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重裝廬江上甲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174章 重裝廬江上甲

  就在劉備、關羽、孫策全部發起攻勢之際,紀靈也在營中焦躁不已。

  他跟右軍都督劉偕皆是愁眉不展,心情沉重。

  劉偕是廬江太守劉勛從弟,他與劉勛皆在袁術麾下身受重任,算是絕對意義上的袁術嫡系。

  他兄長劉勛為袁術治理郡國,而且是廬江這種大郡,算得上是一方諸侯,最低也是封疆大吏。他則為袁術統帥精兵,南征北戰。

  紀靈所部最精銳的五千人就在他劉偕營中,營內不僅有大鎧千副,更有戰馬四百餘匹。

  只是如今,劉偕一點也安心不起來,他太清楚自己麾下的部曲究竟是什麼情況了。

  士卒為了解饑饉,養妻子,偷偷賣刀賣甲。

  作為精銳的一千重裝廬江上甲,這些士兵本性並躁勁,風氣果決,包藏禍害,視死如歸,戰而貴詐,所以被予以眾望,每個人皆被發下一桿卜字戟,一柄環首刀,一套盆領鎧和一副強弩,三十枝弩箭。

  作為袁術麾下強軍,這是跟呂布的陷陣營,蜀漢的無當飛軍一樣的精銳嫡系,被期待以能夠在任何情況下擊破敵陣,打開缺口。

  但到如今,這一千廬江上甲,還能剩下一柄長戟、一套甲冑的就算是柱石了。士兵們先是紛紛把刀都賣掉,後來開始賣弩箭,賣強弩。

  倒是甲冑他們沒賣。

  而原因也很簡單,甲冑平時放在武庫里,由專門的小吏掌管。

  被劉偕和小吏夥同賣掉兩百多套,然後以其質量不堪,損壞腐朽為由,換給士卒們兩百套兩檔鎧。

  這本是一件齷齪的腐敗之事,但在如今卻變成了避免將士大量被凍死的幸事。賣掉武器、弓弩的士兵至少還有一件像樣的衣服套在身上,沒有被凍死。

  所以紀靈對劉偕大加讚賞,以為其統兵有方,將他引為心腹砥柱,將營中防禦重點都交給了劉偕。

  但劉偕可沒有紀靈這份信心,他現在是惶惶不可終日,就怕討逆將軍孫策揮師直接打過來。

  當然,這沒什麼可恥的。

  事實上軍中沒人不畏懼孫策。

  在他還只是一個小小校尉的時候,就敢衝進袁術軍營裡面捉拿叛逃,而作為左將軍的袁術竟然沒有訓斥一句,反倒說了一句:「兵人好叛,當共疾之。」

  從彼時開始,袁軍十萬將士,上至張勳、劉勛、紀靈,下至普通軍吏士卒就沒有不敬畏孫策的。🍭♟ ➅9ˢ𝐇ยЖ.𝓬𝐎ⓜ 💙ൠ

  而如今孫策更是橫掃四方,受封為大漢威名赫赫的討逆將軍,全權節制東南軍事。

  他引軍過來誰不畏懼?

  要知道威震天下的平東將軍、平陶侯呂布都已經被孫策一戰擊敗於淮右。

  其正是威震淮南之際,軍中士卒聞孫策之名便不敢心懷抗拒之意。

  劉偕不得不再一次對紀靈說起近幾日屢次談及的事情:「紀將軍身為大將,當為全軍做長遠之計,焉能拘泥於軍令?壽春遠在千里,對軍情皆不知曉,其令差之謬矣。將軍當效仿周亞夫,獨斷軍情,以定勝負。」

  紀靈焦躁的走在帥帳之中,這能一樣嗎?周亞夫獨斷專行,那是能打勝仗,所以君王諸侯都對他寬厚獎賞,不計較其違抗君令。要是他周亞夫沒打贏試試?天子第一個砍他腦袋,誅他三族。

