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張飛入吳縣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168章 張飛入吳縣

  高順被孫策果斷下令碾平,戰場上為之肅然。竄逃的并州軍愈發膽寒,根本不敢有何人抵抗之心,將校士卒皆紛紛跪地而降。

  戰事到下半夜徹底歸於平寂,江東士卒斬首上千級,陣斬敵軍先鋒魏越、高順,俘虜并州軍將領宋憲、曹性、侯諧、龐舒等數員猛將。

  而更關鍵的收穫在於,獲戰馬四百餘匹,死馬及所棄甲仗,綿亘山野,不可勝計!

  呂布僅與數百親兵獨走凌水,其營地所獲數千男女及劫掠的輜重、錢糧盡歸江東所有。

  下半夜,魯肅都督全軍整頓好士卒,清理完戰場開始向孫策匯稟,說道:「將軍,軍中已派出檢校郎中與兩百醫護全力救治傷殘士兵,孫都督親自率兵都督此事。」

  這場大戰實在是太慘烈了。孫劉聯軍的徒卒陣亡率都不低於三成,有些戰場焦灼之處,甚至已經近乎全隊覆沒。

  一戰下來,死傷可能不下千人。

  這些可都是江東之精銳!是一軍當中敢打敢殺,悍勇善戰的軍命。

  而且經歷了這種級別的大戰,若能存活下來,以後都是組建新軍的骨幹啊。更甚者,猛將必發於行伍,說不定裡面會出現幾位合格的江東猛將。

  所以孫策認真的說道:「不惜代價全力救護這些士卒。」

  魯肅面色凝重,說道:「這麼多傷兵在前線,藥草、生絲、布帛都供不應求,處處緊缺。我以為應將傷員運回江東,全力救治。」

  江東的物資大部分都屯於吳縣,要千里迢迢轉運到前線,的確是供應不及。

  況且傷兵在前線也難以再重返戰場,孫策便同意其言,說道:「之後戰事應該已經無需水師助戰。讓水師全力運輸傷員,到吳縣妥善救治。」

  吳縣不僅更富庶,而且勢必比前線擁有更好的救治條件。

  前線的救治實在是太簡陋了,給士兵包紮一下傷口,就只能送到傷兵營裡面等候其自生自滅了。

  最好的辦法還是前線急救一下,然後送到後方精心調養。

  或許其他勢力的軍隊很難有這個條件,但江東擁有水師之利,完全可以順流東下,幾天就抵達吳縣。

  魯肅此時說道:「我以為對徐州兵亦應一視同仁。徐州兵這一戰同樣功勳卓越,死傷慘重。若將軍不救,他們並無補給,恐怕傷員皆難以存活。輕傷可以留在前線由檢校郎中醫治,重傷亦由水師送往吳縣,精心調養。」

  孫策眼神一亮,忽然就明白了魯肅的言下之意,問道:「張飛傷勢如何?」

  「身中十數箭,又披數創,流血數斗,已經昏死。」

  流血數斗就誇張了,要真流這麼多血,怕是早就沒命了。

  但這並不妨礙,孫策接受這個說辭,到時候他就把這個說辭廣而宣之,也好應對劉備。

  張飛傷勢如此之重,要不是江東軍中檢校郎中及時為其清理傷口,包紮傷勢,怕是要直接戰死沙場了。

  這麼嚴重的傷勢,顯然不可能只包紮一下就免於性命垂危,為了全力救治其傷勢,將其送往吳縣實在是很正常。

  這一點,想必就算劉備也沒有辦法多說什麼。畢竟江東也是一片好意,若是不管不顧,把人送回來。劉備僅在東陽這一帶,既無根基又無藥草補給,重傷的張飛,在劉備軍中怕是難免一死。

  待張飛在吳縣修養個三年兩載的,能不能順利回去可就真不好說了。

  畢竟三兩年之後,劉備勢力可能都已經被擊破,他在不在都還是個問題。

  張飛總不能也來個過五關斬六將,千里走單騎吧?

