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抱怨的始皇帝
第163章 抱怨的始皇帝
尉繚,魏國大梁人。☞💔 ☠🌷
尉家為魏國世家,其家主有資格面見魏王的那種世家。
《尉繚子》開篇有言:梁惠王問尉繚子曰:「黃帝刑德,可以百勝,有之乎?」
梁惠王即魏惠王,他問的人是魏國名仕,即第一代尉繚子,是秦之尉繚大父也。
尉繚之父名尉繚,尉繚之大父亦名尉繚,這是尉家家規。
凡繼任尉家家主之人,無論之前姓名為何,皆改稱尉繚,要肩負起書寫《尉繚子》的大任。
尉家祖孫三代尉繚,著成一部兵法奇書,治國作戰兩不誤的《尉繚子》。
《尉繚子》其中,既有魏惠王時期,對秦國變法而崛起,歸納總結計入其中的法家理論。
也包含了《呂氏春秋》中的仁政思想,雜家理論。
兵書《尉繚子》開始著作之時,正是龐涓在魏國執政之時。
與訓練出魏武卒,打的秦國差點滅國的龐涓相比,初代尉繚顯然不夠資格,是以不受重視。
不只是魏國,除了秦國始皇帝之外,各國皆無人認可尉繚,認可《尉繚子》。
尉家百年三代尉繚,沒有一代上過戰場,領過兵打過仗。
沒有上過戰場打仗的人寫出的一部兵書,沒有一絲一毫說服力。
在尉繚之前,能寫出兵書的人,全都是兵法大家,戰場上的長勝將軍。
寫出《孫子兵法》的兵聖孫武,兵家創始人,後世兵家之人無不是孫武之門生。
寫出《吳子兵法》的兵家亞聖吳起,在魏秦人不敢東向,在楚則三晉不敢南謀。
有孫武《孫子兵法》珠玉在前,又是寫出一部《孫子兵法》的孫臏。
為了區別兩本《孫子兵法》,世人遂將孫臏所著的《孫子兵法》稱作《孫臏兵法》。
孫臏在孫武之後又硬生生奪下一個「子」字,被時人尊稱孫子。
其數敗天下名將龐涓,並最終斬殺龐涓,田忌賽馬,圍魏救趙計出者。
只有這種兵家傳奇人物,才能著兵書,才配著兵書。
像白起,李牧,王翦,廉頗這些天下名將,都無法在這些兵書面前再作兵書。
所以當天下各國聽聞魏國尉繚寫了兵書《尉繚子》時,多是一笑而過,當個笑話耳。
若非始皇帝。
三代尉繚和他們的《尉繚子》就會湮滅在歷史中,不為他人所知。
不會如現在一般,要名聲有名聲,要封地有封地,要權勢有權勢。
「國尉大才不假,但朕自問也沒有虧待過國尉一絲一毫,何以國尉還不滿足邪?」
尉繚匆忙放下茶杯,就像是放下了一個燙手山芋。
他拜倒在地,銀白髮絲垂落在雙臂面前,年邁的他恐聲連連。
「陛下此言,老臣實不懂也!」
「國尉真的不懂乎?」
始皇帝道了這一句話就不再言語,專心喝著茶湯,對跪在自己面前的尉繚不管不問。
尉繚低著頭看不清面貌,但從那不住顫抖的身軀來看,似乎很是恐懼。
喝完了一杯茶湯,始皇帝起身回到平日批改奏章的桌案後,自旁邊一堆比人還高的奏章堆中拿起最上端的奏章。
「回去罷,朕當國尉今日未來過。«-(¯`v´¯)-« 6➈Ⓢħᵘ𝕩.Ⓒᵒ𝕞 »-(¯`v´¯)-»」
「老臣實不知陛下所言……」
啪~
竹簡摔在實木桌案,發出清脆鳴響。
「尉繚,你想與隗狀一般,讓朕逐出咸陽乎!」
有些話不能夠說開。
說開了,就要有人付出代價。
「成蟜不在朝堂明言是顧慮你們臉面,識相些就自行離去,莫要貪功自傲!」
「老臣真不知……」
「滾。」
尉繚默然三息。
「……老臣告退。」
國尉尉繚出了章台宮。