  自己這要是違抗後方將令,帶著部隊撤離前線,怕是回到壽春一定結局慘烈。

  到時候,自己一個畏孫策如虎的罪名一定是免不了了。

  雖然全軍都懼怕孫策,但至少其他人還能偽裝,甚至一邊偽裝內心的膽怯,一邊指責他紀靈的怯戰。

  這種事,從袁術以下,所有人都是相同的德行。

  袁術那也是看見曹操率軍來討伐他,就能立即丟下部隊,從豫州討回壽春的不堪存在,只留下將領在前線死守,被曹操一個接一個的砍了腦袋。

  但袁術雖然怯戰,他要求部將死戰的勇氣還是有的。

  紀靈和劉偕都寫信給袁術請求撤軍,可袁術言辭激烈的拒絕,要求紀靈一定擊破劉備。

  可能袁術也知道,紀靈他打不贏孫策,所以對孫策的存在直接選擇了忽略,回信中沒有任何對孫策應對的方法。

  好像刻意忽視了這個人,前線孫策就不存在了一樣。反正就是要求他紀靈,一定要大破劉備。至於孫策怎麼應對,只要我沒有提及,我就可以假裝他不存在。


  這就是只提要求,不管條件。

  遇到袁術這麼個老闆,紀靈也很絕望。他只能恨恨的罵道:「孫策小兒,叛主背恩,不思廉恥,還主動與我等為敵,簡直無恥小人,合當天誅!」

  但他也就只能偷偷罵一罵,這種事他根本不敢宣之於全軍。

  甚至連袁術都不敢大肆聲揚,自袁術以下,就仿佛無視了江東藩鎮的自立,無視了孫策與袁術的決裂。💔♤ 6➈Ⓢ𝔥𝔲𝕩.ᑕ๏ⓜ 🍩♗

  自始至終,哪怕到袁術身死,也沒有任何一個淮南系文武臣子公開罵過孫策一句。

  這主要原因就是沒法宣揚!要是罵孫策,就會動搖淮南的根基,讓士兵心生疑惑。

  畢竟孫策是因為反對袁術稱帝,才導致的與袁術決裂,這是占據天下大義的。他孫策可是朝廷正式任命的討逆將軍,又不是袁術自行招募的屬吏或者部曲。

  孫策因反對袁術稱帝而與其決裂,可謂大義在身。

  反倒是袁術以漢家將領臣子的身份,僭越稱帝,大失人望民心。

  普通士卒看不清太多,但他們一旦得知連袁術麾下最戰功卓越得大將都因為袁術稱帝而決裂,他們就會思考自家主公得稱帝是否正確。

  甚至大部分將領也會迷惑,比如劉偕,他現在就慌張的口不擇言,問道:「主公也是不知作何想,非要稱帝!如今北有呂布,南有孫策,東有劉備,西有劉表,還有更加恐怖的曹操。我等對這些諸侯,就未嘗大勝一次。若稱帝引得這些諸侯來攻,我等可如何抵擋。」

  他劉偕可以不怕呂布、劉備,但對孫策、曹操的恐懼那一定是深入骨髓的。

  紀靈惱怒的說道:「想這些又有何用?想想怎麼撐過當下才是務實之法。天地大寒,營中士卒凍瘡者十有二三!必須嚴加守衛營壘,防止為敵所趁。你部將士,需擔負重任。」

  還讓我擔負重任?

  劉偕惱怒,他部下本來就怨聲載道,再頂著嚴寒冰雪戍衛營壘,他都怕引起營嘯,自己死於叛亂之中。

  但劉偕還沒來的及抱怨,親衛忽然撞開營帳,闖進來驚恐的喊道:「將軍,將軍,大事不好,前營被攻,燃起大火,正陷入混亂當中,吳廣陵遣使前來,急求救援。」

  「什麼?前營被攻?」紀靈立即掀開營帳,撲面而來的寒風如刀子一般割在其手上。

  而更讓其身體僵硬寒冷的是前營方向,火光沖天,黑霧瀰漫!

  如此大火,前營必定大亂,只靠前營怕是根本守不住了。

  紀靈立即喊道:「集結營中將士,即刻隨我前去救援!」

  「且慢!」劉偕立即止住紀靈親衛,說道:「紀將軍,切不可莽撞啊。這大火起的未免太快,十分蹊蹺。難道吳廣陵連稍微抵擋都抵擋不住?據我所知,孫策可是只率千餘騎前來支援。攻營的主力必然是徐州將校。而徐州將校,戰力何時如此卓絕了?」

  紀靈一愣,隨即憤怒的變色:「他吳景亦叛變了?我就知曉,這些孫家部曲皆靠不住!」

  劉偕也不敢亂下定言,不然將來若是吳景沒有叛變,他就成污衊同僚了,所以他說道:「還不宜妄下定論,我以為穩妥起見,應派斥候前去勘查一番。」

  紀靈也躊躇了,若吳景沒有叛變,他這一耽誤,就救之不及了!

