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0章 「自有大儒為我辯經。」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600章 「自有大儒為我辯經。」

  文案修改的速度很快,工作效率極高。

  當再次送到李景霖手上的時候,這才過去了不到兩個小時。

  看著手中的文案。

  李景霖突然有一種世界顛倒的感覺。

  自己這樣的行為.

  以往好像都是鷹醬乾的。

  此時的自己,仿佛正在親手製造機會,讓鷹醬的迴旋鏢折回去?

  簡直是一模一樣的手法。

  當初的那些公知看了,那都得直呼眼熟。

  將文藝作品做成夾心餅乾,中間多少摻點奇怪的餡料。

  只不過,不同的是。

  鷹醬摻的餡料是純純的屎。

  霖哥這邊卻全都是真材實料巧克力,用心捶打紅豆沙。

  畢竟,一個是張口就來的虛假。

  另一個卻是實事求是的穩重。

  這樣的降維打擊,堪稱爆殺,在扭轉態勢的過程中,那簡直是上了一個名為「堅毅不倒」的buff。

  「嗯,確實get到我的點了,內容的方向不錯,不過,這暗諷的力度稍微有點大了。」

  李景霖仔細查閱了片刻,微微皺著眉,開口道。

  「比方說這裡。」

  「【和某些國家不同,自古以來的華夏,便一直堅持著互利互惠,合作共贏,彼此取長補短的相處方式,亞歐大陸的通商,給華夏帶來了多種多樣的水果蔬菜,也給另一個世界的人民帶去了絲綢茶葉】。」

  「這話過了,把第一局開頭的話給刪了,不要帶上【和某些國家不同】這句話。」

  導演也皺皺眉。

  仔細想了想,開口問道。

  「那這樣的話,烈度上來說會不會有點太小了?」

  「不小了,事實擺出來,就已經是大大的耳光了,過猶不及。」

  李景霖輕笑,微微搖頭。

  「我們不踩一捧一,我們實事求是。」

  「現在兩級反轉了,不加入第一句,反而更會引發討論。」

  說到這裡。

  李景霖的笑容變得更加燦爛。

  在導演有些疑惑的目光里,輕輕開口。

  「自有大儒為我辯經。」

  導演點點頭。

  勉強可以理解。

  但.多少還是有點木。

  李景霖笑笑,沒說話。

  人,總是會有攀比的。

  小到個人,大到集體。

  比較,可以帶來彼此的競爭。

  比方說.當面西方優秀,華夏剛剛起家的時候,簡直遍地都是公知,他們就會開始吹「油紙包」「下水道」「馬桶水」「北海道螺絲釘」,拿出來比較,證明自己的不足,以此來讓國人反省。

  拿公知的話術來說,那便是

  「拋開一切不談,不如人家你是不是得追趕啊?」

  這句話本身還真沒錯。

  但真正有競爭價值的比較,是建立在雙方現實信息的真實可靠基礎之上。

  營造了信息差,那自然不可信,整個事件邏輯也便成了虛構。

  之所以當初能讓人深信不疑,完全是因為信息的不對等。

  可現在的情況完全不一樣了。

  國內的民眾能更廣泛的,更全面的接收外面的信息,不再是大儒說啥我信啥了。

  反而是外面在進行自我封鎖,生怕他們的人知道華夏真實的樣貌。

  此時此刻,恰如彼時彼刻。

  可現如今,隨著踢套等APP的發力,越來越多的人見識到了真正的華夏後。

  對比。

  自然而然的更會產生。

  這些人自然會細緻到任何一個角落,去證明事實真相如何。

  這也是李景霖讓導演刪去看起來有些暗諷的話語的真實原因。


  整個片子都在拿事實陰陽怪氣你。

  那語言上自然就不需要了。

  我提,那也只是中立客觀的提。

  表現出這樣的態度,反而更能收穫那些知識分子們的喜愛,而這麼一喜愛。

  壞了。

  他們就全部成為發聲筒了。

  至於這片子在國外是否能被看到,看到的人是否又會咬文嚼字的摳細節。

  李景霖是一點都不擔心的。

  見微知著。

  願意將小細節放大到社會問題的人,全世界到處都是,甚至絕大部分人就是這樣。

  反而是懂得分辨個例的人才是少數。

  「其他的呢?」

  「其他的地方都很不錯哦對了,我再說,加強小人物的存在感。」

  李景霖微微一笑。

  這一段劇情中。

  是以現代人去敦煌莫高窟考古的視角,去探索當年發生的事。

  而古代視角,則是放在了一位最不起眼的小人物的身上。

  李工。

  甚至沒有名。

  以一位小人物的視角,來參與到浩浩蕩蕩的歷史之中,會更有宏偉感。

  而如果如李景霖所說,加強小人物的存在感,進一步肯定小人物的貢獻。

  那既能符合華夏獨特的集體主義思想,更能在文章中,體現出人民力量的重要性。

  這對西方的那些「中吹」來說。

  更是一記絕殺。

  或許,一個紀錄片,看似不起眼,總感覺很難引起議論。

  但實際上的情況卻會完全相反。

  反而是這種更為傾向於學術,嚴肅的內容,更會引起一些高知分子的關注。

  通俗易懂,只是指明面的通俗易懂。

  李景霖可從不指望憑藉一個紀錄片就能讓誰一下子豁然開朗。

  只需要點到知識分子能夠get的地方那就足夠。

  紀錄片就是傳遞一個文化與思想的。

  這玩意自然會有一大群人來解讀。

  在差異化的碰撞中,動靜想消停一點都難。

  這樣,便正如李景霖所言。

  「自有大儒為我辯經!」

  時間過去的很快。

  又是兩周度過。

  經過這段時間的工作推進,《河西走廊》紀錄片的工作進度已經來到了百分之90的這個樣子。

  即內容完全決定完畢,並且實際拍攝,剪輯,配音,配樂工作全部完成。

  接下來,基本就是申請審批,發行等一系列的工作,以及安排其後續的一些統籌任務。

  而在審批之前。

  整個劇組的演職人員,文案編輯人員,以及其他單位的顧問團,包括總導工作監製的李景霖,匯聚一堂,開始觀看紀錄片放映。

  進行審批前最後一輪「集體觀看」的環節。

  在場的眾人,幾乎全部都是專家級別的存在。

  涵蓋了歷史,民俗文化,美術設計,音樂製作等多個領域。

  而這個環節,正是需要所有人對紀錄片開始進行挑刺。

  這也是一部紀錄片想要精益求精,所必須要經歷的環節。

  (本章完)

章節目錄