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臨淮郡納入版圖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178章 臨淮郡納入版圖

  願意賣馬給江東的幽州諸侯,孫策指望的不是公孫瓚。💣☆ 6➈sⒽᑌ𝔁.ςᗝ𝔪 🍩♤

  這位白馬將軍武略既備,但長計不足。沒有安定一方之能,也沒有雄天下之壯志。

  況且從他行昏招,殺了大司馬劉虞,盡失幽州民心,被劉虞部眾聯軍征討,被一戰斬首兩萬餘級,已經是大勢已去。

  孫策期待的是田豫能引薦幽州那些擁兵自守,割據一方的諸侯,比如幽州諸侯鮮于輔,烏桓司馬閻柔以及烏桓的各個部落名王。

  這些勢力都各自擁兵數千到數萬不等,擁有戰馬數千匹。但幽州苦寒,他們可謂是除了牛馬,什麼都沒有。鹽、鐵、布、糧等等江南富庶之物,都是他們最短缺的。

  甚至如果有一位賢臣負責此事,向他們極力陳列茶葉之利,讓他們了解到茶葉能緩解其腹中積鬱,那茶葉也將成為最具價值的貨物。

  畢竟茶馬古道,可是為大宋換來了無數萬匹戰馬!是無數萬匹!

  江東不需要這麼龐大的規模,哪怕能用茶、鹽、香料等從幽州換回一萬匹戰馬,那江東的騎兵規模就非常可觀了,不弱於任何北方諸侯。

  要知道袁紹在官渡之戰,也就是挑選了十萬精兵,一萬匹戰馬,南下進攻曹操。

  當然袁紹的部隊肯定不止這麼多,畢竟維持十萬大軍的難度,跟興師動眾用十萬大軍跨越州郡,征伐諸侯的難度,是完全是不可同日而語的。

  要是只單單拉出來十萬軍隊,幽州那麼苦寒之地也可以。為了給劉虞報仇,劉虞的部眾和烏桓名王等也集結了十萬多人,才打的公孫瓚大敗而歸。

  而這十萬之眾,正是孫策希望連結的目標。他們拉出一支這麼龐大的部隊,拿什麼維持?就算劉虞在世時,曾經在漁陽、上谷一帶安置了百萬難民,經過戰亂摧殘之後,也根本養不活這麼龐大的一支部隊。

  所以孫策鄭重的對田豫說道:「幽州民生饑饉,豪強並起,而無以為資。若無強援,必有人瓦解流離,無敵自破。國讓可以為孤聯繫這些即將瓦解的諸侯,孤願以錢糧鹽布,與其市馬交易。」

  田豫若有所思,點了點頭,說道:「我聞吳縣桑田沃野,羅列織機,家家戶戶,婦人皆養蠶繅絲,以紡織為業,歲出絹帛百萬匹。而幽州苦寒,衣食皆缺。若能將布帛運抵幽州,確能互通有無,大為便利。」

  孫策笑著說道:「那國讓此次返回幽州,可以帶上兩萬匹布帛,送予諸侯、豪強,以證江東之誠意。」

  兩萬匹布帛,也就是吳縣織造署一天多一點的產量,送了也就送了。

  工業生產的財富,哪怕是最初級的手工業,那也是源源不斷,遠不是畜牧業能比的。

  雙方交易,孫策絕對是占據更大的優勢。

  而田豫見孫策如此慷慨豪邁,也沒有氣量狹隘,當即鄭重的拱手,說道:「豫必殫精竭慮,以善君侯之事。」

  孫策豪邁大笑,說道:「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風流。國讓,就此別過。期待與君來日相逢之時!」