  劉偕見此,低聲在紀靈身旁說道:「紀將軍何必遲疑?若吳景已然叛變,故意裡應外合,引我出兵,此舉可以避免大軍受敵埋伏。即便吳景未叛變……紀將軍不是正缺一個退兵藉口?」

  紀靈頓時眼神一亮,重重點頭。到時候自己退兵就可以將責任皆推到吳景身上了。五路伐劉,正是因為吳景所部被擊潰,其他各路才不得不撤軍。

  「那先不著急集結全軍,即刻派斥候前往前營探查形勢。」紀靈陰惻惻的笑著下達軍令,就讓他們孫家部曲自相殘殺吧!不論吳景死活,對自己而言都是一件有利之事。

  他死了自己正好休兵止戰,不用再取廣陵了。跟孫策對壘這種事情,還是交給其他人吧。

  而相比於紀靈這裡的雲譎詭波,正在猛攻前營的關羽所部就剛猛果烈太多了。

  甚至其剛猛悍勇,讓觀戰的孫策、蔣欽等人都為之震撼。

  關羽親自披堅執銳,統帥三軍,猛攻吳景統帥的前營。

  嚴寒當中,士卒弓弦被凍僵,難以拉開。

  故而關羽不避鋒銳,親自身先士卒,正面猛攻前營轅門。


  二十餘名袁軍將士挺矛而上,關羽奮長矛重鎧,大呼先入,手斬賊將,又馳突四擊,當其鋒者,無不應刃而倒,其身後士卒皆奮死而戰,以一當十,敵軍披靡!

  只一次猛烈突擊,徐州將士就在關羽率領下,猛然攻破了袁軍營門。

  密密麻麻的徐州精銳,從轅門之下魚貫而入。

  關羽驍勇無比,征戰之處,左右馳突,所當皆披靡,真真正正的萬人敵!

  蔣欽看著關羽親自奮死,攻擊之處無所不破,軍鋒所到敵軍無不披靡,震撼的問道:「將軍,這般猛將,大軍如何才能擋住?」

  孫策也看向營寨之中,袁軍一切試圖抵抗的方陣,都被關羽衝擊披靡,潰兵滿營,不得不說道:「如此猛將,正面堂堂之陣,實在是難以與其爭鋒啊。」

  難怪他能威震華夏,破敵七軍。

  關鍵是關羽不僅一人勇猛,其體恤士卒,軍心如虹,此戰,諸軍爭奮,所向無前!

  關羽更是率親衛突擊到營壘中,奪吳景大纛而舞,三軍將士,無不士氣振奮,勇戰向前。

  而袁軍士卒皆疲敝不已,身體凍瘡,連長矛都握不住,根本擋不住士氣如虹的徐州軍士卒。

  激戰只半個時辰,袁軍就已經抵擋不住了,近五千人的營地,已經搖搖欲墜。

  孫策果斷舉起長槊,下令道:「全軍隨我衝鋒陷陣,踏破敵營,插入敵軍之後。」

  孫策一聲令下,上千鐵騎立即策馬而動,紅袍玄甲,在晨曦之中,光照日月。

  守營的袁軍士卒,一見到這旌旗飄揚,勢如狂潮的鐵騎,軍心瞬間徹底崩潰。

  「孫郎!是孫郎的鐵騎!」

  「孫郎亦至,莫要無謂掙扎,死亦白死,快逃。」

  「逃吧,我們憑什麼抵抗孫郎鐵騎?莫要白白送死!」

  一片混亂的袁營,再也抵擋不住,吳景不得不率領十餘騎突圍而走。

  孫策看了一眼吳景突圍的方向,立即下令:「諸將士,跟我插入敵後,斷敵退路!」

  上千鐵騎立即鼓號齊鳴,跟著孫策踏破敵陣,突出營壘,向著西南疾速進軍,一直追殺潰兵二十餘里,大量潰兵直接被碾進了淮河,墜水而亡者數以百計。

  而此時徐州上萬大軍的猛攻依舊未結束,紀靈所部左軍都督李豐率軍疾馳,救援前營,卻被劉備所埋伏,劉備親自衝鋒陷陣,引大軍猛攻。

  李豐所部能調用的三千餘人在行軍中措不及防,來不及列陣,就被劉備大軍截斷,被打得大敗而歸。

  當場被陣斬上千人,餘部潰不成軍。

  劉備所部則繼續攻擊敵軍左部,徹底大破敵軍,陣斬李豐於營中。

  此時紀靈、劉偕才確定,這一戰並非是敵軍的試探,而是傾主力而來,欲將其一戰徹底擊潰。

  但此時,他們反應過來已為時已晚,袁軍前營被徹底擊破,死傷無數,左營等卸甲投降。

  劉備、關羽匯集主力包圍向洪澤之畔。

  紀靈急忙集結全軍,背湖據險自衛。

  可是三萬餘大軍,此時能夠集結起來的部隊也就寥寥萬餘。

  其不論軍心、器械,戎裝補給,甚至連人數規模都不及孫劉聯軍。

  下午,孫策與劉備、關羽便集中兵力,三面圍攻紀靈於洪澤之畔!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