  孫策果斷說道:「讓孫寧親督此事,將所有傷兵都妥善安置,全力救護。既然徐州兵都救了,對并州軍亦是一視同仁。能救的都救一下,帶回吳縣。」

  雙方其實沒什麼生死大恨,不過是亂世爭鋒而已。待天下一統,所有人都是諸夏同袍啊。

  這亂世死的人已經夠多了,能為諸夏挽回一份精華就挽回一份。

  況且,這些俘虜將來未必不能為孫策效力。這裡面可是有大量精於騎術,出身邊陲的邊地武夫,善弓馬騎射,是江東騎兵最好的兵員之一。

  所以孫策問道:「俘虜情況如何?」

  魯肅回道:「除俘虜四員敵將外,還俘虜三百餘潰兵。若加上傷兵,或許不下五百人。此輩既然未如高順一樣戰死沙場,都有投降之意。」


  這些都是呂布軍中的驍將銳卒啊,俘虜的四名將領,皆是并州猛將。

  宋憲、曹性、龐舒皆是統兵作戰的驍將。

  而侯諧更是位高權重,這是呂布所任命的彭城相!與魯相張遼的地位相當。

  是呂布麾下的太守之一!

  太守是什麼地位?看江東五郡的太守就可見一二。哪位諸侯要是在戰場上俘虜了江東太守之一的朱治、徐琨、呂范等人,那對江東威望必然是一個重創。敵將必因此而威震江東。

  由此也能大概推斷這一戰對呂布勢力的重創,孫策勢必一戰威震徐州。

  只是問題在於孫策這一戰也是損失慘重,徒卒加上鐵騎,可用之兵也就步騎兩千餘。

  要用這個規模繼續進攻張遼上千軍隊把守的凌縣,的確是力有未逮。

  孫策也不想先勝後敗,在凌縣城下被張遼大敗一陣。

  魯肅也建議道:「我以為此時將軍當稍微修整士卒,穩固戰線。江東北伐之初,目的亦只在於掌控淮河,不急於進軍淮河之北。奪下廣陵之後,宜深根固本以制天下,進足以勝敵,退足以堅守,一如往昔高祖保關中,光武據河內。如此雖有困敗亦終能濟大業。」

  孫策點頭,的確有道理。

  江東現在太需要休養生息了!尤其是需要將廣陵安穩下來,成為自己的根基。為自己提供錢糧、兵員。

  若廣陵不定,江東大軍一直跨越上千里,從長江以南往北運送錢糧、兵員,再跨過淮河進攻彭城、下邳,完全是千里迢迢的征戰,不僅補給困難,而且兵源不足。

  江東的主力大軍都被山越、宗帥拖住了,能夠北伐的兵力抓破腦袋也才湊出四千人。

  這使得戰場上打得十分艱苦慘烈。

  但凡這一戰,江東要是有一萬大軍,也能推平了呂布,不至於死傷這麼多士卒。

  而江東軍隊抽掉不了,要想增加兵員,只能從廣陵想辦法,擴大北府軍的規模。

  如果廣陵郡能夠提供五千士兵,又能就地籌集到大量糧草,供應前線,那江東進攻下邳、彭城就穩固多了。

  魯肅說道:「我以為此時呂布已敗不敢難顧,我等宜將徒卒分散駐守淮河之南,將軍親率鐵騎,前往東陽,助劉使君抵禦袁術。」

  孫策若有所思,問道:「子敬是想待擊破袁術之後,由劉備北上進攻呂布,我等趁亂取徐州?」

  魯肅從容說道:「天道好還,中國有必伸之理;人心效順,匹夫無不報之仇。備慷慨壯烈,雄才過人。以其昭烈,必報仇雪恥。況且其擁兵萬餘,呂布新敗,其焉能不揮師北伐,重奪徐州?」