蓋聶自然地倒清水化開墨塊,持著墨杵在硯池中來回研磨。
始皇帝手搭在竹簡邊緣,幾次欲翻開,心中思緒卻令他無法去翻。
嘩啦~
蓋聶為始皇帝翻開竹簡,讓其上文字出現在始皇帝視線之內,也出現在他視線之內。
「他勞苦功高有大才,朕予他的配不上他的才華乎?他三代仕魏不得魏心,方一來秦國朕就予他上卿之位,重用其人。他罵朕刻薄寡恩,驚慌逃竄。朕追回後不計前嫌,還封他為秦國國尉。」
「朕對他這麼好。待一統天下後,其不獻策不發言,還時常拖病不上朝。朕真想賜他一把秦王劍!」
「但朕不能。若如此做,朕不就成了殺害白起的昭襄先王,成了殺害文仲逼走范蠡的勾踐了乎?」
「他於秦有功,有大功。對戰六國,都是他在後方居間統籌,制定戰略。」
「如此之人,朕怎能因其不喜朕,因天下一統其戰略無從前那般用武之地,便害其性命呢?朕若如此做,怎配為這天下的王?」
蓋聶默默聆聽。
他知道始皇帝並不是想要他說什麼,而只是想要一個傾聽者。
「會稽郡自吳越之時,便是富庶之地。其臨近東海,民眾富庶不亞於齊民也。」
「朕分封天下,予他會稽郡下屬八城做封地,朕對他還不夠好?」
「他不思報國穩定一方,反而想做地方豪強分裂大秦。這人,怎麼就不知道知足呢。」
食指毫無規律地敲打著桌案,始皇帝想著尉繚就心煩氣躁。
指頭敲打頻率越來越亂,聲響越來越雜。
「趙高回來後,讓他將朕的駟馬王車送至尉繚府上,讓尉繚去往會稽郡。既然死不悔改,就將國尉一職讓出來。」
做下決定,發下命令。
始皇帝這才覺得心中好受許多。
提起毛筆,開始批閱今日奏章。
批了不到三卷,趙高回到章台宮,立在門外沒有入內。
他不是行璽符令事,未經許可不能隨意入內。
蓋聶感知到趙高氣息,暫停翻卷收卷的工作,出門尋趙高,道:「陛下有令,要你送駟馬王車於尉繚府上,讓尉繚去往會稽郡。」
趙高狐疑地看了看蓋聶,滿臉都是不信之色。
上次給蓋聶吃食一事,他回想再三,怎麼想怎麼不對勁。
他與蓋聶都是保護始皇帝而未食,始皇帝怎麼會要他將吃食予蓋聶?
趙高很是後悔,他當時怎麼就沒有向始皇帝求證一下呢?
事後不問,是事已發生,再問那味道就變了。
始皇帝命令當場不求證,事後求證,這麼不把始皇帝當回事?
「陛下要國尉去往會稽郡?」
尉繚近日未聞犯事,陛下怎會無緣無故要尉繚去封地?
蓋聶點頭,扭頭回了章台宮,繼續去做一位翻書卷書匠。
話已經帶到,趙高做不做,不關他事。
哐~
宮門在面前被關上,趙高愁眉緊鎖躊躇不已。
他原地踱步走了半刻鐘,還是無法做下決定。
尉繚是大秦國尉,秦國最高軍事官職。
要尉繚回封地,就是要罷免尉繚官職。
這件事所造成的後果,可不是蓋聶要吃食那般簡單。
是大秦最高軍事權力空缺,是大秦最高軍事權力換人。
思來想去,對蓋聶的不信任,還是讓趙高叩響了章台宮的宮門。
「陛下,臣要何時送駟馬王車與國尉?」
趙高沒有直言問真假,而是旁敲側擊地道。
「現在。」
「唯。」
竟然是真的,瘟神沒有騙高,他果然也不敢謠傳陛下旨意。
「伱隨朕多年,有話直說,不要自作聰明。」
「……唯。」
趙高面對著始皇帝,緩緩後撤。
他低著頭撤到章台宮宮門口時,又聽始皇帝言語傳入耳中。
「暗衛副統領你不要做了,暗衛事宜都移交給蓋聶。」
趙高止步,恭敬地應道:「唯。」
聲音恭敬,與尋常一般。
他新換的靴子中,腳趾傷口崩裂,有細密血珠外滲。
