  其不僅僅自身能征善戰,部下將士更多天下之奇才,軍隊訓練有素而慓悍善戰。

  剛轉到建安二年,在丹陽的孫策就接到一份捷報。

  討逆將軍府的主簿,在豫章郡前線督戰的劉曄派其兄劉渙親自到丹陽郡,向孫策匯報捷報。

  見到孫策,劉渙就興奮的抱拳施以大禮,說道:「將軍,柴桑大捷!太史中郎一戰斬首賊軍兩千餘級,敵軍奔潰,追奔十餘里!」

  孫策大喜過望,從桌案後面直接起身:「哈哈哈,善!大善!孤便知曉,太史子義必不負孤之厚托!能使孤成大業!且細說太史將軍如何破敵?」

  劉渙興奮的說道:「劉表、黃祖大軍水路兵進,有水寨、陸營,其中陸營上萬大軍猛攻我柴桑城池。柴桑城三千餘守軍,激戰兩月,矢石已盡。黃祖之子黃射乃提營近前,圍困城池。」

  「太史將軍為求箭矢,遂縛藁(禾稈)為人千餘,盡皆為之披紅衣,狀若江東士卒,夜縋城下,黃射士卒大喜,紛紛爭射之。其數千強弩之士,弓弩亂發,良久太史中郎乃令拖回藁人,得箭十餘萬支!」

  「其後復夜縋藁人數回,賊軍皆笑,不設備。太史中郎乃選募五百勇健,縋而出城,直斫賊營!賊營大亂,太史中郎遂焚壘幕,追奔十餘里!」

  「若非敵軍分營設壘,又有水軍為倚仗,此戰必不止斬首兩千餘級,恐將其一戰覆滅!」

  孫策大笑著撫掌,盛讚道:「太史子義,天下之智士,果然名不虛傳啊!」

  這一戰真是充滿了太史慈的風格!

  同樣是倚靠堅城破敵,在敵軍中無雙亂殺。♨♖ ➅❾ⓢ𝔥ù𝓍.Ćⓞ𝕄 😲😳

  但他的風格跟張遼可謂是截然不同。

  張遼的風格是勇猛剽悍,所向無前,帶著死士便正面衝擊敵軍中軍。打的敵軍一片披靡,混亂潰散,為之氣奪。

  這也就是他遇到了又菜又愛玩的孫權,要是他帶著八百死士衝擊到孫策、關羽、呂蒙等人統領的上萬精銳大軍面前,恐怕結果就完全不同了。

  而太史慈的風格就截然相反,他可謂是當今天下,最善用詐的將領之一了!

  極其擅長以詭術麻痹敵軍,趁敵不備之際,便猛然發起猛擊。

  偏偏這麼一位智謀超絕的智士,又極其悍猛,衝擊起來也很虎,對面就算有上萬人,他也敢帶著部隊迅猛突之,一戰破敵。且射術之精湛,堪稱化境,完全無人能擋。

  這簡直就是一個軍事全才啊!軍事上的六邊形戰士,沒有任何缺陷。

  孫策笑著說道:「子義如此壯勇,可莫要我大軍未到,便已擊破劉黃賊軍啊!」

  劉渙興奮過後,還是銘記自己的使命,面容凝重,說道:「將軍,賊軍水路兵進,有水軍互為犄角,又順流而下,天然立於不敗之地,若只靠我柴桑將士,能敗其軍,卻終不能破敵。太史中郎派我前來既是報捷,亦是為援軍之事。」

  孫策臉上的笑意也隨即一斂,荊州的水師不解決,一直就是江東的心腹之患。

  就像劉渙所言,這一戰要是沒有荊州水師,太史慈戰果必然要翻數倍。

  而只要對方水師不除,對方就隨時可以捲土重來。柴桑守軍今日斬首敵軍兩千,明日敵軍就派上來四千大軍圍城。若仍不復克,可以繼續增兵八千、兩萬甚至三萬!

  以十圍一,就算是太史慈屢戰屢勝,斬將上百,殺敵過萬,柴桑也終有破城的一日。


  而一旦柴桑城破,敵軍水師順流而下,整個豫章戰事就徹底糜爛了。

  可是要派援軍,卻仍非一件易事。

  孫策嘆息一聲,說道:「太史中郎還是要繼續堅守城池。」

  聞言,劉渙眼中期待的光芒直接被擊潰,臉上充滿了震驚和不可思議。

  整個柴桑城守軍都翹首以盼!