  「君侯,後會有期!」

  待田豫去收拾行囊,準備離去之際,麋芳最後走了上來。

  跟陳群、田豫的大大方方相比,麋芳就謹慎多了,好像在做什麼見不得人的事情。

  對這個人,恐怕忠義之人都很難有好感。

  哪怕在江東,跟孫策最意氣相投,君臣相知的虞翻,歷史上對麋芳也是極為鄙夷。

  虞翻曾乘船行,與麋芳相逢,麋芳船上人多,麋芳船上的人想要虞翻讓開,向前喊道:「避將軍船!」

  虞翻厲聲曰:「失忠與信,何以事君?傾人二城,而稱將軍,可乎?」

  麋芳遂闔戶不應而避之,讓虞翻的船先過。

  後來虞翻乘車出行,經過麋芳的營地,官吏沒有開門,虞翻的車馬不能通過。翻復怒曰:「當閉反開,當開反閉,豈得事宜邪?」麋芳聽聞,更加羞愧。

  虞翻可是孫策最好的小夥伴,兩人簡直人生知己,心腹之交,通過虞翻態度,就能了解孫策對麋芳是什麼看法。

  所以麋芳拱手拜見之後,孫策十分冷淡的看著他。

  麋芳不得不硬著頭皮問道:「冒昧請問吳侯,我三妹可是在吳侯營中?」

  孫策也沒有否認,說道:「的確是被我所虜獲。子方前來是欲索回,送給劉使君?」


  麋芳立即搖頭,說道:「我麋氏已經送給劉使君一位族女。三妹既然在吳侯營中,我與兄長之意,是進獻吳侯,以結親好。」

  孫策淡淡的說道:「那就謝過麋氏好意了。」

  說完,氛圍就變得十分冷淡。麋芳甚至有些無措,他預想的是,吳侯可能會緊接著詢問一句,麋氏可有人願意到江東效力。

  可是吳侯這般冷淡的表現,怎麼也不像是想要邀請的表現。

  他尷尬的站了一會兒,然後才想出措辭,說道:「我麋氏進女於吳侯,本應搭上一份豐厚嫁妝,但自徐方遭亂以來,東海殘破,實無餘資。不知我麋氏族人,可有何能為吳侯效力之處?」