……
(本章完)
尉繚,魏國大梁人。☞💔 ☠🌷
尉家為魏國世家,其家主有資格面見魏王的那種世家。
《尉繚子》開篇有言:梁惠王問尉繚子曰:「黃帝刑德,可以百勝,有之乎?」
梁惠王即魏惠王,他問的人是魏國名仕,即第一代尉繚子,是秦之尉繚大父也。
尉繚之父名尉繚,尉繚之大父亦名尉繚,這是尉家家規。
凡繼任尉家家主之人,無論之前姓名為何,皆改稱尉繚,要肩負起書寫《尉繚子》的大任。
尉家祖孫三代尉繚,著成一部兵法奇書,治國作戰兩不誤的《尉繚子》。
《尉繚子》其中,既有魏惠王時期,對秦國變法而崛起,歸納總結計入其中的法家理論。
也包含了《呂氏春秋》中的仁政思想,雜家理論。
兵書《尉繚子》開始著作之時,正是龐涓在魏國執政之時。
與訓練出魏武卒,打的秦國差點滅國的龐涓相比,初代尉繚顯然不夠資格,是以不受重視。
不只是魏國,除了秦國始皇帝之外,各國皆無人認可尉繚,認可《尉繚子》。
尉家百年三代尉繚,沒有一代上過戰場,領過兵打過仗。
沒有上過戰場打仗的人寫出的一部兵書,沒有一絲一毫說服力。
在尉繚之前,能寫出兵書的人,全都是兵法大家,戰場上的長勝將軍。
寫出《孫子兵法》的兵聖孫武,兵家創始人,後世兵家之人無不是孫武之門生。
寫出《吳子兵法》的兵家亞聖吳起,在魏秦人不敢東向,在楚則三晉不敢南謀。
有孫武《孫子兵法》珠玉在前,又是寫出一部《孫子兵法》的孫臏。
為了區別兩本《孫子兵法》,世人遂將孫臏所著的《孫子兵法》稱作《孫臏兵法》。
孫臏在孫武之後又硬生生奪下一個「子」字,被時人尊稱孫子。
其數敗天下名將龐涓,並最終斬殺龐涓,田忌賽馬,圍魏救趙計出者。
只有這種兵家傳奇人物,才能著兵書,才配著兵書。
像白起,李牧,王翦,廉頗這些天下名將,都無法在這些兵書面前再作兵書。
所以當天下各國聽聞魏國尉繚寫了兵書《尉繚子》時,多是一笑而過,當個笑話耳。
若非始皇帝。
三代尉繚和他們的《尉繚子》就會湮滅在歷史中,不為他人所知。
不會如現在一般,要名聲有名聲,要封地有封地,要權勢有權勢。
「國尉大才不假,但朕自問也沒有虧待過國尉一絲一毫,何以國尉還不滿足邪?」
尉繚匆忙放下茶杯,就像是放下了一個燙手山芋。
他拜倒在地,銀白髮絲垂落在雙臂面前,年邁的他恐聲連連。
「陛下此言,老臣實不懂也!」
「國尉真的不懂乎?」
始皇帝道了這一句話就不再言語,專心喝著茶湯,對跪在自己面前的尉繚不管不問。
尉繚低著頭看不清面貌,但從那不住顫抖的身軀來看,似乎很是恐懼。
喝完了一杯茶湯,始皇帝起身回到平日批改奏章的桌案後,自旁邊一堆比人還高的奏章堆中拿起最上端的奏章。
「回去罷,朕當國尉今日未來過。«-(¯`v´¯)-« 6➈Ⓢħᵘ𝕩.Ⓒᵒ𝕞 »-(¯`v´¯)-»」
「老臣實不知陛下所言……」
啪~
竹簡摔在實木桌案,發出清脆鳴響。
「尉繚,你想與隗狀一般,讓朕逐出咸陽乎!」
有些話不能夠說開。
說開了,就要有人付出代價。
「成蟜不在朝堂明言是顧慮你們臉面,識相些就自行離去,莫要貪功自傲!」
「老臣真不知……」
「滾。」
尉繚默然三息。
「……老臣告退。」
國尉尉繚出了章台宮。
蓋聶自然地倒清水化開墨塊,持著墨杵在硯池中來回研磨。
始皇帝手搭在竹簡邊緣,幾次欲翻開,心中思緒卻令他無法去翻。
嘩啦~