  自己身負使命,帶著所有人的期盼,前來商定援軍之事,就等著將軍親提大軍主力抵達柴桑,徹底擊破賊軍,終結戰事。🍭💘 ❻9ѕнⓊ᙭.𝐜ᵒм 🐒🍩

  可是得到的消息卻是援軍暫時來不了,守軍還要咬牙堅持?

  劉渙整個人都充滿了希望破滅的灰敗感,仿佛一身的精力和意氣都被瞬間剝離,喃喃不可置信的問道:「不是說我們只要堅守到年初嗎?年初之後就會有援軍。我們已經堅守到中旬了,箭矢射光了數回,為何援軍還不能抵達?」

  孫策嘆息道:「丹陽平叛的坎坷,還在所有人預期之上。」

  主要是孫策也沒想到,歷史上被一筆帶過的山越叛逆會這麼難打,平叛戰事兩個多月依舊難以剿滅。

  尤其在丹陽南部的麻、保二屯,皆是當地豪強與宗賊、山越相勾結,於鄉中設屯自保,割據自守。

  這些人平時就恃遠守險,無視官府政令。如今更是每屯皆有萬餘人,割據一方。

  這是最難對付的勢力,他們本身就是當地豪強,影響一方,又自產自足,完全是割據地方,堪稱土司。

  要知道,大明為了擊潰播州土司楊應龍,可是前後出動了三十多萬大軍。

  而這兩個地方,距離丹陽北部數百里,丹陽郡府對其影響極小。徐晃興師動眾,親自提軍四千餘猛攻這兩處,若不能將其擊破,一旦大軍北歸,其形勢將會立即復興。

  歷史上江東也是用了十幾年的時間,才最終打下這裡。孫策、孫權兩代,前後三次對這裡用兵。

  第一次用兵,統兵的將領是孫策和太史慈,但戰事並不順利,值得稱讚的也就是太史慈一箭射穿了城上士兵的手掌,圍城的萬名士兵無不稱讚。但這一戰,大軍並沒有打下麻、保二屯。

  第二戰是孫權和凌統對此地用兵,孫權破保屯先還,余麻屯萬人。凌統與督張異等留攻圍之,凌統率厲士卒,身當矢石,所攻一面,應時披壞,諸將乘勝,遂大破之。但這一戰擊破了麻、保二屯未來得及深入追剿,山賊們戰則蜂至,敗則鳥竄,都逃入了深山當中。江東的大軍主力一走,山賊們很快復聚。

  直到第三戰,負責掃平天下的大都督周瑜,親督丹陽太守孫瑜等討麻、保二屯,調集江夏、丹陽兩郡大軍圍攻,方梟其渠帥,囚俘萬餘口,凱旋而歸。

  但周瑜那是什麼人?那是江東大都督,他從不負責平叛之事,只率領精銳部隊對抗劉表和曹操。

  他被抽調回來,才總算解決了麻、保二屯。大概也相當於明廷動怒,開始了萬曆三大征,抽調三十萬大軍,進軍把土司剿滅。

  徐晃的確是能征善戰,統帥大軍兩個月間擊破叛軍數萬,入深山登險阻,收山越宗賊數部,丹陽郡叛亂近乎被一掃而空。

  但他人力也是有窮時,論能力恐怕也是不如周瑜,只統帥了四千餘大軍,委實是難以速破麻、保二屯。

  孫策甚至從豫章抽調了四千軍隊,乘船快速抵達丹陽,前往南部助戰,近萬精銳武夫奮擊,才擊破了麻屯。

  但保屯仍舊有上萬人,據險死守,未被攻破。

  而孫策這次也是狠了心,必須一舉將丹陽境內依阻山險,不納王租的地方豪強和山越宗賊徹底擊潰!

  丹陽郡的重要性永遠在豫章郡之上,豫章為壁壘,而丹陽才是腹心!尤其建康城起之後,這裡就是東南首善之地。

  若京師附近都叛亂雲起,山越、宗賊橫行,地方豪強拒不納稅,武裝割據,孫策又憑什麼去威服天下,讓其他地方勢力的豪傑俯首,讓世家大族納稅?