  說起這個,孫策終於有所意動,眼中有精光閃過,看著麋芳問道:「卿可是有意為孤效力?」

  麋芳立即鄭重的拱手,說道:「肝腦塗地,在所不辭!」

  孫策居高臨下的看著他,然後認真的說道:「那就跟著劉使君,儘量位居高位!孤希望有朝一日,卿能為孤一舉決定天下勝負所屬!」

  麋芳面色一變,吃驚的問道:「為吳侯擔任細作?」

  細作即間諜之意。

  當世已經有這個詞,便是因為間諜在當世就已經普遍存在。

  所以三國時期魏蜀吳都設置機構,嚴防間諜。曹魏有刺奸官,東吳有校事官,都是主掌情報,反間防探。

  孫策望著麋芳問道:「子方不願?」

  麋芳神情激烈變換,面色一會兒鐵青,一會兒慘白,猶豫了許久,方鄭重的拱手,說道:「芳必盡善吳侯之命。」

  孫策點頭:「那就回去吧,孤希望有能用到你那一日。」

  這天下只能有一人可以君臨天下。孫劉聯盟不可能永遠持續下去,將來必有一戰,以決定天下之歸屬。

  現在就開始布局,將來或許能收更大之奇效。

  看著麋芳步伐沉重的離去,蔣欽問道:「將軍,其人是否可信?他會心甘情願為我軍之密間?」

  孫策完全不在意,說道:「只要他曾經動過此心即可。現在回去,他完全可以當作無事發生,繼續一心一意輔佐劉備。就當沒有過此間對話。」

  蔣欽恍然明悟,說道:「將來若大勢在我,其自然會選擇關鍵之時,反戈一擊!」

  孫策笑著點頭:「發現你最近長進不少,看來讀書還是有不少效果的。」

  蔣欽嘿嘿一笑,說道:「我最近已經在嘗試給《孫子兵法》做注。這可是將軍先祖所著之書,將來必定位在《春秋》之上!」

  孫策也不禁莞爾,孔子曾自稱「吾志在《春秋》,行在《孝經》」。

  所以這兩部書一直是封建王朝治國的核心理念之一。

  孫家先祖是孫子?這話,孫策自己都不信。往上推兩代,孫策他祖父還是個瓜農,賣瓜為生。

  這一點,孫策覺得沒什麼可避諱的。就是清清白白的起家,越是身份低微,最終君臨天下之時,不是更顯英雄氣度?就像宋武帝劉裕,誰不讚嘆一句英雄。

  但孫策不在意,他的部下卻早已經開始為他造勢。

  這種事,只要宣稱出去就足夠了。

  李家還宣稱他們是老子後代呢。所以道教才能在李唐興盛一時。

  反正這三位老夫子,孔子、老子、孫子都開創了一家之學問。

  如今孫子當道,那至少將來孫策建國之後,國家武德之昌盛、軍事之先進,必然冠絕歷代。

  畢竟孫子一旦成為孫氏先祖,那《孫子兵法》必然要成為國家選士必考的內容。

  到時候說不定《孫子兵法》還得避諱改名為《武皇遺書》。

  想到中原男子人人對《孫子兵法》爛熟於心,每個少年子弟,自幼便研習兵法,習文尚武,孫策就對國家未來充滿了信心。

  什麼強敵外患,什麼儒以文亂國,都統統被掃落。

  或許新王朝會出現一個關隴軍事貴族一樣的軍事貴族集團。

  到時候朝廷只要建都在經濟最繁華的區域,保證朝廷稅收穩定即可。

  因為只要有穩定的稅收,能夠組建一支強大的軍團,任何強敵外患,在舉國熟讀軍事兵法的強軍面前,都是不堪一擊。

  任何邊疆的胡虜敵國,都不足為慮,朝廷的王師只要出動少量精銳,就能倚靠戰力,將其一舉盪為塵埃。


  或許帝國的滅國數量,還會超過李唐。

  孫策帶著躊躇滿志離開了東陽,他的大軍主力都在淮陰一帶。

  在東陽這裡,只要留下從事是儀帶著官吏清點物資即可。

  這不是一個能夠迅速完成的事情,主要是江東在當地的士吏都相對較少。

  還是陳矯族人前去幫忙,才加快了進度。

  這位淮陰縣令故鄉就在東陽,如今已經順利的上任淮陰。

  魯肅也特意派了一千士卒前往東陽,既是為了運送物資,也是安撫俘虜。

  這批俘虜也將被送往淮陰,開闢運河。

  溝通江淮水系,是目前江東最重要的政務之一。

  在淮陰稍待了幾日,待一切都有條不紊後,孫便率領鐵騎疾速南下,進入廣陵郡郡治。

  畢竟江東還有大量的叛亂,他必須關注處置,以免禍亂塵起,局勢糜爛到不可收拾。

  但孫策剛到廣陵郡次日,江東叛亂的情報還沒有梳理完,行廣陵太守事的呂范就追到了他營中。

  見禮之後,呂范來不及寒暄,便直入主題:「將軍,剛來的急報,一個好消息,一個壞消息,您要先聽哪個?」

  孫策豪爽大笑,說道:「以我性格,自然是先聽好消息。」

  呂范沒有任何拐彎抹角,幹練的說道:「中郎將陳武已經率部收復下邳淮河以南的盱眙、高山、東城、淮陵四縣。兵鋒已抵近九江鍾離一帶。」

  孫策笑著說道:「陳武兵鋒很凌厲啊。」

  呂范點頭,說道:「更重要的在於,吳府君被圍困之後,沒有堅守死戰,而是率部而降。」

  孫策笑了笑,沒有多言。這其實是盡在他規劃之中的事情。

  跟自己舅父吳景的聯繫其實早在田豫勸說之前,孫策就已經在進行了。

  畢竟當初剛軍進廣陵,水軍都督周章就跟孫策提過,袁術任命了吳景為廣陵太守。

  吳景也有意棄軍而走,前來投奔孫策。

  只是孫策力勸他不要輕易莽撞,不能浪費這大好形勢。

  田豫拜訪孫策時,孫策正在看的書信正是吳景送來的。

  當時孫策便已定下主意,讓吳景堅守而戰,建立威望,然後在後方收攏士卒,防止潰兵處處分散,各自為戰。

  而在兵敗如山倒的情況下,江東大軍圍城,他無糧可用,無軍心可守,率部出降,也算合情合理,對其聲名無損。

  孫策想了想,說道:「我舅父向者在丹陽擔任府君,寬仁得眾,士民所思,便調任其為丹陽太守。然後劃盱眙、高山、東城、淮陵、東陽、唐邑六縣為臨淮郡,遷丹陽太守徐琨為臨淮太守。」

  臨淮郡就是魏晉在這裡新設的一個郡,這也是為什麼魯肅明明是下邳人,卻被史書記載為臨淮郡人。

  行政區劃越多,管理越精密,往往就意味著人口越多,財富越龐大,統治越深入。

  就像會稽郡南部,以往這一片比中原三四個郡面積還要大,但只設置了一個縣。漢室對當地的統治自然牢固不起來,當地遍布山越、宗賊。

  可賀齊在當地新辟六縣之後,郡縣官吏精細統計,能夠掌控的人口迅速增加了數萬戶。

  廣陵郡也是規模很大,從長江到淮河這麼寬廣的區域,盡歸廣陵所有,在西部南北只有三個縣就連通了江淮之間。

  這般掌控肯定是不牢固,要想更快的掌控當地,最佳之法莫過於再設置一位太守,而且是一位能征善戰的太守,才能鎮撫當地。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