蓋聶為始皇帝翻開竹簡,讓其上文字出現在始皇帝視線之內,也出現在他視線之內。
「他勞苦功高有大才,朕予他的配不上他的才華乎?他三代仕魏不得魏心,方一來秦國朕就予他上卿之位,重用其人。他罵朕刻薄寡恩,驚慌逃竄。朕追回後不計前嫌,還封他為秦國國尉。」
「朕對他這麼好。待一統天下後,其不獻策不發言,還時常拖病不上朝。朕真想賜他一把秦王劍!」
「但朕不能。若如此做,朕不就成了殺害白起的昭襄先王,成了殺害文仲逼走范蠡的勾踐了乎?」
「他於秦有功,有大功。對戰六國,都是他在後方居間統籌,制定戰略。」
「如此之人,朕怎能因其不喜朕,因天下一統其戰略無從前那般用武之地,便害其性命呢?朕若如此做,怎配為這天下的王?」
蓋聶默默聆聽。
他知道始皇帝並不是想要他說什麼,而只是想要一個傾聽者。
「會稽郡自吳越之時,便是富庶之地。其臨近東海,民眾富庶不亞於齊民也。」
「朕分封天下,予他會稽郡下屬八城做封地,朕對他還不夠好?」
「他不思報國穩定一方,反而想做地方豪強分裂大秦。這人,怎麼就不知道知足呢。」
食指毫無規律地敲打著桌案,始皇帝想著尉繚就心煩氣躁。
指頭敲打頻率越來越亂,聲響越來越雜。
「趙高回來後,讓他將朕的駟馬王車送至尉繚府上,讓尉繚去往會稽郡。既然死不悔改,就將國尉一職讓出來。」
做下決定,發下命令。
始皇帝這才覺得心中好受許多。
提起毛筆,開始批閱今日奏章。
批了不到三卷,趙高回到章台宮,立在門外沒有入內。
他不是行璽符令事,未經許可不能隨意入內。
蓋聶感知到趙高氣息,暫停翻卷收卷的工作,出門尋趙高,道:「陛下有令,要你送駟馬王車於尉繚府上,讓尉繚去往會稽郡。」
趙高狐疑地看了看蓋聶,滿臉都是不信之色。
上次給蓋聶吃食一事,他回想再三,怎麼想怎麼不對勁。
他與蓋聶都是保護始皇帝而未食,始皇帝怎麼會要他將吃食予蓋聶?
趙高很是後悔,他當時怎麼就沒有向始皇帝求證一下呢?
事後不問,是事已發生,再問那味道就變了。
始皇帝命令當場不求證,事後求證,這麼不把始皇帝當回事?
「陛下要國尉去往會稽郡?」
尉繚近日未聞犯事,陛下怎會無緣無故要尉繚去封地?
蓋聶點頭,扭頭回了章台宮,繼續去做一位翻書卷書匠。
話已經帶到,趙高做不做,不關他事。
哐~
宮門在面前被關上,趙高愁眉緊鎖躊躇不已。
他原地踱步走了半刻鐘,還是無法做下決定。
尉繚是大秦國尉,秦國最高軍事官職。
要尉繚回封地,就是要罷免尉繚官職。
這件事所造成的後果,可不是蓋聶要吃食那般簡單。
是大秦最高軍事權力空缺,是大秦最高軍事權力換人。
思來想去,對蓋聶的不信任,還是讓趙高叩響了章台宮的宮門。
「陛下,臣要何時送駟馬王車與國尉?」
趙高沒有直言問真假,而是旁敲側擊地道。
「現在。」
「唯。」
竟然是真的,瘟神沒有騙高,他果然也不敢謠傳陛下旨意。
「伱隨朕多年,有話直說,不要自作聰明。」
「……唯。」
趙高面對著始皇帝,緩緩後撤。
他低著頭撤到章台宮宮門口時,又聽始皇帝言語傳入耳中。
「暗衛副統領你不要做了,暗衛事宜都移交給蓋聶。」
趙高止步,恭敬地應道:「唯。」
聲音恭敬,與尋常一般。
他新換的靴子中,腳趾傷口崩裂,有細密血珠外滲。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