  況且當今英雄棋躊,豺狼窺望,山越宗賊是江東最大的隱患,他們依阻深地,江東腹心未平,必難以圖遠。

  這一戰若能擊破山越,使強者為兵,羸者補戶,那丹陽郡腹心之地的重要性將更加突顯。

  所以在感嘆過後,孫策對劉渙鄭重的說道:「卿且返回柴桑,請太史中郎再堅守半旬,孤調集主力徹底掃平心腹之患後,必揮師前往豫章。」

  不過孫策也沒有無視柴桑的艱難,說道:「孤會下令陳武、孫寧統帥上千鐵騎疾往柴桑救援,以安軍心。」


  孫策不是不想救援豫章,他若是不管不顧,現在就能揮師西進,麻保二屯渠帥不過是一些豪強,無雄天下意。

  他們不過是趁亂崛起,劫掠地方。就算孫策將大軍主力調走,他們也就最多攻打一下丹陽郡南部的郡縣,絕對不敢北上攻擊郡府甚至劫掠建康。

  但問題是,荊州水師未破,就算孫策親提大軍過去,也最多是擊敗荊州軍,有水師掩護,他們最終還是能安然撤退。

  孫策在丹陽也是一直在整備水師,欲畢其功於一役。

  造船並非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水師現在只有艨艟百艘,走舸數百。大型樓船在船廠還只搭建了龍骨,是在會稽找到三艘此前漢室遺存的樓船,且時間已經長達六七年,船體都開始發霉,工匠正在全力搶修,以繞過吳郡,開抵至丹陽。

  這天下的諸侯,如今這個時間都是在吃漢室的遺產。

  孫策也沒例外,他也是正在極力整合江東各郡的財富,從而抗衡劉表。

  劉表整合的時間更久,所以能發揮的戰力更強。江東有所不及,就只能指望將士咬牙奮勵,前方堅城壁壘為後方爭取更多的時間。

  沒辦法,只能繼續苦一苦太史慈,堅持了兩個之後再多堅持半個月左右。

  戰場瞬息萬變,誰也沒辦法在兩個月之前就看清今後形勢。這時候拼的就是雙方將士誰更堅韌,能在計劃冗餘之外,奮戰而獲勝。

  但孫策相信,張巡能為大唐守睢陽近十個月,太史慈也一定能為自己多堅守一個月。

  就像孫策去年寫信給太史慈所言,年前守不住柴桑,其過在他。年後未能支援,其過在己。

  年後自己確實未能及時趕至,他就算是丟了城池自己也不會怪他。可如今之事,當君臣共之。

  劉渙也很快就整理了心態,畢竟吳侯也並非對他們生死置之不理,而是派出了其最精銳的親衛鐵騎前來馳援。

  甚至吳侯之妹親自領軍,突入重圍。

  他也算不負使命,順利帶回了援軍。只要確認將軍的主力援軍不日便至,柴桑守軍便必能奮死而戰,堅守城池。

  劉渙正要離開,蔣欽忽然進入帳內,對孫策說道:「將軍,吳縣來人,張軍師親自抵達營外。」

  孫策眼神一亮,江東有兩位姓張的中郎將,一位是撫軍中郎將張昭,一位是軍師中郎將張紘。

  但張昭總督政務,所以一般江東士吏皆直稱其長史。

  而張紘以軍師中郎將之職,總督軍務,所以將士們向來稱其為張軍師或者張中郎。

  張紘來了,或許豫章、丹陽的戰事就將落下勝利的篇章了!

  孫策大喜,對劉渙說道:「卿且稍後片刻,與孤一同見過軍師,再定豫章局勢。」

  孫策對張昭、張紘都極為敬重,立即對蔣欽說道:「召集營中將校,與孤一同去迎軍師入營。可知軍師為何而來?」

  蔣欽想了想,說道:「軍師未說,不過我見軍師附近有數位披覆精良玄甲,雄壯非凡的猛將,此前皆未見過。莫不是見前線戰事吃緊,從後方調集驍將銳卒前來支援?」

  這是好事啊!孫策喜出望外,在此焦灼之季,一位良將能起的作用,或許尤勝千軍!(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