  有道理。劉備同樣是邊地武夫出身,若不是被呂布偷襲,他堂堂之陣對壘,未必就不及呂布。

  畢竟劉備也是能夠與曹操決戰的人傑啊。

  況且一萬人上下這個規模,正是劉備統兵能力最強的階段。

  他要是後勤充足,軍心穩固,以關羽為前鋒,步騎萬人進攻新敗的呂布,呂布真的未必能抵擋住。

  到時候劉備與呂布爭鋒,孫策進可奪袁術淮南,退可奪淮右之地,與劉備平分徐州東西。

  但這個形勢即便是魯肅也難以預料,變化太多了。淮南這裡雲集了四位諸侯以及大量世家,變數太大,很難斷言三兩年後形勢如何。

  首先一點就是,孫策都無法預料劉備是否會如己等所預期的一樣行事。無法判斷,他三兩年後是否還在東陽、徐州這一帶。

  而且曹操隨時可能插手徐州形勢,揮師東進,局勢將更加變化莫測。

  對幾年後的局勢情況做出判斷,恐怕已經超過謀士的勢力範圍了,得問術士。

  所以戰略家都是提倡深根固本以制天下。

  但不論是經營廣陵,還是趁亂取徐州,眼下的當務之急都是支援劉備,擊破袁術。

  孫策乃說道:「就按子敬之言,我率一千鐵騎前往東陽,馳援劉備。子敬統帥徒卒主力,屯駐淮南,穩固局勢。」

  說完戰略安排,魯肅輕鬆的笑著提起另一件喜事,說道:「這一戰擊破呂布,甲杖器械收穫極多。不僅有四百餘匹戰馬,還有近千套玄甲!」

  玄甲這可是當世最精良的重鎧了。

  呂布轉戰長安、南陽、冀州、兗州、徐州才積攢了這麼多家當,幾乎是一戰近歿,皆歸江東所有。


  尤其是陷陣營的全軍覆沒,他們七百套重鎧都被江東大軍所繳獲。加上其他騎兵、甲士的甲冑,合計千套,能給士兵戰力帶來極大的提升。

  魯肅也是笑著說道:「這些甲冑稍加修繕,騎兵就可以人盡披覆玄甲了。」

  人披甲,馬不披甲,這是唐朝騎兵最典型的裝備模式。這才是真真正正的精銳鐵騎啊。

  如果能夠武裝到極致,江東千餘名龍雀具裝突騎,加上兩千玄甲騎兵,配合兩三萬精銳大軍北伐,跟曹操爭雄中原完全不在話下,甚至可能跟袁紹的十萬大軍,一萬戰馬,一爭高下。

  這種事總是讓人心情愉悅,孫策笑著說道:「那就由子敬都督此事,儘快完成玄甲的修繕,送往軍中。」

  魯肅從容點頭,信心十足,說道:「我剛才去檢視過繳獲的玄甲,只是部分甲片損壞,讓工匠截開甲冑,更換甲片,重新編制即可。」

  甲片的更換不是一個簡單的事情,通常而言都有將札甲的那一片區域都截開,重新編排,很耗費時間。

  但只要不涉及大量的運輸、採礦,只是坐在原地,手工編制這種事情,一個熟練的制甲匠一天能修繕兩三副甲冑。數量堆迭上去,幾十名能工巧匠,幾天的時間就能將所有甲冑修繕完成。

  繳獲的甲冑到底還是比從頭打造更加便利。

  談及繳獲,魯肅便說道:「此戰我等還在呂布營中獲其所虜海西士吏、妻女數千人,將軍欲如何安排?」

  海西最大的問題就是他隸屬廣陵,卻在淮河以北,孤懸於淮北之地。

  要占領海西,就需要派額外派大軍跨過淮河,駐守當地。不像淮河以南,只要有淮河天塹,完全無需興師動眾防禦各地。只要有水師巡弋,就足夠保證安穩。

  孫策想了想,說道:「就將其安頓於淮陰、平安兩縣。募其青壯,興修邗溝,將邗溝貫通江淮。」

  江東北伐,如今面臨的困境之一就是江淮之間,難以直接溝通。

  江東的水師要從長江到淮河,必須繞路海運。

  兩江之間缺一個京杭大運河這種直接溝通江淮的運河。

  廣陵境內的邗溝南起江都,也就是後世的揚州,北面只抵達平安縣,中間淮陰一縣未鑿通。

  所以孫策說道:「孤將任命一位淮陰縣令,著力在縣內興修運河,溝通淮河與邗溝。子敬可有何人選推薦?」

  魯肅立即說道:「肅還真有一位賢才欲薦於將軍,其人姓陳,名矯,字季弼,廣陵郡東陽縣人,一直避難江東。」

  陳矯?

  孫策有印象,這可是漢末名臣,曾經輔佐曹仁鎮守江陵。曹仁那個曹天人的稱號,就是出自他之口。

  他的兒子陳騫更是西晉太尉、大司馬,被譽為晉朝開國八公之一。

  這個人不僅後世聲名卓著,當下亦才高名重,顯赫於江淮。不僅袁術徵辟過他,孫策也徵辟過他。只是他皆辭之不受,哪怕避難於江東也沒接受孫策的徵辟。

  孫策問道:「他願意接受徵辟了?」

  「將軍已克廣陵,盡有廣陵之地,其重返故里,不受命又待何時?」魯肅鄭重的說道:「然我之所以舉陳矯守淮陰,卻是正欲與將軍談其母族。」

  求一波月票啊~月末月票加倍,求大佬們投一投月票。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